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rrow 发表于 2009-9-3 22:37

有对 "ridge tunnel tent" 结构帐篷了解的么?

自从阿悠的光波到手之后,半年的使用中,觉得很是喜欢
不过可惜就是帐篷重量还是有点高,所以想DIY一个轻量一点的版本
而且考虑到不能自立的话,在雪地上扎营还是颇有难度,防风性也会降低

这一阵都在构思,想弄一个结合体 ----既具有隧道帐的空间优势,同时也可以自立
这种比较理想的是"工"字结构

可以自立的隧道帐,比较出名的是MSR家的Fling
不过可惜的是没有门厅,雨雪天气使用时候不够方便,大风天气时候做饭也不爽
http://store.mpgear.com/ProductImages/msr/MSR-Fling.jpg

最近查看资料的时候看到Exped家的Venus也是可以自立的隧道帐
http://cache.outdoorresearch.com/outdoorresearch/images/large/10990_640_l.jpg
据称这个"ridge tunnel tent" 结构最早来自于Exped 1997年设计的帐篷Orion
http://www.rocksports.de/shop/images/product_images/popup_images/Exped%20Orion%20terracotta.jpg

个人觉得虽然多了一根帐杆,重量多了一点,但是相应的防风性能的提高,以及可以自立,这点代价是值得的
不知道有谁用过这种结构的帐篷,可否说说........

[ 本帖最后由 soarrow 于 2009-9-3 22:38 编辑 ]

agli 发表于 2009-9-4 00:35

阿悠的西风和光波我都有,都不错,结构上这两顶已经很均衡,再轻的话只能在面料上下功夫了。

drugofrue 发表于 2009-9-4 02:24

看了soarrow同学以前光波的帖子才入光波的 用后感觉不错 空间 性能 都比较满意 至于重量 这么实惠的东西 忍了 呵呵
不知soarrow同学准备拿什么面料来DIY?

jane 发表于 2009-9-4 08:42

隧道帐和蒙古包是最抗风的设计,这是由结构力学决定的。能不能自立从我在大风中的使用经验上看一点不重要。隧道帐轻,抗单向风。蒙古包抗任何方向的风,自立,重。您照片所示的"ridge tunnel“是蒙古包的变形而已。要轻就隧道帐。

阿悠在帐篷的设计上花了很多的研究,您还不如直接找阿悠共同探讨。结果很可能是回到阿悠的经典设计。

msr的fling, 估计风速到了60km/h就能掀翻,是所谓的“三季帐”。很多厂家的广告华丽浮躁,有误导之嫌。

叶开 发表于 2009-9-4 09:29

依现在帐篷的发展来看,在结构上挖掘的空间已经不大,各个厂商现在都在材料上下功夫。

tiro 发表于 2009-9-4 09:43

Fling还是不错的,如果不带背杆1500g,带背杆2000g,虽然不算轻,但是空间相当不错,睡三个人也没有问题。缺点也很明显,通风不大好,夏天很热,没有门厅。
另外,至于抗风还凑合,有4个防风绳挂点没有用,可以弄点绳子挂上,会好很多。根据MSR提供的数据,Fling比Hubba Hubba抗风还是好不少的。印象中好像是80km,hubba hubba好像是65km(俺记性不好,可能有出入),当然这个指标未必在实际环境中能达到。

大学生 发表于 2009-9-4 10:12

搞风性和能不能自立没有关系,是由帐篷的结构和你搭建的方法来决定的
说实话,我觉得一般日常徒步,即不是去抗台风也不是去登雪山,普通的帐篷抗风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到是我觉得透气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soarrow 发表于 2009-9-4 11:30

光波总体性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空间感特别舒服
使用中觉得可惜的就是
1.占地还是大了点,主要是全长4m闹的......如果跟队出去扎营,营地资源紧张的话就痛苦了......幸亏我基本都是一个人走
2.内帐长了点,总长为2.5m,这个是很舒服,但是空间还是觉得有点浪费......
   假如内帐长度缩小一点,缩到2.0---2.2m左右,这样内外帐都缩小了一点长度,重量可以下来一点,而且两根帐杆之间的距离相应缩短之后,侧向迎风受力应该得到适当改善。
3.面料不错,耐用扛造,就是重了点。以前秤过一次光波组件的重量,内帐、外帐基本都是1kg,帐杆约380g.......
   我是打算用降落伞面料来打造一个外帐,这个面料克重不到40,防风很好,防水就一般了----不过雪线上面都没啥雨水嘛,呵呵
之所以一直没动工,一方面是在继续琢磨结构;一方面也是因为7月份在四姑娘时候把帐篷送给卢老六六哥了----在营地他觉得光波特好用,让我帮忙买一个,我是打算升级光波A,所以就送他了,,,现在手头没有光波,也弄不来预弯曲的帐杆,,,所以迟迟没有动手

soarrow 发表于 2009-9-4 11:52

回复jane

这个Ridge tunnel的结构,在Exped的资料介绍中是Tunnel的变形;从Orion到Venus,也就是“ridge tunnel tent“ 到 “short ridgeline, tunnel tent“ 的改进,
可以看出这类帐篷的结构基础还是隧道。
Orion
http://www.exped.com/exped/web/exped_homepage.nsf/1e8d09d109c55888c1256ea8006bc843/7c8db00f14cd4451c1256f2b001e4259/PopupText1/0.AA!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Venus
http://www.exped.com/exped/web/exped_homepage.nsf/1e8d09d109c55888c1256ea8006bc843/7e084f6c0af8096bc1256f2b001e2021/PopupText1/0.AA!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其实感觉Orion的结构也完全可以说是tunnel和dome的混合体,Venus则是回归、或者是侧重的还是隧道。

soarrow 发表于 2009-9-4 11:59

原帖由 <i>大学生</i> 于 2009-9-4 10:12 发表<br />
搞风性和能不能自立没有关系,是由帐篷的结构和你搭建的方法来决定的<br />
说实话,我觉得一般日常徒步,即不是去抗台风也不是去登雪山,普通的帐篷抗风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的<br />
到是我觉得透气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这个抗风和自立确实没有太大关系.....

我现在确实很关注抗风和自立-----主要是上雪山和考虑冬季北京周边上山-----因为冬季大风,而在雪地、冻土上面把地丁打牢是个困难的事情,所以想把抗风和自立给结合起来。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买一顶诸如MSR Fury、SD 大力神之类的高山帐
但是一来贵点,二来重点
所以想自己折腾一个玩玩,试试,,,嘿嘿,仅此而已

鸡肚皮 发表于 2009-9-4 12:54

前段时间不是diy版有个自己做防水透气面料帐篷的吗,要不试试?反正不贵……

大学生 发表于 2009-9-4 13:00

地钉我觉得还是好解决的,找块石头敲进去,再不行带把轻便的锤子,如果你不打地钉的话,就算能自立的帐篷风大点就倒了
隧道不能自立是因为帐杆之间没有交点,最简单的办法,把登山杖绑在两根帐杆上应该就可以了解决自立问题了

鸡肚皮 发表于 2009-9-4 13:18

我五一那次出行,直接背了一把锤头的短镐,专门用来砸地钉,竟然大派用场,同伴们也拿去借用……

背包 发表于 2009-9-4 13:26

冻土上面把地丁打牢是个困难的事情——换成钢钉就一点不难了,随便找块石头也能敲进去,不过要是冻的太厉害,石头也拿不起来

soarrow 发表于 2009-9-4 14:05

原帖由 <i>背包</i> 于 2009-9-4 13:26 发表<br />
冻土上面把地丁打牢是个困难的事情——换成钢钉就一点不难了,随便找块石头也能敲进去,不过要是冻的太厉害,石头也拿不起来

更痛苦的是---雪地上找不到石头,,,嘿嘿

阿悠9634 发表于 2009-9-4 17:51

光波帐的内帐长度250厘米,主要是两方面的考虑

应对极限的环境,西风的结构更合适一些。所以光波帐主要希望能在平时的环境里使用,能够更舒适一些。
应用环境还是各有侧重点的

[ 本帖最后由 阿悠9634 于 2009-9-4 18:02 编辑 ]

soarrow 发表于 2009-9-4 19:11

呵呵,谢谢阿悠,,,
俺确实没怎么考虑雪压这个问题,,,这半年没遇上大雪

jane 发表于 2009-9-4 22:14

hilleberg akto很轻巧,长度2米多,但是脚头积雪,把通风口压了就很烦,过几个小时要抖一次。四川的雪是湿的,雪压是个大问题。你看阿悠早已考虑了这些因素。

在雪地上固定也方便,用雪锥。如果雪多的话,找几个结实的马甲袋,装满了雪用做锚点。

鸡肚皮 发表于 2009-9-4 22:32

原帖由 <i>jane</i> 于 2009-9-4 22:14 发表<br />
hilleberg akto很轻巧,长度2米多,但是脚头积雪,把通风口压了就很烦,过几个小时要抖一次。四川的雪是湿的,雪压是个大问题。你看阿悠早已考虑了这些因素。<br />
<br />
在雪地上固定也方便,用雪锥。如果雪多的话,找 ... <br />
一晚上就凝结在一起了,第二天恐怕就难拿出来了……

soarrow 发表于 2009-9-4 23:21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9-9-4 22:32 发表<br />
&lt;br /&gt;<br />
一晚上就凝结在一起了,第二天恐怕就难拿出来了……

晚上多喝点水,,,第二天学狗狗,嘘嘘一把就好了,,哈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对 "ridge tunnel tent" 结构帐篷了解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