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张杰

天气暖和了,想败个35L左右滴包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2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洋紫荆 at 2006-4-14 17:11:
偶刚败了一个STRATOS 34,周末贴写细节PP来,请各位老大评论下.:)


stratos 34 和32似乎是同一系列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出两个大小如此相近的包,想知道区别在哪的说
发表于 2006-4-2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baresi2010 at 2006-4-22 23:23:


stratos 34 和32似乎是同一系列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出两个大小如此相近的包,想知道区别在哪的说


一个戴帽子(有顶袋),一个秃头(Atoms就那样——个人觉得很难看)
发表于 2006-4-23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baresi2010 at 2006-4-22 23:23:


stratos 34 和32似乎是同一系列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出两个大小如此相近的包,想知道区别在哪的说


这个好象以前谈过,
STRATOS现在归入技术包系列,
取代以前的ELICAPES。
ATOMOS是轻便包,
面料也不一样,
STRATOS的结实。
另外挂点的设计STRATOS应该也比较充分。
但都是我持保留意见的网背。
天然缺陷就是,
不够贴,稳定性不够好,
那张网也不够耐操。
小包也就罢了,
大包用网背简直难以想象。

其实,
在你长时间活动后,
只要有那个重量,
不管是不是网背,
一样汗流夹背。
网背凉爽的说法只是种心理安慰。
不要太重视什么哪个背负更凉爽的说法。
关键是它的泡棉是否能及时让你把背上的汗排出去。
而冬天穿那么多衣服,
你更不要在意那个了。

[ Last edited by 快乐乌鸦 on 2006-4-23 at 12:36 AM ]
发表于 2006-4-23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的说法对于苦苦追寻网背的某人有一定打击
发表于 2006-4-23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某人BT的嗜好十分以及非常之不解。
发表于 2006-5-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背在我看来其实它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解决流汗问题,小包的背负远远不及大包,小包在打满之后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于,背部容易形成一个锥状,也就是说中间会突起。单说说我的DANA,内背负有两根不知道什么材料的背负条,更容易出现上述状况,RT35也有人因此而抱怨,我想实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要少打个帐篷或者其他了。在我使用ATMOS35一年以来,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即使在冬天我也使用ATMOS35。ATMOS背部有两根向内弯曲的铝杆,即使内部打得太饱,也因为杆与网背之间较大的空间而不存在背部的压迫感,小包本来稳定性就不及大包,一旦包的背部出现突起,就更会晃动,影响稳定性,五一出行,我的DANA Salish Titanium和张杰的RT35都让我很失望。(也许他并不是很在意。。。)
事物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说这么多完全是因为乌鸦叔叔说了句网背~~~
我是个装备菜鸟,只是说了点自己的意见,说的也许还很不靠谱,望原谅
发表于 2006-5-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情况在背负较软的包上常见,有的是有针对性设计,有的就是素质问题了。
当然如果过满也会有凸起,只是觉得网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有点占便宜,但算不上一大优点吧。
我认为关键还是根据自己的用途选择背包,然后打包注意一点。

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解决哦!
发表于 2006-5-9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RT35也算软背负吗?如果以OP Aether 45 的标准来定义软背负,那DANA Salish Titanium和RT35应该都算不上了
说占便宜我坚决的同意。。。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还是根据自己的用途选择背包,然后打包注意一点。

"关键还是根据自己的用途选择背包,然后打包注意一点。"
坚决同意梦版的见解。
这次五一出行是第一次使用RT35,由于包本身容量有限,再加上自己很菜的打包技术,对于装不进的东东采取强拉硬揣的方法,结果背包出门时竟然感觉本来非常贴身的背负竟然与自己瘦骨嶙峋的后背相抵触。仔细检查才发现是因为由于打包方式太过粗暴造成了RT35原本优美的弧线背负给挤得鼓了起来。
路上与一位同样带着RT35的驴友交流,他也有同样的情况。但是第二天经过调整,这样的情况已减轻很多。。。
感觉不光是背包,任何一件新的装备,拿到手都应该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使用中积累经验,有经验才能更好的使用,从而将装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记得乌鸦在前面说过,RT35比较适合攀岩或攀冰,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不存在由于装过多的东西而使得包体凸起这一问题了。
发表于 2006-5-1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买35升以下包包的目的是日常背或者腐败游背。
平常穿越,溯溪我至少都要背45升以上的包包以达到拉练目的。
我不会去尝试诸如35升全装备打包之类的实践

以我这样的使用情况,和经常流汗来说,网背会是不错选择

另外也比较了Stratos和Atoms的腰带,Stratos的明显要单薄得多

[ 本帖最后由 HyperGun 于 2006-5-10 10:3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