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终于关闭了
从5月12日开始冲古寺到络绒牛场封闭施工。景区内藏民与施工队发生冲突,亚丁景区全部封闭,何时开放等通知。[ [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一塌糊涂~
不知道接下去会搞哪里
[ [[ 38073[/ 6] = 时时┢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生态之战?土地之战?财富之战?汉藏之战?
也许是好事,墨脱生态之所以保持的好,中印战争以及多年武装对持甚至武装冲突,功不可没啊
[ [[ 5 01[/ 6]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汗,还没去过啊
[ [[ 38891[/ 6] = 时时﹕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不用想,四川旅游开发都是九寨沟模式,唉……
[ [[ 38519[/ 6] = 时时X X =X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可以理解,旅游开发肯定不能针对所谓的“驴友”,否则没有利润。也不利于更多的普通人来欣赏、消费。
“九寨沟模式”我觉得相对是比较好的了,至少比较规范,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和环境保护措施。
最怕的是很多收了钱,却不做事、或者破坏性的“开发”。
跑个题:
在豆瓣上、在一些博客上,和别人讨论过所谓“开发”、“修公路”、“修电站”之类的影响。
觉得很多问题不能概而论之,必须具体事例具体分析。总是采取强烈的反抗态度,未必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
“改变”是不可阻挡的,要一个地方不做改变,也未必合乎道德。
有意义的,是做一些事,把改变中明显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
话说回来,对于我们来说,去抱怨“开发”是没有意义的。不如去寻找更合乎我们自己审美标准的地方 :)
[ [[ 38236[/ 6] = 时时L L =L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原帖由 <i>盲目HAPPY分子</i> 于 2007-5-14 11:21 发表<br />
可以理解,旅游开发肯定不能针对所谓的“驴友”,否则没有利润。也不利于更多的普通人来欣赏、消费。<br />
“九寨沟模式”我觉得相对是比较好的了,至少比较规范,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和环境保护措施。<br />
最怕的是很多 ... <br />
ding once
[ [[ 38510[/ 6] = 时时ュ ュ =ュ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没啥好说,等县里的通知吧。
[ [[ 3 50[/ 6] = 时时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原帖由 <i>盲目HAPPY分子</i> 于 2007-5-14 11:21 发表<br />
话说回来,对于我们来说,去抱怨“开发”是没有意义的。不如去寻找更合乎我们自己审美标准的地方 :) <br />
是的,不信他们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开发”完,还不如去找些更好的地方……:)
[ [[ 88502[/ 6] =m冠m现m m : m . 1088m =_ mm m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原帖由 <i>皓</i> 于 2007-5-14 15:32 发表<br />
<br /><br />
<br />
<br />
是的,不信他们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开发”完,还不如去找些更好的地方……:) <br />
对于这个,我始终保留意见,惹不起总躲的起我觉得始终不是办法,相不相信他们开发的完是一码事,起码你找到一个“更好”的地方,等去人多了,又被同一模式开发了,你再找,还能找到多少个“更好的”?
改变、开发不是一定是坏事,但做不好,就成了坏事了。说个事情吧,2k年的时候在丽江,虽然那个时候已经在搞旅游开发,不过当时的四方街还是充当它原来的角色,当地人还在那里做买卖,02年再去的时候四方街只有个名字了,走来走去的都是旅游的。这个是好是坏?谁能告诉我
[ [[ 3 67[/ 6] = 时时⑽ ⑽ =⑽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1、是好是坏看对谁说 :)
2、当代中国处于剧烈变动当中,旅行环境不可能独善其身。怀念“旧日的好时光”意义不大;
3、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一个地方“保持原始”不发生变化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积极角度说,如果我们能做一点事,那就是尽量减少“变化”带来的负面冲击;
4、消极的解决方案,就是我前面说的,去寻找尚未“开发”的地方;
[ [[ 3 [/ 6] = 时时﹟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22 编辑 [/ ] 对于自然生态,保持原貌是第一重要的。
水电站对生态破坏很大,这次五一我从成都做扯到理县,看到沿途一个接一个的水电站,自然风光已经几乎被破坏殆尽。 呵呵,我说的“更好”的地方,是个人行为,不一定是名山大川或西藏新疆,
哪怕就是自己家附近的一座小荒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景色和安静的氛围,都是“更好”的地方。
像丽江这些著名景点,属于人文风景区,和九寨沟这些自然风景区一样,主要的消费方式还是休闲观光和商务观光。
但是既然是旅游景点,那么配套的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就不能不跟上,否则难以应付这么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造成景区整体质量的下降。
这个时候,抱怨声恐怕更多一点:)
当然,如果旅游开发更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特色,结果会更好些。
而且旅游开发确实对当地经济有促进作用,对经济和就业都有相当大的作用,
在一个缺乏工业基础和现代农业的地方,旅游开发是当地经济的增长点。
而且如丽江这些古老城镇,如果不走旅游开发的道路,那么想要致富,就只能发展其他现代经济模式,
其结果可能只有一个:
大量老建筑被拆除,劣质现代建筑横行,成为一个毫无特色的普通城镇。
而我们希望保持一切“原封不动”的愿望,也可能和当地居民向往“现代生活“的愿望相冲突。
假设外国旅游者为了原汁原味,而号召我们中国人都住明清建筑,用红漆马桶,穿长袍马褂……
把抽水马桶、汽车飞机都弃而不用……
这样一来,古老中国的味道是保留了,可是我们谁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呢?
所以我觉得,对于旅游开发的态度,持敌对态度不一定正确,
正确的方法是如何解决“开发”和“保留”之间的冲突,这一点也是许多规划师和建设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至于我们喜欢的、没有受过任何人类文明破坏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多……还是我们自己去寻找吧:)
只是不要去蓄意破坏它就行了。
[ 本帖最后由 皓 于 2007-5-14 16:59 编辑 ] 小车,怎么说呢,变化是好是坏这个东西看个人怎么理解了。就我的理解来说,其实说到底,大部分人旅游目的就是为了去寻找“不同”,有可能是文化的,也有可能还是风景的,而且这个不同越大,我们收获越大。
但是现在我看到很多地方的开发也好,发展也好,都是朝着“现代化”这个共同的目标来的,如果一个古城不古了,一个景区变成跟城市里边的公园没有大的差别,少数民族除了在户口本上的民族一栏里边跟汉族有所区别的时候,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吸引我们。
我也不是说不希望发生变化,我去的很多地方,非常漂亮,但是当地人很穷,我也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摆脱现状,但是如果如果要采取杀鸡取卵的办法来改变,我是不认同的。
说起如何改变而减少负面冲击,这个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说个跟旅游无关的话题,每次在什么地方听到某样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消息的时候我总是很难过,毕竟外面的世界吸引力太大了,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去学去做。对于这种东西,我想,只能让外边的人和他们认识到这种不同的价值,有了这个认识,这种传统才能被传承下去。相比起国内,日本在这方面做的要好的多,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传统工艺,国家是给补偿的,那些拥有这些手艺的艺人不用为温饱担心。唉,这个东西说起来太多要说的了……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只能采取消极的方案了。 楼上中肯的观点,都是咱们认同的,主要是我们心里都明白ZF或相关部门的水平去到哪,希望他们做到有效、有质的开发,难过登天。
所以有时候大家的态度比较直接的就反对,也是有原因的。 下午事情太多,这么几个字半天时间从打完。
皓兄,我很不认同你:“假设外国旅游者为了原汁原味,而号召我们中国人都住明清建筑,用红漆马桶,穿长袍马褂……
把抽水马桶、汽车飞机都弃而不用……”这种思路。
我觉得最关键一点,是认识到自己的传统文化里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去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别人,也不过做到一个空壳而已。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端午节被韩国申请了文化遗产,你说这个算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07-5-14 18:01 编辑 ] 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同时期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象九寨沟这样的地方,做成现在这样,我觉得已经是现有条件下的最好结果了。
人文的东西毁得比自然的还快,人心的变化比人文的消失更要快 :(
这些相信来这里的朋友都在痛心,这方面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我说的“减少负面影响”,指的就是尽可能让“杀鸡取卵”的事情少一些。
但是能做得实在很少。 现在老外在赞叹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余,依然会说,我们缺乏可以输出的价值观。
我觉得这个说的中肯。
价值观,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东西,文化上的哪些该坚持呢?该抛弃呢?
其实我们现在都找不到一个标准,都没有一个主心骨,我们都在巨变中迷茫着。
大环境如此,谁能逃? 老梦,说起这个来,突然让我想到一件事情,我之前跟朋友说到过我以后有会想去走走那些thru-hike的线路,聊着聊着就说起旅行来,他跟我说,在美国在不同的地方感受基本相同,因为在文化上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不同。他说到这个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很幸福,因为在我周围有那么多不同的东西可以让我感受,只是不知道这种状况还能维持多久 彩云兄,我的意思不是迎合别人的口味而保持所谓的原生态。
而是有些旧事物必然会逐步消亡。如同古建筑、古老的服饰、古老的习俗等等。
当一切和现在的生活方式冲突,形式会逐渐服从于功能的需求……
当然,我们要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里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旅游开发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在保护着那些传统,
这些传统的建筑,传统的习俗,传统的服饰,有些功能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冲突,失去了功能上的价值,正在慢慢的消亡。
而旅游开发赋予了它们新的活力,就是作为展示历史的痕迹和古老的生活方式,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这个时候,那些老建筑的展示功能远远大于居住功能,而且还会创造部分经济价值,所以才得以存活下来。
事实上,就我接触过的几个古建筑修缮的工程来说,维护古建筑的费用,远远高于新建建筑的费用。
很多地方政府是完全没有能力维护大片的古建筑遗迹。
而古建筑如果弃而不用的话,衰朽的速度是很快的。
所以旅游开发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就像阮仪三教授当年提出保护周庄、西塘等江南古镇而提出的旅游开发计划一样。
虽然有人指责周庄现在的商业味太浓,
但是如果没有旅游开发的保护,周庄早就被改建的七零八落了,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古建筑的教材区。
彩云兄其实我完全认同你的观点,关键是如何解决古代和现代冲突的方法上,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保护的最佳目的:):):)
[ 本帖最后由 皓 于 2007-5-14 18:31 编辑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