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日思夜想的X-Rocket
呵呵,看图 头部空间更大了吗?似乎更象是羚羊了```` 单双层结合的方式吧 头部似乎可以获得不错的透气性不用老是闷在帐篷里了 ....喜欢.....但刚收了两帐篷..还没有用过.... 脚的高度最好到30CM。。。 留意一下上市时间 呵呵,X看来是“试验帐”的意思。
这个东东南方看来是不适合的,下半身是单层。估计和TAKIN一样结露厉害。
起来或者翻身的时候,很容易把睡袋弄湿。连续多天穿越的时候,湿睡袋可是麻烦事儿。 感觉上过于复杂了,关节点,转折点都太多了! 适合夏季用来看星星 第二种X-rocket了
让我想起美国的X系列试验机
半双层的结构不错
在头部使用外帐的时候,中间的转折点会出现比较大的空隙 防风性能如何啊? 关于防风性能似乎很矛盾,一般不会帐门对风口吧,帐尾对风口的话,外帐正好兜风,灌得满满的,喝风都喝饱了 转折点最容易进风 感觉只有春夏用! 我更愿意把这样的设计归到TAKIN那一边去。
如果这个设计出来,相对TAKIN,在重量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优势在于搭建容易了很多,适应复杂地形时更方便;而头部2层的设计会改善整体的透气,但上升到通风层面还是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小体积、重量轻、单兵使用是这一类产品的基础,至于在舒适度和搭建方面的改善我们乐于见到,但始终还是和TAKIN类似的东西,与ROCKET离的就远点了。
虽然这款设计只是头上有一小块FLY,但我依然可以把它看作是先起INNER再起FLY;而ROCKET是典型的先FLY后INNER,它们的区别可不仅仅是先后顺序的差异,而是从整体结构受力上就截然不同了,前者是紧绷INNER来成型的,ROCKET是靠绷紧FLY实现的。
想想ROCKET实在是个成功的东西,在我的思考中都难以在结构上继续做大的改动了,很多方面的改动都可能限制其原先保有的一些功能优势。唏嘘啊~~~~~
再唠叨一次,这类TENSIL TNET,紧绷式结构的稳定性和防风性是很棒的,无庸质疑! 不知道啥时候可以见到成品. 窃以为在这种帐篷上结构搞的太复杂有些得不偿失,空间和方便性不如金字塔,很多1.1—1.3kG的单杆的小帐篷空间和舒适性也好的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