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点说帐篷
所以设计者也要从实际考虑,上高海拔不是闹着玩的事,安全稳妥更重要。它家的杆子确实用的很粗。
Re:点说帐篷
梧桐贴的那个带HUB的Y杆帐用于登山的话,怕怕。
得要拉多少防风绳啊。
反正我不敢。
Re:点说帐篷
bigcarcar在2005-9-28 12:12:41说道:补充一个,AST 系列的双人帐Hercules Assault AST,双人四季。类似的构造,重量从1600g上升到3200g。这个AST 系列四季帐帐杆用料特别猛,直径13.2mm的DAC Press-Fit 7001杆,相比之下MHW的EV2 帐杆直径8.8mm,MSR的FURY 9.35;TNF的Expedition 36 也10.2mm。fyzw_200592812657.jpg
这不应该是用料猛,而是失败,高端帐篷很少有用7001的铝材,为什么,lz前面应该描述过不同材料的特性。看他的名字是assault应该是和mhw Annapurna一个级别的,但是单层帐篷的重量和
带外帐的Annapurna差不多,比ev2就重多了。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rei经常大折扣甩卖sd的AST帐了。
Re:点说帐篷
ktp在2005-9-28 19:15:22说道:bigcarcar在2005-9-28 12:12:41说道:补充一个,AST 系列的双人帐Hercules Assault AST,双人四季。类似的构造,重量从1600g上升到3200g。这个AST 系列四季帐帐杆用料特别猛,直径13.2mm的DAC Press-Fit 7001杆,相比之下MHW的EV2 帐杆直径8.8mm,MSR的FURY 9.35;TNF的Expedition 36 也10.2mm。fyzw_200592812657.jpg
这不应该是用料猛,而是失败,高端帐篷很少有用7001的铝材,为什么,lz前面应该描述过不同材料的特性。看他的名字是assault应该是和mhw Annapurna一个级别的,但是单层帐篷的重量和
带外帐的Annapurna差不多,比ev2就重多了。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rei经常大折扣甩卖sd的AST帐了。
高端帐篷很少用7001的铝材??!!我还就此观点描述过不同材料的特性??!!
KTP兄你是在说我吗?有这样的事?!
我的文章观点刚好与此相反,事实上我当初写《点说帐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纠正大家对帐杆和所谓高端、低端之间的联想。
在搜集了大量品牌资料后可以看到,世界上大多数品牌使用的都是大量基于7001铝材的DAC帐杆。而采用7075甚至7018铝材的品牌相对来说少之又少。就连当年采用7075制作经典VE25的TNF现在也改用7001的DAC了!
大车车同学说AST用料很猛,主要说的就是它采用了“直径13.2mm的DAC Press-Fit 7001杆”而言,并且也举了其他几个品牌同类产品的例子加以说明。
国内我们常用的铝杆直径多在8.5mm,其他直径的就不多见,而13.2mm的尺寸在国外其他品牌里也确实不多见的,所以我认为大车车同学说的没错!
KTP兄用与MHW的两款帐篷和AST做比较,得出它是一个失败品的结论,这点小弟也难以苟同!仁兄言下之意MHW的帐篷就是业界的标准吗?
我认为作为一个GEARER,我们应该认同品牌的口碑与品质,但不要盲目相信装备的神话!
EV2和Annapurna确实都属于Expedition的级别,可以与AST进行横向类比,但说实在的他们之间还是有所区别。
从结构上就可以看出Annapurna更多的适用于高海拔传统攀登,而EV2个人认为出了从功能、用途方面考虑外,肯定也加入了品牌标榜、追求数据极至的商业考虑在里面,更倾向于阿尔卑斯式攀登,所以从作品上它确实在重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再从官方的定义上SD的AST有更宽泛的使用方向。
所以我可以这样总结,MHW是在Expedition级别上做了产品细化分类,有针对性的面对市场;而SD则更注重通用性,可以让自己的产品含盖相同领域里更多的方面。这两个品牌的产品发生碰撞的是他们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流派,而不是高、低级别,更不是成功与失败。
说到大家技术流派的不同,大车车同学提到“类似的构造,重量从1600g上升到3200g”,可见一般!从单人帐到双人帐,重量有如此的变化,确实值得考虑,我认为SD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小弟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只不过是喜欢吹侃装备的肤浅之人,但我知道帐篷的受力、结构、气动影响方面和其尺寸、体型是大有关联的。简单的说,你的帐篷高低5CM,其他的尺寸就要相应的调整很多,而不是说就高矮那一个地方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可能只是细小的改动,帐篷的各方面数据就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单人帐做成双人款,重量尺寸只是按相应比例增加,这是不科学的一个认识误区!重量固然重要,但看来SD在一到二的跨越上考虑的更多似乎是安全、稳妥和恶劣的环境,这便是技术流派的区别。看产品千万别忘了和其设计师做做神交!
而且拿AST和Annapurna比重量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本身Annapurna就是属于SUPERLIGHT系列的,5杆帐才3.48KG,它重吗?而AST从其功能性和使用范围上看,甚至可以拿来做冬季的普通背包野营,重量也才是3.2KG,从整体来看,它重吗?至于EV2这就没它什么事了,从重量方面说的完全跟它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AST:Great for: Backpacking, Camping, Expedition, Mountaineering
http://www.sierradesigns.com/tents.display.php?id=31
EV2:the EV2™ is purposefully designed for the rigors of high altitude expeditions.
http://www.mountainhardwear.com/Product.aspx?top=3&prod=979&cat=20&viewAll=False
Annapurna:The Annapurna™ is a super light, expedition tent with a high strength to weight ratio and trim footprint for placement on ledges.
http://www.mountainhardwear.com/Product.aspx?top=3&prod=783&cat=20&viewAll=False
最后说一下这个AST给我的感觉。
鸭鸭,至于在高海拔条件下这种挂杆式的结构有什么理论依据,这个我看真的要请教一些专业人士才能解答,但我知道其中一个诉求是为了在恶劣天气下快速搭建,想想EV2,你说是不是?
而至于HUB关节的强度,你完全不用担心!
LUXE的塘鹅你我都用过,你可有用力去压迫、去撞击、去感受那个关节部位的强度?我试过,给我的感觉是很强悍、很结实,超过我的惯性想象!
既然三叉HUB都有这样的效果了,圆HUB的强度至少不会比它差吧!
我们再来看一下AST,虽然它没有用好象Annapurna这么多的杆子,但13.2mm的直径确实非常的“猛”!而且不单单是这样,看它四个帐角,我认为其结构上的设计精华就在于此。原本2杆的DOME TENT一下就成了死死撑在地面上的超级蜘蛛,理由就是来源我对HUB的感受。本身HUB的强度,再加上一个利用地钉将帐杆在小角度、短距离内拉向地面的束带,如此自成一体的对抗力!天啊,我简直要为它的强悍设置而惊叹了!再重复一下,大家别忘了它的直径。。。。。。
对于这个局部我乏力于单纯的文字描述了,有兴趣的还希望大家都去尝试一下,相信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BTW:AST的通风设置确实非常讲究!
[ Last edited by dreamerz on 2006-4-27 at 12:09 PM ]
Re:点说帐篷
我印象中mountain25 ve 25,expecdition 36应该都不是用的7001,有待进一步查证,官方网站只标明DAC Featherlite SL.我对mhw的确是有偏爱的,但请勿随便扣诸如:不要盲目相信装备的神话的帽子。
拿Hercules Assault AST和Annapurna比的确是不得以,因为Hercules Assault AST不伦不类,名字应该是轻量的高山帐意思,同样在他的三个ast产品里面这个是轻量的,和trango2比的哈更加不合适。但是lz也看到了,他却实际上是3-4season的,可以作为普通露营使用。对于高山帐的要求应该是苛刻的,不能用保证安全的名义掩盖用大粗杆的缺点。两个人攀冰,是不是大家会因为他们背了11cm的结组绳而叫好,看那两个小伙子,真注意安全。
从市场上来讲,的确是ast成天大折扣甩卖,我想除了市场策略的因数以外,和国外的用户接受度,评价回馈也是有关系的.
Re:点说帐篷
ktp在2005-9-29 10:08:50说道:我印象中mountain25 ve 25,expecdition 36应该都不是用的7001,有待进一步查证,官方网站只标明DAC Featherlite SL.我对mhw的确是有偏爱的,但请勿随便扣诸如:不要盲目相信装备的神话的帽子。
拿Hercules Assault AST和Annapurna比的确是不得以,因为Hercules Assault AST不伦不类,名字应该是轻量的高山帐意思,同样在他的三个ast产品里面这个是轻量的,和trango2比的哈更加不合适。但是lz也看到了,他却实际上是3-4season的,可以作为普通露营使用。对于高山帐的要求应该是苛刻的,不能用保证安全的名义掩盖用大粗杆的缺点。两个人攀冰,是不是大家会因为他们背了11cm的结组绳而叫好,看那两个小伙子,真注意安全。
从市场上来讲,的确是ast成天大折扣甩卖,我想除了市场策略的因数以外,和国外的用户接受度,评价回馈也是有关系的.
你印象中mountain25 ve 25,expecdition 36不是用的7001是没错,但这已经是历史了,君不见我的《点说帐篷》和上文中的“就连当年采用7075制作经典VE25的TNF现在也改用7001的DAC了!”吗?!
我哪有随便乱扣你帽子,这话我是对所有人说的!不知道各位是否赞成我的意见呢?
KTP兄总是让我费解,不论是SD的官方网站还是我转贴过来的官方描述,都很清楚的写到AST是4 SEASON TENT,什么时候我又“看到”它是3-4 SEASON了??
KTP兄喜爱MHW,所以很多产品都和它家的比,这点我理解,不过你也觉得这两家的东西要比起来总是牵强,那有何必放在一起说呢!就好象我讲的,都不是一个流派的!
“对于高山帐的要求应该是苛刻的,不能用保证安全的名义掩盖用大粗杆的缺点”,这句话我看不懂!我不觉得要求苛刻的高山帐与粗杆之间有什么矛盾的。
最后一段的话我赞同,从商品的角度来论成功与失败,确实应该由消费市场来决定。毕竟技术的使用都有它的趋势,而消费者作为受动一方更容易受这种商家趋势的影响。
但从产品技术的角度来说,无所谓成功与失败,以前流行的风裙、外架背包,现在用的人少了,至少不算是主流了,你能说它们是失败的吗?日本人在用风裙,欧洲人也在用风裙和外架包,说不定哪一天它们又重新流行起来了。
给我做选择,买一个帐篷,我有可能也不选AST,重量可能会是一个考虑,只能说它不是我的倾向,但我要承认它非常好!
大家对产品的喜好也好,对其评价为失败或成功也好,看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说,自己最清楚了。
一己之见,见笑了。
[ Last edited by dreamerz on 2006-4-27 at 02:17 PM ]
Re:点说帐篷
这个帖子强烈关注,准备收集资料后发帖讨论。现在先指出ktp兄说法欠妥的一点:“这不应该是用料猛,而是失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rei经常大折扣甩卖sd的AST帐了”。这一点不敢苟同。
如果ktp兄在北美,rei打折的幅度以及特点应该比较熟悉;我在加州,看到过SD的帐篷3折左右销售,自己当时也毫不犹豫下手。其实,rei疯狂打折的咚咚覆盖面很广,往往是local店里面悄悄卖,网上看不见。我自己下手或者看见的,就有三折左右SD的Clip Flashlight二人三季帐,2-3折的一个SD 800fill power的10度睡袋,4折左右的marmot -18度睡袋,10刀的evernew 钛锅等等,衣物类的咚咚就更不要提了。以上物品打折原因不详,但是可以肯定的都是新品,正品(亲自询问店员)。
这样,我个人感觉
1 rei打折的咚咚不与该户外产品质量,用户反馈有显著的联系;高价高质量的户外装备打折在rei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说ktp兄偏爱的MHW睡袋以及MHW衣服类更是打折时的排头兵。我个人理解是象MHW,SD,MARMOT这一类大厂,rei巨大的订单量可以使得其进价很低很低,偶尔某个local 店由于清仓或者其他原因买出少量超低价位的装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 好奇的说,我怎么就没有看见过SD的AST系列打折呢。我没有看见,我朋友也没有看见过,不然早就下手了(自己用SD Clip Flashlight相对较长了,觉得其clip 方式的帐篷很容易搭起来,质量不错设计也是大家风范,算是做帐篷里面不错的了)。这次讨论的SD的两款单层帐应该是2005的新品,我在local 店里面还没有见过,算是孤陋寡闻了。不过看见Marmot的Alpinist 2P 到是在很显眼的打折,不知这是不是因为Alpinist 2P 也口碑不好呢?fyzw_200592912659.jpg
Re:点说帐篷
好文,顶一下。Re:点说帐篷
7001铝的韧性比7075好,但强度不如7075,
是否用7075的确不能成为顶级的标准。
至于SD居然用到13MM的7001,
我想是出于补强7001的强度不够的弱点。
至于Y杆帐的抗风,
不知道SD的测试里面效果怎么样。
如过是侧面吹过来能顶多久。
搭建的话,
从整体看,
为了使它牢固所加多的防风绳和其他措施,
是否一定就更加简便呢。
后面的讨论很深入。
再继续我要翻资料了。
你们这些变态的。
Re:点说帐篷
dreazm你费解的我解释明白一点1 他官方标的是4 season,不是你看出来他也有backpacking的功能吗,那不就是想当于3-4 season, 这就是说不专业,既然是高山帐篷就应该设计专业分工明确,这就是为什么偏爱mhw的原因
2 为什么和mhw对比,我个人觉得mhw把高山帐的分类设计的很好,专业而全面,
trango 2 ,最结实最大也最重,大本营用
anna轻量4杆,高营,alps
ev2 超轻三杆 极端alps
3 甩卖并不是说是产品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只是一个侧面反应。通常市场销售良好的产品很少大折扣甩卖,特别是器材类高端产品。也请勿在就此讨论下去,我的意思这只是一个可能的侧面原因,市场的行为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再讨论下去也难有结果,还是关注产品本身。
对于7001杆的应用正在查证中,如果确如所说现在有改变,我会写信问厂方,请教其中缘由。
但无论他用什么杆,13mm就是不合适的,前面打过比方了,两人结组背11mm的绳子是应该夸他们注意安全第一吗,还是应该指正他们错误的背负的不应该有的负重。
Re:点说帐篷
ktp在2005-9-30 14:19:15说道:dreazm你费解的我解释明白一点1 他官方标的是4 season,不是你看出来他也有backpacking的功能吗,那不就是想当于3-4 season, 这就是说不专业,既然是高山帐篷就应该设计专业分工明确,这就是为什么偏爱mhw的原因
2 为什么和mhw对比,我个人觉得mhw把高山帐的分类设计的很好,专业而全面,
trango 2 ,最结实最大也最重,大本营用
anna轻量4杆,高营,alps
ev2超轻三杆 极端alps
3 甩卖并不是说是产品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只是一个侧面反应。通常市场销售良好的产品很少大折扣甩卖,特别是器材类高端产品。也请勿在就此讨论下去,我的意思这只是一个可能的侧面原因,市场的行为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再讨论下去也难有结果,还是关注产品本身。
对于7001杆的应用正在查证中,如果确如所说现在有改变,我会写信问厂方,请教其中缘由。
但无论他用什么杆,13mm就是不合适的,前面打过比方了,两人结组背11mm的绳子是应该夸他们注意安全第一吗,还是应该指正他们错误的背负的不应该有的负重。
用于BACKPACKING的帐篷就是3-4 SEASON的?这样的逻辑对我来说确实十分陌生,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不过从我自己的思维习惯上看这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其官方就有4 SEASON的定义。
杆子的粗细表现的就是不同品牌之间的设计差异和技术方向的不同,当然你说了你喜好MHW,接受它家的理论,这我没什么好说的。至于你的比方......呵呵,我就不说了。
打折的问题还是和大车车同学说吧,我不了解没发言权。
我们都爱烧装备,能在一起讨论这些东西是觉得让自己兴奋、快乐的事,原因在于有交流而不在于一方可以压倒另一方。大家脑子里也有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考虑,所以肯定各抒己见。和KTP兄对了两贴却发现气氛不对,似乎蛮有点火药味了,这可不是我希望见到的。
我也要检讨一下自己,有的字眼可能看着比较冲,带有点攻击性了,见谅见谅!
看你发帖并不算多,但看法似乎颇有不同,所以还希望你多多发言,多拿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和我们讨论。志同道合、想法一致当然高兴,但不同的声音更容易帮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展视野,这样才不会被局限在一个固定模式中。
还是那句话,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欢迎来和大家“PK”!
[ Last edited by dreamerz on 2006-4-27 at 02:20 PM ] Originally posted by 快乐乌鸦 at 2005-9-30 00:47:
7001铝的韧性比7075好,但强度不如7075,是否用7075的确不能成为顶级的标准。至于SD居然用到13MM的7001,我想是出于补强7001的强度不够的弱点。至于Y杆帐的抗风,不知道SD的测试里面效果怎么样。如过是侧面吹过来 ...
用这帐篷的MM还没赶上过大风,最大风力大约也就是6级.
另外,我感觉这种鲶鱼背结构的帐篷必然有风向倾向.只能说搭建的时候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透气性问题,我这几天同时在这款和沃德那款鲶鱼背里都呆了一会,没感觉太大差异.不知道南方是否会有比较的区别. 原来怎么没有找到这个帖子,今天仔细看了一下,受益匪浅啊。梦版以后好东西不能藏着掖着。。。。。 就SDsolo、vaudeul、luxe塘鹅,3款都是用过,最后放弃了vaudeul,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透气性不如塘鹅,重量有不如SD solo。留下SD solo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低海拔的抗风险要好于其它两款。有了HUBBA塘鹅也想放弃了。
至于Marmot的Alpinist 2P,ev2、Annapurna、还有这款大力神,我的选择完全是考虑重量、何搭建方便(当然最终未能去雪山使用),由于未能使用,所以没有实践的说服力,还是想听听大家的使用评测。 顶一下,看看有没有使用后感想。 都4好帐篷啊!
这个帖子真是受益非浅,回味无穷啊! 对MHW的EV2我一直有保留意见,这只营的实用范围实在过窄,他的轻量并不完全建立在材料和结构上,亦牺牲了空间与门厅等好处,就小弟看来,此营恐怕多做单人营更合适些,或者作为轻量的阿式冲顶营则可显其实力,并不是只传统意义上的高山营,另外一点让小弟觉得比较汗的是该营的价格,此价格已经赶上HILEEBERG,BIBLER,斯帝芬等老牌轻量强营的价位,就这些牌子的产品在空间,坚固,材料等方面的优势恐怕会更加吸引人些 : ) 原帖由 jameszhou 于 2006-8-2 22:20 发表
对MHW的EV2我一直有保留意见,这只营的实用范围实在过窄,他的轻量并不完全建立在材料和结构上,亦牺牲了空间与门厅等好处,就小弟看来,此营恐怕多做单人营更合适些,或者作为轻量的阿式冲顶营则可显其实力,并不 ...
不认为EV2做单人营更适合,它的内室空间很大,而且北方冬季使用很好啊。它的内室空间不比安娜小。使用的才知道。而且做饭很方便。 讨论空间感啊,这个......楼上两位是否先报一下自己的体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