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haotian

Mountain Hardwear EV2和Sierra Designs Pampero Tent中的艰难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兄,我觉得透气材料的运用是能减轻借霜的,要不怎么单层四季帐都会选用透气材料呢?从Bibler的ToddTex,MHW EV2的Conduit,SD的Dry zone,BD FIRSHTLIGHT的Epic到好几个厂家用的EVENT。
而且从我使用来看,用透气材料的帐皮和不透气的帐底卷上来的部分对比来看,减少结霜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
气窗的设计一般帐篷都有,但是相对而言,单层的对流较为直接(如果完全打开气窗,结爽将大大减少,但是较凉),双层的空气进入和排出因为要经过两层帐布,效果没有那么明显(外帐结霜最明显了)。我在5300的地方用过双层的帐篷,透气还算好,但结霜也一样存在,所以结霜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单层帐篷。
虽说帐篷主要功能不在保暖,但是帐内外的温差还是有的。我在前面说感觉单层帐篷保暖性不如双层的,是我的体会,想咨询一下大家是否有同感,并不是指密闭性”和所谓的“闷不闷”。
发表于 2006-4-18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透气材料的工作原理上讲,确实如此,不过我前面也提了一下目前这些透气材料多数是针对服装应用上的“身体排汗排湿”、“皮肤呼吸”级别的湿度,在下雨、空气湿度大、内外温差小的情况下人都可能感觉闷热;所以在面对呼吸系统的湿、热就无法满足了。

BIBLER的材料手感相对粗硬,在接霜问题有较好的表现,但其材料尚为见到在服装方面有所应用(有新发现的朋友要厚道);
BD的单层帐据台湾的山友CACO使用经验接霜情况也不严重,不过我所保留的是没有具体的环境指数做横向对比,所以目前仰视之!
最令大家熟悉的GTX,有朋友多年前做过一个去雪地里睡了一晚,半夜时那个帐篷已经冻成一个冰壳的......

另外,其效率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帐篷内外温差比较好办(基本里面都比外面温度高,不然夏天就爽呆了......),但空气潮湿、下雨或覆盖积雪的情况下高科技的透气材料就不及简单粗暴的气窗了。
至于单层帐,我认为设计的思路应该理一下先后:
首先应该是设计者或使用者最求轻便、易于搭建、体积小的帐篷————所以选择了单层结构作为一种设计方向————在追求品质和性能的提升上选择了防水透气材料。
所以我的看法是基于对轻便等方面的要求最终选择的透气材料,而非选择它们用与空气的流通,任何单层帐上都有气窗,而且设置的位置相当有讲究;以前的款式和部分欧洲、日本的风格还在沿用烟囱。
气窗和烟囱才是承担起透气、流通的主要责任,透气材料是比不透气材料稍好的选择而已!
不知道知鱼兄用的是那些款式,不妨多说点细节让我的思维也更容易落地!

至于双层帐也接霜,这是自然的,因为接霜这个问题几乎还不能完全杜绝。
双层的好处在于接霜可以较多的集中在外帐的内侧,而非内帐里,这样便革命胜利了大半!

不过这里有两点要提一下:
一、是内帐尼龙相对透气好,但由于很多帐篷处于外形挺拔、抗拉伸耐用的考虑,内帐的尼龙会被上几层厚厚的涂层,这对一般环境下的透气不成问题,但在高海拔或冰雪环境下应用这样的内帐材料便是不够专业的表现,因为你的内帐就可能被自己呼出的蒸汽冻成冰壳!
所以专业的高山帐,内帐绝对会选择物理性能好的尼龙材料,但绝对不上涂层!
二、帐底和外帐的涂层处理。一般涂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水,所以多数会被上在外层,但高山帐上为了解决结霜严重的情况,会把涂层上在内部,具体细节不是很记得了,但靠的是尼龙材料自身和涂层液化温度点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效果显著。
这样的技术TNF在十年前便已经应用,不过对于普通玩家实在难以了解和察觉。

罗嗦了半天,似乎有点跑题了,只是想从一些例子说明,帐篷这玩意的复杂内涵,影响其表象的原因太多,从表象推测其设计原理有可能迷失方向。

至于保暖的问题,是学院派的表达了,密封的好自然“暖和”这个感觉我也有的。知鱼兄有属于自己的使用经验,我也实在没必要强求别人接受我的看法。
发表于 2006-4-2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还是VAUDE的2006新款超轻帐吧,9.8MM的铝杆传说把帐篷压倒的情况铝杆还可以完好
发表于 2006-4-3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气窗才是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5: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