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49|回复: 13

大家都有点啥古老的装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鲜玩意都能花钱买到,难得的是那些古董,不知道各位的收藏如何?

[ [  [   3 20  [/   6] =       时时╇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个算不算老?

背景资料:
1 5年中国登山队九名男女登山健儿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将两件东西永久地留在了世界最高峰上。
一件是峰顶用来测量珠峰高度的红色觇标;
另一件就是架设在8700米处“第二台阶”峭壁上的 属梯子――“中国梯”。
珠穆朗玛峰东北山脊8680米至8720米路段是高差达30米以上的岩石陡壁,是攀登珠峰的第三大难关,也是最大的难关!被攀登者称之为“第二台阶”。“第二台阶”平均坡度在40度左右,接近顶部是一个高度近五米,坡度近九十度的垂直岩壁。为了登上这块岩壁,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时王富洲等四名队员在这块壁下奋战了三个多小时,最后以搭人梯的方式才攀上“第二台阶”,为此屈银华和王富洲二人付出了手脚严重冻伤而截肢的惨重代价,刘连满也因做人梯底座体力消耗过大而放弃登顶并险些丧命。
1 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攀登珠峰时,为了避免灾难再次出现,突击队事先携带了特制的铝合  属梯,克服了重重困难,将四节梯子固定在了“第二台阶”陡壁上,架起了这一通往顶峰的银梯,“第二台阶”也因此天堑变通途。此举不仅为1 5年中国登山队九名队员胜利登上珠峰顶峰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也为后来世界各国登山队员顺利登顶创造了有利条件。它被认为是中国与世界登山队员之间的友谊之桥,外国朋友们亲切地叫它“中国梯”。时至今日,中外登山队员凡经此条路线攀登者几乎全部是利用“中国梯”登上了“第二台阶”。
这批梯子当年由西安红安机械厂制造,一共只有十几节,其中4节至今还在第二台阶上,其余的主要用于珠峰北坳冰裂缝的通过。这个应该算是古董级的户外装备了吧。。。

[ [  [   38067  [/   6] =       时时㈨     ㈨    =  ㈨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中国梯子.jpg
发表于 2006-11-2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人类还是倾向于享受改造自然界所带来的好处的……

[ [  [  www.388502  [/   6] =  ┳冠┳现┳ ┳ :   ┳ . 1088  ┳   =  _ ┳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它被认为是中国与世界登山队员之间的友谊之桥,外国朋友们亲切地叫它“中国梯”。
顶极的CLIMBER,没人这么认为,即便接受这个梯子,也是无奈,而不是什么“亲切”
一个阶梯使得整个路线无法完成嘛?几米难点在几千米路程中抹掉无所谓嘛?俄国人北壁直上路线,几千米第二阶梯难度或更难的路线,太难?对他们来说答案很简单:那就别爬。
走进空气稀薄地带大家都看过,山难后没几天,一个欧洲攀登者骑自行车单人从家到亚洲,直至自行车无法前进的地形,而后徒步到BC,谢绝大本营其它登山者的热水和食品,自己解决,不用路绳,甚至不用其它人踩出的脚窝,登顶,而后徒步和骑车回家。
不是说用梯子是错误,也不是说架梯子是错误,关键是态度问题,如果永远是高高兴兴心安理得的接受梯子,那也永远出不了纯粹的攀登。

[ [  [   58091  [/   6] =  ρ冠ρ现ρ ρ :   ρ . 1088  ρ   =  _ ρ  ρ ρ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2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砾岩</i> 于 2006-11-21 23:55 发表<br />
它被认为是中国与世界登山队员之间的友谊之桥,外国朋友们亲切地叫它“中国梯”。<br />
顶极的CLIMBER,没人这么认为,即便接受这个梯子,也是无奈,而不是什么“亲切”<br />
<br />
一个阶梯使得整个路线无法完成嘛?几米难 ...
<br />
值得反思啊

[ [  [   382   [/   6] =       时时→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砾岩</i> 于 2006-11-21 23:55 发表<br />
它被认为是中国与世界登山队员之间的友谊之桥,外国朋友们亲切地叫它“中国梯”。<br />
顶极的CLIMBER,没人这么认为,即便接受这个梯子,也是无奈,而不是什么“亲切”<br />
<br />
一个阶梯使得整个路线无法完成嘛?几米难 ...
<br />
呵呵,别太较真了!全世界的兵站式攀登都是这个德行!几百人的团队就为了那几个人登顶,:(
现在的商业登山就更别提了,路绳都修好了,还有若干协作,我晕~
况且珠峰在8000米以上的14座里面最多也就是中等难度的,和K2就根本没得比!
你说的这种阿尔卑斯式的攀登精神一直令我神往,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攀登精神!

[ [  [   88502  [/   6] =  ㄍ冠ㄍ现ㄍ ㄍ :   ㄍ . 1088  ㄍ   =  _ ㄍ  ㄍ ㄍ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2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才坐在马桶上翻看06年珠峰上的种种事件和各色传闻。
纯粹与否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能力的差别更是人人不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大自然也是所有人的共同资产。虽然我同样反感把公路修到一座座山顶,但站在客观的角度看,还是要反省自己别太自私。
我想,妥协很多时候是积极,因为它面临的是沟通和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06-11-22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很古老的锁。我认识的人里有很古老的冰锥和氧气瓶
大家和登协有交情的话,可以去挖一点,据说那里好多好多

[ [  [   38 1  [/   6] =       时时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咋没点实际点的东西啦?

[ [  [  www.205 1  [/   6] =  η冠η现η η :   η . 1088  η   =  _ η  η η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看法: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在户外活动中对环境进行破坏和污染的事例!

[ [  [  www.205 1  [/   6] =  《冠《现《 《 :   《 . 1088  《   =  _ 《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置顶三天转行色。
发表于 2006-11-2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有个古老的帐篷

单层,无杆,方底,三角帐门。160*200COM见方。不怎么防水,曾经在87年十一的时候,没有防潮垫,帐篷下铺的草,挤着睡过5个人。哈哈,算够古老的吧。当年花了俺 元,三个月的助学 呢。还有一个14元买的军包,里边是胶皮的,外边是军绿色的帆布。背时间长了,能把肩膀勒出血泡。还有一个没有牌子的纯棉睡袋,内衬纯棉,外皮尼龙,填充物好像是涤纶的。还有一个铝饭盒,因为带个把子,就带到野外用来当锅。直接架在柴火上用,外侧熏的黑漆漆的,已经无法洗干净。
这些都是我上学时候用助学 买的,勒紧裤腰带置办,一个人的装备,经常一堆人用。比如睡袋,拉开拉锁3-4个人一起盖。帐篷经常挤5-6个人睡。没有防潮垫,就把一人高的野草拔下来铺在帐篷下。也奇怪了,以前山上一人高的野草很多,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 [  [   38563  [/   6] =       时时ヂ     ヂ    =  ヂ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水稻都有1人来高,现在都进化了……

[ [  [   3 09  [/   6] =       时时!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1 编辑 [/ ]
发表于 2006-11-2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个简略图,不知道这些装备的图小杜用不用。。。
11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5: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