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袋+睡袋+防潮垫=?
一体化的户外庇护所--------------------------------------------------我的新设计
传统组合的重量:露营袋(Bibler Big Wall Bivy标版 为例)730克+充绒1000克的睡袋(shehe28610G普长为例)1930克+自充气垫(ProLite™ 3中号为例)570克
=3230克
(以上重量均来自官方标注)
大家对这样的组合,这样重量还有什么赊求吗?呵呵```睡袋还能再轻点,但很有限。我下面要说的跟他的关系也不太大。
看图说话:
这是一种整和的产物。所以重量只能估算了。
整和产品的重量:露营袋取消了0克+上片充绒500克的防水面料的半片睡袋1000克+充气垫需要加厚到3-4CM(Expedition™ 中号)1025克
=2025克?
3230-2025=?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10-23 10:54 编辑 ] 欢迎PK
回复 #1 bluesboyt 的帖子
我看了半天,是这个意思吧:露营袋 0克 (取消了)
半片睡袋1000克 (上片充绒500克的, 防水面料的)
充气垫 1025克 [需要加厚到3-4CM(Expedition™ 中号)]
---------------------------------
共计: 2025克
回复 #3 不亦乐乎 的帖子
把原本充到下半片睡袋的羽绒,充到充气垫里,这有成品了.用这种充气垫来组合好了. 意思是整个是一体的```睡袋跟防潮垫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睡袋就只省半片了```
下半片都省掉了,不存在充到气垫里的说法。
回复 #5 bluesboyt 的帖子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觉得充羽绒的充气垫更合适.http://www.gearer.net/viewthread.php?tid=2363&highlight=%B5%E6 有个问题是,
这个一体化的东西打算应付什么样的环境?
适应什么样的范围?
如果涉及到的温度等条件变化了,
如何调整?
或者干脆就是,
只能应付单一条件,
适用范围太窄了。 是啊```只能通过分别充入的羽绒克重以及不同厚度的气垫来解决。
单一的产品针对性确实太强。不过我想用露营袋的人本来就是极端的人或是在极端的环境下。
这个时候保护性跟重量才是关键,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是,把气垫跟露营袋进行整和。睡袋可以随意更换,但是这样的话重量上的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实际上这种设计的本质就是把下片睡袋的保温功能转移给睡垫来完成,加上整和之后省掉的布料重量。
而且羽绒睡袋的下片实际的保温效率要大大低于上片,羽绒在被压缩之后保温的效果真是直线下降。(越蓬松绒比例越大充绒越少的高档睡袋更是如此)甚至化纤棉的在被压缩之后保温也是要下降的。
而把底部保温交给不易被压缩(独立空间)的气垫,真是个很不错的办法。
昨天晚上又反复研究了下,全充气床的结构。发现不稳当跟不舒服的原因和大程度上是因为气床管道的设计。(还有不能过度充气)
一个好的管道设计应该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这样看来,充羽绒的全充气垫似乎又成了最完美的解决办法。
但是充气的办法必须改进!应该使用手动气泵之类的,保证充如干燥空气。用嘴的似乎不妥。
水电同学介绍介绍你的小气泵啊```哈哈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10-24 11:41 编辑 ] 如果说重点是在省去睡袋下片的重量,那么quilt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厂家都有类似的产品,而且灵活性要强得多。 明白你的意思,灵活性是一方面,方便性是另一方面。
整合有整合的优势,模块有模块的优势。
而且你说的不完全是半片睡袋哦,其实是个C型睡袋。
我说的半片睡袋在两边要与垫子完全粘合的(一侧可拉练),而如果是分离的情况两侧的保温会很成问题的。
既然是UL,就要UL到底,整合设计连外套都省成一只就够了。哈哈
从包里抽出来摊开就立即可以使用。这就是整合的优势```` 思路非常好。
用防水透气料做睡袋面料,
底下粘合自充。
[ 本帖最后由 快乐乌鸦 于 2006-10-24 16:38 编辑 ] 我说的半片睡袋在两边要与垫子完全粘合的(一侧可拉练), ... <br />
如果是这样,那睡袋似乎没有办法裹紧身体哦。 其实睡袋真的很裹的话,不一定会更暖。(而且也不舒服)
我是这样考虑的,充气垫肯定是要妈眯的才可以跟妈眯的睡袋吻合呀。
不亦乐乎的意见非常好,我又认真看了关于充羽绒全充气垫的文章以及网站介绍。
现在非常诚恳的跟大家道歉。充羽绒的垫子跟光气垫表面上看差不多,实际上有个本质的差别。
光充空气垫子内的空气是可以相对自由对流的(导热),而充了羽绒的垫子内部空气是相对静止的。
这就导致了,光充气的垫子与充羽绒的垫子之间导热系数相当大的差异。(重量只增加一点)
如果这个“庇护所”的垫子换成羽绒充气垫的话,那么在提高保温能力的同时。
还能进一步的减少重量,并且更容易压缩。谢谢大家的意见````
超轻的气筒到是不难找的,但是这个是只能打“法嘴”的自行车胎。
而且价格也不是很好啊。哈哈。。。朋友有个铝合金版本的,稍重10克,也便宜一点。(还是满贵的呀)
不过我想对接可能是个问题。不知道户外有没有专业点的解决办法。
因为无论怎么样用嘴吹都不是好办法!
哈哈```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10-24 19:32 编辑 ]
回复 #13 bluesboyt 的帖子
汗, 我只是重复了勇敢的心在"充绒防潮垫- Exped DAM"的贴子提出的想法. 那个帖子我也刚注意到```真实不谋而合啊```呵呵 原帖由 <i>bluesboyt</i> 于 2006-10-24 11:27 发表<br />水电同学介绍介绍你的小气泵啊```哈哈
... <br />
这是我的两个气泵(电动的不算),一个是最大的,一个是最小的。。。
小的只有39克~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6-10-25 23:34 编辑 ] 大气泵的气嘴看不清楚。小气泵的气嘴貌似只能给气球之类的东西打气?(水袖气嘴、气床)
至少肯定跟自充气垫子不好兼容。这个兼容性是个麻烦事,真不知道为什么自充垫的气嘴要那样的设计。个人认为不怎么合理。
应该是单向进气式的,通过一个小开关转换后进行放气。简单点的如普通游泳圈,复杂点的如轮胎的气嘴。都是既小巧又轻便可靠。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10-26 00:16 编辑 ] 也不喜欢这样的气嘴~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转换?好在一般不用自充气垫上高海拔,呵呵``` WARMLITE的睡觉袋子已经是这种设计了,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唯一的问题就是。。。。。 米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