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雪隆包趟雪之旅
今年51走的是雪隆包,不过初始目的绝对不是去趟雪。本来好端端的行程就是因为连续的几天大雪最后变成了雪地里的扑腾。灰蒙蒙的天气连照片都没照几张。我就按照时间顺序大概说说我们这趟行程把。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不过事实证明,这个俗语用在天气上是不靠谱的。当我们从成都出来的时候,艳阳高照。这灿烂的阳光把我心里也给照开了花。
一路上挺顺,虽然虫草季不好找车,不过我们在上孟吃完了午饭很快就找了2辆摩托把我们给拉到了三棚。三棚是个工地,本来这里是要开发电站的,结果遭到了当地百姓的抵制,所以迟迟不得动工。
从此往上就得用脚来走了。
路上我大概留意了一下,除了摩托从上孟开出来一段看见了几颗开花的杜鹃之外,大片的杜鹃花基本没有,如果换在了云南,这个时候可是看杜鹃花的好季节。
顺着山路走到下午5点左右,看见了合适的营地,安营扎寨。时间卡的刚好,帐篷才搭好,外边就开始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到了后来直接变成了大朵大朵的雪花。一夜风来一夜雨。
第二天一早,天居然晴了,赶快把东西拿出来晒,远处的雪隆包也露出了一个尖。心情不错。
在上山的途中走过了岔口,没法子,只能硬着头皮直上。只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走野路其实是件挺好玩的事情,而且有些时候还会有意外发现。比如下边这张图就是我的意外发现
不许想歪。
太阳偏西的时候,山上的天气有了变化,开始起了雾。从药棚到大海子的路本来就不太好走,加上前一天的降雪使得路更难走,当我们到达大海子的时候,基本太阳已经落山了。搭建起来的帐篷周围很安静,没有风也没有降雪,虽然温度很低,不过晚上还算睡的比较踏实。
下半夜刮起了风,睡梦里边听见雪粒打在帐篷上的啪啪声,早晨起来的时候,帐面上也积了一层雪。
这一天的能见度很差,给找路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前后走了两条沟,都探路不成功,部分区域的积雪非常厚。
扑腾了一天,下午在大概4300多的位置找了个安全的地方挖了个雪洞休息了。天黑下来之后,又开始下雪。明天怎么走?这是一个问题。
又是一夜的雪,天蒙蒙亮的时候,拉开帐门外边还是雾气弥漫,还在讨论下一步行动方案的时候,忽然觉得感觉有些不一样,再次拉开帐门的时候,看见了这次行程最美丽的一幕风景。
那个感觉就不说了。(水电摄)
看着天晴开,心情自然也就宽慰开来,线路怎么走?简单讨论了之后,打算直上。反正崖壁之上就是c1。
我来也(水电摄)
呵呵,好像是直播,运气不错哦。 咩哈哈~~为了照应老师的题目,俺等下也来个 51岗什卡趟雪之旅 吧。。。那张陷雪里的照片好亲切啊~~:loveliness: 沙发,坐等大片
等着看。
啊哈啊哈啊哈哈哈哈,我的心情很复杂呀。 其实最有意思的过程是岩攀,很刺激的说~ 老湿和水电也开始大力攀了 等更新…… A塔边的白色东西是什么呀?睡袋很漂亮很漂亮 白色的是老湿的套子 白色的水电的新帐篷,后边有图 翔图 V5 第5张:loveliness:
白色的新帐在水电的技术文中 见过角落 求全图 展开图
[ 本帖最后由 maxjeans 于 2012-5-10 11:59 编辑 ] 接着摆
营地出来一段雪坡,再往上就是接近60度的石头,草甸还有雪混合的坡。两把镐,配合5mm的大力马绳子,加上岩塞以及自然的石头做的保护点,我们爬升的速度不算慢。
黄色的是昨天晚上我们的雪洞(水电摄)
爬了没太久,远远的看见大海子边支起了三顶帐篷,后来知道原来是个商业队,可惜他们最后在原地在了3天之后无功而返。
远处的是后来商业队的帐篷(水电摄)
野攀很过瘾,不过当你处于崖壁之下搞不清方向的时候多少心理会受一定的影响。就在我们为怎么上,从哪里上做讨论的时候,一个挖虫草的老乡神奇地出现了。一把挖虫草的小搞配合一双水鞋,老乡就这么从我们对面的崖壁跑来了我们面前,看着我们老乡用讽刺的口吻问:你们是来转山还是来爬山来了。聊起来才知道原来老乡看见旁边几条沟都有我们探路的脚印,搞不懂我们到底在干嘛。很巧,老乡姓杨,是02年刘雪鹏首登雪隆包的向导,因为我们对于上升的线路有点分歧,最后听从了老乡的建议,改作绕道走传统线路上C1。
下午六点过,到达距离c1大概50米距离的一块平地,整理营地,安营扎寨。
今天的天气不错,还在帐篷里边yy着明天就能顺利到达C2的时候,帐篷外边噼噼啪啪开始下起了雪,没有多想,关灯睡觉。
晚上睡的不好,等到早上的时候才发现是为什么:大雪一个晚上都没停过,落下的积雪足足有40公分!帐篷活生生给压小了一圈。
雪一直不停,太阳也出来了,这个时候的天气很怪异,雾气很重,你能感觉得到高原阳光那种炽烈的热度,不过却看不见太阳,不过不管看不看得见,阳光的温度加上新降的积雪开始发挥破坏力了。帐篷的左右轮番发出轰隆隆的雪崩声,偶尔能见度增加一些还能目睹一把倾斜而下的雪流。面对如此情况,唯一办法就是原地不动。
被憋在一个地方的感觉的确很不爽,不过万幸的是除了烧水吃东西,我们还有电影可以看——水电的手机上拷贝了好几部不错的片子。片子看的太投入有副作用,你看完之后发现屁股都不是自己的了,都冻的没了感觉。有了片子可看,时间过的还算不慢,天黑下去的时候,我们早早的就休息了,明天要下撤,需要早起。
凌晨2点,起床做饭收拾东西。帐篷外边的温度很低,还有雪粒在稀稀拉拉的打在帐面上。做饭的温度才把拉链上的雪给融了,转过头拉链就被冻上了。酒足饭饱收拾完东西,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背着包就出发了。虽然温度低,不过新下的雪仍然很软,基本每一步都会陷到膝盖,唯一一点好是下坡,稍微节省那么一点体力。
周围的雾气很大,而且全是雪原,在这种环境下走路特别的痛苦,除了每一步都陷脚之外,更多的是对精神上的折磨——基本没有什么反差,你根本没法判断远近和高低关系,如果你打算走在被雪覆盖的山脊,只有当你走偏了的时候才能从及其微弱的反差当中发现你没有在山脊上。往下走,雪越来越厚,经常一脚下去便陷到了腰,只能坐在雪面上往前拱。当我们看见商业队的帐篷的时候,几百名的距离怎么走都走不到,崩溃啊。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雪地里扑腾的时候,我居然想着如果安排个雪地定时穿越或许是个不错的刑讯逼供的好法子,可以想象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雪地里边的我(水电摄)
从C1起床到两河口安顿下来,我们用了13个小时。
早上还没来得及晒东西,现在来晒一下吧
本来打算用在雪隆包顶上帐篷,也露个脸吧
虽然当天晚上又是一夜的雨,不过总归是出山了,一路挺顺,第二天顺利的就返回了成都。在成都还见识了一把炉子控政委的的炉子整列,至此,行程结束。
什么叫做炉子控
回来研究了下路线,从到达的位置来看,从崖壁上真是不应该撤下来,上面是通途,可以省去几小时的时间,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了。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2-5-10 15:00 编辑 ] 这个白色的是另一种彪悍的面料么?? 几个大的柴火炉还没有开光呀:loveliness: 白色帐篷,用的是神料。。。 伸手党表示 要看磁铁锚点的细节 白色帐篷求细节图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