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4 17:38

爱水电BIVY评测 到手篇+使用篇 上图啦

到手篇

1 尺寸
展开后220*90
压缩性极好。一般情况下将其卷起后可以轻松放入附送的收纳袋中。长度与一本32开书相当,宽度则为其一半,直径与特百惠的杯口直径相当。(因折叠方式可能不同不写出具体测量尺寸)


2 面料
正如爱水电兄自己描述上片强力防泼水,下片完全防水。两片都柔软轻量且半透明。用来做bivy相当合适,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弹性,这样比较难以适应多变的环境(比如在bivy里塞上个摄影包什么的)。
至于面料特点作为一个门外汉就用直观看法描述吧。
上片貌似经常看到的所谓的防撕裂、钻石、菱形、ripstop的东西。就是除了本来面料外还有像加强筋一样的方格,这里不同的是平时看到的有加强筋的织物都可以明显的感觉加强筋的凸起。但是bivy上可能是织法不同或者作过特殊处理因此很难靠手指的触觉感受加强筋。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到加强筋从织物表面凸起当织物与其它东西摩擦总会有损坏的危险。个人认为这种光滑的表面可以有效的遏制加强筋首先被磨损的现象。
下片的材料就低调的多,感觉很一般就是特别轻。内侧有涂层。
不想上什么往上倒水的图,那和真实使用差距太大了。

3其他
缝纫做工细密。
拉链是没有标志的双面拉链。
上片袋口有一根弹性一般的橡皮筋。
和水电自己的那个不同在上片的标志下有一个尼龙带环用来拉绳。
四角也有同样的尼龙带环。
内部没有固定睡袋的地方、没有内置小口袋。(说白了里面就一个光口袋)

[ 本帖最后由 mc鲁迅 于 2007-5-16 07:20 编辑 ]

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4 17:40

使用篇


收到爱水电的BIVY以来使用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海拔2600处,夜间温度-5左右,大风
睡袋是出了名的达不到-7的REI SUB KILO,垫子是德军豆干式防潮垫
因为是第一次使用所以是在小金字塔里使用BIVY,一觉起来发现BIVY内壁稍稍潮湿,虽然没有可见的水珠但是触摸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潮湿。
由于扎营时没留神让一小块雪钻进了BIVY晚上睡的并不是很好后腰冰凉被不平整的地面顶的很不舒服。
半夜老是因为闷而爬起来调整头部的拉绳。

第二次在海拔3000左右,夜间温度0,阵风
睡袋同上次,垫子则换成了POE的自充垫
这次胆子变大并且吸取上次的教训把营地仔细平整并睡在了露天。在BIVY外面插了根木棍并用扎捆带拉出头顶空间。晚上刚好可以看着满天的星星入睡。
这夜睡的舒服多了,干燥温暖舒适。BIVY透气性非常好即使把头部关闭也不会觉得闷。晚上小风吹着只能感觉到风的压力却没有寒冷的感觉,一个字——爽。

优点:
1 面料柔软抗撕裂,轻量却不脆弱。
2 功能实在。
3 压缩性好。
缺点:
1剪裁上需要改进,比如头部,现在的设计比较适合朝脚部拉绳,朝头部拉绳时会有些困难。而且看了写BD的BIVY照片,发现头顶都加了一片面料来增加头部空间,希望以后的版本能够考虑改进。
2 拉链头太小且没有拉绳晚上找起来麻烦,而且比较脆弱。
3 来点纱网或者软杆什么的吧。

PS插嘴一句BIVY上片的材料很适合做收纳袋水电大考虑下。

[ 本帖最后由 mc鲁迅 于 2007-5-15 18:05 编辑 ]

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4 17:47

上图啦
http://photo6.yupoo.com/20070516/071204_442102998.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70516/071205_533630855.jpg
http://photo8.yupoo.com/20070516/071206_182034267.jpg
http://photo6.yupoo.com/20070516/071207_732042811.jpg

[ 本帖最后由 mc鲁迅 于 2007-5-16 07:20 编辑 ]

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4 17:48

比较一下头部 爱水电的因为少了那块布空间小了许多
http://photo7.yupoo.com/20070419/075231_488052037.jpg
http://www.bdel.com/images/gear/s07/810208_Big_Wall.jpg
http://www.bdel.com/images/gear/s07/810206_Hooped_Bivy.jpg

[ 本帖最后由 mc鲁迅 于 2007-5-15 18:25 编辑 ]

彩云指南 发表于 2007-5-14 18:39

好奇,怎么楼主说bivy上片适合做杂务袋?下片防水不是更适合?

btw:兄弟生猛啊,居然在这种环境用豆腐干

[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07-5-14 18:40 编辑 ]

xgwu 发表于 2007-5-14 20:12

现在觉得bivy面料的透气性也很重要,不知道GTX Paclite面料的bivy结露问题如何。

双剑橡叶 发表于 2007-5-14 20:36

鲁迅TX
在雪地用豆腐块,怎能不“后腰冰凉”?
要爱惜身体呀

传说:GTX帐篷的结露比较严重
Paclite估计会更严重

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4 20:43

原帖由 <i>xgwu</i> 于 2007-5-14 20:12 发表<br />
现在觉得bivy面料的透气性也很重要,不知道GTX Paclite面料的bivy结露问题如何。 <br />
透气性相当重要 我认为甚至超过了防水
gtx就别想了 在基布外多层膜 透气性好不起来

xgwu 发表于 2007-5-14 20:43

我看到有一个MHW GTX Paclite的bivy

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4 20:52

原帖由 <i>双剑橡叶</i> 于 2007-5-14 20:36 发表
鲁迅TX<br />
在雪地用豆腐块,怎能不“后腰冰凉”?<br />
要爱惜身体呀<br />
<br />
传说:GTX帐篷的结露比较严重<br />
Paclite估计会更严重 [/quote
呵呵 因为是走新路线没想到有那么多的积雪 晚上把所有的衣服都垫在下面结果还是被那团混进bivy的雪害了

爱水电 发表于 2007-5-15 00:10

比较喜欢MC鲁迅客观中肯的测评,也刚看过MC的Blog,挺喜欢的.
GTX的哪一款面料应当都不是Bivy的理想材料,夏天太热,冬天结霜,春秋两季闷得慌...防水固然好,此处无用武之地...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7-5-15 00:52 编辑 ]

亚凡 发表于 2007-5-15 16:27

水电自己详解一下吧。

申城路由 发表于 2007-5-15 16:41

曾经看过MC鲁迅翻译的Winter Camping & Backpacking Tips
现在又看到Bivy的评测,很中肯,很实在!

爱水电 发表于 2007-5-15 22:14

原帖由 <i>mc鲁迅</i> 于 2007-5-14 17:48 发表<br />
比较一下头部 爱水电的因为少了那块布空间小了许多<br />
<br />
空间的实现是靠覆盖头部的那块布的宽度放量来实现的,也就是那根松紧绳子为什么弹性一般的原因,如果要求头部有更大的空间,在加放一些量就够了.
为了简洁,这个地方放弃了BD一样的头部立体剪裁方式,即使用立体剪裁,水电也会考虑用"加省"的方式,效果会更理想一些...

孤独旅者 发表于 2007-5-15 22:26

水电兄不知有否考虑出纱窗版的,广东这边就算是冬天,小昆虫也是很多的。

mc鲁迅兄说的软杆我倒有个想法,就是在松紧绳左右两边的位置加上两段小套筒,在宿营地捡两根树枝穿过套筒撑起来就行了。

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6 07:23

原帖由 <i>爱水电</i> 于 2007-5-15 22:14 发表<br />
&lt;br /&gt;<br />
空间的实现是靠覆盖头部的那块布的宽度放量来实现的,也就是那根松紧绳子为什么弹性一般的原因,如果要求头部有更大的空间,在加放一些量就够了.<br />
为了简洁,这个地方放弃了BD一样的头部立体剪裁方式 ... <br />
水电大注意3楼的第三张照片
在往后拉绳的时候 头部的布料是松弛的在脸上盖着很难受 能否作一下这样的改动 让向后拉绳时面料紧绷呢?

qddp 发表于 2007-5-16 08:12

另外是否能考虑增加挂点,充分利用手杖呢,利用手杖充当类似帐杆的作用加强支撑和炕风能力

爱水电 发表于 2007-5-17 02:07

通过增加临时的挂点就可以解决楼上两位的问题.
不光是水电的BIVY和TARP,其他家的装备也有类似的玩法,彩云还介绍过国外的一个小附件就是干这个的.
还是不是要在UL装备细节上把问题搞复杂了...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7-5-17 02:09 编辑 ]

mc鲁迅 发表于 2007-5-17 07:30

原帖由 <i>爱水电</i> 于 2007-5-17 02:07 发表<br />
通过增加临时的挂点就可以解决楼上两位的问题.<br />
不光是水电的BIVY和TARP,其他家的装备也有类似的玩法,彩云还介绍过国外的一个小附件就是干这个的.<br />
还是不是要在UL装备细节上把问题搞复杂了... <br />
i see 下次搞一块小石头把问题解决掉

qddp 发表于 2007-5-17 07:59

看来还是使用上的问题昂,学习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爱水电BIVY评测 到手篇+使用篇 上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