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军羽绒睡袋
今儿帮一个意大利朋友去旧家具市场拍几张照片,无意中看到了这个:老板说这是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军羽绒睡袋,可以看得出来,睡袋采用半拉链设计,但是拉链全部拉紧之后,头部的开口只有碗口大小,偶是接受不了睡袋如此小的开口设计,非憋死俺不可。
[ 本帖最后由 角落深深 于 2006-12-25 20:57 编辑 ]
看看清晰的头部开口处照片
可以看到,头部开口上方有破损,那些貌似可以穿绳子的地方,俺还没想明白应该怎么用来一张拉链部分的特写
需要说明的是,这条拉链在外面拉开颇费力气,需要把手探到里面拉开,简单地说......就是单面拉链啦~拉链够瓷实的,仔细一看,居然拉链头及拉链都是金属的 穿绳把碗口收成杯口?再来一张尾部特写
有清晰的U.S.字样另外一张尾部特写
尾部有绳子,可以从正面或反面打成卷,捆起来,老板拿出来的时候捆成一捆扔给我,我还以为是个帆布口袋......几点说明
1、此睡袋充绒质量较差,手一捏明显感觉一堆毛梗2、睡袋有两处明显破损,缝上了,但是手工活儿做的相当糙
3、睡袋比较脏.....俺家LP碰都不愿意碰一下,看偶翻来翻去的琢磨半天.....碰都不愿意碰偶一下
4、睡袋其他地方木有找到明显的标签
5、偶没找到怎么一下发几张图......只好分别发的说,嘿嘿 远看起来...有点反胃
那个年代用的什么防钻绒面料? 这可以进战争博物馆了
嘿嘿,绝对不会有滋绒现象
那个可是类似帆布的面料啊,一根绒我都没看见漏出来2005年春节在临夏收了一条类似的
这里以前是马步芳的地盘,民间流散了不少美军物资,我记不清了,好象是俄亥俄一家公司生产的. 看了想吐了 没味么? 古老的装备了,对于一些军品迷们应该很有收藏价值吧。 1、此睡袋充绒质量较差,手一捏明显感觉一堆毛梗我的看法不同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用途,不好说人家这个就是差。
羽绒的保温是依靠蓬松的绒朵锁定住空气,羽绒的大敌是潮湿。
这款军用睡袋在当时面料技术没有发达到现在这个水平的情况下,采用较低的绒羽比例,我觉得是更有利的。当然得要提高充绒量,增加了重量。
我们看看,军用的玩意有把重量因素考虑在第一位的吗?我看都是在4、5位的考虑...哈哈
PS:现在也有些睡袋会做成70绒(甚至60),抗湿的能力会提高不少。当然成本也更低... 看了这个,我终于理解小时候看小人书,里面说“我军战士突袭美帝国主义基地,许多美国士兵来不及钻出睡袋就被击毙”。哈哈哈,看样子钻出来挺费劲的说。 睡袋是立衬打法吗? 很难得看到的东东啊,进化是一步一步来的。 原帖由 <i>角落深深</i> 于 2006-12-25 21:00 发表<br />
可以看到,头部开口上方有破损,那些貌似可以穿绳子的地方,俺还没想明白应该怎么用 <br />
照片看不清楚,随便猜测一下哦
美军睡袋是可以临时做裹尸袋用地,是不是可能派这个用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