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羽绒登山服测评【作者:金歌】
资料来源:http://bbs.auly.com/dtl.asp?pid=28572&cid=13(转贴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这个年底,英国几个著名的非盈利性户外团队,对20个不同户外品牌的羽绒登山服进行了测评。在这里,将进入前六名的羽绒服测评细节罗列出来,供感兴趣的人们参考。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前六名的羽绒登山服,全部中国制造。
【Mountain Equipment - Lightline 第一名】
●优点:
1、 其保暖性能超越了其他所有参加测评的羽绒服。其中包括高于优异的Mountain Hardware 羽绒服一度。
2、 优异的防水表层。
3、 在衣领上加有抓毛绒(而Mountain Hardware只在局部加有抓毛绒)
4、 在肩上和袖子上有加强的抗磨面料,以增强耐用性(Mountain Hardware没有)。
5、 具有可摘卸、设计舒适、热绝缘性能好的帽子(Mountain Hardware 没有)。
6、 两个加有拉索的深侧兜,还有一个拉索的内置兜。
7、 松紧并粘拉条可调整的袖口。
8、 带有羽绒服袋,用于包装、收紧羽绒服,以方便收置于背包内。
这个型号的Mountain Equipment羽绒服, 具有对羽绒服在高寒地带的所有要求。可摘卸帽子,适应了不同气候环境的要求。
●缺点:
798克的重量,与Mountain Hardware的比,略微重了些;但毕竟增加帽子,而MH没有;增加了耐磨的面料,而MH不具备。在高寒地带的保暖性能要求,高于轻微的重量。
如果寻求一件有着优异保暖性能,又不在乎稍微增加的分量,这是一款首选的登山羽绒服。
● 材料指标:
面料:DriLite Loft, nylon reinforcement.
内里:nylon.
热绝缘材料:250g of 600+fill power 90/10 down..
重量:798g
【Mountain Hardware - Phantom第二名】
● 优点:
1、 有着超出大部分参加测评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只与第一名的Mountain Equipment的Lightline型有着些微的差别。
2、 重量轻,只有446克。
3、 热绝缘材料采用了最优质的羽绒。
4、 超薄的外层面料,减轻了整体的重量。
5、 两个拉索保暖侧兜,一个拉索内置兜,一个胸兜,配有羽绒服袋。与第一名的Mountain Equipment很相似。
6、 领口处缝有微抓毛绒(Mountain Equipmenet则是在整个领子上置有抓毛绒)。
7、 后腰处有收紧索(Mountain Equipment不具备)。
●缺点:
1、没有帽子,使得在高寒地带逊于Mountain Equipment的Lightline。
2、领口的抓毛绒设计逊于M.E.
3、面料的结实程度不如M.E.,没有肩部和肘部的抗磨加层。
4、价格上高于Mountain Equipment。
如果你能在头部的保暖上得到其他的解决方式,这款登山羽绒服仍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尤其是在重量上。
● 材料指标:
面料:Superlight15D with 3m hydrostatic head.
内里:Superlight 15D
热绝缘材料:800 fill power goose down.
重量:446g.
【Macpac - Sundowner第三名】
● 优点:
1、 在重量上,仍然属于比较轻的羽绒登山服。
2、 采用了优质的羽绒材料,有着很不错的保暖性能,适用于常规的冬日登山运动。
3、 抓毛绒护领设计,为颈部提供了额外的舒适和保暖。
4、 内兜和保暖侧兜。
5、 松紧袖口。
6、 面料的结实程度还不错,同时有着很好的抗水性能。
7、 价格上和第一名一样,比第二名便宜。保暖性能上逊于第一名,确略高于第二名。重量上,比第一名轻,比第二名重。
● 缺点:
1、 如果要进入高海拔雪山攀登,它不如第一名那样的保暖。
2、 没有帽子。
3、 袖口不可调节。
4、 缝纫针脚是穿透的,会有微量的热量散失和强冷风进入。
● 材料指标:
面料:Gore-Tex Windstopper laminate.
内里:nylon.
热绝缘材料:180g 90/10 down 600 fill power.
重量:592g.
【Rab - Summit第四名】
● 优点:
1、 优良的制作工艺。
2、 超出其他大部分羽绒登山服的热绝缘性能。
3、 肩部和袖子上的耐磨附加面料,使它变得更加耐用。
4、 可摘卸的帽子。
5、 两个保暖兜,两个内置兜。
6、 附有羽绒服袋。
7、 具有其他所有羽绒登山服所具有的功能。
● 缺点:
1、虽然有着良好的保暖性能和耐用性,但980克的重量,大大超出了其他羽绒服。
2、高出前三名不少的价格,也足够让很多人退却。
●材料指标:
面料:Pertex Endurance。
内里:Pertex
热绝缘材料:250g of 660 fill power goose down.
重量:980g.
【Alpkit - Fantom第五名】
● 优点:
1、 出色的做工质量。
2、 不错的保暖性能。
3、 两个保暖兜比一般的要大,位置靠上,更容易操作当你背着大包。有抓毛绒内里。
4、 袖子部分的设计很好。在轮动冰镐时,感觉伸展自如舒适。
5、 与羽绒服一体的帽子,可以卷起收于领口处。
6、 优异的性价比是它最大的优势。
● 缺点:
1、 帽子不能摘卸。
2、 没有抓毛绒护领。
3、 没有肩部和肘部的增强面料。
4、 让人却步的最大原因是,它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只能在网上购买,而不能试穿。
● 材料指标:
面料:i-vent 10m hydrostatic head.
内里:nylon.
热绝缘材料:320g of 700 fill power goose down.
重量:638g.
【Blacks Technicals - Latitude第六名】
● 优点:
1、 相对比较便宜的价格。
2、 适用于3500米以下的常规登山。
3、 两个保暖兜设计,内置兜。
4、 能够应付一定海拔高度登山的保暖性能。
● 缺点:
1、 没有帽子,无法适应高寒。
2、 在袖子舒展性能设计上,还有改善空间。
● 材料指标:
面料:Nanosphere。
内里:nylon.
热绝缘材料:600 fill power goose down.
重量:718g. 充绒在180-320之间,差别还是满大的。这样的比较公平吗?
我想无帽设计的,可能他的设计用途就不是极高山或极冷的环境。 1、2两名没有可比性,意义不大 居然没有看见marmot 全中国制造,可是没有一个中国品牌。 这是英国Trail杂志2007年1月刊登的评侧,原文并没有说是高山羽绒服评测
另外请注意人家的评分点:
1. Fit
2. Comfort
3. Freedom of movement
4. Weather resistance
5. Condensation control
6. Warmth
7. Features
8. Durability
9. Weight
10. Value of money
以上10点,每个点各5分,总分为50分,最后的排名是根据这个总分得出来的.
Trail的评测比较务实,它一般不会去选很高端的产品,当然也不会选价格十分高的产品,因为一般人用不上,而且也消费不起~~~~
[ 本帖最后由 johnlubao 于 2007-1-3 17:11 编辑 ]
回复 #4 baresi2010 的帖子
这次一共用20款产品参加评测,其中有一款Marmot的产品,但是由于一个设计不太合理,容易造成漏风点,而且重量上太大了,最后没有进入前6名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前六名的羽绒登山服,全部中国制造。重要的是设计(design),而不是制造(made)。 全球半数以上的数码相机都是中国制造,可是…… 有图么。。 呼唤图片
中国是世界的工厂 Patagonia的那个透明的700+还是800+的羽绒服呢?
太贵不入选吗? TNF呢?
Millet呢?
SD呢?
他们的羽绒服都不比以上的差吧? 原帖由 <i>孤单旅行</i> 于 2007-1-9 09:28 发表<br />
TNF呢?<br />
Millet呢?<br />
SD呢?<br />
他们的羽绒服都不比以上的差吧? <br />
羽绒服不一定大牌就好,大多数顶级羽绒服都是小作坊生产的 哎,今天晚上算是给洗脑了,这辈子的羽绒都打算找水电兄订了! 他的大白虫如果是羽绒服就好了,我觉得最好的就是不漏绒 呵呵,不漏绒的问题对于水电来说简直太容易了,他的承诺是永远不漏一跟毛! 原帖由 <i>dreamerz</i> 于 2007-1-10 02:24 发表<br />
哎,今天晚上算是给洗脑了,这辈子的羽绒都打算找水电兄订了! <br />
哦?有什么老梦说来听听,让我们也跟着洗洗? 原帖由 <i>彩云指南</i> 于 2007-1-10 11:20 发表<br />
<br /><br />
<br />
哦?有什么老梦说来听听,让我们也跟着洗洗? <br />
恕小弟无能,现场实况是很难用文字重播的...... 水电叔叔的手在触及羽绒服的那一刹那,就对该羽绒服了如指掌了。真的很pf。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