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samer Gear The One 2009
自从决定成为ULer以后,经常关注各种超轻的装备。前段时间看到Gossamer Gear网站上又恢复了 the one 超轻帐篷的销售,而且是2009版,比以前的08版本多了一些改进。
于是乎决定败一顶,准备在夏季使用。
从下订单到收货用了4天时间,gossamer gear直发。
收到后打开包裹的状态:The One帐篷,超轻地席2张,订单说明一份,还有一袋子超级细的风绳。
打包重量:482克。
The One是单人帐篷,需要配合两根登山杖才能撑起来,搭建非常方便快捷,几分钟时间便搞定了。
由于第一次搭建,背面的登山杖长度放的有些过了,应该设置得更短些才正确。
超轻地席真的非常轻,只有46克。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塑料布没有区别,但用手指撤住用力拉扯便知道强度了。
当然有人会问真的结实么?真的很耐糙么?我只能说如果您用锋利的小刀去割它一样会开口的。
被称之为大三角帆的面料,超级轻薄,但摸起来的触感很硬很结实。
Gossamer Gear的标识。
正面
沙网固定杖杆的索套是为Gossamer原厂的超轻登山杖设计使用的,很细小,无法适应俺的Leki登山杖,没办法只能用风绳来固定住。
内部空间最大宽度1.1米,作为单人使用来说还是很舒适的。
这次出行带了两顶帐篷,左侧的是BA的seedhouse SL2,打包重量1530克,相当于三顶The one的重量。
[ 本帖最后由 firedd 于 2009-4-25 17:15 编辑 ] 奇怪,为什么是2块料子拼的
看明白了,原来是里边的网纱。那估计回头还得自己涂一下胶了 不到500g,真轻啊...
自己找块塑料布or薄膜来做地布的话,不知道重量可否变化
俺DIY的A字帐篷跟这个类似,就是睡觉时候脑袋的空间感不够爽
等5-1回来,,再改改
回复 #3 soarrow 的帖子
普通的塑料布强度可能不太可靠。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版本的A字帐,只不过加了纱网和帐底儿。
头部空间如果不在迎风面还可以。
The One 还有一个Cuben 材料的版本,尺寸一模一样,总重才396克。
但Gossamer的网站上并没有放上,大概是限量概念版吧。
回复 #2 彩云指南 的帖子
应该不要涂胶的吧,我没见说明页面里标注要自己涂胶的事项啊。 感觉这个设计很理想,要是国内有山寨就好了,或者给水电A塔加个内帐也行。。 确实很轻,最大的问题是早上必须早起,白天里面待不住人。 真是让人眼馋的好宝贝,不知用的什么材料跟我的Hilleberg Rajd 基本一样的设计轻了300多克。不过这种帐篷貌似结露比较严重,不知道这款是否有同样问题。 很好的东西,唯一稍感有点透啊。两头空间还可以采用水电的 线轴大法 用临时挂点扩充。 原帖由 <i>sonic22</i> 于 2009-4-26 00:48 发表<br />感觉这个设计很理想,要是国内有山寨就好了,或者给水电A塔加个内帐也行。。 <br />
我记得有个山寨 只可惜精髓尽失 成了 接水帐 带纱网的单人帐这个重量的确很不错!
类似的还有
Six Moon DesignsBig Sky International
Tarptent
回复 #10 mc鲁迅 的帖子
山寨的有人正在作,是30D单面涂硅面料的,接水的问题据说是已经改过了,呵呵。回复 #11 叶开 的帖子
呵呵,老叶,俺是去年九月份海坨鞍部扎在你帐篷旁边那顶被吹瘪了的帐篷的主人,哈哈。这个the one你说能用在那种环境么?我心里没底儿。
回复 #8 免贵姓陈 的帖子
材料叫做 spinnaker cloth 。结露问题还没有试验过,不过看过一些老外的评测似乎没啥问题。回复 #9 ski 的帖子
这个俺舍不得挂临时挂点啊,对面料肯定有损害的。回复 #7 dreamerz 的帖子
白天俺试验过,躺在里面一点也不觉得闷,透气性非常好,因为纱网面积比较大。相反我很担心晚上会因为过于透气感到寒冷。 原帖由 <i>mc鲁迅</i> 于 2009-4-26 09:49 发表<br /><br /><br />
我记得有个山寨 只可惜精髓尽失 成了 接水帐 <br />
是说8264那个吧,没有使用经验的话确实会对设计上的细节不能正确注意和理解,不过可以慢慢改进嘛,如果山寨可以让我们用上价格大幅下降性能和品质小幅下降的装备的话那还是符合国情滴。 原帖由 <i>sonic22</i> 于 2009-4-26 14:45 发表<br />
<br /><br />
是说8264那个吧,没有使用经验的话确实会对设计上的细节不能正确注意和理解,不过可以慢慢改进嘛,如果山寨可以让我们用上价格大幅下降性能和品质小幅下降的装备的话那还是符合国情滴。 <br />
恩恩 并不是有了涂硅布就有了一切 还得有实用和改进 细节取胜啊 一地的口水,搭建的详图再来毒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