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结构的局部受力分析(加了一点内容)
下面的东西只是一家之言,每个都会有不同看法也是很自然的[ 本帖最后由 阿悠9634 于 2009-4-14 11:58 编辑 ] 能这样思考问题就不失为有想法的设计师。 阿悠同学啥时候出西风2啊?咱们都等着呢…… 不过瘾 lz继续说 我是怀着看论文的心态看的 btw 下次关键部分的图大一些 阿悠同学,在下部加了横杆后再披上外帐好像不能直接等同于拉杆结构。因为如果帐布没有和横杆刚性固定的话,此时两者之间基本只有静摩擦力在起作用。当风压高到一定程度时,形变也还是会产生,并不会因为多了那么一点点摩擦力而带来本质的变化。当然,如果因为帐篷本身结构能给横杆一定得顺风向支撑力的话,那情况应该就会好得多的。
俺的看法很不成熟,望批评指正,嘿嘿。 原帖由 <i>奥太巴</i> 于 2009-4-13 20:46 发表<br />
阿悠同学,在下部加了横杆后再披上外帐好像不能直接等同于拉杆结构。因为如果帐布没有和横杆刚性固定的话,此时两者之间基本只有静摩擦力在起作用。当风压高到一定程度时,形变也还是会产生,并不会因为多了那么 ... <br />
这里没有细说,外帐这里一般都会把外帐和杆的顶点连接在一起。如果没有连在一起的话,也就没有弦的功能了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9-4-13 19:29 发表<br />
阿悠同学啥时候出西风2啊?咱们都等着呢…… <br />
貌似已经出了 唉,上周的海坨都用了已经
通风口在上方
通风口在上方,好处是如果雪很大,把大半个帐篷都埋了,也不至于影响通气。这在单层帐的设计中更加关键。一般里边热,热空气往上走,另一头冷空气进来,沉下去,这样空气流通。我记得在Rainier遇到暴风雪,我的Integral designs埋了一半,那时很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帐顶没有通风口,真会有被闷死的可能。 原帖由 <i>巴郎</i> 于 2009-4-13 22:50 发表<br /><br /><br />
<br />
貌似已经出了 <br />
新款已出来几个样品,具体量产和销售时间现在还没确定。就抗风性能而言,我还没有做出比西风更好的隧道帐 阿悠同学加紧开发新帐篷哈,我现在上山的时间大把O(∩_∩)O哈哈~ 原帖由 <i>jane</i> 于 2009-4-14 11:08 发表<br />
通风口在上方,好处是如果雪很大,把大半个帐篷都埋了,也不至于影响通气。这在单层帐的设计中更加关键。一般里边热,热空气往上走,另一头冷空气进来,沉下去,这样空气流通。我记得在Rainier遇到暴风雪,我的 ... <br />
我在雪隆包也遇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 继续结构方面的讨论 邓禄普的帐篷貌似在上世纪80,90年代很火,不知道为啥就消失了。。。。 原帖由 <i>阿悠9634</i> 于 2009-4-14 11:23 发表<br />
<br /><br />
<br />
新款已出来几个样品,具体量产和销售时间现在还没确定。就抗风性能而言,我还没有做出比西风更好的隧道帐 <br />
样品先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这篇的力学原理比较复杂了,基本上看懂LZ的意思子
[ 本帖最后由 大学生 于 2009-4-14 13:37 编辑 ] 原帖由 <i>大学生</i> 于 2009-4-14 13:32 发表<br />
<br /><br />
样品先拿出来让我们看看<br />
这篇的力学原理比较复杂了,基本上看懂LZ的意思子 <br />
新款的事不着急,慢慢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帐杆和内外帐的链接方法讨论一下吧. 原帖由 <i>玛米亚</i> 于 2009-4-14 14:41 发表<br />
帐杆和内外帐的链接方法讨论一下吧. <br />
这个好像一般都是有个织带,或者有个穿孔来固定的吧 原帖由 <i>阿悠9634</i> 于 2009-4-14 14:20 发表<br />
<br /><br />
<br />
新款的事不着急,慢慢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br />
新款的有图吗?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9-4-14 16:12 发表<br />
<br /><br />
新款的有图吗? <br />
现在还不太方便,希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