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ness 发表于 2010-12-1 13:25

蓝搓的R值好像是3.2吧

工兵pro 发表于 2010-12-1 13:30

ridgerest Deluxe R3.1

Mega 发表于 2010-12-1 13:35

原帖由 死牛 于 2010-12-1 12:48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冬季不能用zlite啊
有没有充气垫的测试?
也不能说是冬季就不能用。zhujie这次他铺个衣服在下面可能就会有明显改善。
今年1月份我用Hansol折叠垫在贡嘎徒步用了两天(未走全程),没有感到任何不适,营地无冰雪无厚草,夜间零下10几度,我还带了块裁剪了的辅助瑜伽垫备用(铺上多余衣服也是一种选择),结果没用上。很多人东西都冬季用过ZLITE这个级别的垫子,不赘述了。这里不是在鼓吹“折叠垫足够冬天用”,意思是也不要只看别人的感受,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自己也多试多用才好嘛……

[ 本帖最后由 Mega 于 2010-12-1 13:39 编辑 ]

彩云指南 发表于 2010-12-1 13:46

原帖由 酱铺 于 2010-12-1 12:31 发表 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讨论一个问题

当两层防潮垫叠加, R值应该是乘法还是加法

比方两个防潮垫的R值是2和3

叠加后应该是5还是6?
如果垫子的保暖性能跟材料厚度是线性关系,那么叠加就可以了。不知道zlite这种算是什么情况

排长-不pro 发表于 2010-12-1 15:32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0-12-1 12:11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Prolite plus女版, R=4.8 好像是自充垫的最高绝热了
Z-lite三季而已, R=2.2
充气垫你敢保证你睡上去不改变厚度?

rocky 发表于 2010-12-1 15:55

原帖由 zhujie1225 于 2010-12-1 10:25 发表 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睡Z-lite的是我,178cm,70kg,睡袋充绒900g,配合一件Golite无帽中厚羽绒服。
银搓睡的也是一男生,180cm左右,体重60kg左右,睡袋充绒800g,配合TNF那件Primloft棉衣+Ozark厚重的带帽羽绒服。
蓝搓上睡的是女生, ...
睡银搓的同学体重身高比太小,压缩防潮垫的幅度较小,再加上防潮垫本身指数高,所以保暖效果更好。
想要说的是即使是同一个防潮垫,不同体重身高比的人睡上去,实际的R值也是会有变化的。
不同的压强下防潮垫的保温能力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自充垫。

rf0007 发表于 2010-12-1 16:13

以前看过一篇介绍说克洛值R值都是可以相叠加的。
zhujie的照片非常直观呀

工兵pro 发表于 2010-12-1 16:21

原帖由 排长-不pro 于 2010-12-1 15:32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充气垫你敢保证你睡上去不改变厚度? 1.我不能保证therm-a-rest是否使用人体模型
2.平均压缩量的计算参见我昨晚的帖子, 对一个大气压的垫子增加0.8%的大气压, 垫子面料无法拉伸时,你确定会产生1%以上的体积厚度影响?
3.有R数值作为量化依据,这是一个进步,用"我想""我觉得"来看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

[ 本帖最后由 工兵pro 于 2010-12-1 16:24 编辑 ]

Jesper 发表于 2010-12-2 06:00

你忘了计算夜间温度下降后气垫内封闭气体的自身体积变化了,还有你的睡眠习惯,侧睡,平躺效果都不一样。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0-12-1 16:21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1.我不能保证therm-a-rest是否使用人体模型
2.平均压缩量的计算参见我昨晚的帖子, 对一个大气压的垫子增加0.8%的大气压, 垫子面料无法拉伸时,你确定会产生1%以上的体积厚度影响?
3.有R数值作为量化依据,这是一个进 ...

Jesper 发表于 2010-12-2 06:07

女生的重量很重要,从已知数据来说,如果大家都是躺着睡,银搓男给垫子带来的压强最小,对垫子的形变影响也小。
另外,Z-lite的蛋槽设计把下部的空气分割成小气室,正反面温差可以让小气室里的水汽冷凝,直接落在雪上,自然下面的雪容易化。
另外两种搓就没这个问题,雪相对干爽
原帖由 zhujie1225 于 2010-12-1 10:25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睡Z-lite的是我,178cm,70kg,睡袋充绒900g,配合一件Golite无帽中厚羽绒服。
银搓睡的也是一男生,180cm左右,体重60kg左右,睡袋充绒800g,配合TNF那件Primloft棉衣+Ozark厚重的带帽羽绒服。
蓝搓上睡的是女生, ...

工兵pro 发表于 2010-12-2 12:28

原帖由 Jesper 于 2010-12-2 06:00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忘了计算夜间温度下降后气垫内封闭气体的自身体积变化了,还有你的睡眠习惯,侧睡,平躺效果都不一样。
我没有忘,只是经过推演认为影响不大而没有提
通常你会在临睡前保证气足, 而不是刚扎营的时候, 气温是不会差太多的, 温度比例也是从绝对零度的差值算起的
侧睡就算面积减小到1/3, 增加的压力也不过是0.8%*3 = 2.4%, 而你的传热面积也相应减小到1/3,别的区域篷起也补偿了这一部分变化, 所以我认为按照平均压强计算是合理的
用指头掐,膝盖顶, 和实际躺上去的压强差别巨大, 我在没有计算之前, 也以为人躺上去压力会大幅度增加, 演算之后就知道需要避免主观

[ 本帖最后由 工兵pro 于 2010-12-2 12:30 编辑 ]

freelancer 发表于 2010-12-2 14:58

公式: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压强—帕斯卡(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压力—牛顿(单位:牛顿,符号: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设某人体重80KG,平躺面积s,则压强为P1=80/s
若此人侧睡,体重仍为80KG,面积s/3,则压强p2=80/s/3=240/s
p2/p1=3,所以,你的“增加的压力也不过是0.8%*3 = 2.4%”
明显的错误
这个是基本常识,初中生都会。

排长-不pro 发表于 2010-12-2 15:08

原帖由 freelancer 于 2010-12-2 14:58 发表 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公式: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压强—帕斯卡(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压力—牛顿(单位:牛顿,符号: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设某人体重80KG,平躺面积s,则压强为P1=80/s
若此人侧 ...
请不要歧视初中生

工兵pro 发表于 2010-12-2 15:10

增加的压力比例指的是相对于原有的压力(大约一个大气压, 约等于1kg/cm^2), 你240kg/100*100cm^2应该增加了多少呢?

freelancer 发表于 2010-12-2 15:37

人睡在垫子上,你只考虑大气压?
占大头的压力你不考虑,只拿对你有利的来说,这不是天大的谬论吗?

freelancer 发表于 2010-12-2 15:48

你要真较真的话,可以回去问问初中物理老师。由于空气流动的复杂性,精确计算人翻身后,大气压的变化,是很难得。但是人体的重量对垫子产生的压力,则是很好计算,而且这个压力恰恰是引起垫子变化的最大因素。
Jesper在30楼也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了,你却有意避重就轻。

工兵pro 发表于 2010-12-2 15:53

把模型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混在一起捣浆糊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rocky 发表于 2010-12-2 16:20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0-12-2 15:10 发表 http://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增加的压力比例指的是相对于原有的压力(大约一个大气压, 约等于1kg/cm^2), 你240kg/100*100cm^2应该增加了多少呢?
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的确垫子里是有一个大气压,可是那是跟外面的另外一个大气压平衡的。除非你把他拿到真空里,否则这一个大气压对垫子的作用力为0。
一个大气压什么概念?一平方米的垫子上,压上10吨左右的重物!
哪个垫子顶得住?
偷换概念太严重了,打回重写:loveliness:

freelancer 发表于 2010-12-2 16:31

实际上你关于大气压强的计算也是错误的。
“大气压强是指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产生了大气压强
在理想状况下,大气压强是和海拔高度有关的,在海拔3000m之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
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
以上描述你可谷歌查看有无误。
那么在理想情况下,假设某人肩宽半米,胸厚0.2米,睡垫所处地海拔0米(方便计算)
未翻身前,由于胸厚0.2米,就是海拔上升了0.2米,按上述数据,压力减小2帕,
那么大气压通过此人施加过垫子的压力为(1.01325×10^5-2)/s,单位牛顿
翻身后,海拔升高0.5米,按上面数据,大气压力会减小3帕,则此人通过大气压施加给垫子的压力为
(1.01325×10^5-3)/s/3,单位为牛顿
则翻身后/翻身前=(1.01325×10^5-3)/s/3/   (1.01325×10^5-2)/s=3(1.01325×10^5-3)/(1.01325×10^5-2)单位为牛顿
由于1.01325×10^5是个极大数字,所以1.01325×10^5-3于1.01325×10^5-2相比几乎相等。
再加上翻身前后的面积比,所以最后结论就是,翻身前后的压力差比 是个极小极小的数字,就是(1.01325×10^5-3)/(1.01325×10^5-2),根本不是你扯淡的2.4%

freelancer 发表于 2010-12-2 16:37

根据我刚才的演算,理想状况下,翻身后,大气压通过身体对垫子产生的压力是减少的,当然很微乎其微。
翻身后前压力比例约为101322/101323=0.99999013057252548779645292776566。。。后面还很长,你有兴趣可自行计算。
当让,如果某人胸部很大,那这个数据可能会略微有点变化,但是和强大的标准大气压101325比起来,再大的胸也无用。

[ 本帖最后由 freelancer 于 2010-12-2 16:59 编辑 ]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thermrest3个泡沫垫的效果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