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清明小长假的番茄炒鸡蛋
清明放假三天,加上自己请了年假,时间比较充裕,本来是计划是体验一把高大上的Packrafting,结果因为要在加照顾怀孕的老婆(其实是老婆不准假),最终在做好了线路,甚至都已经装好包的情况下,愣是没能走出一步。:funk:
节后一顿莫名的繁忙,觉得自己太辛苦了。就又请了年假,这周多休一个周五了。睡个懒觉,简单的看看邮件,接了几个电话,收拾房间,出门
抵达了第一个事先计划的近郊漂流段以后,发现因为连日的阴雨,明显的水位上涨,流速也加快了不少,原来露出睡眠的石头现在均成为了白水(开心,也担心)
草船到手1年左右了。但是除了去年在嘉陵江正儿八经的漂了几次以后,就停滞了。个中缘由,在此不表了。
这次的番茄炒鸡蛋配色定制版(目前国内应该只此一艘)到手后,各种手痒,只能在youtube看大神们的packrafting视频解馋。今天终于下水,还有白水,本来开心,但是因为没有白水经验,身边也没有老手指导,到底能应付到哪个程度,自己着实心里没底。
以防万一,戴上了自行车的头盔,这个实在是有点寨货的赶脚啊!
路上看到的水情,改天能约个小伙伴的话,准备从更上游的地方开始,应该会更有意思。
第一段,有很小的白水,但是流速有一段还比较快,感觉无惊无险,也未湿身,只是距离实在太短,打气,抗船的时间反而多余在水中的时间了。不爽。
因为担心会冷,穿了一件皮肤风衣,时候发现这个配色无敌失败。在黑色的船裙下,黑色的上衣看来是必须不能再来一次了。
我个人不多的几次草船划行经历中,最头痛的是在不湿脚的前提下起水。这次也反复尝试了好几遍,最后采用了单手固定岸边的石头,然后屁股挪到船尾高处,
最后在手的配合下,一屁股坐到岸上,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不过坏处是有可能脚上使劲会让船在反作用力下冲到水的远处去。
第一段至此结束,无惊无险,但是算个好的开头。
顺便问问大神们,流速用什么测量呢?
第二段 初试白水
有了上一段的基础以后,好像感觉心里也更有底气了。第二段从下游开始抗船步行至上游。顺便读水。事实证明较之上一段,速度,白水程度等都有提升。特别是倒数第二张的这一处浪,在上方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对于单人无经验新人有些发憷。实际上当我船行至此的时候,感觉这个浪在我的脖子左右的高度。
下次约个小伙伴上游加一段,然后下游再顺着这里划一段看看!
杯具的是
1,老婆不太会用新相机,结果居然用了很多数码变焦,都是胡的。
2,我也没设置好一些选项,相机拍摄的视频全部丢失。
3,没想到这个小河会有这么大的狼,准备不足,湿身,最后是穿着裤衩开车回的。
4,没有控船技巧可言,多次眼看着冲着一个石头过去了。也没办法躲闪。5,自行车头盔很山寨的样子。
电脑终于弄好了。传一个编辑的视频出来,应该比文字和图片更有说服力。因为手头没有gopro,除了岸边机位由老婆帮忙以外,将手机的摄像功能打开,用防水袋挂在胸前的方式做了一个山寨的补充。不过事后发现视角不好控制。
http://www.tudou.com/v/hAsRpXZJ7bs/&bid=05&rpid=95322374&resourceId=95322374_05_05_99/v.swf
第一次贴视频,不知是否能够成功。试试吧
[ 本帖最后由 秋天的烟圈 于 2014-4-20 02:01 编辑 ] 跟个沙发 bern头盔+gopro 补一张大番茄炒鹅蛋·····
[ 本帖最后由 自由之魂 于 2014-4-13 05:33 编辑 ] 上下船
1 不要怕湿身 因为越扭捏越容易翻船
2 尽量别踩船底
控制
1 学会倒滑 减速
2 学会一桨转身 楼主桨叶上贴纸真不错,下次我也这样搞。 有一张白水看得还蛮凶猛的样子咩。。:loveliness:
回复 4# 红军 的帖子
现在要养娃,买gopro估计是不成了。回复 5# 自由之魂 的帖子
自由这个配色我还没定色的时候,小虎发我看过。的确是够大胆的配色啊。我hold不住。纯正的番茄炒鸡蛋算是我能承受的极限了。话说,你船头那个黄色的防水袋也是小虎家的么?这个我觉得不错。以前那个蓝色的感觉颜色不够亮啊!
防水袋固定到船头的方法,能说明一下不。我上次固定以后感觉还是会有不小的晃动,我怕浪大的时候扛不住,掉水里就悲剧了。
回复 8# psnake 的帖子
谈不上凶险,流速也还好。熟练一些的话,应该可以游刃有余的对应。我因为控船不熟悉,遇到情况以后大脑判断以后才开始动作,反应比较慢,在急流的地方,屁股撞了2次石头,船底蹭了4,5次。最大的一个浪估计在我脖子左右的高度,目测40-50cm还是有的。
回复 11# 秋天的烟圈 的帖子
半米浪算2级白水了。没有翻艇说明技术很高端,我们周末出去带新人翻了无数次,1级白水而已。回复 12# ericgod 的帖子
那估计是我主观感受比较不准确而已了。下次我借个gopro去拍下来看看吧。我就是纯新人。没有技术可言。 帅哥自曝鸟,嘎嘎好好哄哄领导,争取多给你批点假期
回复 12# ericgod 的帖子
为了辨明真相,今天我又去了一次。这次视频都存留下来了。晚点整理好后发上来大家看看。去除了心理对白水的恐惧以后,能够更清楚的感受,我觉得我之前提出的半米浪还是有些夸张了。应该说是有大概半年的落差,船掉下去以后,正面的回头浪(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感觉上有半米。主要是船头被扬起的瞬间,人正好处于了最低点。
回复 1# 秋天的烟圈 的帖子
流速测量办法:有专门的仪器(流速仪)来测,淘宝价2千多。
最简单的办法:用绳子系上一个漂浮物,放入流水中,用来计算每秒的距离(米)X3.6
例:每秒漂1米,那么每小时3.6公里,每秒2米,那就是每小时7.2公里。
能在近郊找到这样两岸植被丰富的溪流,真是运气上佳!这种溪流估计就小号草船能玩开心,稍微大点的独木舟都太容易搁浅。
回家把老婆供起来,都大肚婆了,还跟着拍。。。得发个奖状!
回复 6# mc鲁迅 的帖子
对,上下船不可以扭捏,调整重心后干脆上下。船底踩了容易标(滑)
回复 7# chenli780104 的帖子
差点没认出来是我发出去的桨,真可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