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发表于 2008-5-20 15:19

起飞功率就好比你起跑的时候需要的能量。起飞功率要远远大于真正的载荷,因为要客服地球引力起飞。

文中还提到米8改进型的实用升限也在80年代末期提高到了3950米。

也就是说无论从何算起,米17在海拔1300多米的汶川地区,以升限3000米的高度进行飞行任务是没有问题的!考虑高原气压等各种原因,仍然能进行有效的运输作业的!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5-20 15:27

各位别争鸟,俺来解释下
实用升限(最大连续功率)            3095m
  悬停高度
   有地效                   2990m
   有地效,国际标准大气+20℃          2410m
                      1675m
   无地效,国际标准大气+20℃          1005m

实用升限是指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实际可靠操作的飞行高度,这时候飞机由于受迎面流,所以机身气动外形也可以产生一定升力,所以飞得高。
悬停就不同鸟,完全由引擎提供升力,比实用升限低很多。换句话说超过悬停高度降落的话,很容易摔机或重着陆。
那么实际使用时,一般都是要降落的,要不就没必要使用直升机鸟。
所以悬停高度就是更重要的鸟。
这悬停有有两种,一种有地效,一种无地效。这数据差很大。主要是直升机向下洗流强大,有地面阻隔的话,可以在机身下方形成个空气垫。这样有低效的悬停高度就高很多。
可以这样理解,无地效的高度是最安全的起降高度(实际还要看载重气温等)
有地效的起降高度捏,就有点风险鸟。越高风险越大。是不能使用临界值的。
如果超过鸟地效悬停高度的话捏,即使降下去也飞不起来鸟。
所以为鸟安全起见,一般都是尽可能把起降点设置在无地效悬停高度以下
由于要做这种活,实用升限其实是最不重要地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8-5-20 15:55 编辑 ]

paul 发表于 2008-5-20 15:30

晕,这个我贴过啦,小猪...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5-20 15:36

原帖由 <i>paul</i> 于 2008-5-20 15:30 发表<br />
晕,这个我贴过啦,小猪... <br />
别急啊,我占坑编辑框捏

paul 发表于 2008-5-20 15:56

汗,都是技巧性蹲论坛的....

Passer 发表于 2008-5-20 16:11

悬停高度那个我明白~~
成都附近到汶川,经过的山脉基本上都在3000以上,平均4000左右。从峡谷飞,距离就不一样了~~茂县等地方,海拔更高。
等高线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28d3001009gms.html

————————————————————————————————
可以这样理解,无地效的高度是最安全的起降高度(实际还要看载重气温等)
有地效的起降高度捏,就有点风险鸟。越高风险越大。是不能使用临界值的。
如果超过鸟地效悬停高度的话捏,即使降下去也飞不起来鸟。
所以为鸟安全起见,一般都是尽可能把起降点设置在无地效悬停高度以下
————————————————————————————————
这个受教了,长了不少知识,谢谢小猪!

[ 本帖最后由 Passer 于 2008-5-20 16:14 编辑 ]

Electric 发表于 2008-5-20 16:13

转一篇八股文

震后5分钟,全团启动应急预案
   
    5月12日14时28分,强烈震感惊醒了正在午休并准备跨昼夜飞行训练的该团官兵。14时33分,政委张晓峰下达了命令:立即停止正常飞行训练,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没有预先号令,没有情况通报,所有飞行人员迅速集结,进入机场指定位置待命,各机组就地摊开航线图,研究可能的航线。与此同时,数百名机务官兵在大队长梁晋的带领下,用最短时间完成了机务准备。
   
    下午16时整,根据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张海阳命令,这个团出动直升机飞赴重灾区勘察灾情。16时28分,2架直升机在副团长李翔、姜广伟的带领下,直飞震中汶川。
   
    直升机沿着航线一路搜索,接近都江堰,被地震损坏的房屋逐渐出现在眼前,城内广场、街道避震人群密密麻麻。直升机顺着河道继续飞行,不久,浓雾逐渐封锁江面,能见度越来越低,这让机组和远在成都的指挥员心急如焚。
   
    指挥员命令机组重新调整航线,直升机迅速爬高了近2000米,仍然飞不出云区,舷窗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汶川县城处于大山谷底,地形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机毁人亡。两个机组强行向前摸索飞行了10多公里,仍然见不到一丝光亮,只好遗憾地结束了当天的勘察飞行。但他们带回的都江堰的资料,为组织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震后24小时内,27架次直升机飞赴重灾区
   
    5月13日,一箱箱灾区群众急需的食品、通信设备等救灾物资运抵凤凰山机场,并装载上机。首批参加任务的10多架直升机腾空而起,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向灾情严重的北川、青川、绵竹等县市飞去。刘黎华机组在崇山峻岭中反复穿梭。刚刚翻过一座山头,不远处又出现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几乎就在眼前。机长刘黎华猛蹬舵,直升机贴着山坡转向峡谷。大家捏了一把汗。
   
    目的地绵竹金花镇,平整的地方都搭起了帐篷,各种线路纵横交错,既不能空投,更不能空降。3分钟后,机组果断决定在一空旷农田实施空降。直升机稳稳降落,三分之一的轮胎陷入了地下。机械师童伟和孙宏高抓起一件件物品小心地推下机舱。
   
    5分钟,200多件急需救灾食品投放完毕,飞机返航。
   
    仅震后24小时,该团就出动直升机27架次,为北川、青川、绵竹、平武等县市累计空运食品12.7吨,增强了灾区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震后48小时内,首次进入与世隔绝的汶川
   
    汶川是本次地震的中心。当地的灾情、群众的安危,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5月14日上午9时04分,在6次进入未果的情况下,3架直升机腾空而起,再向汶川进发。
   
    这次,直升机除搭载有食品、药品和帐篷等急需物资外,还有一群特殊的人:由成都军区组建的13人应急通信小分队。
   
    743号长机在副团长李翔的带领下,率先冲入云端。机组人员只有一个信念:必须把物资和人员运进去,把伤员运出来,让全世界听到汶川的声音。刚进入高原地区,气象雷达上就反复告警,前方有对流云,并正在发展之中。3个机组放慢飞行速度,利用一个互通式峡谷,绕开云层,然后看准一个云洞钻下去,进入正常航线。进入映秀,必须下降高度。刘绍良机组在降落500米后突然发现,三条电线就搭在前方不到400米的地方,他使劲拉杆,机头几乎掠电线而过。经过几次降落,飞机安全着陆,饿了两天肚子的灾民有了吃的,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汶川有了“永不消失的电波”。
   
    5月15日、16日、18日三天,他们又相继出动8架直升机飞赴卧龙、茂县、汶川七盘山,成功解救68名来自美、法、英、德、韩等国的游客和14名台湾同胞。
   
    截至目前,这个陆航团已先后出动直升机31架,飞行477架次,向灾区运送各类救灾物资188.1吨,运送伤员737人,向灾区运送医疗人员、技术人员、救灾专家等总计761人,成为活跃在灾区上空的救灾生力军。

paul 发表于 2008-5-20 16:18

看到等高线图,我就明白了,加上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数据就能得出比较合理的推论了。

以米17的能力来说,肯定都必须绕行,空飞差不多可以直飞。绕行的话,一般都在3000米以下,只要天气好,是没有问题的!

Electric 发表于 2008-5-20 16:20

其实这次限制直升机使用的主要制约,不是海拔,是气象条件:雾太浓、太低。

当年俺从日隆坐车回都江堰,在今天的震中一带,能见度才十几米……

Passer 发表于 2008-5-20 16:22

还有一个数据,甘肃那边,10个架次空投了12吨物资,而四川这边不管怎么算(每天的平均值,或者说几天总合的平均值),平均每个架次都不到1吨,可以看出在装备水平和人员水平大致一样的情况下,这边的情况肯定要复杂一些。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5-20 16:25

这次捏,朝廷很尽力鸟。
技术水平就实在不高啊。
引用Ls的
“直升机沿着航线一路搜索,接近都江堰,被地震损坏的房屋逐渐出现在眼前,城内广场、街道避震人群密密麻麻。直升机顺着河道继续飞行,不久,浓雾逐渐封锁江面,能见度越来越低,这让机组和远在成都的指挥员心急如焚。
   
    指挥员命令机组重新调整航线,直升机迅速爬高了近2000米,仍然飞不出云区,舷窗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汶川县城处于大山谷底,地形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机毁人亡。两个机组强行向前摸索飞行了10多公里,仍然见不到一丝光亮,只好遗憾地结束了当天的勘察飞行。但他们带回的都江堰的资料,为组织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震后24小时内,27架次直升机飞赴重灾区”
按这文章,那低空夜航可能现在还是超高难度项目啊。
24小时,27架次。这点保障能力是不是有点可笑啊
最好别打仗鸟啊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8-5-20 16:26 编辑 ]

Passer 发表于 2008-5-20 16:27

还是那句话,可以不相信红XX会,但一定要相信PLA ~~:)

paul 发表于 2008-5-20 16:29

PLA我一直都是最相信的。但是一些技术性的活,我们确实不如人,这也是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提到的,有待提高!

Electric 发表于 2008-5-20 16:37

同一架一天能飞2趟就不得了啦……陆航的出动率本来就低
而且坦白讲,后面调去的,飞当地地形的能力不强,基本还是靠原来当地。

以下转自超大:

到目前为止进驻灾区参与救灾的直升机部队有
成都军区陆航2团常驻凤凰山机场全部
兰州军区陆航3团转场至天水机场7架
南京军区陆航5团转场至彭山机场10架
广州军区陆航6团转场至邛崃机场9架
济南军区陆航1团转场至邛崃机场22架
济南军区陆航7团转场至邛崃机场10架
空26师搜救团转场至太平寺机场12架
空4师12团常驻邛崃机场全部
空降兵直升机大队转场至邛崃机场8架


其中震后第一时间参与救灾的是常驻灾区的陆航2团、空12团的全部直升机及随后转场的陆航3团3架、空军搜救团2架、空降兵2架直升机。
其余陆航3团第二批4架、陆航5团10架、陆航6团9架、陆航1团22架、陆航7团10架、空军搜救团第二批10架、空降兵第二批6架是在5月15日凌晨总参增援令下达后派往灾区的71架直升机。

Passer 发表于 2008-5-20 16:40

原帖由 <i>paul</i> 于 2008-5-20 16:29 发表<br />
PLA我一直都是最相信的。但是一些技术性的活,我们确实不如人,这也是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提到的,有待提高! <br />
是啊,直升机工业的水平,差的都不是一点半点……
直升机夜航,目前只见过华北平原上最新型的直9飞过,飞行员使用了配套的夜视仪。

paul 发表于 2008-5-20 16:41

请问一下,一个陆航团几架飞机啊?碰到这种大灾难,除了值班的飞机,可以最多出动多少架?飞行员是一人一架还是几人一架啊?

毕竟不是军队的,对这些都不了解,不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

Passer 发表于 2008-5-20 16:47

数量不太清楚,关注不多。感觉大多数都是按照空军飞行团编制,24~26架左右……   至于出动水平,好象以前有人说过,驻港部队的12架直9,常年可飞的只有6架……   去年去俄罗斯演习,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才没有出现拉稀摆带的事情……
我也只是个伪军迷……

Electric 发表于 2008-5-20 16:52

PS:陆航团里运输直升机数量有限,武装直升机像武直九、小羚羊之类救灾的时候毫无用处。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8-5-20 17:29

原帖由 <i>paul</i> 于 2008-5-20 16:41 发表<br />
请问一下,一个陆航团几架飞机啊?碰到这种大灾难,除了值班的飞机,可以最多出动多少架?飞行员是一人一架还是几人一架啊?<br />
<br />
毕竟不是军队的,对这些都不了解,不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 <br />
陆航团编制一直没有公开。估计比米军一个陆航营少很多。传说中是24架。
一般是攻击直升机无用。其他如运输直升机,侦查机,搜救机都可运用救灾
另外按一般的惯例。陆航是军事救援的主要力量。如救援被击落飞行员,紧急增援和撤出都是陆航的事。
当然象米军在海湾使用陆航直接进行师级规模(82,101)的蛙跳,那是太n了。也只有他们能做到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8-5-20 17:33 编辑 ]

Electric 发表于 2008-5-20 17:36

米帝有上万架军用直升机,土鳖国军民加起来不到500架……木法比啊……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黑鹰降落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