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9日-30日,我参加圣山探险公司组织的希夏邦马中央峰商业攀登活动,并在其中使用了Wild-Work“西风-B”这款隧道式双层高山帐篷。由于我在活动中基本完全是商业队客户的身份,行动自由比较有限,加上自己的惰性,最后仅在海拔约6100米的C1搭建了一顶西风帐篷,这顶帐篷从9月21日搭建在C1,到9月29日冲顶下撤后拆除,总共在C1经过了8天时间,但我真正在其中过夜只有9月21日的一个晚上,之后再上C1时因为已经是冲顶周期,要和向导一起住,考虑到西风帐篷较为狭窄,最后住了另一顶更宽大的帐篷。
由于希峰C1营地完全是非常平坦的雪地,而又没有多余的雪锥用来固定帐篷,搭建时的固定方式是先用无纺布口袋装雪后连接到防风绳上,然后再埋进雪中起到deadman式的固定作用,这样固定好之后,再用一条尼龙绳从头至尾压住整个营地的所有帐篷。搭建这顶西风帐篷总共用了6个无纺布袋,其中5个用来固定六根防风绳(连接最短那根杆的两条防风绳共用一个袋子),1个用来固定门厅。尽管这样一来,帐篷的固定点数就比额定的数量(6风绳+6角+2门厅)要少得多,但直到29日下撤时为止,帐篷仍然非常坚固,完全没有任何晃动或移位的迹象。帐篷搭在C1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处于无人看护的状态,尽管由于C1的地形限制不太可能有过真正的狂风,但每天日出日落时分一定程度的风力是少不了的,这也证明了西风帐篷确实具有很好的防风性,即使在搭建并不完美的情况下。
在C1住的那一个晚上,估计帐外最低温度在-15~-20℃左右,帐内温度肯定低于0℃(放在身边的水袋水管冻了),早上醒来时内帐内侧有轻微的结霜现象,但大部分霜均结在外帐内侧。考虑到在雪线以下、海拔比C1低500米左右的前进营地每天过夜时,使用的Ozark Mountain100帐篷就已经有类似的结霜现象,则西风帐篷内帐在零下温度的透湿性至少比Mountain100帐篷要好,更是比透湿性不如Mountain100的帐篷款式如Ozark Mountain99、Vaude Space K2等要好得多。
由于内部空间较小,所以保暖性不错,只要帐篷里生着火,即使是天黑之后也可以穿着很少的衣服在帐内坐卧。
在C1期间发生过不大的降雪,帐篷顶积了少量的雪,这可能与帐顶被尼龙绳压迫变形有关,但西风帐篷在中线方向上较平的顶部形状应该确实会容许雪在中线附近沉积,这一点会比四周都呈弧形的自立式帐篷严重。当然,只要帐篷内有人,积雪就不是问题,而如果帐篷内无人,那么雪非常大的时候帐篷是否被压塌并不是取决于形状,而是取决于承受能力,在这方面我对这款帐篷是有信心的(尽管没有实践验证)。
西风B型标称完整自重2600克,去掉地钉包应在2400克左右,实际感觉似乎比标称要轻一些,不过我也没有进行测量。住2个人没有问题,不过肯定不如那些顶部高度勉强容许人在里面站立的“大型”帐篷舒服,要住3个人就相当挤了。就目前看来,应该说对于不需要追求极端轻量化的登山者,以及需要一个固定大本营的阿尔卑斯式登山者来说,西风帐篷是我见过的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