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种用塑料布保温的办法很多山里的向导都在用,只要不是太冷的天气,他们就会拿张塑料布将就了。
不过局部不透气的设计我倒是赞成的,比如从脚部到膝盖部位,可以做成不透气的,这一段出汗不多,而且寒由脚生,保住这一块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原帖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9-12 20:15 发表
这个没有什么意义!除非快要冻死了,否则谁也不会用这种睡袋
而且这种用塑料布保温的办法很多山里的向导都在用,只要不是太冷的天气,他们就会拿张塑料布将就了。
不过局部不透气的设计我倒是赞成的,比如从脚 ...
是啊。
我觉得实践出真知。
我自己打算买垃圾袋试试看裹住腿的效果。
回复 #1 bluesboyt 的帖子
羽绒固然怕湿,可是我看人更怕湿. 原帖由 不亦乐乎 于 2006-9-12 21:38 发表羽绒固然怕湿,可是我看人更怕湿.
这就要看怎么定义这个”怕“了,还有怎么定义户外运动。
没有限制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水上运动,帆船比赛。选手可能要在水中”泡“上好几个月。
..............................一个”怕“字可以吗?
我这个想法是有前提的。
1定义在狭义的户外探险中狭义的那部分人。
2定义在狭义的户外探险中狭义的那部分活动。
本来户外装备就不是什么大众消费品。我这个更不可能被哪个厂家生产。
(只有极少的人定做的可能) 我在想一个问题,就算如马贼兄所说,这个睡袋在极冷的环境有利用价值,可是在极冷环境下,这个可怜的在半斤汗水中睡了一觉的老兄他咋起床呢?只要一钻出睡袋,极冷的空气立马将他的汗水冻成冰,不是很容易感冒?在高原中,感冒是很危险的。
下面胡说八道时间。。。。。。哈哈哈
成本。包括环境成本。打个比方,比如人们既想在黄山上看日出,又受不了环境的恶劣,不能在山上露宿;
又不能吃苦,不能凌晨登山。于是在山上大兴土木便顺理成章了?
咱们在户外环境中,多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如果你想要城市中一样
的舒适度是要付出比城市中大的多的多的成本的。
(比如你想要在珠峰2号营地开个party)
目的。你去户外的目的是什么?
风景。那自然不必那么自虐。能坐车就坐车,能缆车就缆车。
运动。那就不比往太深的地方跑。离城市近一点,一样也能运动。
放松,释放压力。那就更不必虐待自己了,亚龙湾的沙滩更好。
挑战自己。很多种方式吧,不要这么呆板。
BUT,如果你的目的是风景+运动+放松+挑战!!!
哈哈,你想要的太多了,怎么这么奢侈。
那就请你委屈一下自己吧````
(如果你很有钱,也请委屈一下。好的装备固然能使你相对舒适、挑夫固然能
使你舒适、在山上建房固然能使你舒适、直升飞机运输固然能使你舒适.......
..................但是请不要,破坏环境)
以上这些话跟我的”超变态睡袋“没有什么联系。
其实那个变态的睡袋也就是我一时兴起而已````````
算是一快砖头、算是能解一闷儿、算是能引来大家的思考。
足矣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9-12 22:24 编辑 ] 如果我的目的是风景+运动+放松+挑战,我就得把自己裹到塑料袋里去睡觉么?
为了不破坏环境我就得每睡一次觉流半升汗么?
太高深了,不明白。。。 原帖由 bluesboyt 于 2006-9-12 21:55 发表
1定义在狭义的户外探险中狭义的那部分人。
2定义在狭义的户外探险中狭义的那部分活动。
问题:
你以怎样的经验判断,这个方案适合
“那部分人、那部分活动”?
[ 本帖最后由 盲目HAPPY分子 于 2006-9-13 00:24 编辑 ] 呵呵```其实本来就是满变态的设计。
TO:HAPPY
至于如何去判断这个东西适合什么人什么活动,根本不是我该考虑的事,也不是
我能力能达到的事````
其实就算是大厂商推出的产品,不论他的好评有多少,总有人能找出毛病,或者说
提出问题。更不要说这个我一个人忽然想到的“变态”。
TO:天人同学,上面的帖子说了,这个言论跟我想象中的睡袋没有关系。
只是表示一种态度。字眼中的问题,我没能力完善,也不想去完善。据说
律师是专门在法典里找字眼的。法典都能找出字眼,别说我三分钟打出的
几行文字拉。哈哈```
另外出题总是简单的,小学生可能会考倒一个研究生。
解决问题总是复杂的。我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大家一起出点子研究
或许是最经济的办法```` 回到正题。
关于一觉醒来从睡袋里出来的这个细节,其实我也不是没有考虑。
天人同学还是比较仔细的。谢谢。
但是这个可能要HAPPY同学说的那样,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才行。
到底会多湿?在什么温度下,水分挥发会带走多少热量?
在多快的时间里擦干身体才不至于失温?等等。
只有科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才是科学的严谨的有说服力的!
以下,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或者说猜测。完全不可采信````
很多地方许多人在冬天会进行一项运动-----冬泳
这个在电视上早已看的很多了。我就认识一个冬泳爱好者。
我清楚的记得一个电视记录片的片段。哈尔滨、-20度、冰被敲开的
湖面上,一些人在完成冬泳后,上到岸上,并没有急忙把身上的水
擦干。只是披条干毛巾在身上跟朋友们闲聊着什么.........
(请别再挑了,我知道,一个是在睡觉醒来;
一个是在运动过后。不具可比性。呵呵) 极地探险用隔汽层袜子的不稀奇,用塑料袋套脚鸭子再穿袜子,冬天趟雪脚出汗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再湿了。隔汽睡袋有没有不清楚,听说过极地探险因为睡袋被汗打湿再冻冰(那温度恐怕不可能晾干睡袋)丧失保温性,不得不空投新睡袋的。 首先,我觉得LZ这种创新的精神和钻研的态度是值得大家认可的。时常我们都可以看到老外有些古灵精怪的发明出现,那其中真有实际意义的能有几个呢?我觉得一是满足自己娱乐大家就是个不错的理由,而更关键的是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思路,逐渐培养了自己考虑问题的方向,这个东西是需要慢慢形成的,过于保守的习惯很难有什么好的创意。
所以,这种精神最值得提倡,反而具体内容是什么倒不很重要,当是娱乐好了。
从LZ个人角度来看,搞DIY说个人点也是为满足个人,同时有兴趣在这方面投入精力的话也希望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更进一步,那么和大家讨论和PK就必不可少,实际上也是充满快感的一件事。
正如天马行空甚至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有其精彩的一面,来自大家各方面的意见还是有助于自己的调整和修改,我认为还是多接受的为好。
也只有多接受有益的方面多修正自己,这样快乐的讨论才能延续下去。
PK总是必要的````
“也只有多接受有益的方面多修正自己,这样快乐的讨论才能延续下去。”看了各位发言,先不讨论技术问题...
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一定要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否则不是缺了创造力就是缺了控制力.爱迪生一生发明了很多,如果是只漫无边际的遐想,就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成就.研究皮肤生理学和皮肤病理学的学者大有人在,在户外研究皮肤微气候学的人也有一些,如果指望这些人能加入我们的论坛辩论虽然更好,但是在我们身边的信息环境中,我们只要善于学习,至少可以能得到大部分的答案了.关于发明,弯路谁都要走,就看谁能走得少一点了...
看来楼主的帖子非常有意义,引来这么多的关注...以前很多PK色彩很浓的帖子都很精彩!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6-9-13 15:11 编辑 ] 我记得老P以前和我提都过国外的睡袋设计,
的确有一种思路和楼主是相同的。
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温,
完全封住蒸汽。 哦?早就有人设计过这样的睡袋?呵呵,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不过我也认为这个东西绝对是极小小众的装备。好比单人无保护SOLO式登山。
从某种角度说,这种方式是最环保最科学经济高效,即使发生意外,损失也是
最小的。
但是这中早已有之的方式又有多少人尝试或坚持呢?似乎很少```
大家都会选择2-3人以上的接组攀登,至少会是有保护攀登。
回到这个睡袋本身。虽然现在没机会进行实验,但是可以稍微猜测一下。
他可能能以300克的充绒达到1000+的保温水平。而且永远不会湿。养护也会异常
方便,机洗手洗干洗随便来。
可能吗?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缺点是:
1可能很不舒服。
2出睡袋时如何解决好快速擦干身体。
关于技术问题...
原帖由 快乐乌鸦 于 2006-9-13 15:13 发表我记得老P以前和我提都过国外的睡袋设计,
的确有一种思路和楼主是相同的。
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温,
完全封住蒸汽。
LZ的设计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思维方法!如果从理论上讲,只要没有蒸汽散发,没有热损失的经典三途径,那么需要解决的只是自身舒适度问题和前面各位讲的其他具体问题.LZ的调侃态度掩饰不了其思维的光辉...
爱水电的设计方案:
1 羽绒或其他高保温材料的使用
2 完全密闭的双层膜结构,至少有一层带有热反射功能,比如铝箔层.
3 首先解决头颈部的漏风问题,就是外部的空气进不去.
4 在内膜的内层加装一种高度吸湿性的材料,而且有隔离层.最理想的是在吸湿后还可以放出一部分皮肤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气体成分,并在使用完水分完全挥发后恢复性能.而且必须是快干型的.
5睡袋内部的湿度调节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度.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6-9-13 16:07 编辑 ] 终于回到正题上来了```呵呵。谢谢水电同学的idea。
4 在内膜的内层加装一种高度吸湿性的材料,最理想的时再吸湿后还可以放出一部分皮肤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气体成分,并在使用后水分后完全挥发后恢复性能.而且必须是快干型的
我到觉得不是那么必要,可以使用睡袋套解决吗?
还有就是这种睡袋是否可以双面使用?一面湿了,翻过来用另一面? 原帖由 bluesboyt 于 2006-9-13 15:45 发表
终于回到正题上来了```呵呵。谢谢水电同学的idea。
4 在内膜的内层加装一种高度吸湿性的材料,最理想的时再吸湿后还可以放出一部分皮肤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气体成分,并在使用完水分完全挥发后恢复性能.而且必须是 ...
只要重量可以接受是可以考虑的,估计不行...太重了...
另外,从健康角度讲,人是不可以睡在水里面的,从很早这个功能就退化了...除非是婴儿...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06-9-13 16:12 编辑 ] 重量太大?是指睡袋内套吗?可能是的.......
可以使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轻量可降解一次性吸湿内套吗?
睡在水里,我觉得可能不会这么可怕。除非你的睡袋过暖了。
身体挥发出的水气没有那么多,睡眠中人体的代谢也是更低的,
只要温度能控制好,让人体稍冷,水气的蒸发会减到最低。
(人体水气产生最多的还是呼吸,大大多于身体)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9-13 16: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