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否是史上最复杂之3人攻山营
TNF 的金色是高山上的一个神话,这只Expedition 36 小弟一直对其颇为有些不解,在小弟纸上谈兵的看来,这只营似乎并未做到极好的平衡,不晓得其超级复杂的不对称秆架在实际用处中意义有多大,但是至少搭建如此复杂的3人高山营的确是另我叹为观止;就资料来看,简单说:
1,5+1秆穿袖,不对称构架,搭建非常复杂,4只9MMDAC杆+2只10MMDAC秆;
2,比VE25高7厘米,内营面积同VE25为4.5平米,门厅大多;
3,重,VE25 为5公斤,此营为5.7公斤;
4,双门,2个透气窗;
最近在网路上溜达时候从一个相册了翻出一些照片,对此营有一个更加清楚的形体认识,转过来大家一起看看,照片为转贴,不晓得涉及版权会有何不妥,斑竹可否考虑除掉水印;
(All friends, those photosbe reviewed from flickr.com/photos, PLS attention that no copyrigt authorized,just only for browse )
详细的清晰大图大家可以浏览相册(可方法为ALL SIZE) :http://flickr.com/photos/thox/sets/72157594155079956/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9:23 编辑 ] 杆子 ---- 图片压缩的不清楚了
6只杆,金色那只用与门厅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21 编辑 ] 营带上居然有5个穿杆眼-----因为插进去的比较多哟
营前端一侧,连门厅的部位,居然是三根秆合穿在一起 内营的古怪形状
其实还是方的帐底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27 编辑 ] 起营
不对称,一侧多一跟秆,而且两头的秆子交叉与传统营也不一样,将营分割成了很多的小块;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30 编辑 ] 扎营
折叠起来再扯压调整营的高度与紧绷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35 编辑 ] 铺外营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41 编辑 ] 空间
通气窗
[ 本帖最后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43 编辑 ] 三头拉练? 收起来 另人赞赏的秆子存放处理 这有否是史上最复杂之3人攻山营--------------就算不是都是其中之一了.的确好烦人与累人.所以我都不喜欢套管式的帐篷.一个人难起呀.但抗风性会相对好.对得起Mountaineering与 Expedition 这两个名词.
从照片上看.相中的E36是05年款.
VE-25与E-36按内帐面积大小是一样大.只不过VE25三尖八角.没E36那样中规中举.
TNF一向是高山的经典,因为它在外界登山队与救援队赞助非常高.也就是广告非常好.所以很多登大山的人都选用TNF,由其是VE25.VE25抗风的确非常强.换句话来说,如果MSR,MHW,SD再以前都像TNF这样做的话都会非常红.难道只有TNF的帐才能上大山? 原帖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19 发表
杆子 ---- 图片压缩的不清楚了
6只杆,金色那只用与门厅
从你这张图来看,大体都对称了啊. 以对角线为轴,三根竿形成N型,还有两根平行横在N上.
http://www.gearer.net/attachment.php?aid=7005&noupdate=yes
搭起来时, 两根平行杆由ll变成了()型而已.
http://www.gearer.net/attachment.php?aid=7010&noupdate=yes
[ 本帖最后由 不亦乐乎 于 2006-8-7 08:43 编辑 ] 原帖由 jameszhou 于 2006-8-7 00:47 发表
另人赞赏的秆子存放处理
按照材料学来说,竿子确实应该这么放。因为如果堆在一起,容易使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影响韧性。但是我觉得挂点还是太少,而且绑的太紧,应该多几个挂点,并且用比较松的悬挂方式 原帖由 dacong 于 2006-8-7 08:53 发表
按照材料学来说,竿子确实应该这么放。因为如果堆在一起,容易使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影响韧性。但是我觉得挂点还是太少,而且绑的太紧,应该多几个挂点,并且用比较松的悬挂方式
其实关键是杆子内的橡筋,展开来对使橡筋不容易过早的老化 不复杂,人家说了是3人一起搭滴,你一个人当然复杂啦 其实,以大家的动手能力来说,有什么复杂不复杂的说法呢? 这样的帐篷我认为还是比较适合用在BC,这么麻烦的搭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时就要命了。 在我的概念里,此营的重量,搭建之复杂,以及其提供的空间,用于做攻打山头的冲顶营实在是太过于不合适,就算同品牌下,估计选择VE25的会更多;
此营多杆的复杂结构对于提升抗风与抗雪性能是肯定的,理论上较VE25的结构必有强化,只是BC CAMP是否需要用到如此强悍的性能(以至于需要牺牲重量与搭建)也是需要考虑的; 目前欧美主要的商业登山,都是有高山协助的,如果是作为BC基本都不用自己去背,大本营的物资很多往往都用其他的工具运输;而且BC搭建起来后相对较长时间不会拆,所以重量和搭建方面并不是大问题。
各品牌都有更复杂的BC,如MHW的太空站等,那玩意才真正复杂呢!
jameszhou不是重庆人吗?怎么感觉说话港味很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