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温馨的户外家园 - 新型帐篷D.I.Y.2007
风雪中温馨的户外家园
——可以拼接组合的新型帐篷D.I.Y.
作者:酱铺/JUMPHOME
原载:户外探险杂志2007-2装备副刊
---以下为原始稿---
起源:
设计新帐篷的想法源于2006年的几次连续数天的秦岭无人区穿越,每次结伴四-六人。常规的登山徒步分了2-3顶帐篷, 由于海拔较高,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气温便会骤降,时而还会飘着雪花,因此同伴们都很早回到帐篷中,有时宿营地很小,所有帐篷都拥挤在兽道中间,虽然我们近在咫尺,但却不能一起嬉戏畅谈,这样的情景让我们显得十分无奈。记得以前用过一种LUXE的营地大帐,5-6个人,一起聊天、喝茶、吃火锅,户外凛冽寒风与我们无缘,漫漫长夜显得惬意而温暖。突然灵感的火花迸发,如果能把几个小型帐篷有机的合并在一起能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即便每个单元的形状和体积不同,但是每个单元之间都可以有相同的连接构造,连接时便成为一个整体,分开则可以作为单体分别使用,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设计思路:
我是做建筑设计的,但我一直认为“设计领域的原则是相通的”,我深刻理解一个实用设计应该人性化,它的诞生应为我们生活的某个领域提供便捷或者增添色彩。从山里回来后我便开始在脑海里构思,接着我把所能想到的方案尽快落实在较详尽的设计和模型上。首先用笔在纸上勾画可拼接帐篷的雏形,用平面设计软件核对尺寸作多种方案进行筛选,选取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案进一步细化和延伸,用三维设计软件模拟成品的形状,以及彼此拼合,结组的效果,在脑中想象可能会遇见的种种问题,和朋友们切磋帐篷制作中的种种疑问,尽量在设计阶段解决。脑海中的理念一开始并不成熟,每一个想法都是零乱的碎片,直到真正动起手来,我的逻辑和思路才开始慢慢变得清晰和有条理。
对于设计我并不陌生,但是帐篷的设计我还是头一回,可能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做起来似乎更得心应手,尽管也会遇见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揣摩的经历却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我想大多数DIY设计者和我一样,从一开始就急切盼望能把图纸尽早的送到厂家手中,尽快打样,但是因为曾经有过建筑设计的专业背景,我明白这种急切心态常常是事倍功半,并且最终导致失败。事实说明,在图纸上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就会在后期制作节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图纸上帐篷框架结构基本敲定后,设计的思路和理念也最终明确了,具体设计原则和思路如下:
1、首先该设计针对登山徒步中普遍适用范围,而并非超级玩家的个别需求,所以它的形式应该为普通驴友容易接受。
2、可分。每个帐篷单体可作为是轻便普通登山帐篷使用。
3、可合。几个单体拼合在一起扩大使用空间,不同帐篷间可以方便的交流,在恶劣环境或者高海拔区域能增加抗风抗寒的能力,更实现帐篷的实用性及人性化的一面。
4,经过拼接组合后的帐篷,使我们每个人的平均负重更轻。
5,经过拼接组合后外形相对更紧凑,节省营地,组合后也更加保温抗风。
6,拼接组合的帐篷组件少,结构简单,组合方式多样,适应不同环境和用途。
7,可根据自身需求拆卸并更换帐篷的高大门厅,方便在恶劣气候下烹饪及放置较多装备。
8,可拼接组合帐篷使用尼龙拉链和双层防水襟解决连接处的防水问题。
9. 分为单人轻便帐,三季帐和四季帐三种设计。基本型三季帐大样配备铝杆,PU涂层面料,每个单体内帐的净宽度125cm, 高度115cm,牛津布帐底,有充裕的头部空间和宽敞的门厅,即使作为单体帐篷使用也非常舒适。
设计目的是通过把几个小型帐篷有机的合并在一起来解决小团队登山穿越的较大活动空间需求:即便每个单元形状和体积不同,但是每个单元之间有相同的连接构造,连接时成为一个整体,分开则可以作为单体分别使用。
每项实用设计都有其针对的适用环境,在本设计中,轻便单人帐篷与双人三季DOME型帐篷适用于通常环境下的野外露营,比如风力不高于四级[7米/秒],气温不低于0度;而四季帐篷适用于较恶劣的露营环境,比如一般风力不超过6级[13米/秒],气温不低于-15度。
这个设计参加了2006年南京亚洲户外用品展主办的玩家DlY设计大赛, 并荣幸的获得三等奖。
制作打样:
玩家的想象和实际的生产工艺总会有一段距离,在将手中的设计图纸变为一个实用新型的帐篷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平时未曾遇到的制作细节,和我配合的工厂师傅有着多年的帐篷打样经验,从制版到裁剪,从缝合到成型,工序有条有理、清晰流畅。在合作中,交流与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工厂的师傅也很喜欢和我们这些实践中的玩家交流,毕竟理论出自于实践,常年的帐篷制作经验让他们更为迫切的想了解用户的需求及想法。也因此与工厂师傅之间建立一种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密切关系,抱有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和师傅沟通修改设计,有时往往比一个设计创意的更为重要。这种实际的经验会为未来产品的设计和改进带来很大帮助。就这样我们反反复复的交流着、改进着、测试着,一步步的完成着每一个细节。
经过近十天左右的时间,第一个实体帐篷雏形终于显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尽管我心里清楚这还不是最终的样品。我们首次做了两个大样,形状基本一样,但是裁剪却略有不同,应该称为原型一号和原型二号,配备的是铝杆,PU涂层面料,淡绿色,每个单体内帐的净宽度120cm, 高度115cm,牛津布帐底,有充裕的头部空间和宽敞的门厅,即使作为单体帐篷使用也非常舒适。
测试使用:
从十一月初收到厂家寄来的两个原型帐篷开始到12月底收到四季帐篷的样品后,我们进行了四次测试搭建。
首次的搭建是在办公楼下的中心花园里,帐篷刚到手中不久,因为一直没有时间搭建让我心急如焚。选择了一块绿色的草坪,我开始了帐篷的首次亮相。此次搭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搭建效果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检测外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帐篷搭建在城市的钢筋混泥土之中,但是独特的结构依然让它毫不逊色的成为了这个花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依稀记得那天的天气较为寒冷,但看着搭建起来的帐篷我的心里暖洋洋的。
而后的三次测试都是在秦岭山脉中的典型冬季环境下进行的。
第一次实地测试是十二月初的太白腹地平安寺地区,测试的海拔高度约2200米,因为是阴坡,又至年底,所以气温相对较低,天气阴霾,零星的有雨夹雪飘落,积雪10公分左右,基本无风。此次徒步中主要是测试帐篷的防寒及冬季使用的综合情况。进帐篷前营地气温为摄氏-8度,后半夜温度更低一些,我们在帐篷门厅的地面上放置了一个营灯,调至小火。帐篷连体后,4人的帐篷睡进了5人,并未感觉到拥挤。整夜帐篷内气温在+6-+8度之间波动。作为对比,我们在邻近的一个沃德轻型帐篷内也做了温度的测试,这个帐篷睡一人,营灯悬挂,温度大致保持在-2度左右。首次帐篷的测试让我们在冬季的使用中更增加了信心,因为是首次打样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考究面料及帐篷的密封性,也未添加冬季惯用的雪裙,但是拼接组合的帐篷并未让我们失望,在冬季的使用中多人入住的情况下还是要比单人帐篷的防寒能力强许多。
第二次实地测试是在秦岭沣峪主梁分水岭附近的一处营地,从西安出发的时候天空就灰蒙蒙的,进入山间温度骤降,开始飘雪。一路的雪景美不胜收。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喝茶,吃零食和聊天。帐篷搭建后,营灯悬挂在两帐结合部,参与测试的四人围坐在营灯周围,整个空间的宽敞通透以及舒适感的确不是普通的两人帐篷所能媲美的。户外飘着雪花,我们在帐篷里惬意的饮着小酒,畅所欲言。夜色中,我们的帐篷为秦岭的山间更添加了童话般的色彩。
第三次实地测试是一次具有较大强度的高海拔环线穿越,历时三天三夜。攀登主峰的最高点是海拔3370米的西太白鳌山主梁,这次攀登我们使用了两顶DOME形三季帐和一顶加强型的四季帐。第一夜宿营地位于海拔1880米处,地处山口的坡地,由于地形的限制,我们将三顶帐篷同前几次一样进行了串联式首尾相接,四季帐位于中间,两个DOME位于两边,供六人使用,帐篷搭建完成后大家都兴奋的称之为“大通铺”,它的保温和基本抗风性得到了验证,缺点就是只有两头门厅出入,中间四季帐中两人出入不甚方便。第二晚和第三晚的宿营地都在海拔高度3000-3100米左右的梁顶,小雪转中雪,风较大,营地比较平整,但位置有限且不完整,串联式的排列有困难,于是我和同伴们第一次实验了一种全新的组合方式——围合式。我们将三顶帐篷围合成一圈,用三角形的公共门厅将其连接,公共门厅很轻便,有独立对外出口,三面分别用拉链与各单体帐篷相连,可以使用登山杖支撑以提高内部空间高度及增强抗风雪能力。每个帐篷单体都可以通过独立的小门厅直接出入,共用一个约2平方米的多功能空间,帐内空间高度达到了120cm以上。帐篷搭建好后,在场的驴友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这种搭建的方式还是头次亮相,大家都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多功能公用空间使用效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户外的气温较低,到了零下6-8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帐篷只能在狭小门厅或者户外煮饭,这个时候围合式帐篷的优越性就显得格外的突出,我们可以在多功能门厅中煮饭,烧水,丝毫感觉不到寒意,杂七杂八的装备也有足够的地方放置。同时煮饭的过程提高了整个帐篷内的温度,晚饭后我们可以继续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公共空间所容纳的人数加上原本帐篷里居住六人,整个帐篷可以容纳至少十人,大家一起品茶畅谈,那种温馨、愉快和热闹的场景让我们忘记了冬日夜晚的严寒,洗去了我们日间的疲惫。关于保温方面我们做了具体的数据记录,煮饭的时候,在三个单体帐内的温度基本保持在+6度以上,在公共门厅地面上放置一个营灯时候,三个单体帐篷内部的气温保持在0-2度。
通过以上测试,新型帐篷得到了同伴们的一致认可,原型帐篷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不仅如此,更让我们出乎意外的是基本按照三季帐篷制作的原型样品也可以在秦岭地区高海拔的寒冷冬季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能够保持较高帐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紧凑的拼接结构和较多的容纳人数,同时宽敞门厅地面可以安全放置营灯,这相对于悬挂营灯更有效的提高了热能的利用。 同时,由于可以灵活地采用串联式或围合式的组合,充分提高了对地形的适应能力。
改进计划:
在制作和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对于原型还会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例如拉链连接方式将会改进得更加简洁实用,同时四季帐篷和单人轻便帐篷也设计和制作完成,搭杆方式更多考虑抗风及抗压,内帐和外帐的设计也更有利保温,将试用登山杖替代短横杆支撑顶部,以便进一步减少帐篷自身重量,预计dome形三季帐篷将控制在2.1kg以下,而四季加强型帐篷将控制在2.4kg以下。增加设计了三角型公共门厅便于连接三个以上的帐篷,扩大公共使用面积,同时将考究面料和细节的制作水平。通风与透气的设计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总体设计理念将始终如一的贯穿下去, 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提供真正的实用新型帐篷。
DIY感言:
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从原始的设计构思和前期的创意开始,到真正的实物,要经过不断筛选、过滤和升华的过程,方能适合实际使用。这款帐篷的出台是一个典型的户外装备DIY,我个人认为,DIY主要意义在于:体会设计,制作及分享过程中的乐趣,同时验证比较超前或独特的设计理念。
新事物的成长总会是曲折的,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也因此我更注重朋友们的建议及指导。希望我设计的帐篷能为朋友们带来某种意义上户外装备的革新,同时朋友们的支持也一直是我努力完善作品的动力。
最后欢迎读者访问我的个人博客:www.jumperhomes.com,最新的资料会在博客里及时地更新。
附链接:20070101高海拔测试有关图片
http://www.jumperhomes.com/moreNews.php?id=94
[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07-2-6 10:4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