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半800公里的摩托车之行
我一直想骑摩托车去旅行。刚好有个朋友是玩摩托的,就坐他的车体验了一次。两天半的时间,跑了800公里。是一次很好的经历,愈发想抗议城市禁摩的政策。 康定的新城区延伸向老榆林,政府机关都已搬过去了。老榆林已不是四年前的样子了。[ 本帖最后由 阿悠9634 于 2009-4-7 02:31 编辑 ] 经历第一次摩托车摔车。在40多公里的时速下轧上了一颗小石子,爆胎,侧滑,两人连车滑了十几米。衣服都磨破了,还好人都没什么事。幸好滑倒的地方是直路,没直接出溜到山下去。 看来对于“肉包铁”这玩意来说,防护装备相当重要。
其中一辆是普通建设摩托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年轻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装备,骑着破旧的建设摩托,后座带着两MM,在泥泞的山路上飞奔…… 呵呵 这次从毕棚出来刚好看见三辆摩托往上走 乍看还以为遇到lz了 这两款隧道帐能不能看看细节? 其中一辆是建设的普通摩托,发动机是很好的。跑直路能很轻松上110公里的时速(我也是第一次坐摩托过百公里时速)。山路过弯就比不上越野车了。摩托旅行的最大感受就是自由的感觉。特别是在堵车的时候有一种心中窃喜的感觉:)
帐篷是我做的一个“小玩意”,不知道这算不算打广告;www.wild-work.com 看来骑行防护装备太重要了。 图文并茂。
现在怎么都开着摩托往高处走,周日我也见到3个哈雷黑皮搂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轰。 节中也走了这条线,不过就到了天全的白沙河~
天全那一段单向通行,来回堵了2小时 清明出去玩儿,北京周边看见了很多次玩儿摩托车的,不过基本上清一色都是老外。 摔过,有阴影,所以现在看见摩托就晕 肉包铁,,,还好平安无事。。。
好多年前俺大哥就是在桂林骑摩托撞车,大腿断了,,,
所以俺家里是不让俺骑摩托的了:( 嘿嘿,阿悠能简单说说西风和光波这两者性能的差异么?
主要是防风、还有搭建了.......
俺正在犹豫选哪个好,,,谢谢啦! 同上,目前倾向于西风 西风和光波同为隧道帐,两者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这有关于隧道式帐篷的几个基本特性
从舒适性方面来说,光波比西风内部空间大的多,门厅也大,透气窗的调节也更方便;但是两杆帐相对于三杆帐来说,杆与杆之间的距离更大,在侧面迎风时,内外帐会贴在一起,外帐容易在风中产生风振。所以增加内外帐之间的距离以避免这种情况,在hilleberg同类帐篷上也是这样处理的。这方面的缺点反过来说也增加了内外帐之间的空气流动性。(在各种其他设计行业里,也总是在各种矛盾中寻找平衡点)。外帐独立支撑功能可以当天幕使用。
从稳固性方面来说,光波帐所包容的空间更多,在外部动态空气(大风)情况下,维持这样一个内部静态空间所需的能量也越多。简单来说,帐篷越小越稳固,越大越容易受风的影响(不管是隧道还是其他的结构都是如此)。从外部形状来说,西风比光波更有利于风的流过,正侧面迎风时这种差异会比较明显。顺风向搭建时还差不了太多(西风还是会强一些)。
内帐穿杆外帐披挂和外帐穿杆内帐悬挂也有很大差异,优缺点都有。
从方便性来说,外帐穿杆更好一些,内外帐可以始终连接在一起,搭建快速,雨天也不会打湿内帐。光波也只需要4个地丁就可以搭建起来了。但是这种结构的强度不如内帐穿杆的方式,(特别是一般这种类型的帐篷为了外观的平整性,内帐的挂绳使用橡筋带,那样内帐在帐篷整体坚固性中的贡献就更小了。而我把坚固性放在首要考虑,内帐的挂绳使用织带而不是橡筋带,外帐的搭建外观就会差一点)。
西风帐对整体坚固性能考虑更多,但搭建时也会比外穿杆方式麻烦一些。最少需要六根地丁。
所以西风适合恶劣环境使用,而光波更适合普通露营环境使用
[ 本帖最后由 阿悠9634 于 2009-4-9 16:01 编辑 ] 对帐篷比较有兴趣,是LZ自己做的吗? 还好人都平安无事~~~
登山~出行~安全~心态~装备~样样别忽略 长途骑行下越野车型驾驶姿势比较易于疲劳 注意安全,兄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