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78|回复: 12

户外装备生活化——我爱crossover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文章登载于OUTSIDE杂志9月刊,如有转载请与我联系,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记得第一次听到crossover这个词,是在NBA赛事电视转播上,意指球员熟练的跨下运球。但在今天,crossover这个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其含义也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其字面意义,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用百度搜索发现它的字面解释为:融合不同风格的。无论是热门的商业语言还是成为一种潮流,crossover都可以用来形容营销策略、市场公关、产品设计……它的背后有一股值得探究的力量,crossover已经不能被翻译成移花接木,而是创新、独特主张、与众不同。

莲花的概念车用crossover命名,微软为配合新操作系统的推广出品了一款叫VISTA的饮料,把手机和walk-man集合在一起……看一看这些瞩目的行业已经很热闹了,那我们关注的户外装备有crossover的痕迹吗?这样的组合我们身边就有吗?



一直以来,NIKE和adidas都有综合训练系列产品,但由于价格及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不足,哪怕国内有实力的经销商也不会轻易尝试,所以国内的专卖店难以呈现两大体育品牌在这方面的真实走势。记得在04年初的某一天,我无意中钻进adidas专卖店游荡,很快当季综合训练系列的产品吸引了我,尤其新上市的CLIMA概念系列让我眼前一亮。

CLIMA概念系列包括了CLIMACOOL、CLIMAWARM、CLIMAPROOF,这样的分类可以说是户外装备玩家非常熟悉的。每一分类都很注重功能性概念,并引入野外运动的成分,CLIMACOOL中的X-SHIRT、X-STATIC TEE等产品都有着独特的设计,而最终引致我购买的产品是一件AIRFLOW JACKET。

AIRFLOW JACKET是件适合春秋季户外运动的外套,它的款式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山地车速降玩家身上的防护铠甲,但显然它是被改良的,适合自行车及跑步穿着。它体现了一种细致的双层复合,外套的肩部、正面和双臂都采用了防风尼龙做壳,而正面的全长拉链及大部分的背部、以及腋下和肘关节处都采用了透气网面,锁骨下方还各设置了一对隐形拉链,处处强调运动中不同部分对防风和透气的诉求。整体的黑色调、修身剪裁和带拇指操作的袖口设计,也带出一份干脆利落。

将专业领域的装备改造成适合平时使用的服装,本来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流行时尚的元素和针对性极强的功能设置,这样一件彰显个性的crossover产品就出现了。



每次看警匪片或者动作片,除了紧身夜行服外,似乎西装革履一直是这些角色的职业装。不过我一直很纳闷,看着这些人穿着硬底薄皮的皮鞋窜上窜下的作超人,难道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就算这不是真的特种人员,当演员也真不容易啊,是我就难以接受。

记得刚入职上一间公司时,正装虽不是每日必须,但也是时常的要求,我开始硬着头皮积极准备。第一双皮鞋很正统,就是那种硬底薄皮尖头的款式,到现在也有5年多时间了,穿它的次数一只手就数完了。一句话,很不习惯!

同样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MERRELL的店里拿起一双全黑的皮鞋,鞋身的皮质比较柔软,但除了鞋头略大于常见款式、有点怪怪的外,没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出于对户外装备的了解,我估计这样的产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试穿的感觉让我非常惊奇,等高线造型的鞋底不但具有设计创意而且似乎暗喻着什么,触感柔软而有韧性,给人足够的日常支撑和良好的缓冲,如此舒服的皮鞋是我未曾想过的,当即买下!日后的穿着经验证实它的实力,貌似传统但无比灵活,这种低调和反叛的结合正合我意。对于始终未能完全适应正装的人来说,那是一种束缚,会让人觉得不够自然。但这样一双鞋让人相信自己还是行动自如,自己没有被改变。

后来从资料上了解到,MERRELL这个系列叫TOPO,早在01年MERRELL日本市场部经理就曾穿上一款TOPO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顺利完成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此常见的一段官方软文没有出彩的地方,但从这短短的文字间还是能感觉到功能性在一双皮鞋上非同寻常的演绎。在今天这个也许不会让每一个人都奇怪,但在01年估计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个有点疯狂且无聊的噱头,谁会穿双皮鞋去跑步,还是场马拉松呢?!

所以说嘛,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户外装备玩家中有一种理论——按照需要和用途有针对性的选择针对性设计的产品,不要奢望一件全能的装备。这是一个明智的想法,自己也非常认同,也许有人会认为crossover的态度和这种针对性的细分是矛盾的,毕竟crossover是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融合与叠加。但我不但认为这两者完全没有矛盾,反而crossover是市场细分的一部分,是细分下的一个新锐产物。细分是在关注更多的细节,照顾更多不同族群的要求,更人性化的去贴合使用者。还是要引用那句话——设计无非就是加或减的事,细分就只是一味的减吗?加和减不是辨证统一的吗?表面上,crossover可能是以加的形式完成了细分的成就,毕竟使用者总有着不同的要求。

有人说过,crossover是对使用者体验的理解。我非常同意。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7-9-11 17:32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CROOSOVER这个概念是好滴,可惜引用的实例在小弟看来并不恰当;

小弟希望NIKE/ ADI在靠一些名称词汇赚取眼球前,能解决好自己产品的基本功能性与产品的质量管控,这样已经够对得起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所付出的银子;


象这类CROSSOVER类的东西,任何一家专业厂商都可以做到,即便是国内那些温州帮们,搞这个也是小菜,NIKE/ADI在没有提升自己产品性能创新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依靠鼓吹这种概念来作为营销噱头,要知道,这些产品不过是一些普通的城市内时尚运动用品,在小弟看来,和户外更本就是两个层次的故事;尤其是NIKE/ADI要搞这类东西,甚至还要挂上户外的羊头,小弟就得躲在一边偷笑了;

小弟不妨口水一下NIKE/ADI这两家在这方面的表现:

ADI的CLIMA系列,这个东西在NIKE方面有着完全针风相对的产品,始做蛹者是当年NIKE为赛道飞人装备的第一代软底全布面跑鞋,其后ADI推出清风系列,说穿了,就是用布代替皮,多打洞多透气,这个思路在两家的手里发展泛滥到纯网面+穿孔鞋底的地步,在服装上,CLIMACOOL-----(大家应该还记得ADI广告里网球美女饥渴高呼SO HOT的场景吧)-------用导汗纤维(这个导汗纤维和COOLMAX比较起来是游戏水平)+多孔编织, 直到最后发展到透视装露背装,而这个透视装露背装就是梦版提到的这个AIRFLOW的原型;
以CLIMACOOL开始,ADI开始推广CLIMAWARM、CLIMAPROOF这样的概念,其核心就是利用纤维的密集编织手法,这种WARM/PROOF类,小弟在城市跑步时也有同时使用两家产品,只能说对抵御环境而言相当废材, 尤其是号称PROOF的训练服装,城市里一点小雨就可以让小弟狼狈而归,透气以及剪裁随身这样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更是折腾小弟本就丑陋的身型;

到后来两家开始给PROOF类产品加一定程度的压胶条,到了05年的时候两家终于憋不出,开始搞号称STORM级别的训练类产品----------其实就是GTX P的轻便防水冲锋衣,在这个过程的同时,NIKE/ADI还使用抓绒材料,3M棉材料等等,NIKE甚至还搞过橙色的羽绒户外向导服,大有一番敢叫户外改换天的势头,可惜这个势头在进入06年后以NIKE当季推出的自有品牌冲锋服惨败而暂告一段落;大家应该还记得06年不少专卖店大折扣甩卖的那些NIKE/ADI的GTX款,也许有兄弟还记得ADI使用长毛绒的抓绒服, 也应该还记得当年NIKE那些连压胶都没有而在袖子上绑个求援信号器就敢号称雪山用品的冲锋衣吧;

相比较户外其他同行在排汗,防风防水方面所不断推陈出新的各款软壳,各种材料使用,对人体工程的研究, 小弟只能说NIKE/ADI们在基本功上的虚浮已经是“冰冻三尺”;如果有得选,小弟肯定选择这些户外专业品牌做CROSS路线的产品,而不是NIKE/ADI, 大家随便找双ASOLO的XCR跑鞋,再比较下NIKE/ADI的同类产品,选择一目了然---------当然,这里面要提一点的是,ADI在一些跑鞋上使用的后鞋底控制系统在SALOMAN的获奖产品上同样使用,这是发生在两家商业并购后的事情;


70年代到90年代,除了外观的突破,NIKE在鞋类制品上依靠发展气垫技术(容量,结构,气压)与尚算不错材料的使用以及品管,取得了瞩目的成功,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现在,NIKE泛滥的采用复刻,别版,用同一鞋品设计模型克隆出不同产品,极尽全力的炒做所谓的SNEAKER文化,这种偏离了以“用人为本”的噱头圈钱模式,即便是在SNEAKER圈里也是评价颇低,同时NIKE大量国产,以峪元分厂建立为标志,品管水平连续下降,同时期的ADI除了继续在塑料鞋弓+橡胶软垫的基础上踏步外,就是品管更加明显的落后,尽管大家都一相情愿的相信德国血统的ADI比美国大叔NIKE更精工,但实际结果是小弟家中ADI的鞋子非磨损性损坏3双,而NIKE1只有一双;



吃肉吃多了换吃青菜,口感是很不一样,但是青菜和肉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NIKE/ ADI 在城市里搞搞时尚穿穿也就够了,要搞“户外”名号的CROSS,工夫火候还早;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7-9-11 01:01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梦版今晚来诗兴了啊
发表于 2007-9-11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crossover也有层次之分 国产的阿迪耐思只怕便是下乘
呵呵
个人比较喜欢越野跑鞋,nb和tnf都作的不错,好看又舒服
当然军品和户外材料剪裁的crossover我也非常眼红阿
发表于 2007-9-1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概念,就会有实践,希望我们会从中受益。
发表于 2007-9-1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户外和时尚运动的分界越来越模糊,不但NIKE\ADI,就连TNF\PATA\ARC的东西都越做越时尚.
发表于 2007-9-1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前提下  户外用品时尚化也未尝不可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兄,应该说你是站在一个很严肃的“户外装备”的角度上看待这所有的一切,也许是我标题的前缀给了你这样一个定位。
首先道歉,昨天晚上我一边不胜其烦在做公司的报表,一面和你讨论这个话题,所以也显得异常烦躁。不过我们确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的,当然即使在我对你的异议感到不满时还是很高兴有人这么认真的对我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比无内容的喝彩更令我感动。
多谢捧场!

开场说了,你还是以很严肃的态度看待这些产品。非常强调其品质、设计的实用性及功能体现上,这一点肯定是专业户外品牌的优势,是他们建设自我品牌的立足点。否则他们不会时常出现在高烧人员的目光中并起到树立标准的作用。
但我的出发点恰恰相反,首先从商业角度大家也都明白,这两大体育巨头如果以其财力和资源要做专业产品绝对不是难事,关键在于他们的自我定位,所以对于大家来说NIKE还是NIKE,AD还是AD,时尚而带点不实际,噱头大于某些实际功能,这不正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他们吗?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讲求户外装备的专业,那只是站在户外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我希望的是站在非专业领域,而以一种跨越领域的趋势或一种无形的东西来看待所有领域,这些领域无论针对的是逛商场、在家里后院草地上睡午觉,还是爬K2,对于我来说都是平等的。换句话说,技术诉求对我的观点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互相渗透。

对我来讲,如果这种CROSSOVER只说户外专属品牌,那我觉得实在太不完整了。

我相信自己对户外专业系列的产品也有着自己很细致或苛刻的要求,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在香港BOSSINI里,对着他们的户外休闲系列表现的异常兴奋!
我兴奋的是这种相互渗透,这代表了一种发展和了解,户外对于大家真正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而不只是一两件产品,靠的就是这样的方式。它令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概念,虽然这更多的人中的大部分还是留在了休闲的层面,但金字塔尖的体积必定还是被扩大了。
这种户外的概念,不管它是被用来做噱头还是炒作,我都认为是好事。它被一个非常走量又极其平民化的品牌选择,这种概念和产品就随着这个品牌,以宜人的价格和亲切的款式与大家轻松接触了。
所以我兴奋的看了很长时间,满意的离开却没有买一件这个类型的产品,也许我是可以买几件的,但实际上买与不买都不重要,这是个随机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BOSSINI,我认为他在大户外这个概念里扮演了一个角色,一个重要的角色!

再说回NIKE和AD,我还是觉得如果这个话题里少了他们俩,实在不太完整。
高烧人员们不是已经把伞都归为户外装备行列里了吗,而且还很有烧头。那么NIKE和AD具有此类概念的产品还是不应该被如此不屑吧?
就如是否购买并不是我对BOSSINI此类产品整体态度的检验标准一样,接触NIKE和AD产品的多少也不大会影响我对他们的看法。
我确信你一定体验过比我多很多的NIKE/AD产品,而且从产品本身这个角度我与你有类似的观点。
我有一件朋友送的NIKE排汗T恤,相对DRI-FIT更新一带的产品,蜂窝状要300块一件。后来了解那应该是件网球衫,人家当初是冲牌子和样子买的。实际上我觉得这件衣服肤感不好,而且纤维很娇气非常容易磨损和挑出毛头。我曾经常穿它打羽毛球,最恶劣的是一次在室内无风闷热的环境里,它不知道是因为环境因素还是其他,竟如棉质一样吸足了我的汗水,整件衣服重的无法忍受,以至我脱下来拧出来的水都是哗哗的,而且拧的过程中有纤维断裂的声音。现在极少穿它。
各品牌的跑步衫,优点是肤感好、轻薄、柔软,不管是NIKE/AD或是迪卡龙,即使是MHW也同样有这样很容易抽丝挑头的排汗衫,我也不理会它是否就给归到跑步类,只要是类似编制方法的都有这个问题。
对于AIR FLOW JACKET,我确实非常喜欢,无论是设计外观还是功能性,它几乎是较冷天气下周末骑行的首选。我希望坛子里有其他的朋友见过这款衣服,上GOOGLE都搜索不到它的照片。它针对不同的人体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材质,有的透气贴身,有的防风。而且关节部分的设计也比较大胆,我喜欢这种奔放的设计思维。

所以话说回来,还是大家站的角度不同,而且期望自己所看到的内容也不同。
我深深了解NIKE/AD它们在野外或其他环境可能的表现,而且我也几乎不会穿它们出去,除非有更多如AIR FLOW JACKET的产品出现。也许就是因为我清晰的了解了它们的定位,我便对它们的缺点无所谓!
也许做MARKETING的人会倾向这样?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7-9-12 01:44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老梦长篇 还有点想念呢

crossover这几年的曝光率挺高 特别是在流行杂志上 往往以一个 大写的 X 为标志 X 的两边是两个著名的牌子
刚看到还以为是某品牌与另一品牌产生不快 呵呵

不过 在日渐"流行"的户外用品产业 crossover这个概念 绝对符合一部分追求新鲜消费者的需求
发表于 2007-9-12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总原来就做ADI,NIKE的啊! 看来户外产品和ADI,NIKE都玩过不少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做NIKE/ADIDAS的经销商,走的完全是传统体育用品的路子,这个和户外颇有差距;
国内消费者对于户外的认识和市场消费基数同样不足;
价格又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门槛;
所以,让经销商进一些不太好卖又比较贵的货来积压,就算是是老板超喜欢户外也不大可能冒这个险。

我相信国外这两大品牌的综合训练系列会比国内见到的丰富很多,国内专卖店内也确实有这类产品,但非常偏向休闲运动,或许还是款式和价格方面的影响吧,国内经销商只愿意进一些压力不大的产品。
看国外测评和杂志推荐,时常还是有他们两家的身影的,就算华而不实打个对折,我想也还能应付一下不太恶劣的环境吧。而这些产品又有多少在国内能买到呢!

我想品牌肯定有向代理推这些类型,但销售渠道肯定是保守的。
所以国内此类产品出现的不好,只能说是局部市场销售、推广的不顺利,并不能引申到品牌本身对产品的开发和规划,这两个圈子我觉得距离有点远。
发表于 2007-9-1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 在日渐"流行"的户外用品产业 crossover这个概念 绝对符合一部分追求新鲜消费者的需求


同意。nike不太清楚,我曾经在99年买过一双adi的鞋子,当时买的价格将近600,就现在的眼光来说,这双鞋应该是很标准的越野跑鞋,舒适性非常好,穿了三年多很有感情,以至于现在都还放在鞋柜里没有扔掉,鞋子本身宣传也是强度鞋底齿纹的防滑抓地性能。可惜再后来退出下一代和下n代产品的时候,鞋底有所发生变化,而且鞋子的外形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再也没有吸引我的注意了。这个我觉得可能跟市场定位有关吧,始终觉得这两个牌子在国内的市场是面向那些追求新鲜和时尚消费群体的
发表于 2007-9-1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NIKE/ADIDAS做不出好产品,是大陆经销商或者说大陆市场不需要.
前些年在HK看到NIKE的凉鞋,1600港纸,犹豫了一下转个身就SOLD鸟,骚过oakley太多,至今仍在怀念.
从国际赛场到各处战场,NIKE/ADIDAS的战衣\战靴\战内衣\战内裤\战ACCESSORIES ,无数牛人在用,就算赞助,也得产品过硬牛人才肯收啊.
正如楼上各位所言,MADE IN XXXXX,品质颇一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1-11 06: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