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色栏杆阴影里的色调和纯灰色的柏油马路来看,这种绿色的调子肯定不是靠偏色调整出来的。
http://chinaul.net/013/_DSC1164-1280.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0811-1280.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1-3-24 15:23 编辑 ] CZJ Pancolar 50/1.8 很有味道 破图,,,还是网络原因 原帖由 alex8241 于 2011-3-25 13:42 发表 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破图,,,还是网络原因
片子都比较大,至少几百K一张,网速慢的看起来显示会费劲... 最后那张图片使用的MInolta E-Rokkor 50/4.5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放大镜头,成像品质优异不仅表现在近摄方面,而且中远景表现也很优秀,甚至会超越一些擅长中远景的名镜。发色方面更是极具特色,色彩沉稳而油润,不属于很自然的类型,但极具演绎能力...
废话不多说,有图为证,大家看看大光比夜景效果和金属般塑料制品的质感...
http://chinaul.net/013/_DSC3133-3.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143.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1-3-25 19:58 编辑 ] 这只E Rokkor除了前面那张金属垃圾桶所表现出来的高光质感,拍摄汽车的反光更是一绝,尤其是很难表现的白色车漆...
http://chinaul.net/013/_DSC2863-1280.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2908-1280.jpg
对于玻璃反光效果自然不用多说,水电深爱!
http://chinaul.net/013/_DSC2913-1280.jpg 被称为神眼的那只有名的镜头拍的照片是那一张呢?没错!你猜对了,也许...
背景的灯光闪烁着彗星一样光芒的一定就是,德国施耐德C-curtagon这只极具特点的超级UL级别M42小镜头有着无限美丽的传说,浮云啊...水深莫入!
高光真的很好吗?对焦真的很难吗?超焦距会失灵吗?遮光罩是传说吗?拍摄远景真的很优秀吗?买个来再说吧...
http://chinaul.net/013/_DSC2597-1280.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2239-1280.jpg 比较关心拍的是水电自己的车子吗?:D 佳能最具有吸引力的L39镜头群里有三只50MM焦距LTM系列标头是经常让人惦记的,口径分别是1:1.4,1:1.2和1:0.95,都是大眼睛,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大,价格一个比一个高,但是并不是说质量一个比一个好。
三个镜头里,圈圈全开效果各异,成像质量也各异。1:1.4的这支镜头以光圈全开的优秀画质一直被人称道,不过你干过把光圈机构从相机里拿掉的勾当吗?目的就为了安装一片1:2(或者别的口径)光通量的固定圆形光圈环!
看看下面这个结果:镜头成像锋利无比而散景的光斑仍然是圆的,还有就是谁说夜间没有色彩?
http://chinaul.net/013/_DSC1526-1280.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1109-1280.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1-3-30 02:40 编辑 ] 口水上面的1:1.4 十只镜头的最后一个镜头又是Rodenstock Rogonar 50/2.8,镜头重量只有 三十多克,真正UL级的镜头。属于本品牌放大镜头里的最低端产品,3片3组库克结构,塑料镜身,手感轻飘,价格低廉...
看了下面前面那张牙签筒100%的放大局部图,你又能说什么呢?你又拿什么镜头和它相比呢?镜头的锐度和色彩差一点吗?这种油润度又到哪里去找呢?
前提是,拍摄时要用小光圈拍摄才能发挥该镜头特点,圈圈全开也不是不能看...
http://chinaul.net/013/_DSC2336-1200.jpg
另外几张大光圈效果,黑白那张缩了一两级光圈锐度就很好了:
http://chinaul.net/013/_DSC2056-1280.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2061-1280.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2057-1280.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1-3-30 12:54 编辑 ]
本楼下面开始增补!
为了有连贯性,增补的第一个头选择了大P,也就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80mm/f1.8,同是M42后口,比前面那只Pancolar 50/1.8焦距大了30MM而口径一样。和大B和大M一样,大P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比Pancolar 50/1.8贵了三四倍。
该头具有极漂亮的多层镀膜,发色方面和小P略有不同,这个大家体会下。
http://chinaul.net/013/_DSC3181.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177.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178.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173.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1-4-5 23:04 编辑 ] 在天塞结构的镜头当中,莱卡的Elmar50/3.5是相当经典的一只,不过与其他蔡司天塞结构的镜头相比,光圈环的位置被前提到了第一片镜片后面,不论怎么说,这样就不能算山寨了。
和经典的卡尔蔡司天塞镜头相比,莱卡的这支镜头也同样有着鹰眼一样的锐利度,这样的镜头不要指望大光圈了,因为那是双高斯镜头极其衍生物的天下,成像特点也完全不一样。即使是蔡司天塞做到了1:2.8,全开光圈成像效果也不怎样,这方面徕卡看来还是比较明智。
http://chinaul.net/013/_DSC3144-2.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148.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166.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161.jpg 想不到爱水电也是奶昔玩家啊,而且还有这么多菜头。这台小鸡鸡就是为转接而生的。:loveliness: Carl Zeiss Jena Biotar 58/2.0,俗称冬菜小B,一个很经典的头,最经典的6片4组双高斯结构镜头。此头俄头仿造数量超百万,海鸥58/2.0也同出一辙,珠江又出了下一代...
此头正宗版本也不少,水电手里就有两个不同版本,分别为10和12叶片光圈版,同为1Q红T版,后者成像明显好些,分辨力、焦外、暗部层次和细节都有不同,不过好品相的12叶片红T小B貌似很不好找。
以下图片为 12叶片光圈镜头效果,最后一张图显示了12星芒效果:
http://chinaul.net/013/_DSC3206.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216.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210.jpg
http://chinaul.net/013/_DSC3218.jpg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1-4-2 22:43 编辑 ] 今天czj pancolar 50/1.8到手,跑学校锅炉房溜达了一圈,试拍了几张,焦内郊外真是漂亮
[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11-4-3 00:14 编辑 ] gear真是毒坛,发现微电的确挺适合户外用的。
今天早上我研究nex花了半天功夫,现在在纠结选3还是5,要不要买套机镜头。 原帖由 彩云指南 于 2011-4-2 23:40 发表 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今天czj pancolar 50/1.8到手...
最早还是听MC说云桑中毒不浅,目前放大头也已经储备好几个了,哈哈~ 原帖由 爱水电 于 2011-4-3 23:41 发表 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最早还是听MC说云桑中毒不浅,目前放大头也已经储备好几个了,哈哈~
我看都是被你毁的!
以前云桑还牛逼哄哄的跟我说,咱拍照只追求事实的记录,不屑于折腾来折腾去的形式呢! 原帖由 dreamerz 于 2011-4-4 02:02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看都是被你毁的!
以前云桑还牛逼哄哄的跟我说,咱拍照只追求事实的记录,不屑于折腾来折腾去的形式呢!
我靠,你这摆明了说瞎话,我啥时候说过了,原话是照相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是用来表现事物的本质。
生命就在于折腾,算了,跟你说不清,我看你现在是废了,也就在办公室里寂寞空虚冷,然后对充满生活热情的我们羡慕嫉妒恨,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