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单/双层帐的讨论和一个想法
这几天有一个想法,希望可以把帐篷的重量减下来,但是这个想法基于我的一个理解,先提出我的理解,各位大侠看看对否,如果对,那么后面的探讨才有意义。理解:双层帐之所以比单层帐更防水,并不是双层帐的外帐更好,而是因为双层帐外帐透水之后,或者是水气凝结之后,可以顺着外帐内侧滑落到地面上,不会流到内帐里。
而单层帐则会出现水珠流到帐底的问题。
天幕呢,由于没有底部,且没有封闭式的空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即便是上了露营袋,也只能最低限度的满足睡眠要求,不能在其余时间舒服的利用。
以上理解不知是否全面,请大家指教。 基于以上理解,我设想了一个改进型的单层帐,不同之处在于帐底靠近帐侧的地方有一圈丝网布,用于排水,具体如下图所示:
1。登山杖和拉绳结构:
2。帐底示意图,黑色部分为防水布,灰色部分为纱网布,红色部分为侧墙,水顺着帐壁流到帐外,如图蓝色箭头所示:
[ 本帖最后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7-25 17:00 编辑 ] 如此以来就解决了单层帐的问题,比起天幕来舒服很多,重量增加不多,只多一个帐底,如果用象爱水电发的帖子里的材料,那么即便加上绳子等附件,重量也只有300~400克,太爽了
http://www.gearer.net/viewthread.php?tid=2601&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7-25 17:05 编辑 ] 如果想更舒适一点,或者担心自己睡觉不老实,那么还可以参照内帐和bivy做适当的改进
1。内帐改进型,用防潮垫直接作为内帐的底部,用钩子钩在帐脊那根绳上:
(内帐可以做得小些,网孔可以大些,因为外帐已经是封闭了的;平时在帐篷里不必拉上内帐,直到睡觉时在挂上去)
2。bivy改进型,由于大家睡觉的时候腿部活动范围比较大,容易碰到外帐,那么加半截防水布缝在防潮垫上即可即可:
[ 本帖最后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7-25 19:03 编辑 ] 如此以来,也许我们的帐篷装备可以降到500克一下!
以上想法请各位同好指教! 同意你的见解,也认为你的想法可行.这个设计在很多情况下利大于弊.
在重量和防水是后者重要时,双层帐除了你说的优点,内帐还有一些作用:
1) 内帐可以做到防泼水.
2) 内帐围住了一个空间,使你抬头伸手不容易碰掉外帐上的冷凝水(冬季和高山上则是霜)
另外,双层帐,除了带雪裙的,外帐时不着地的,通风好,冷凝水就少.
[ 本帖最后由 不亦乐乎 于 2006-7-25 17:52 编辑 ] 原帖由 不亦乐乎 于 2006-7-25 17:44 发表
在重量和防雨是后者重要时,双层帐除了你说的优点,内帐还有一些作用:
1) 内帐可以做到防泼水.
2) 内帐围住了一个空间,使你抬头伸手不容易碰掉外帐上的冷凝水(冬天和高山上则是霜)
同意!所以需要时可以加上我后面说的内帐或者露营袋
回复 #7 勇敢的心 的帖子
我说的两条是次要的. 只要帐篷足够宽敞,就基本没问题,湿也就湿一点儿.从设计者的角度,我觉得加个内帐或者露营袋更完整;从使用者的角度,我觉得有你说的帐底就够了,在98%的情况下,我不会带内帐或者露营袋.
撑着的内帐也有一定的防风功能.我这么说,只是说明你的设计不可能代替双层帐,但你在设计思想上越突出你的特点,就越能让喜欢这个产品的人群非常喜欢它. 原帖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7-25 16:48 发表
2。帐底示意图,黑色部分为防水布,灰色部分为纱网布, ... 那下雨天帐底边缘的渗水怎么办? 原帖由 zhujie1225 于 2006-7-25 19:17 发表
那下雨天帐底边缘的渗水怎么办?
不是有个红色标识的侧墙吗? 原帖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7-25 19:21 发表
不是有个红色标识的侧墙吗? 这个侧墙好像不好固定啊 原帖由 zhujie1225 于 2006-7-25 19:29 发表
这个侧墙好像不好固定啊
我初步的想法是可以用绳子绷起来或者用纱网布做成隔断,还有点不成熟,需要进一步考虑
如果是UL人士,对装备的使用比较老练的话,应该是可以克服 主要是通风,解决不了通风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单层帐滴水
解决了通风问题,那么睡袋的怎么办?? 原帖由 kee 于 2006-7-25 20:11 发表
主要是通风,解决不了通风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单层帐滴水
解决了通风问题,那么睡袋的怎么办??
通风问题自然也需要特别考虑,比如开天窗之类的,但是在这里主要是提出一两项改进,看这样的改进是否具备价值,如果是,那么在其他方面的设计就要跟上。
第二句话没听懂,通风问题如果解决了,那么睡袋还有什么问题?
附带说一下,这个设想是针对UL提出的,主要是考虑到现存几种装备的缺点:
1。天幕虽然重量轻,但是要加上露营袋,但是即便这样,舒适性和安全性仍然不好;
2。单层帐虽轻,舒适性和安全性还不错,但防水不好;
3。双层帐虽然在各方面都不错,就是重量上去了,即便是luxe的火箭也比两人分担一个普通双层帐重些;
现有的三种选择如果想把重量减到500-600克基本不太可能,所以提出这个设想。 原帖由 kee 于 2006-7-25 20:11 发表
主要是通风,解决不了通风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单层帐滴水
解决了通风问题,那么睡袋的怎么办??
我对帐篷通风方面没什么了解,仅凭我的luxe大波音作参照,可以把设计作如下修改:
帐底周圈的丝网布斜拉(图中灰色部分),这样就和普通帐篷的外帐差不多了,不会那么贴地,帐篷顶部开天窗(图中绿色部分),以利空气流通(图中橙色箭头所示);
还可以在帐的头部和尾部把外帐开口抬高一点,那么通风就更好了
[ 本帖最后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7-25 21:30 编辑 ] 大約睇左你design
好似同mhw 隻waypoint 差吾多, 地布位多了條邊等d 倒汗水流出而吾係流番入地布如果只係倒汗水會解決到問題,但當落雨時營外大風or 落兩, 風同雨撞到d布, 另到布內側的水珠彈在人身上
我其實想過, 張fly本身吾係一片過,而係一片中間有大孔, 另外再有另一片布蓋住個孔形狀類似:
^
/\
只要有風, d濕氣就可以走, 同埋因為開口大,濕氣升得快d, 大部份應該只會係頂部片部才型成水珠.而水珠跟住d布走會落在下面張fly的外邊.面個^就擋住向下走的雨水
另外因為水珠只係頂部片布到,所以風同雨撞到d布, 另到布內側的水珠彈在人身上的數量會較小但都重有.
問題係內營都要係全蚊紗如果吾係d蟲會飛到入黎. 原帖由 卍卍明仔卍卍 于 2006-7-25 23:32 发表
大約睇左你design
好似同mhw 隻waypoint 差吾多, 地布位多了條邊等d 倒汗水流出而吾係流番入地布如果只係倒汗水會解決到問題,但當落雨時營外大風or 落兩, 風同雨撞到d布, 另到布內側的水珠彈在人身上
我其實 ...
了解你的想法,很多单层帐就是这个样子,在外帐的顶部开口,缝上丝网布,然后在上面盖上一片大于开口的防雨布,我想这个倒不是讨论的重点。
重点是在单层帐底布的周圈加纱网这个想法。
当然你说的大风大雨时水珠会弹到人身上,我想这可能有点难避免,可以考虑我前面讲的那种内帐。
或者我想现在的外帐都不亲水,结果在帐内都结成水珠,是否可以用亲水一点的材料,那么不管是人的水气还是雨水渗入,都在帐内形成水膜,慢慢流到下面去。然否?
[ 本帖最后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7-25 23:57 编辑 ] 如果把傳統coating 向內改為向外, 咁內部就親水一点,水就無咁易因外力彈落營內.又可以吸住向下走. 由紋紗位流走
至於外面,防水coating 是不可缺, 如果吾係落雨就極痛苦.... 原帖由 卍卍明仔卍卍 于 2006-7-26 00:09 发表
如果把傳統coating 向內改為向外, 咁內部就親水一点,水就無咁易因外力彈落營內.又可以吸住向下走. 由紋紗位流走
至於外面,防水coating 是不可缺, 如果吾係落雨就極痛苦....
好主意! LZ的思考比较成系统,作为DIY相当不错了。
在进行这些思考的时候,还是要想一想它的最终目的,是讨论?还是希望有实现的可能?
不少结构上的讨论,从模型上是很容易解决的,比如气窗和空气对流的问题,但如果是去到实物可能想法未必这么容易就实现。
比如顶部的气窗,对于这类造型的TARP TENT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要在这样的顶部位置缝制气窗,还不影响紧绷的受力要求,达到各方面平衡是需要好好考量的。
从模型看,很类似ROCKET了。
而最大的区别是改进为单层,如果是单层更加需要完善空气对流的情况,否则倒汗水的情况会让人很烦恼。
本人的看法,单层帐还是最适合在空气环境干燥的地区使用,南方怎么都不太爽。
防潮垫和内帐结合的方法我很理解,是从减少重量的UL思维出发,希望一物多用。不过相信一张和防潮垫面积相同的尼龙地布的重量和体积都非常非常小,但如果去掉后如何与防潮垫契合相信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不同的垫子也有差异;至于另一点,一般的防潮垫大概宽度在50CM或多一点,这样的内帐确实非常的狭窄,尤其顶部呈三角状,恐怕会比较压抑。
如果说真的完全从UL角度出发不在意太多的舒适性,那外帐的结构似乎也太奢侈了一点。
其实,DIY这东西在玩户外装备的人来说,应该算是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陶冶一下个人情操!所以简单实用,有个性就非常好了,而如果去到对高档材料的思考,就会变的不太现实,毕竟那基本都是国际大牌求生存的方法,就连国内品牌都几乎没人做的到。
而且本身那些材料,个人就几乎弄不到。
随便说一下,ROCKET我觉得空间上应该算是1.5人的,如果说把2个它合起来宽度上也应该是普通3人帐的尺寸,所以和普通双人帐比,似乎有点勉强。
都是一些从比较实际的角度出发的看法,有点冷水的意思,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