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iro 于 2008-9-17 19:26 编辑 ] 这次在1750m的山顶用的就是tarp,搭成双飞模样。
风向东南风为主,阵雨。
3面着地,门开部分,朝向南面,一棵松树挡着。
搭得比较马虎,
上半夜不错,结露不严重;
下半夜被风吹倒,一开始两人都懒得起来补救,慢慢感觉结露严重,不得不起来重新支起登山杖,拉好风绳,睡到天亮。 睡袋内胆很强悍啊,一直不敢单独实用,能说一下使用两天夜晚的大约最低气温么? 原帖由 <i>zhujie1225</i> 于 2008-9-17 20:47 发表<br />
这次在1750m的山顶用的就是tarp,搭成双飞模样。<br />
风向东南风为主,阵雨。<br />
3面着地,门开部分,朝向南面,一棵松树挡着。<br />
搭得比较马虎,<br />
上半夜不错,结露不严重;<br />
下半夜被风吹倒,一开始两人都懒得起来补 ... <br />
用的是谁家的TARP,如何搭成双飞模样? 原帖由 <i>阳子</i> 于 2008-9-17 21:36 发表<br />
睡袋内胆很强悍啊,一直不敢单独实用,能说一下使用两天夜晚的大约最低气温么? <br />
这次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测量当时的气温…… 原帖由 <i>爱水电</i> 于 2008-9-17 21:45 发表<br />
<br /><br />
用的是谁家的TARP,如何搭成双飞模样? 山寨版tarp,照着youtube上的视频搭的,风绳拉得比较马虎,半夜被风压垮了。 不会是我转给你的那个吧,哈哈 前天晚上发现,内胆涨价了 Thermolite睡袋内胆,可提升约10度的舒适温度
这是神话吗? 原帖由 <i>ehlo</i> 于 2008-9-20 14:59 发表<br />
Thermolite睡袋内胆,可提升约10度的舒适温度<br />
<br />
这是神话吗? <br />
人体表皮温度是33度,提高10度,也就是23度左右,不考虑风的影响,一张毛巾被就差不多了,内胆这么写应该是靠谱的……
PS:14日早上出发时气温是19.6度,可以用作参考…… 原帖由 <i>ehlo</i> 于 2008-9-20 14:59 发表<br />
Thermolite睡袋内胆,可提升约10度的舒适温度<br />
<br />
这是神话吗? <br />
有可能是可以的,但是,25度环境下,让温度达到35跟-5的环境提升到5度不是一个概念,厂家这么说完全是为了商业宣传,故意说的很含糊。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8-9-20 15:04 发表<br />
<br /><br />
人体表皮温度是33度,提高10度,也就是23度左右,不考虑风的影响,一张毛巾被就差不多了,内胆这么写应该是靠谱的……<br />
PS:14日早上出发时气温是19.6度,可以用作参考…… <br />
原来这句话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中秋时候的温度,可能在22-32,山上1000-1200米,温度约摸在15-16度附近(早上出发温度19.6,也旁证了这个温度),从这个意义上,内胆+衣物组合,体积重量上与600-700克的15度睡袋相比较,似乎并没有优势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8-9-16 23:19 发表<br />
PS:本次活动,经过实践,用葡萄糖代替吃饭是不可取的,食物轻量化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 <br />
原来如此,正莫名其妙,你带那么多葡萄糖干什么?您老人家真是太逗了
嗯,小园丁铲好使吗
[ 本帖最后由 ehlo 于 2008-9-20 23:11 编辑 ] 原帖由 <i>ehlo</i> 于 2008-9-20 23:05 发表<br />
<br /><br />
<br />
原来这句话是可以这样解释的:(<br />
<br />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br />
中秋时候的温度,可能在22-32,山上1000-1200米,温度约摸在15-16度附近(早上出发温度19.6,也旁证了这个温度),从这个意义上,内胆 ... <br />
关键是灵活,穿着抓绒衣我可以顶着风雨调整天幕,如果是带了几百克的睡袋,就要出来挨冻了……
园丁铲我没用,别人用过,就一次…… 如果有个半长的小棉睡袋岂不更爽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