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L20000 发表于 2008-1-7 00:17

呵呵,赞一下,
感觉帐篷的稳定性不会很好

淡淡寂寞 发表于 2008-1-7 11:09

原帖由 <i>痛苦的小猪</i> 于 2008-1-6 16:58 发表<br />
&lt;br /&gt;<br />
要建议不难:<br />
双杆-------单人帐<br />
双杆+一杆----------双人帐<br />
通过不同的内帐和外帐搭配,涵盖单人---双人,三季----四季<br />
简单说:模块化 <br />
正是这个考虑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1-7 13:33

Ok,那俺等着了
可否透漏下现在考虑了多少个模块和子系统啊?
因为俺一直觉得先确立一个好的计划再考虑具体材料比较好
顺便说下那个钛+氮化的地钉还是不要搞,成本太高鸟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8-1-7 13:37 编辑 ]

兔老虎 发表于 2008-1-7 15:31

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我不赞同模块化
模块化接口部分增加材料,重量,成本````
同样重量前提下,模块化最有可能用2.5顶帐篷的材料,2倍的成本,造出了一顶1.5人的帐篷.

用途不同,2顶帐篷也未尝不可.

天山马贼 发表于 2008-1-7 15:36

基本同意兔老虎的,不过我自已觉得一个外帐配两个内帐是比较好的选择,3,4季通吃了

淡淡寂寞 发表于 2008-1-7 16:11

原帖由 <i>PSL20000</i> 于 2008-1-7 00:17 发表<br />
呵呵,赞一下,<br />
感觉帐篷的稳定性不会很好 <br />
恰恰相反
稳定性而是很好
呵呵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1-7 17:30

原帖由 <i>兔老虎</i> 于 2008-1-7 15:31 发表<br />
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我不赞同模块化<br />
模块化接口部分增加材料,重量,成本````<br />
同样重量前提下,模块化最有可能用2.5顶帐篷的材料,2倍的成本,造出了一顶1.5人的帐篷.<br />
<br />
用途不同,2顶帐篷也未尝不可. <br />
有啥明确目标哦
比较常见的是拿高山四季帐在大梅沙露营
然后热到虚脱
其实要的就是卖点
再有就是便宜
模块化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可勾引用户升级,特别是升级成本又不太高
使用成本也可以降低,因为使用效率变高鸟。不管你要去哪里都有部分组件都是必须用的
任何一个部分损坏,只做部分更换就可以鸟
这样就有戏鸟。
至于用户咋用,那是他们的事鸟
其实市场最大的反而是没啥明确目标的通用市场
所以俺是不赞成把基本型号定为单人帐的。
双人三季作为基本型号是比较合适的。然后勾引光棍买单人组件(号称ul)
勾引喜欢yy的升级到四季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8-1-7 17:46 编辑 ]

巧克力般黑 发表于 2008-1-7 20:52

个人感觉如果不计较重量的话,高山帐比较通用,热?你可以不关门嘛,海边上VE25两个门都开着是很凉快的~有蚊子,你可以带张一平米左右的纱网当门帘嘛~
还有就是,低海拔的烈日下面,三季帐未必比高山帐凉快哦~

PSL20000 发表于 2008-1-7 21:29

回复 #26 淡淡寂寞 的帖子

呵呵只能从图片来看着说事,
两点交叉的设计还是很好的,
但是从交叉的结构来看的话,交叉点似乎应该上移,这对侧面抗风性能会大有帮助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1-7 22:34

原帖由 <i>巧克力般黑</i> 于 2008-1-7 20:52 发表<br />
个人感觉如果不计较重量的话,高山帐比较通用,热?你可以不关门嘛,海边上VE25两个门都开着是很凉快的~有蚊子,你可以带张一平米左右的纱网当门帘嘛~<br />
还有就是,低海拔的烈日下面,三季帐未必比高山帐凉快哦~ <br />
按这说法其实帐篷不用带鸟
就带蚊帐好鸟
最后奇怪下哈,为啥你们都要选在烈日下面搭帐篷啊?
不能找个阴凉点的地方吗?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1-7 22:45

原帖由 <i>淡淡寂寞</i> 于 2008-1-7 11:09 发表<br />
&lt;br /&gt;<br />
正是这个考虑 <br />
注意哈我说的模块化可是要彻底点的哦
就是说坏一节帐杆,我只想买一节帐杆,而不是买一根
就是说一开始就把可以标准化的零件全标准化化了

天山马贼 发表于 2008-1-8 00:32

这种双交点结构稳定性和抗风性还是不错的,这种结构抗雪压就要差点,不过3季帐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dreamerz 发表于 2008-1-8 01:52

这样的话题可以让人想到很多特殊的产品和设计。

比如BIBLER、BD等品牌都有可选择的FOOTPRINT,那么可以抛弃内帐,利用帐杆和外帐形成更通爽的凉棚,当然国内品牌要实现这个现在也非常的容易了。这种变化是有实用价值的,但可接纳的人有多少?对这种变化思维的玩法,有多少人会?增长的速度有多快?

也有产品同过加帐杆和FLY的形式来变出个门厅,对国内外的品牌也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变化同样有实用价值,也是个成熟的模块化方向。

又想起马贼的充气帐,前面的空间可以成为内帐空间,也可以成为门厅空间,这也是种有实用价值的变化(价值又多高就见仁见智了),但应该不属于模块化的讨论范畴。

单、双人帐的变化,恐怕在国内也是一些高烧份子的愿望。不过我想为实现这个愿望要花的功夫是非常大的。尺寸和重量的变化是基本体现,否则就没有变化的意义;那接下来的问题是组件里什么是固定的,什么是可变化的?然后是怎么变?
或者不需要某些组件的改变,而是将现有组件进行删减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这种可能性相信是存在的,而且带来的必定是结构上的大变化。这就需要相当的设计思维和使用经验,而最多变化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组件,估计又要走到天幕、TARP TENT一类东西上了。
隧道帐?一节和两节的变化?哈哈

我觉得如果觉得这个话题有意义,首先要做的是罗列出模块化要增、减,或要改变的是什么。然后再去考虑这种改变是否可行或有实用意义。
这种可能性的罗列,大家倒是可以集思广益,看看是否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出来。

zhujie1225 发表于 2009-3-14 17:28

上市后的成品和样品比较,有了些什么改变?

好耍的狗屎 发表于 2009-6-9 13:23

我本人比较推崇BD的内支撑方式,帐杆将力量分布到面料来承受,整体强度是最高的,就轻量化和强度,还有搭建方便上来说,还没有更合理的方式。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9-6-9 15:35

结构上还是这样的结实,变形的半个福勒球体。只要支杆的接口结实,理论强度是很高的
可惜不适合背着到处跑
适合自驾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9-6-9 15:38 编辑 ]

盔甲 发表于 2009-6-9 16:34

楼上这外帐很邪恶很雷人喔

好耍的狗屎 发表于 2009-6-16 00:34

原帖由 <i>痛苦的小猪</i> 于 2008-1-7 17:30 发表<br />
&lt;br /&gt;<br />
有啥明确目标哦<br />
比较常见的是拿高山四季帐在大梅沙露营<br />
然后热到虚脱<br />
其实要的就是卖点<br />
再有就是便宜<br />
模块化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br />
同时可勾引用户升级,特别是升级成本又不太 ... <br />

大梅沙用什么帐篷都会热到虚脱,关键是太阳下还是月光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超轻双杆两点交叉单人帐试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