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川西登山、徒步装备感受
这次,乘着国庆长假,3人搭档尝试了小贡嘎东北壁线路。顺便带着儿子、老婆一起进山徒步野营。回来,照规矩聊聊装备。技术装备不谈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线路不同,用的东西不同,没有参考价值。
1、睡觉
1)帐篷:
在狭窄局促地带,BD的firstlight是好东西,结构造就了一代经典。在雪崩槽的那一夜,就靠它了。没有有门厅,在风雪的时候,比较难受,在门前雪坑烧水,湿雪直往帐篷里灌。
两岔河营地,超轻三季帐和金字塔都相当好用,作为家人的栖身之所和厨房,相当巴适。金字塔据说还接纳了5位沿途被淋湿崩溃的妹子。
类似的帐篷结构,侧面内外帐如果没能有效地拉开的话,睡袋沾湿很难避免。 2)睡袋和垫子
老婆和儿子用的是大充绒量睡袋加Zlite。我用的是充绒400g的睡袋加薄银搓。保暖不成问题。
潮湿的川西山地,连续多日的攀爬,没有时间晾晒睡袋的话,棉睡袋更合适。有点后悔没带我的半长P棉睡袋了。
有人会说好的羽绒睡袋也不那么容易潮湿,但试过连续多日湿雪、又没时间晾晒的攀爬,你就知道干燥的睡袋是多么难得了。
[ 本帖最后由 zhujie1225 于 2012-10-9 10:27 编辑 ] 2、服装
1)内衣:化纤和羊毛内衣都能胜任。羊毛的无异味表现良好。
2)中间层:抓绒还是最耐操的中间层,薄棉衣也可以,但气温高的时候,显得略闷热。
3)外层:“硬壳”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胜任,轻薄款硬壳的次之,非全防水的软壳只能是那种每天都能有替换衣服的线路时才应有的选择。
4)保暖外套:登山,棉衣完胜;家人在山下徒步野营,羽绒服不错。 为精简服装,这次出发,内穿无膜修身的软壳裤,上山后套上硬壳裤。最简洁的选择,舒适性可以接受。 两岔河营地相当舒适,我们路过的时候恨不得就在那躺下了 没磨合的高山靴直接穿着出发,让我痛苦不堪。下次一定记住教训。 你是和红狼一起去的吧?我们途中遇到他,他说爬小贡嘎 3、煮食
primus的ETA依然是我的最爱。
登山时ETA Express,化雪速度不错,更重要的是稳定。改造过的集热环效率和稳定性都不错。原配挡风板是鸡肋。
家人用的ETA EF lite,也相当给力。 原帖由 darzui 于 2012-10-9 10:43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是和红狼一起去的吧?我们途中遇到他,他说爬小贡嘎 是的。黑丝+短裤、tilly帽、超轻包,一眼就认出是gearer的人。 原来虹郎说的3个人中间也有lz啊~~~:loveliness: 原帖由 psnake 于 2012-10-9 12:27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原来虹郎说的3个人中间也有lz啊~~~:loveliness: 是的。
因为全程无向导、完全自己背负,3个人的体力分出差别。昆仑奴一溜烟走到前面去了。可怜我老年登山队员,只能落在最后。
回复 11# zhujie1225 的帖子
哈,你,最强的总是走在最后! 原帖由 红军 于 2012-10-9 21:13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哈,你,最强的总是走在最后! 哎,你高看我了,这次真心把我们3人累趴了。 爬山烧东西,貌似反应堆、jetboil用的多一些 这个看背包认人的方法真是:loveliness: 请问楼主,P棉睡袋,有啥推荐码 原来,卤煮就是虹狼兄说得另外两个大拿之一,膜拜~~~ 原帖由 zhujie1225 于 2012-10-9 21:10 发表 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因为全程无向导、完全自己背负,3个人的体力分出差别。昆仑奴一溜烟走到前面去了。可怜我老年登山队员,只能落在最后。
全程无向导、完全自己背负,这个好,赞一个!是否落在后面只是体力问题。 原帖由 zhujie1225 于 2012-10-9 10:42 发表 http://www.gearer.net/bbs/images/common/back.gif
没磨合的高山靴直接穿着出发,让我痛苦不堪。下次一定记住教训。
我这次也是。。。
脚踝往上一点的位置磨得厉害,后来贴了一圈创口贴,仍然磨得厉害。 原帖由 farm 于 2012-10-10 08:45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爬山烧东西,貌似反应堆、jetboil用的多一些
现在流行的3种反应堆、ETA和Jetboil,有过不少比较的文章。
jetboil PCS据说在高海拔表现很一般;MSR Reactor很牛逼,但重量我不喜欢;Eta Express比较折中。当然,纯属个人喜好。
炉具 品牌 重量 锅托直径 煮沸时间 燃料消耗 备注
EtaPackLite Primus 593(带锅)145mm 2m12" 6.5g 合并式
CruxLite Optimus 75 95 2m35" 7.5 直装式
Express Spider Primus 199 130 3m 8 分体式(带预热管)
Exponent F1 Spirit Coleman 113 110 2m50" 7.5 直装
Reactor MSR 568(带锅) NA 2m9" 10.5 合并式(一体锅)
Flash JetBoil 438 (带锅) NA 4m 6 合并式(一体锅)
EtaPower EF Primus 836(带锅) 150 3m35" 7 合并式
EtaExpress Primus 427(带锅)110 2m5" 7 直装合并式
Giga Titanium SnowPeak74 100 3m45" 9.5 直装
WindPro MSR 194 125 9m 10.5 分体(带预热管)
来源: The Great Outdoor杂志2010.2月
1.测试使用6摄氏度的水,500ml, 环境温度5摄氏度
2.测试使用Gosystem GS50 丁烷,异丁烷,丙烷混和气罐
3.没有带锅的炉具,使用MSR 1.3L 钛锅
4.测试两次,取平均值
5. 不标锅托直径的, 锅是固定的不能换
[ 本帖最后由 zhujie1225 于 2012-10-10 19:40 编辑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