水电最新A塔的两次防水测试
以前的大A塔和小A塔各有特点,无底款加Seam Sealing后的防水效果也还不错。今天的这款中A塔,是大小和功能介于两者之间的产物,具有大A塔的部分空间优势和小A塔的抗风性能,测试版还加上了防水帐底和重型全防虫纱网,总重量接近600克,很是恐怖!有些腐败了,呵呵~第一次测试
2009年6月8日凌晨,北京和其他华北地区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雨,水电和以往一样并没有放弃这次机会,看着浓浓的云层在天空翻滚,6月7日下午就将这个还没露过面的中A塔搭建在了楼下的草坪上,等待大雨的到来...
http://chinaul.net/009/IMG_3027.jpg
你一定注意到了,对了!就是这次两端扩大空间的方式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重量多了一些,但可以将外拉的地钉减少到两颗。当然这只是个示范,那根段杆可以用别的东西代替,只是可能要搭配一些短绳子,大家可以自行试验。下面放两张图片说明:
http://chinaul.net/009/IMG_3034.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38.jpg
内部空间是这样的,两个人睡觉会挤一点,一个人睡则比较宽松:
http://chinaul.net/009/IMG_3039.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40.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44.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47.jpg
纱网外的空间用途很多,堆杂物、做饭、放水等等随你喜欢,这个型的外空间比较小,帐篷改用最外的拉点后空间就会大很多。
http://chinaul.net/009/IMG_3078.jpg
天要黑了,将两侧的开门全封闭,等待大雨的到来...
http://chinaul.net/009/IMG_3050.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52.jpg 凌晨5点前后,开始下雨点,水电搬家入住,大雨跟着也倾泻如注,这场大雨一下就是9个小时才停顿了一下(大约两点多)...
http://chinaul.net/009/IMG_3056.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57.jpg
现在可以安然入睡了。5个小时后醒来,开始拍图片,这时已经是中午11点多,雨还在一直下,拍完图片后没吃饭又睡了两个多小时。
总结:帐篷的防水情况如下:
1 因为没有做Seam Sealing,线缝处还是有渗水,但几乎都顺和接缝连在一起的纱网流下,和帐底相连的纱网则没有任何漏水,只有少量雨滴从下面反弹在纱网上。
http://chinaul.net/009/IMG_3062.jpg
2 风大的时候网纱上的水滴有少量抖落在地布的边缘,左侧相对少;右侧纱网因没有绷紧,有一些水积在地布的边缘部位,并没有向内侧流动,右侧登山杖下端生成了一个小小水洼。
http://chinaul.net/009/IMG_3080.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88.jpg
3 整个9个小时内帐篷内侧壁摸上去只有轻微潮湿感,没有明显水膜形成,看来湿度还不够,雨水最大的时候偶尔有极细的水雾飘落,用脸接近内壁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但因为量太少,没办法落到睡袋表面上就蒸发了。
http://chinaul.net/009/IMG_3104.jpg
原来担心的顶部面料和短杆接触的部位会发生渗水,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
http://chinaul.net/009/IMG_3105.jpg
4 准备了一个作为隔层使用的防水膜织物这次也几乎没派上用场,因为这次没有出现毛毛雨的局面。这个东东只是在线轴的部位偶尔有水滴滴落时用它遮挡了一下,因为这次线轴拉的角度不对,向外拉就不会有水滴了,以后这个要注意。
http://chinaul.net/009/IMG_3073.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092.jpg
5 睡袋和防潮垫在这次测试中完全干燥,无话可说。
http://chinaul.net/009/IMG_3090.jpg
三点多,在大雨停顿的一段时间里,拍了这两张照片,可以留意一下防泼水效果:
http://chinaul.net/009/IMG_3107.jpg
http://chinaul.net/009/IMG_3108.jpg
待续... 恶呵呵,靠近有杆帐了……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9-6-16 22:40 发表<br />
恶呵呵,靠近有杆帐了…… <br />
临时用的东东,纯粹随意的,还是用地钉好,营地人员比较多的时候用还可以...呵呵~ 第二次测试:
其实单纯测试实在是没什么意思,这个周末,找个山头溜溜吧,说不定能赶上雨呢...
没找伴儿,没定地儿,也没有什么心情,反正要出门,先把车开出去再说吧!
北京周围没什么新鲜地方了,好像从百草畔到百花山的山脊还没有走过,再说用手台要通联周围城里的Ham那应该是最好的地方了,肯定好玩儿!从北京到百草畔大家基本都走京石高速,经坨里或戒台寺两条路线,我这次先上京开高速,走一条经十渡、太平猴山和宝水的路线再反穿到108国道的一条风景漂亮的路线,然后走煤场的那条破路到达百草畔停车场。因为108国道北京段据说是全线修路,走传统路线的同胞算是倒了大霉,水电则一路比较畅通,只是在十渡小堵了一会儿...
还没到达停车场,雨早就下来了!电台里不断有人惊呼山上下了冰雹,而且很冷!
将车子停稳后开始装包...带了一大一小两个包,最后还是选择了一百多克的小包...雨还在下...
虽然不喜欢冲锋衣,但是这种天气下实在没办法,快到达大草甸的时候雨停了,还好天还亮,先走到百草畔到百花山主峰之间的地界,摆脱景区人工的一些设施,自由自在地拍几张风景照片吧!
http://chinaul.net/009/DSCF5069.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074.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079.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085.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087.jpg 原来北京夏季的翠绿也很是秀美,很喜欢无底那种和清草共眠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问天 于 2009-6-16 23:15 编辑 ] 本次小包承重小于4公斤,一半为食物和水,如果你想减轻水的重量,这种天气下还是可以的,下面的雨后小水洼费些气力也能找到,或者用别的办法集水。
水电只是象征性地收集了500毫升水(图中水还未过滤),顺便采些可吃的野菜,也是UL的方法之一,不仅增加了粗纤维和维生素,还可以清火利尿,对徒步后恢复也很有好处...
http://chinaul.net/009/DSCF5082.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089-2.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106.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170.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9-6-17 01:45 编辑 ] 我晕啊,刚买了无底的就出带纱网版本的,哭了。。强烈要求给无底版推出一个纱网组件。。 原帖由 <i>sonic22</i> 于 2009-6-16 23:12 发表<br />
我晕啊,刚买了无底的就出带纱网版本的,哭了。。强烈要求给无底版推出一个纱网组件。。 <br />
LS别悔了,俺刚定制了无底纱帐110多克,回头配合无底A塔用过汇报。应该还是无底好,可以组合出很多玩法。 看到那个山上的小铁塔吗?水电的营地就建在塔下北侧20米的地方。因为雷电交加,喜欢在山顶上扎营的水电也没这个胆量了,乖乖地选了这个地方。
在这个地方的搭建A塔,难度相对于阁楼来说还是要大一些,不过只要掌握了拉链下方那三个固定点的用法并充分练习也就不难了。
http://chinaul.net/009/DSCF5152.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159.jpg 天刚刚黑就开始雷电交加,中小雨下了大约3个小时,焖了一锅米饭,1940米海拔的营地可以焖出很好吃的米饭,外加牛肉棒、香辣海带丝和奶油蘑菇汤,饭后就只有玩了!听广播信号很好,但还是选择了和Ham聊天。不幸的是营地周围手机信号全无,和LD报平安都是由
北京城里“无限突击HAM联盟”的同胞转达的,得知山顶上只有水电一人过夜时,和我通联的几位还动员频率上所有HAM通宵守听,以便于随时求救,不论水电解释如何如何安全都无济于事,这令水电感激不已!
这种短时间不大的雨水对这款中A塔来说不构成任何威胁,几乎滴水未漏,因为有一定风力,湿度虽大,帐篷则完全没有凝露,做饭时也一样。
百花山一带有下面这样一种昆虫,看起来可怕,但是不咬人,早上还上演了一出爱情剧,呵呵~ 网纱是为了其他蚊虫而准备的,不过这个季节还没有必要。
http://chinaul.net/009/DSCF5167.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141.jpg
隔着纱网看世界还是有些不爽,只是对有些人来说会有安全感:
http://chinaul.net/009/DSCF5169.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164.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9-6-17 00:46 编辑 ] 说来奇怪,也许人品问题,水电十次上山,九次能看到完美日出!
http://chinaul.net/009/DSCF5111-2.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133.jpg
http://chinaul.net/009/DSCF5127.jpg 我感觉加杆的版本要比用绳拉空间大些 是错觉吗? 改黑纱网, 隔着纱网看世界好一些. 天啊,印象里灰蒙蒙的北京还有这种时候。 在南方,帐篷是一定 要有 纱网的 加秆还是很不错的! 水电的东西总是让人有种占有的欲望和冲动.......,A塔有底和无底,各有千秋,也总是让人左顾右盼,就像左手拿着熊掌,右首拿着鱼.....不像阁楼,没有选择,断了举棋不定的念想。
关于A塔底的处理,目前是防水帐底和局部纱网平铺地上。是不是考虑处理成盆状帐底、连结帐底纱网与外帐结合处提高15-20cm更好呢?或者干脆就改掉帐底的那部分纱网成防水底。
[ 本帖最后由 ski 于 2009-6-17 11:06 编辑 ] 我还是喜欢无底的结构使用上更灵活些。
这种加挂点的方式真有创意,哇咔咔,如果住2个人,多有一根手杖也能这么搞了,不错不错 原帖由 <i>mc鲁迅</i> 于 2009-6-17 07:51 发表<br />
我感觉加杆的版本要比用绳拉空间大些 是错觉吗? <br />
应该差不多,只是拉点位置高一点而已,这样可以尽可能缩短杆子的长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