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20-9-18 01:53 编辑曾经和美国的朋友聊天,说起自己走过的各个地方,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式各样的事情,还有花花绿绿的风景,朋友突然说,你真的太适合去走一走美国那些trail了。
说起trail这个词,翻译过来应该是野外的小径,而在美国,这样的小径最有名的一条或许就是Appalachian trail了(后简称AT)。说起AT,这里还有一段历史:Appalachia山脉是美国东部横贯南北的一条山脉,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Benton MacKaye的土地使用规划师最先提出了一个设想,那就是在整个山脉上建立一条观景的山道。1930年,一位名叫Myron Avery 的律师把这个设想付之于实践,在组织了无数志愿者并通过他们的努力之后,终于在1937年让这个设想成为了现实——一条总长3505公里,穿越了14个州以及6个国家公园还有8个国家森林的山径。而Myron Avery 本人也是第一个走完AT全程的人(分段),如果当时你能在AT上碰到他的话,他的造型肯定不像是一个徒步者,可能更像一个拿着笔记本和测距轮的地质勘探者。
Myron Avery
作为一条专门为了大众娱乐而建立起来的超长山径来说,AT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在这样一条山径上也发生了更多的奇迹,或许对于国内读者最熟悉就是盲人比尔 艾文 和他的导盲犬一起走完了AT并且出版的《山径之旅》(blind courage)这本书了。
AT的起点在乔治亚州的Springer Mountain,结束于缅因州的Katahdin Mountain。每年AT都吸引了大量的徒步爱好者前去徒步,他们当中有人是阿帕拉契亚山径附近的居民,也有远道慕名而来的背包客。他们有的只是做一些几天的分段徒步,而有些却打算行走全程。因为距离太长,打算徒步全程的行者们通常都会计划5至8个月的时间。虽然每年从出发点开始徒步全程的行者超过一千人,而真正最后完成徒步的不超过10 。可以想象,这样长的距离,对已个人体力、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或许这也是每年AT吸引那么多人走向这条山径的魅力之一。
AT起点处的标记,为了纪念Benton MacKaye
当时朋友的那一句话我没太在意,不过那句话就像是在我心里撒下了一颗种子,在对AT的了解越来越多之后,这样一句话就变成我的一个小小梦想。很幸运的是,我的这个小小梦想得益于Osprey和极限之家的这次活动能够被得以实现。
我们这次走的其实只是AT当中的一小段,不过就是这一小段,也还是对AT以及美国的背包客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就分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还是先从AT本身说起吧。都说久闻不如一见,当真正走在AT路上的时候才切身认识到这条线路的点点滴滴。
但凡说到文化二字,仿佛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就好比背包客文化,你当真要说他具体是什么,好像还真说不清,但是当你走在旅途上,碰上各式各样的人的时候,那会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就用我的所见所闻尽量来说明一下我对这种文化的理解吧。
之前说过,AT的修建就是当时组织志愿者完成的,至今,走在AT路上仍人可以碰上一些在维护道路的志愿者。当时在路上跟两位在做维护的志愿者夫妇聊了一下,他们介绍说他们通常都是各自划分固定的某一段山路,每年根据自己时间情况来维护几次。我们也发现在每隔一段距离的营地或者棚子旁边总会有一个 属柜,里边也都是存放的志愿者维护道路用的一些工具。除去志愿者,在大烟山这种国家公园当中还会有巡警。此外,还有一类介于官方跟志愿者之间的ridge runner,之前在西游日记当中提到的那个让我害羞的女孩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任务是在山径对背包客提供信息和帮助,以及向公园的巡警报告山径上是否有什么新的情况。
与志愿者在聊天
我一直认为出门在外,最有意思的不光是 旅途当中的风景,还有路上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而那些有着与自己完全不同经历的交流,一定会是你今后有关回忆的星空当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AT上行走着形形色色的人,除去志愿者,更多的就是徒步者以及背包客了。虽然每年在AT路上行走的人超过万计,但是分散在3600公里的山路上其实并不会显得有多少,至少每天在路途上碰上的新面孔并不会太多。打算徒步全程需要大量的时间,通常徒步者都是计划五至八个月来完成这样一次活动,一般人很难想要能拥有这么多时间,因此计划徒步全程的人数每年也就一千多人,所以你会发现,在AT路上徒步的全程行者大部分都是老人、学生还有没有工作的。绝大部分的徒步者都只是做短程的徒步,在周末的时候,你会在靠近公路的山径上碰上很多前来 入自然怀抱的徒步者。虽然相比国内,户外这个概念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个更深入人心的概念,但是背包客其实在他们当中还是少数。在游客聚居的景区范围,还是会有人来问你:“你们在山路上走,有旅馆吗?你们在什么地方洗澡啊?你们上厕所怎么办?……”这一类让你哭笑不得的问题。对于在这条路上的徒步者来说,说到走在这条路上行走的目的的时候,答案同样非常丰富:有的人只是为了挑战自己,有人专门奔着AT的名气而来,还有的只是才看完一本有关AT的书就冲动做出了走完全程的决定,还有人打算在AT路上结识一个自己人生的伴侣……
走在AT路上会让你很舒服,不光是因为行走在山野本身是能让你身心愉悦,最关键的,你很难在山径上看见污染你视线的垃圾,说到这点,或许可以归类为徒步者的素质问题,但是再深入一些,我想这有关的是对规矩或者说规则的遵守。就拿我们举个例子,对于我们这种只是在大烟山做短程徒步的背包客来说,营地是需要预定的,公园制定的保护 动植物的规矩就不说了,单在露营方面,除非是campsite这种需要自己搭帐篷地方允许你搭建帐篷,在有棚子的地方自己搭建帐篷是不被允许的,而在这种地方搭建帐篷只有全程行者有这样的权利。并且在每个营地或者窝棚边上,对于厕所区域和水源区域都是有严格划分的,甚至对燃烧篝火的地方都有严格限制——每个营地都会有一个用钢圈围起来的区域,在此区域之外点火时不被允许的。或许有人对此不太理解,认为这反倒限制了融入自然的自由,但是这样做的效果也显而易见——每一位背包客不必为其他人擦屁股,同时山径也最大程度的保持本来的自然状态。对于这个,我想,国内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T路的标志
走在AT路上你不用担心会迷路,因为每到一个路口都会有明确的标示告诉你各个方向是走向哪里,在AT的主路上都会有明显的白色标记,而在AT整条闲路上有超过16万个白色标记,只要顺着标记走绝对不会走丢。当然,这么做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很大程度上削减了“野味”,不过对于AT这样有明确目和需要明确标示的线路来说可能也符合它的定位吧。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跟这些背包客交流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词:mother nature(自然母亲),而在之前我所读到的一些户外方面的书籍的时候,也会看到Great mother nature(伟大的自然母亲)的字眼。虽然在野外有着熊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危险,但是在他们的语气当中是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在AT路上一个棚子前,我跟一对一起相约来徒步的姐妹聊了一会儿,当问到他们晚上睡哪里的时候,她指了指棚子旁边一个没有搭外账的帐篷,告诉我她想看着星星入眠。在结束了大烟山的AT徒步之后,我也在纪念谷和大峡谷尝试了一下这种对我来说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方式,突然发现自己不仅能接受,而且慢慢喜欢上了这种幕天席地的感觉。相比之前总是需要一个封闭空间,我想或许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待得太久了……
说起AT不得不说一些有关轻量化的话题。对轻量化以及超轻量有很大推动的两项活动就是阿式登山以及这种超长距离的徒步了。在1955年,第一个一次性全程走完AT的女性——Emma Gatewood,在66岁的时候,穿着帆布鞋,披着用来做地席的雨披,用一块塑料布来搭帐篷,用军用毛毯代替睡袋,带着毛线衣,夹克,急救包,瑞士军刀,一个小锅,针线,肥皂,毛巾走完了AT之路。 人们尊敬的称她为Gatewood奶奶,因为她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徒步,而后来的超轻党也把她奉为Ultralight的圣母。事实上,也有人把这种超轻方式的徒步称作阿式徒步。我们在AT路上碰到的大部分的徒步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轻量化的影响或者有轻量化这个概念。其实也好理解,试想一下,如果要全程走完AT,别说是重装了,就算是空着身子走对体力充满了很大的挑战,对意志力也是极大的考验。轻量化,从路上碰到的背包客所选用装备的情况还是可以看的出一些倾向的:用路上碰到使用比例最高的Osprey来说,同样是的苍穹,有人就把顶包不带了,还有直接用重量更轻的atoms50,帐篷也都是超轻的款式,而超轻党门搭起了tarp,或者钻进了bivy……在我们碰到打算走全程的行者当中还背着传统大包的人基本是寥寥无几的,反倒是让我见识了很多之前一直没有见机会看见实物的小厂品牌:Six moon Designs、Gossamer Gear、Tarptent……
Emma老奶奶
或许跟老美比较崇尚自我和独立有关,在AT上基本没有见到超过3个人团队,而且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独立,就比如说炉子,或许3个人会共用一个酒精炉,但是燃料跟食品绝对都是自己管自己的。相比国内团队出游,经常会出现想轻轻不下来的情况——你背的轻,那就不得不多帮别人背——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借鉴的。
说起装备,对于我们这些装备狂来说,装备总体不比路上碰到的这些背包客们的差,而且往往还比他们的要好,就比如说睡袋,在跟他们做装备交流的时候,一位超轻党拿着我们的红虫发感叹:真让人印象深刻,我就缺这么一个睡袋。而这些国外玩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反倒是他们对于装备的实用主义,最典型的例子同样是那位超轻党,他身上穿的毛衣有个洞,我很好奇的问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衣服是2手店里买的,只要了1块钱,很轻很暖和。而这次徒步八天时间当中见到的唯一一件始祖鸟的东西是位兄台也是在二手店里花了5块钱淘来的的鸟衣。说起这个,就要让我说一点题外话了,总觉得美国 有些说不出道理的矛盾:大房子、大冰箱、大排量的汽车,一边用着这些我们认为是奢侈的东西,而另一边却不介意用二手的东西,一个让我感到迷惑的问题。
超轻党在看红虫
想到什么再补充
坐沙发看西游记
[ [[ 30 1[/ 6] =Ы冠Ы现Ы Ы : Ы . 1088Ы =_ ЫЫ Ы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8 编辑 [/ ] 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确实挺有意思
[ [[ 38562[/ 6] = 时时E E =E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总想来一次,总是没有机会。。。
[ [[ 1[/ 6]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看不到图
[ [[ 18502[/ 6] =彡冠彡现彡 彡 : 彡 . 1088彡 =_ 彡彡 彡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很精 ,期待下文
[ [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路人这道风景真是的很不错的,国外这个全是志愿者作成的这么大工程真是难以想像啊。能谈谈他们是如何作这个方面组织的吗?
[ [[ 38063[/ 6] = 时时☉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心得写的不错。。。俺最近在德国出差,没徒步,但尝试了一下骑行,不过感觉这些发达国家的户外体制十分健全,路上尽是路标,每条线路都有官方 站和gps下载,绝对不存在迷路的情况,但是我总觉得怎么“少了点东西”。。。也许是相对于我们自己去爬个山、探个路来说,太多的规划使的 “野趣” 少了很多。。。。或许国外的这种trail还是针对大众的吧,但是不知道那些真正倾向于一点探险性质(也不说探险,就说没有路标比较“野”的小路好了)的人走的是什么路???
[ [[ 38227[/ 6] = 时时в в =в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二手的便宜阿,用我们VP的话,不管你是年薪20W还是5W美 ,照样每天剪coupon,逛Garage Sale。
大房子是银行的,大车子也是银行的,大冰箱是买房子的时候送的,所以也算银行的
[ [[ 58096[/ 6]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文化的差异,国内这方面差距很大很大
[ [[ 38293[/ 6] = 时时Ж Ж =Ж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我一直认为出门在外,最有意思的不光是 旅途当中的风景,还有路上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而那些有着与自己完全不同经历的交流,一定会是你今后有关回忆的星空当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云老师眼镜后闪光的眼睛就是我回忆的星空当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 [[ 38850[/ 6] = 时时V V =V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9:39 编辑 [/ ] 彩云老师~~跑地球对面去了 国内对于规则的建立跟比较成熟的欧美地区差距太大了,不仅仅是在户外领域,很多地方都是,国家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去维护party的地位,比如从小学到大学的政zhi课,而没有任何投入去从小孩子开始建立规则,悲哀。。。
PS:
新发现zhengzhi也是河蟹词,要注意了。
[ 本帖最后由 rocky 于 2010-8-6 10:27 编辑 ] 跑的真一远,佩服,佩服 感谢队长爱德做的这个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1NjMwMTA0.html
前边同学问到的有关志愿者方面的问题,等过两天开学之后我再详细的说说
[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10-8-17 14:47 编辑 ] 抽大烟和沙溪的视频今天看鸟,又一次听到久违的二师兄淫荡的声音,好生怀念球!
锤子云,暑假跑成都了?短信也不回。 原帖由 <i>dreamerz</i> 于 2010-8-17 22:19 发表 <a href="http://gearer.info/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92575&ptid=11782" target="_blank"><img src="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抽大烟和沙溪的视频今天看鸟,又一次听到久违的二师兄淫荡的声音,好生怀念球!<br />
<br />
锤子云,暑假跑成都了?短信也不回。 <br />
铲子梦,我在山里,没收到的短信多了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