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amayo西南壁,位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十分漂亮的一座山峰

听了10分钟就离开赶下一个场子,也是最重要的一场。会场前已经是这样哦

什么人能有如此人气,700张门票早已售空。并且让这么多人提前半个小时等候入场。
huber一出,谁与争锋。当日人气之星。
Alexander Huber,以及他哥Thomas Huber,合成Huber Buam,当今德国甚至世界最强悍的登山和攀岩高手。

其他内容暂且不表,这张照片比较珍贵。这位老爷子是老huber,68岁跟着儿子攀登勃朗峰南壁某个山尖,瞧这气势。
如果生出一个强焊的儿子,尚属巧合,俩儿子都恁的牛逼就不是偶然事件,是实力,弹无虚发的实力。俺这辈子没希望了,所以也不打算向huber讨教啥。出于下一代着想,俺是很想找huber老爷子讨教一下生牛逼儿子的秘方。

关于Huber的free solo和trango地区无名塔上永恒火焰的牛逼故事也先不说了。知道的人都知道得差不多了,不知道的看着也没兴趣。不过说到永恒的火焰,Huber也不会忘记说首攀者Kurt Albert,老英雄上个月底在一次klettersteig课程上竟然失手遇难。多少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场面都闯过来了,却是如此结束生命,实在让人扼腕痛惜。
中间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休息,Huber用来介绍他的一个公益项目
www.himalaya-karakorum-hilfe.com
现在的登山者进入喀喇昆仑通常都是如此,先从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坐车到喀喇昆仑边缘,伊斯兰堡接应的登山公司再雇佣这些边远山区的当地人作为背夫把物资运送到K2,加舒布鲁木,trango等山峰的大本营。因为这些当地人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不懂外语,和登山者们无法沟通,因此作为中介的巴基斯坦当地登山公司就把背夫的薪水压得很低。Huber介绍的这个项目旨在改善这些地区的教育条件,让这里的孩子能学好外语,将来可以和来自国外的登山者们直接沟通,减少中间的剥削环节,从而改善生活水平。
想起今年给户外杂志翻译的一篇登山报告里。两位来自德国萨克森的登山者在出发前筹措了一笔捐款,在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地区也通过当地人找到条件最艰苦的学校,仅仅几百欧元,就让这个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一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虽然这是让巴基斯坦的孩子受益,但依然对这些登山者们的努力十分感激。

再来一段比较有意思的攀登,这是在去年或者是前年,Huber兄弟和瑞士的Stephan Siegrist在南极的一次大岩壁攀登。
在机场的航班指示牌上。上一次航班目的地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一个机场,下一次的目的是南极,一片大陆,很有意思的反差。

安东诺夫的飞机?

所谓的机场跑道上全是冰雪,飞机一着陆,飞行员就死踩油门,完全靠发动机反推制动。注意到发动机了吗。
[img][/img]
换乘小飞机,到达大岩壁下方。

锯出雪砖,搭建雪屋。
[img][/img]
雪屋第一个功能是储藏室,比如大桶旁有颗卷心菜,第二个功能是厕所,右侧有卷纸。洁癖免入。

开始攀登了。严寒条件下,没有攀岩鞋,只有高山靴,没有镁粉,只有手套。

人肉塞子

用上升器跟攀,外加吊送物资。这样的岩壁一天之内是搞不定的,吃喝拉撒都得挂在上面完成。所以有大量的物资要往上搬。背着攀岩有点太不现实了,所以都是这么整。

太阳绕山以后。注意用词,绕山。这里是南极的极昼,太阳24小时在地平线上,但是,它是绕着地平线转的。所以太阳不会落山,但会绕到岩壁后方。温度急剧下降,可能会冷到零下50多度,只好躲进吊帐里。

吊着的生活

这个是要仔细看才能看出来,人工攀登。难得实在不行了,攀登过程依靠塞子,钩子等卡在岩壁上,然后用绳梯一点一点往上爬。

岩壁上

一览众山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