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 发表于 2006-5-6 10:56

关于背包设计

几天前在电视偶然看见有个老外设计的背包,不用肩带,他的设计思路类似桥梁的钢丝吊桥。

是不是已经有这样设计的包出售了呢??

爱水电 发表于 2006-5-6 12:32

设计思路是大家想出来的,同时要基于生活经验!

设计思路是大家想出来的,同时要基于生活经验。这个帖子不论是不是搞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能在开拓思维方法上面发挥作用。下面是我摘来的一段话,是不是也可以发展出一个背负系统呢?是不是也许更科学?

头顶重物 反而不累的奥秘
某些非洲国家和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妇女(尤其是韩国),习惯用头顶重物行走,而且一副信然自得的样子,显得毫不费力。
为什么她们头项重物却如此轻松,这种搬运重物的方法引起了专家的兴趣。
专家们对头项重物时妇女的呼吸情况进行测量,以便搞清她们的能量消耗情况。根据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很容易测出顶重物行走时的需氧量,然后用需氧量求出耗能值。经测算,东非卢奥族妇女头顶相当于自身体重70%的重物时,尚能行走自如,需氧量仅增加50%~60%。如果头顶重物只占自身体重的20%,能量消耗和不负重行走时的能量消耗差别不大。
为了进行对比,专家们还对士兵进行了同样测算。当士兵肩背负重的重量达到自身体重的70%时,行走时耗氧量要增加 1倍;而背包重量是自身体重的20%时,耗氧量增加13%。显然,头项重物时的能量消耗,大大低于肩背负重物。
头项重物为什么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呢?
原来,向前走步时,身体总要产生一高一低的波状运动,能量主要消耗在迈步时使身体抬高上。生理学家为了揭示头项重物的奥秘,把测试仪器放在人体的几个部位,进行走步测试。发现人在行走时,头部上下波动的幅度,比身体其他部分波动的幅度小得多。这是富有弹性的、具有生理曲线的脊柱起着“弹簧”的作用,使头部在行走时基本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以保护头部少受震动。
习惯于头项重物的民族,在劳动中发现了这个省力的窍门,利用了人在行走时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减少了搬运重物时的能量消耗。

是不是我们以后会有一个头顶背负系统呢?如果改革一下,重量不全在颈椎上,而是部分分散在肩部、背部、甚至髋部,会有这种可能性吗?至少也要为当地的有头顶重物习惯的民族贡献贡献吧~哈哈~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6-5-6 12:48 编辑 ]

奇迹 发表于 2006-5-13 10:29

估计比较难

痛苦的小猪 发表于 2006-5-14 12:52

重量不全在颈椎上,而是部分分散在肩部、背部、甚至髋部,


呵呵,这不就是个背包吗?

就是在顶点其他东西就OK了

看见野玫瑰 发表于 2006-5-14 17:08

这个设想很有意思,但我觉得不容易实现,当走比较平坦的路线时,重心越高越省力,但如果走崎岖的陡峭路线,重心高了会很危险。头部如果受力,必然身体做动作会受限制,走起路来象僵尸了,呵呵~~~

爱水电 发表于 2006-5-14 20:35

原帖由 看见野玫瑰 于 2006-5-14 17:08 发表
这个设想很有意思,但我觉得不容易实现,当走比较平坦的路线时,重心越高越省力,但如果走崎岖的陡峭路线,重心高了会很危险。头部如果受力,必然身体做动作会受限制,走起路来象僵尸了,呵呵~~~
本来就是搞笑的帖子,刺激一下思维而已,DIY和发明论坛都有这个特点~呵呵~

dreamerz 发表于 2006-5-15 01:12

KEE兄说的那种结构的包是怎么样的?
完全想象不出来!

流浪到南山 发表于 2006-5-15 12:17

YY中

摩登原始人 发表于 2006-5-15 13:08

原帖由 看见野玫瑰 于 2006-5-14 17:08 发表
这个设想很有意思,但我觉得不容易实现,当走比较平坦的路线时,重心越高越省力,但如果走崎岖的陡峭路线,重心高了会很危险。头部如果受力,必然身体做动作会受限制,走起路来象僵尸了,呵呵~~~

这个~~~

设想一下,你在野外遇到危险然后求救,当你奄奄一息的时候突然几个走路如僵尸一般的影子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一边向你冲过来一边高呼:终于找到了!!!!你的反应应该是用尽最后的力量爬起来抄起一块石头就砸过去还是闭上眼睛祈祷呢??

哈哈,纯属yy~

爱水电 发表于 2006-5-15 13:13

原帖由 dreamerz 于 2006-5-15 01:12 发表
KEE兄说的那种结构的包是怎么样的?
完全想象不出来!
LZ说的可能就是农民用的扁担!

kee 发表于 2006-5-15 15:39

解释一下斜拉桥与背包设计的关系

斜拉桥通过拉索使得桥面均匀受压(图一)


同样的思路用于背包的设计上,在小型背包上,可以放弃使用肩带,从而使得背包压力均匀排列在身体的背部(背部如同桥面的作用)-图二

使用过小型背包被重物的XD应该知道,背久了锁骨会痛,这个设计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kee 于 2006-5-15 15:41 编辑 ]

勇敢的心 发表于 2006-5-15 20:47

灭有看明白。。。

dreamerz 发表于 2006-5-15 22:52

图有没有反过来?
我也没看明白!

看见野玫瑰 发表于 2006-5-16 13:26

我看明白了,这种设计理论上可行,实际应用起来没有必要。我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后来发现一个问题——如何上包?我们都习惯了用肩带上包,然后在系腰带,突然没了肩带,感觉无从下手。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当背包很重时,去掉肩部重量分担,单靠胯部受力,这本身是一种退步设计。
背包没有肩带的束缚,会左右晃动,当然,这个也可以解决,但需要增加其他设计~~~~~
总的来看,这个设计我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后来放弃了,不知道这个老外最终设计是怎么样的?kee ,有图片吗?我们学习学习:)

kee 发表于 2006-5-18 20:24

对不起,野玫瑰。没图啊。。。

不亦乐乎 发表于 2006-5-23 07:18

原帖由 kee 于 2006-5-15 15:39 发表
解释一下斜拉桥与背包设计的关系

斜拉桥通过拉索使得桥面均匀受压(图一)


同样的思路用于背包的设计上,在小型背包上,可以放弃使用肩带,从而使得背包压力均匀排列在身体的背部(背部如同桥面的作用)- ...

你的理解恐怕有偏差.
桥的图是对的.重力竖直向下.
转90度后变成包的图,但重力方向不可能水平.图中水平的力如果是包体的拉力,那随便什么包都能做到.

其实不用转图. 把"桥面"缩短成包底部就可以了. 这样,力的方向维持正确.

不过,这到底带来了什么创新? 以前的包,只要是硬背负的,事实上也做到了这点,只是在外观上没有那么直观.

没有肩带好吗? 小心老外忽悠.

[ 本帖最后由 不亦乐乎 于 2006-5-23 07:57 编辑 ]

勇敢的心 发表于 2006-5-23 14:07

难道是这个样子的?

勇敢的心 发表于 2006-5-23 14:11

靠腰带固定在胯部,背包在硬架的后边,肩带没有了,靠前面的硬杆靠在肩膀上,不往后跑
不过好像这和悬索桥扯不上什么关系,也有不少缺陷

彩云指南 发表于 2006-5-23 14:21

不会是背包跟衣服做到一起去了吧?!!

不亦乐乎 发表于 2006-5-23 17:23

原帖由勇敢的心于 2006-5-23 14:07 发表
难道是这个样子的?


你的图有创意,这才符合"没有胸带"这一点. 你的图中,如果直角的地方是固定成型的,那么,那条斜向下的带子是不需要的.

要说原理,其实该算是杠杆原理.

不过,从实用角度来说, 前面的硬杆带来了了一些问题:

1) 灵活性下降. 当然,如果前面的硬杆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合理的话,还是可以用的. 成熟产品应该会采用比较巧妙的曲面.
2) 传统腰背部的背负系统还是省不了太多. 人的生理曲线使人的背部有那么一块宝贵的负重区,背包设计者不可能浪费.

[ 本帖最后由 不亦乐乎 于 2006-5-23 17:41 编辑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背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