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太大,
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水开了。
今天晚上继续有风环境的量化测试,
看来要用鸣笛壶。
总的来讲,
误差肯定有的。
因为没法控制环境参数的完全一致。 一切严谨的量化参数都是考虑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计算不同环境参数下的结果。 喜欢这难得的净土,冒昧说两句.
绵和羽绒有必要比吗?男得跟女的肯定功能不同.棉有几种特别的用处.
1防潮性,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撑蓬,bivy上更适合。
2耐洗性
3热传导性,有些特殊的棉传导性很慢,使人体体温散失的较慢。
4弹性,睡袋上人体肘部使用的棉,有的顶极睡袋里不只一种棉型。
5放热性,原料吸热放热的性能。
我们在没有介定的前提下比较棉与绒,和3M说同样厚度3M比羽绒保暖的评判也差不多,评什么同样厚度,水和冰的立方体积一样吗?
[ Last edited by LU9F on 2005-11-24 at 12:03 PM ] 今天又有同学问我温标的问题,发现了这个强贴,先顶起来再说~
我总是想废除温标,因为主观因素太重了,但是我没这么大的能耐,再说也没更好的办法用,不知道是不是我一个人郁闷?
因为总是有人爱问温标,每次回答时心中几乎都起心理冲突,也许该吃点百忧解了... 这个坟挖的强啊。
最近也在关注睡袋,但是没有那么专业,毕竟是业外人士。觉得睡袋的数值是很混乱, 80%,650蓬松度,这些都是厂家标的,有什么认证机构吗?没有。飞鹰上面说有标准,但是谁也没见过。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温标,如果我们知道准确的温标,那么根本无需关心其他数值。
我的设想中有一种测温标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规定人在睡觉时,人体周围空气温度的几个阀值,比如20度是下限,28度是舒适,35度是上限,当然这些数值是根据试验数据得到的,有人也需要说这个数值可能不同的人也不一样,亚洲人比欧洲人要高,没关系,这里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计算消除,下面会讲到。测试的时候,在睡袋里放一个人的模型,身上各处放置热传感器,收集各个传感器的温度,各个传感器因为位置不同,权重也不同,反正最终根据各个传感器的温度和某种算法,能得出一个睡袋内温度值,然后再看在外界不同温度下,把这个温度值和上面说的3个阀值做比较,就可以算出温标了。
比如某睡袋在外界温度0度的时候,睡袋内温度值正好是28度,那么0度就是这个睡袋的舒适温度。
采用这个方法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有了这样标准化测量以后,大家买睡袋就好办了。我们先测量一下自己睡觉时各个阀值是多少(可以睡觉的时候拿温度计量,可能有误差,但好过什么标准都没有),如果是28度,那么睡袋的温标正好适合我,如果有上下,只要增减温度即可。比如我睡觉要30度才舒适,那么市面上睡袋的舒适温度加2度才是我的舒适温度。 据我了解,正规的温标测试是人体实测跟你上面所说的机器模型测试相结合的。
不过这样的测试相对比较复杂,各种要求也高。一般的厂是不会去做的。
通常都是直接套用,按照类似的填充物(面料、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类型、重量去判断。
这就是个估算,至于最后的结果就要看商家的战略了(我没用良心这个词,想想还是不准确)。
呵呵,回首帖。
我也有这个疑问,是不是温标真的没法参考啊。我新买的天石睡袋舒适温标-12℃,资料见http://www.highrock.com.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100。
不说零下了,我在家里地板上用,室温+12℃,下面是自充气防潮垫,没有加盖衣物。刚进去时的确感觉暖和,但是不热;后半夜就越来越凉了,睡不暖,基本会冷醒。
睡时拉链全拉上,头上的绳子也收紧了,不过身体两侧有较大空间。后来试着在墙角把空间挤紧,稍微感觉暖和一些,不过离睡好还是差距较大。
以前用杂牌单薄睡袋加穿件200块以下的南极人羽绒衣,在头边0度的温度睡得也不会比这个状态差,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新睡袋到0下温度表现会如何……
[ 本帖最后由 wanyuwu 于 2007-2-10 21:26 编辑 ] 原帖由 <i>wanyuwu</i> 于 2007-2-10 21:10 发表<br />
我也有这个疑问,是不是温标真的没法参考啊。<br />
我新买的天石睡袋舒适温标-12℃,资料见<a href="http://www.highrock.com.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100" target="_blank">http://www.highrock.com.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100</a>。<br />
不说零下了,我在家里地板上用,室温+12℃,下面是自充气防 ... <br />
1700g的七孔棉,能到-12度,我也觉得太夸张了。说明这天石的温标也不厚道啊 原帖由 <i>LU9F</i> 于 2005-11-24 12:01 发表<br />
喜欢这难得的净土,冒昧说两句.<br />
绵和羽绒有必要比吗?男得跟女的肯定功能不同.棉有几种特别的用处.<br />
1 防潮性,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撑蓬,bivy上更适合。<br />
2 耐洗性<br />
3 热传导性,有些特殊的棉传导性很慢,使人 ...
呵呵,3M棉的那个广告是有误导的成分在里头的,
同样厚度的羽绒量比3M棉少的多,保暖效果当然不如3M棉。
不过也不能说他们骗人,因为这个广告是有针对性的
——它针对的不是户外服装,而是时装/日用服装。
在非极限用途中,美观常常比性能更重要。
高蓬松度的羽绒保暖性虽然好,但是穿上身整个人就变成一个球,
在日用服装——尤其是女装——市场上基本上是卖不动的。
这种情况下厚度就是第一优先的考虑,所以才会有这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