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某款TNF单层帐篷
首先说一下:1、这个帐篷,在网上寻了快一年了,也没找出一点型号、介绍和资料。如果哪位大牛能知道点,还望能够不吝补充。
2、我一直在寻找与这个帐篷配套的门厅,一样是没有任何收获。如果哪位大牛能知道哪有,还望能够不吝告知。
谢谢!
平时背个普通的三季帐出去玩,2KG多一点,也没啥感觉。08年7月作为协作去爬岗什卡,比普通队员多背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两顶帐篷。
那次感觉可真的是不好,快要P掉了。
回来之后开始寻找轻便的高山帐。似乎现在比较好弄到的单层高山帐只有BD和Bibler的。后者因为价钱直接不用考虑,于是考虑衡量再三,
央求朋友给弄个BD的lighthouse。朋友说:嗯,...这个基本上得碰,不可能你想要啥,就能弄出来啥。
想想也不会急着再上山,也就没了下问。谁知道国庆节,又被拉去梦柯当协作。赶紧追着朋友要帐篷,几天之后,他说没有BD的东西,
正好有个TNF的单层帐,据说很好,等拿来咱俩一块见识见识吧,本以为会是个 asault22。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
淡绿色硅油布的包装袋上没有任何标记。打开看,地钉不是TNF常见的打了LOGO的直角地钉,而是BD常用的没有任何标记的三棱地钉。
一管填缝的胶水,没有类似注射器样子的尖头涂胶器。帐篷DAC的,没标直径,简单测量了一下,应该是9mm的。一共两根半。
帐篷底料经后来细细对比,跟BD各款民版单层帐的底料一样。面料很像BD专用的黄色的EPIC(似乎也很像TNF招牌式的高山黄),因为见识的帐篷比较少,确切是啥材料还拿不准,但跟手头BD的露营袋和朋友的firstlighr比较,没发现啥区别。
闲话不表,看图说话。
[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09-11-29 21:54 编辑 ] 先看一下这款帐篷已经使用的地点: 当场支起来,用手机拍了两张。 08年国庆在梦柯的使用照片 09年元旦,使用该帐篷在青岛附近的山里露营,海拔1000左右,无风,地面有 5 cm 积雪,夜间气温没有具体测量,估计在 -5 ~ -10之间。
先来几张整体的照片。 为什么有两个袖套? 再慢慢说点细节,首先说“套袖”吧,好象很多地方称为“烟囱”,其目的,毫无疑问,就为了加强通风,设计上两个“套袖”,那目的就是加强加强通风。 这款帐篷还在生产啊,真是算经典啦,这种帐篷要是帐篷里面煮水,外面温度又特别低的话,第二天可能就冻成三合板啦,以前有过2顶TNF这个类型的帐篷,你手上的应该是最新的改进款吧,呵呵,极限用的玩意。 你这个帐篷面料已经不是毛毛的那种啦,呵呵,不错不错 可以看到,“套袖” 分为内外两层,尼龙布料和沙网,有绳可以分别收紧每个“套袖”外侧的通风口,可以实现即通风又防蚊虫。
另外从外侧看“套袖”,又各有一个风绳的系挂点,可以将侧面的受风压力直接转移。
不过,从照片里可以看到,我常常把“套袖”口扎起来,就成了两个小储物袋,放进去了对讲机和头灯。结果可以猜得出来,单层帐结霜的厄梦屡屡上演。
还有关于“套袖”的一个使用心得。TNF帐篷中使用“套袖”的,之前见过几款大的球型营地帐篷,“套袖”也仅用于通风。不过这个小帐篷,扎了雪山上,我就发现一个新的用法:
当帐篷外面风雪肆虐的时候,打开一个“套袖”,就可以把锅伸出去,方便挖雪进来烧水;而半夜打开另外一边的“套袖”,可以很方便的倒掉脉动瓶子里暂存的人体代谢产物。不过,千万别把两边搞错了~!T_T 原帖由 <i>muchai</i> 于 2009-11-29 22:27 发表<br />
这款帐篷还在生产啊,真是算经典啦,这种帐篷要是帐篷里面煮水,外面温度又特别低的话,第二天可能就冻成三合板啦,以前有过2顶TNF这个类型的帐篷,你手上的应该是最新的改进款吧,呵呵,极限用的玩意。 <br />
嗯~?才发现半脊还是队友来, 哪有门厅能弄到啊?
[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09-11-29 22:43 编辑 ] 顶部气窗外侧,是用半根杆挑起来的。曾经担心这样使用,帐篷顶部会积雪过多。但在梦柯一夜过后,雪埋到了帐篷口,而帐篷顶上却一点积雪也没有。 就像这张照片里看到的,地面积雪没过了帐篷门口,BD的firstlight 和 Vaude 帐篷上都有些积雪,而这个TNF顶上却几乎没有。
http://www.gearer.net/attachment.php?aid=35708&noupdate=yes
回复 #10 巴士底囚 的帖子
这个套袖的用法很有创意,哈哈另外那个套袖里的头灯是SAINT吗? 这种大牌的帐篷,不一定有多少创意或者多高性能,但是大厂风范还是有的 他的这款比我的FL NB,如图所示,梦柯一夜大风雪,旁边的牧高笛高山帐和我的Fistlight都已经压得变形,他那个依然坚挺,而且看起来结露也比FL要好,感觉是那个“烟囱”起了作用。另外,这个帐篷还有一个设计是上面那个天窗杆,有点像Hubba和TNF Tadpole 23上面那个横杆。好像以前谁的帖子研究过,一是弦的结构增强整体结构的抗风性,二是对通风也有贡献 实物重量? 谁要去四川或者藏东南爬山,因为天气潮湿,单层帐是下策。我已经把我的Integral designMK1XL 卖掉了。单层帐不比双层帐轻/轻多少。里面结露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多少的问题。如果低温(经常的情况),里边结露成了冰,那么材料就完全不透气了。
[ 本帖最后由 jane 于 2009-11-30 11:50 编辑 ] 不错的帐篷 很适合小队登山 原帖由 <i>jane</i> 于 2009-11-30 11:44 发表<br />
谁要去四川或者藏东南爬山,因为天气潮湿,单层帐是下策。我已经把我的Integral design MK1XL 卖掉了。单层帐不比双层帐轻/轻多少。里面结露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多少的问题。如果低温(经常的情况),里边结露成 ... <br />
同意,这帐篷开门会飘雪进来,拉上门会憋得慌,加了门篷,重量又上去了
传统的单层帐,晚上霜露往脸上掉,BIBLER那种里面有绒的效果好些,但吸湿,就像沾了水的牛皮一样,重量上去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