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乐自由
去年年底回京之前,远在北京的爱德交代我去考察喜洲镇到沙溪镇的茶马古道。在读图辩路方面,我不得不佩服爱德:他说他“觉得” 喜洲——风羽——沙溪,应该是过去茶马古道的一条重要线路。
后来查资料及实地考察证实爱德的猜想完全正确。而且,非常难得的是,在公路网密集的大理地区,喜洲——风
羽——沙溪一线的茶马古道基本避开了现代公路,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古朴原貌。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8453917.jpg
我打算反向徒步 ——从沙溪往南走到喜洲镇。动身前要完成一篇关于马帮探险的文稿,于是从云南藏区南下,
来到沙溪镇小住。
沙溪老马店有三个院子,我在中间的最大的院子住了十天。淡季里没什么客人,相当于住包场宾馆了,无比惬意
。
在过去,沙溪坝子马帮人员众多,显赫的马锅头大宅子比比皆是。座落于四方街北侧的老马店,是原来一位姓赵
的马锅头的宅院,他家在古道上赶马发迹后,于民国初年建盖完成了老马店,专供过往马帮人员及牲口歇脚。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8488405.jpg
老马店的室内陈设是下了功夫的,现任主人从民间收罗了不少老式马具和家具。
如果原来的马厩还能用来拴骡马的话,今后我们的探险马帮来到沙溪,一定也把牲口拉进来与人共住一店,那才
叫名符其实呢!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8509309.jpg
卧室的窗口,对着四方街魁星阁的戏台。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5335185.jpg
每天就在这老院子里写稿、上网、晒太阳。“邻居” Allen 哥和花獒威力时不常地窜进院子来,一起喝茶聊天
。
威力主要是惦记我给它预备的点心;Allen 则要把威力紧紧栓好,防止它到处撒尿划地盘。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5369993.jpg
中式老家具中看但不太中用,不如西式的,我用 Therm A Rest 腰枕和坐垫把这老椅子搞得舒服点儿。
老马店餐桌上装饰用的餐垫,采用的是安多藏区和西藏山南地区出产的花氆氇,这个心思很独到。
氆氇是一种精工细纺的毛毡,藏区特产,主要是用于制作藏族妇女的裙装。不同的藏区有不同的氆氇花样。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5402869.jpg
老马店菜谱上主要是西餐,也有白族餐和少许藏餐,我每天轮换着菜品尝试。
夜间虽凉,我却喜欢在庭院里用晚餐。在桌面上点亮了汽灯,老马店的服务员把土陶火盆预备好,放在餐桌下面
。
喜欢“贵族式探险”的老洛克要是看到了本马锅头这样享受,会不会说盗版了他的 Life Style ?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8555605.jpg
老马店斜对面是台湾朋友小杜和小芬经营的“58号小院”客栈,我也常过去串门,吉米和小吉是店主人收养的本
地小狗。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012981.jpg
完成了稿子,就要动身南行了。
我预定了老马店的辫子面包和香蕉蛋糕,当作路上的干粮和甜品。主厨是白族小伙子小华,他做的辫子面包看着
就狂吞口水。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065013.jpg
下午启程时,段家登的 ET 狗嘟嘟恰好在镇子上,它执意要与我同行。其实这小家伙是个机会主义者,它知道在
路上马锅头不会亏待它。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485197.jpg
出镇子不久,我们就来到了西门村。村子上的本主庙一般都成了老年活动室。
过去的宣传是“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现在是“党恩浩荡,子民共颂” 。所以,让我们时刻心怀感激吧。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095465.jpg
小路起伏转折,与黑蕙江时分时合。路上常遇到牧归的老人和牛羊。农村的壮劳力一般是负责耕种和赶骡马,老
人和少年放牧。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121197.jpg
白塔村的杜桂秀在挖地参(也被夸张地称为虫草参),这种当地土产收购价八块钱一斤。当我提出要买一些带在
路上吃时,她连连摆手说不要钱,抓了一大捧放在我手里。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171933.jpg
第一晚的营地是红星村的白龙潭了,就是我以前说的比大理蝴蝶泉还要原始美丽的泉池。这里距离村落较远,黄
昏到达时,感觉非常静谧和安逸。
我带了一本轻便的口袋书《茶马古道亲历记》,晚餐后坐在帐篷里阅读。外面刮起了风,树叶纷纷落下,感觉有
几分诡异萧瑟。嘟嘟却安心地赖在我怀里打盹儿。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141417.jpg
在云南的一系列野外活动中,我们在筹备野餐时讲究的是“应季应地” 。
花生米、洋芋、卤肉、胡萝卜和地参都是当地的。另外,我还带了大米和木斯里。这些搭配够营养够丰富。
路上常有从树上跌落的成熟的柿子,经过集市再买少许水果,都可以补充维生素了。
其实,地参炖肉骨汤非常不错,生吃有如嚼蜡。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330197.jpg
第二天跨过了剑川、洱源两县的县界,中午时分到达哨横村。嘟嘟趁我不注意就开溜了(后来得知它原路跑回了
沙溪镇,这一趟有近二十公里呢,而且要翻山越岭)。
也好,我将原本预备给嘟嘟的饭食给了哨横村的村狗,背包就轻松一些。
继续哼着小曲儿走在马帮大道上,阳光撒肩头,咱可得好好享受08年的最后一趟野外行程。前方山岭的背后,就
是洱源一景茨碧湖。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381369.jpg
这里是被我取名为“木料营地”的白山山口。
在此处遇到了茨碧镇永丰村的杨荣泽、杨菊兴两位农民朋友。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415197.jpg
六十多岁的杨荣泽师傅赶着他家的老白马上山驮木料,我真希望自己到了他那岁数也能经常赶马上山。
应我这个“城市马锅头”的要求,杨荣泽给我演示了木料的捆驮方法。早就想学习这套绳法技巧了。学习使人快
乐,尤其是学那些实用的“山里经验” 。
山里人、城里人,只要彼此尊重,真诚地交流沟通,都能互为师友。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520389.jpg
来到了马帮路上的另一个千年古镇 —— 洱源县的风羽镇。这个白族古镇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是滇
西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中转站。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548529.jpg
风羽镇在洱海源头,苍山云弄峰的背后,数百年来号称滇西三大名乡之一。由于后来的滇藏公路和大丽公路两条
干线取道苍山东侧,地处偏隅的风羽镇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但是,风羽的古迹比沙溪还要富集。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578809.jpg
年近九旬的焦学苏老人。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596465.jpg
83岁的李菊英老人,她经常和一群白族老人们在古镇上晒太阳。老人们挺乐意和我闲聊的,可惜互相听不懂啊,
问到名字和年龄就不易了。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655029.jpg
在风羽镇子上补充了一些卤肉,向南行八公里就来到了另外一处幽美的泉池 —— 清源洞,是风羽河的源头之一
。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684465.jpg
清源之水清兮 ...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705233.jpg
水边有处被秋树环绕的向阳坡,太阳一直可以晒到很晚。我决定停下来提前扎营,不要错过这好时光、还有好风
好水。
扎好了305克的无底A字塔,我汲水沏茶,端着茶杯在营地散步。这里的水比白龙潭的好多了,下次要带上极品大
红袍沏来喝!
慢调生活是高质而惬意的,而山里的慢调生活,更是好得无以复加。
“哦呀呀—— ,哈耶莫嘿!”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731153.jpg
背柴下山的山民路过我的营地,他们告诉我,当地人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耍“清源会” ,这里没有来过外地游客
。
怪不得那么干净、那么好!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758617.jpg
这是梦同学帮我联络购买的便便铲。
请不要把“便便铲”理解成积肥的粪铲子,它是用来在野外如厕时挖茅坑儿的。
粪便掩埋在土壤里,降解得更快,也更文明;手纸也要烧掉或掩埋,避免刺激他人的感官。
这样做也是尊重自己。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774841.jpg
Sea To Summit 的这款便便铲,有个很酷的名号: i pood !
看着象 I POD,但是多个字母O;后面的惊叹号倒过来看,又是个 i。
所以,正看反看都是 —— IPood ! 意思是 —— 我拉屎!
http://chinaul.net/008/20093873601737.jpg
与 IPood !便便铲同样具有幽默气质的这本《 HOW TO SHIT IN THE WOODS 》 ,也是寓教于乐,但不说教
。
它也是英国最受欢迎的野外读物之一,在轻松而友善的笑话之间,告诉人们怎样规范自己的野外生活、做到与大
自然良性互动。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6841245.jpg
九点多开路,从清源洞西侧小路转折向上爬山,不久就钻出树林切入到通向花甸坝的马帮大道。
这条马帮路现在还在发挥作用,虽然已经没有了长途马帮,但我遇到了好几拨来自洱源县右所镇的白族老乡,赶
着骡马上山驮运松针厩肥。
这六位快乐、健康而爽朗的白族阿姐,来自右所镇海棠村一社。我只问到了其中两位大姐的名字,粉白色上衣的
是罗常秀,蓝色毛衣的是毕真秀。她们大方地让我合影后,就牵着各自的骡子下山了。
滇西僻地善良淳朴的农村人,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是那么自由自在。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991933.jpg
翻过小龙潭南侧的山口,就看到了大理州面积最大的高山草甸 —— 花甸坝。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823073.jpg
花甸坝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西部,总面积七点二万亩,海拔 2920 米,也是大理州唯一一处饲养牦牛的
地方。
在花甸坝农场场部,我认识了杨跃春场长。他介绍说,农场于1958年5月1日成立,体制上几经变革,现在是地方
性国营企业。
虽是国营农场,但集约经营、自负盈亏。这里的人和山下的农民不太一样,他们自称为“职工”。种职业以中药
材、脱毒马铃薯和山嵛菜为主要农产,养殖业以牦牛、黄牛、骡子为主要畜产。
除了农牧业生产,农场也代地方政府兼任了行政职能,如森林管理、治安管理和土地管理。
这里的农业工人,就是因为经济效益好于山下的村民,才安心扎根于无霜期长、气候冷凉的坝子上。也正是因为
自然条件和历史沿革,在大理州的地面上,还存在着花甸坝农场这样一个有活力的、国营体制的农场。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841321.jpg
以前的花甸坝是土匪出没的地方,纵贯这里的马帮大道上常有劫匪剪径。花甸坝真正垦荒开发是在1957年,1958
年成立国营农场,当年就被评为全国农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单位,获得周恩来亲笔签名奖状一面。
杨场长说,有不少文物商人找他收购这面奖状,不管出多少万,也不卖历任老场长留下来的传家宝。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864869.jpg
在苍山的第一场冬雪降临前,我在广阔的花甸坝上露营一夜,明天就要下山,到达此行终点 —— 喜洲镇了。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888665.jpg
下山路上看到了当地人称为“红碑”的一面巨大石碑,这是研究“大跃进”的一个绝佳标本。
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若被注入“政治任务”的强心剂,那简直会被搞得惊天地泣鬼神。花甸坝虽然生态环境好
、土壤肥沃降水充沛,但气候冷凉,除了药材、洋芋以外不适合其它农作物,发展畜牧倒是风水宝地。建场初期
,3800多人来到花甸坝大力开垦,还不合时宜、不制地宜办起了酒厂、砖瓦厂、水泥厂、造纸厂,结果搞得满目
疮痍。
现在,花甸坝农场的职工编制合理而稳定,经营和管理倒是一个良性、可持续的状态。
http://chinaul.net/008/20092557909821.jpg
沿着万花溪下山,马帮大道还是老样子。09年4月底,我们的旅行马帮即将踏上这条茶马古道 ...
[ 本帖最后由 无量河 于 2009-3-17 05:12 编辑 ] 久久地等待,终于看到文字了。 这次照片偏人文了不少啊 还有周总理签发的奖状呐!!! 小铲子不错,去年弄了个山寨版,现在已经成为营地最受欢迎的装备了。
跟铲子一起出场的……
是西班牙什么? “哦呀呀—— ,哈耶莫嘿!”无大叔,这是啥意思? 俺也有这麽一把。。晚上回去找找。。 好地方,谋而前往 好山好水,好惬意! 大叔拍那小花长成很大一片的时候还是很华丽的。
回复 #7 奥太巴 的帖子
知道有人会问。就是——哈酷哪,马踏踏 大叔...........能翻译成中文普通话不...........西南地区方言也成
Hakuna matata Hakuna matata 貌似是无忧无虑的意思 原帖由 <i>没有猩猩的夜里</i> 于 2009-3-17 16:51 发表<br />
大叔拍那小花长成很大一片的时候还是很华丽的。 <br />
http://www.gearer.net/attachment.php?aid=30812&noupdate=yes
这张照片上传到GEARER后,远看很哥特很血腥, 无数小骷髅夹杂残肢断臂堆积成片`````````` 这个便便铲看上去很有爱啊! 原帖由 <i>兔老虎</i> 于 2009-3-17 22:33 发表<br />
<br /><br />
<br />
<br />
<a href="http://www.gearer.net/attachment.php?aid=30812&noupdate=yes" target="_blank">http://www.gearer.net/attachment.php?aid=30812&noupdate=yes</a><br />
<br />
这张照片上传到GEARER后,远看很哥特很血腥, 无数小骷髅夹杂残肢断臂堆积成片`````````` <br />
的确有些像《极度深寒》所展示的八爪鱼吃完的残羹剩饭 白龙潭那张真是帅呆了~~ 原帖由 <i>奥太巴</i> 于 2009-3-17 22:56 发表<br />
<br /><br />
<br />
的确有些像《极度深寒》所展示的八爪鱼吃完的残羹剩饭 <br />
劈开一段肠子,还掉出个未死的尸骸…… 大叔的文章很耐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