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欢迎HK的朋友:) 呵呵,个位可不要打击了LZ,喀仔可是香港的老玩家了,经验丰富,东西几个柜都放不下而且很爱买特别的东西,要鼓励他多SHOW家底。
他那几个柜的东西...... 两个杯子的对比之前我也写了。发在8264了,结果数据全部丢了!
我想说我在使用过程中的对比:
J:
第一:杯套的设计。拆卸不是很方便
第二:电子打火的。用的非常不顺手,手感非常差。有的时候打好多次都不出火
第三:只能用配套的杯子,其他套锅 基本没有办法和炉头搭配使用。
第四:把手的设计,装了水之后老感觉杯子要从里面滑下去。
K:
第一:杯套的拆卸简单方便。
第二:电子打火顺手,手感好,一打就着。点打火的心正好在炉心。
第三:把手和杯体是一体的,很稳定,不用担心掉
第四:炉头多了一个架子,可以配合其他套锅使用。
就是简单的对比使用来说,我会选择K。因为用的方便舒服。设计比较贴合真实的使用感觉。
对于真正能谁比谁快,哈哈!我想对于一般玩家来说,多一分两分其实在用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 哥们的JTTBOIL 基本上 都用来家煮面。。。
K的应该便宜吧
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 再以兩罐全新220g GAS 及 500ml 開水測試JETBOIL身 ~ APINE POT 爐頭 約2分40秒
APINE POT 身 ~ JETBOIL爐頭 約2分55秒 JETBOIL 約2分09秒
KOVEA APINE POT 約3分55秒
原帖由 <i>m82a1sd</i> 于 2007-11-1 14:12 发表<br />
再以兩罐全新220g GAS 及 500ml 開水測試<br />
JETBOIL身 ~ APINE POT 爐頭 約2分40秒<br />
APINE POT 身 ~ JETBOIL爐頭 約2分55秒 <br />
很有趣的实验 看来不仅仅是锅底设计的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ivan 于 2007-11-1 14:26 编辑 ] JETBOIL 最下面一圈太薄,运输过程中,容易被压变形
上次看一哥们用,就是已经变形了,上下卡不严。
虽然还不至于影响使用,但是真觉得是对不起这价钱! 原帖由 <i>m82a1sd</i> 于 2007-11-1 14:12 发表<br />
再以兩罐全新220g GAS 及 500ml 開水測試<br />
JETBOIL身 ~ APINE POT 爐頭 約2分40秒<br />
APINE POT 身 ~ JETBOIL爐頭 約2分55秒 <br />
推测一下,j家的炉子功率要大于k家的,效率J略大于k
m82兄能称一下各消耗了多少气吗?不知道两家东西功率是多少,效率多高
[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07-11-1 18:56 编辑 ] TTBOIL 我用的最多就是烧热水喝,早上的咖啡,晚上的牛奶,
做饭用的少,一个人用还是很爽的! kovea的那个要是开大火/中火,或者风大的时候,火苗会串出杯底,烤化套套啊~~
偶现在干脆不要橙色那个安全套了,郁闷~~
Jetboil的应该没这个情况吧~~ "...在山上,电打火必然失效,..."
此话怎讲?我个人的使用经验证明4000米电打火很好用 (SnowPeak Giga power) 。 在我看过的许价中,从统计学上来看电打火在高海拔失效的机会相当大,特别是 JETBOIL 的。Giga Power 也有失败的例子:
http://www.spgear.org/gear/349/giga-power-auto.html
http://outside.away.com/outside/gear/gearguy/200410/20041019.html
好像因而 Brunton 在它的汽灯上加上了警示标签在包装内:
http://www.backpackgeartest.org/reviews/Lighting/Lanterns/Brunton%20Liberty%20Mantleless%20Lantern/David%20Sowards-Emmerd/Field%20Report/
当然对 Giga Power 这种炉子要备份电打火相当容易:带上个 mini 版的 Light My Fire 就可以了。
-----
补充点题外话: 看来早在 2001年,己经有人用 Giga Power 在 5760米的地方烧水喝茶了(想著水的沸点在这海拔该是多少度?):
http://www.alpineworld.com/trek/Lobuje.html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08-4-22 08:47 编辑 ] 学过热能工程的人都能一眼看出jetboil杯底聚热环的效用,而Koven的杯底,根本就是涂鸦之作,棒子的脑袋还真是棒子!
把J杯底聚热换展开,看看表面积是多少,再把K杯底的那几个凸点展开,看看表面积是多少,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热能交换的效率,关键就在于导体表面积的多少,所有空调,不管是蒸发器还是冷凝器,都会在铜管外面涨接翅片,密密麻麻的,就是为了能增大热交换面积,以利于铜管内冷媒的热量和外界空气能充分接触,加速热交换,风扇则是吹动翅片上的空气,流动能加强换热。
纯粹从热交换设计的科学性来看,jetboil绝对是首选,K只能算玩具!如果Jetboil要加强聚热换的效果的话,那就增加这一圈环的褶皱,变得更加细密,里面再加隔层,甚至是放两圈聚热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