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reamerz

墨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COSMO》杂志似乎成了现代最新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和睛雨表。而关于封面模特拍摄要求的标准不能超过三种,其中之一是封面模特的胸部要暴露1//3左右。右上图是身着灰色缎晚礼服的朱丽娅.罗伯茨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会场的照片,她胸前那个V字的尺寸或许可以代表《COSMO》的标准。时间倒退一千多年,那时的美国洛杉矾还是印地安土著的天下,根本没有开化。而远在大洋西边的中国长安,唐朝女子的着装已是低胸袒领,不穿内衣,仅着一件透明纱衣,颈部、胸的上半、、臂的大部分袒露在外。左上图是陕西西安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的三彩俑,正"当窗理云髻,对镜贴花黄。"
第76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芮妮.齐薇格的红色一字低胸礼服带来的珠圆玉润的美感,与陕西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的陶俑,这个雍容华贵丰腴的贵妇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广,在化妆领域,出现了很多颇具异域风情的胡风妆饰。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流行于唐代天宝年间的"时世妆"了。那时的妆饰已然成配套之势,是由发型、唇色、眉式、面色等等所构成的整套妆饰。唐代女子除了引进胡妆之外,也沿用或自创了一系列另类妆饰。如"啼妆" 便是延用东汉六朝时期的一种面妆。新创的面妆则有"泪妆‥,即以白粉抹颊或点染眼角,如啼泣状,多见于宫掖。另外还有"血晕妆",是唐代长庆年间京师妇女中流行的一种面妆。以丹紫涂染于眼眶上下,故名,此外,还有一种面妆名"北苑妆"。这种面妆是缕金于面,略施浅朱,以北苑茶花饼粘贴于鬓上。这种茶花饼又名"茶油花子"以金箔等材料制成,表面缕画各种图纹。流行于中唐至五代期间,多施于宫娥嫔妃。也有将茶油花子施于额上的,作为花钿之用的。
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涡,因此面眉一般指古代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在盛唐以前,多以胭脂或颜科作两颗圆点,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通称笑靥。由于面靥自古就有遮掩脸部暇疵的功用,因此现代女子妆面中依旧喜爱发挥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当然,它的美也是无法否认的。

唐代最为流行的面妆是 "红妆‥,其中最艳者是"酒晕妆"。不分贵贱,均喜敷之。这种妆是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如酒晕然。通常为青年妇女所作。今天,随着唐风的兴起,浓艳的 "中国红"又再次为当代女子所钟爱。

花钿,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最为简单的花钿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颇似印度妇女的吉祥痣。复杂的则以金箔片、黑光纸,鱼腮骨,螺钿壳及云母片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状,其具体形象在西安等地唐墓出土的陶俑上反映得较为清楚。除梅花形之外,花钿还有各种繁复多变的图案。花钿不管是贴在古代美女的额上,还是绘于当代丽人的眉问,都宛如一朵朵鲜艳的奇葩。

斜红是面颊上的一种妆饰,其形如月牙,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唐代妇女脸上的斜红,一般都描绘在太阳穴部位,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为了造成残破之感,有时还特在其下部,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到了今天,由于人们对美迫求的多元化,这种古典的伤痕美又再次在现代女性的妆面上复兴了。

  叮叮当当,衣诀飘香

除了头面,还有条脱(臂圳)、脚圳等。关于条脱,有个趣闻,唐大中年间,一天宣宗闲暇赋诗,诗中"金步摇"三字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对,温飞卿随口说出"玉条脱",十分工整。至于白居易"绿鬃富去金钡多,晤腕肥来银驯窄",是当时阔商太太的写照。这些和今天的臂饰、手饿、手链郡非常相似。

用香熏衣 (效果应该不亚于香水)。据说熏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香",就是将沉香、白檀香、麝香、丁香、苏合香、甲香、甘松香等,用蜜和成丸,装在瓶里,埋人地底二十天,然后拿出来熏衣。另一种是用藿香、零陵香、丁香、甘松香等,制成粉剂,装在用绢做的袋子里,再放到衣箱里。随身还带香囊等物。甚至有各种口香丸,含在口中防止口臭,如用豆寇、丁香、当归等碾成粉末,然后用蜜合成的口香丸。类似今天的口香糖。

  拜倒在石榴裙下

唐代女装虽然千变万化,但是不外乎三大类型 :窄袖衫、襦配长裙,胡装,女穿男装。窄袖衫、襦配长裙的基本构成是裙、衫、帔。正如孙机先生在《中国古舆服论丛》中指出的:"唐代女装无论丰俭,这三件都是不可缺少的。"

最初是流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条纹裙。这从陕西三原唐李寿墓壁画以及西安白鹿原原43号初唐墓的女俑可以看出。到了盛唐,曾经主流的条纹裙渐渐销声匿迹,各种色彩浓艳的裙子登上时尚舞台的中心。裙子的颜色十分鲜艳,主要以红绿黄为多。此外还有紫,青等色。

从材料来看,则有:绸裙、纱裙、罗裙、银泥裙。金缕裙。金泥簇蝶裙、百鸟毛裙等。

百鸟毛裙是唐代最华贵的裙子,据《朝野载》记载,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是始作俑者,她的这条裙子用了各种奇禽的毛织成,正看为一色,侧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且裙上呈现出百鸟的形态,可谓旷世罕见的奇美奢绝。此后官员、百姓纷纷仿效。"山林奇禽异兽,搜山满谷,扫地无遗"一一导致了一场野生珍禽异兽的浩劫。对这种走向极端的时尚风潮,今天的人究竟该认为"奢侈带来富足",还是从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予以指责?

虽然风气豪纵,但唐代对美感和资源的冲突不是全无考虑的。所谓"裙,群也。连接群幅也。"(《释名.释衣服》)由于古代的布帛幅面较罕,裙子都要用几幅布帛连接起来。唐代的裙子一般是用六幅布制成的,"裙拖六幅湘江水"(李群玉)就是对此的写照。唐代时尚以裙宽肥为美,华贵的则用到七幅八幅。终于引来了皇帝的干预:唐文宗为了提倡节俭,明令要求"妇人裙不过五幅"。(《新唐书.车服志》)。另外,唐代的裙子多有褶。所谓"破",几破就是几褶。隋场帝时的"仙裙"是二破。褶多了就比较浪费,唐高宗曾下诏禁止:"天后我之匹故,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尊节俭也"。唐玄宗也作过类似限制。至于效果,不甚清楚,恐怕不会令行禁止的。

衫、襦,就是短上衣,是唐代女性最常见的衣服。衫是夏装,较薄,襦是冬装,有夹的和棉的。唐初的衫比较短小,袖子窄,掖进裙腰。后来变得逐渐宽大。颜色有白、青、绯、绿、黄、红等,又以红衫为多。衫一般用布做,也有罗的,上有金银线;襦则往往绣有各式花样,所谓 "薄罗衫子金泥缝","连枝花样绣罗襦"。如此鲜艳的衫襦灵活搭配各色裙子.就变化无穷,精妙纷呈了。

裙衫之外,唐代妇女都爱帔和搭披帛。帔比较宽,类似今天的披肩,是已婚女性用的;披帛窄,更接近飘带,用于末嫁女子。轻盈的帔和飘扬的披帛,配上原本繁丽的衣裙,不但变化多端,而且增加了妩媚的动感。所以画家们在画仕女和仙女时,以及匠人在雕塑女佣时,都不会忽略这美丽的帔和披帛。"红衫窄裹小臂,绿诀帖乱细缠腰"。这是盛唐时期佳丽的典型服装,徐连达《唐朝文化史》,。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就有披帔的女性形象,而《捣练图》中则有搭披帛的女性形象,可谓随处可见。

这样的服饰确实富有美感,从线条到颜色都极富视觉冲击力,或动或静都充俩婀娜多姿的女性魅力。"拜倒在石榴裙下"虽是语带讥讽或自嘲,但那个画面仍然充满美感。应该庆幸我们的先人早早发明了这个说法,否则到了今天。也许会说成"拜倒在牛仔裤下"或者"拜倒在七分裤下",才是大煞风景。拜倒在石榴裙下?对于美,何妨顶礼膜拜!
发表于 2006-12-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尚领袖杨玉环

终于,我们要来说说那个女人了。没有谁像她,在传说中美艳倾国,可是形象却始终似真似幻;没有谁的恋情像她那样会引起惊天动地的战乱;更没有哪个女人要承担这份罪责而被自己的恋人赐死;更没有谁连死后都还有许多死而复生的传说流传不休……花早就谢了,暗香却留了千年。叫杨玉环。这个女人叫杨玉环。

示范作用 她的入宫受宠,使女性身材的时尚标准从"丰肌秀骨"变成了真正的"丰肥"。关于杨玉环是否推动了这一时尚,历来有不同意见。赞成者认为正是玄宗对她的专宠,使得这个风气成型;反对者指出,在唐墓出土的壁画和陶俑中年代早于杨玉环入宫前的人物就已经"发胖"了。也许不能说杨玉环一个人决定了 "唐尚丰肥",但足她以丰艳之美及时登场,无疑是对这个标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不但引领当时时尚,而且对中国人审美趣味的影响至今犹存。她因为胖而脸上生出红晕,宫女们仿效那种效果,形成了新的妆容。她触怒皇上被送出宫时,剪了缕头发让人给明皇,说是只有这发肤是自已的东西,可以留作纪念,后世遂有剪发送给情人的做法。

服装和装扮用今天的眼光,比起要她为安史之乱负责来,要她对宫庭奢侈之风负责,要公平得多----她不但享有皇帝拨款的每月十万胭脂花粉钱(如此豪华的美容专款),宫中还专设有贵妃院,集织锦刺绣、雕刻熔造工匠千人,来为她服务。据传她的首饰盒"大如缶,外砌之以杂宝,内托以上金"。关于她的细节,往往充满了强烈的时尚意味。有一次宴会,风吹起了她的帔,吹到了大臣的头上(那么轻薄飘扬的帔);她用义髻 (假发,来制造高而华贵的髻,那云髻之上还插着金步摇……

爱好和享受 她跳《霓裳羽衣舞》;她不避嫌疑吹宁王吹过的紫玉笛; 她养宠物,有鹦鹉(其中一只是白鹦鹉,地给它取名雪衣娘,教它颂《多心经》),还有白猫(好在明皇与人下棋将要输了的时候,弄到棋盘上乱了棋局);她在宫中竖起秋干,令宫女们玩,以为宴乐。(皇上称之为"半仙之戏");让明皇和她各带一队太监、宫女,以彩旗对阵(所谓风流阵);她在华清池出浴(这样盛大的SPA啊);她心情不好时喝闷酒 (这就是"贵妃醉酒");她爱吃荔枝,要在短短的赏味期限内用特快专递送来(没有飞机,用的是快马)……

美态,或者个性 仅仅是美女,肯定不会如此专宠,而且持续那么长时间。同时的梅妃是苗条的,证明唐明皇也不是只看丰腴。即使皇帝的口味如此偏狭和浅薄,如何解释历朝历代的传奇、诗歌、戏剧无休无止的对她的偏爱?杨贵妃的胜利很可能是一种美态的胜利。她慵懒,吃醋,赌气,撒娇,贪吃,爱玩。还有醉态,生动,娇媚。也可能在于她有个性,敢于赤裸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敢爱敢恨,即使丈夫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低三下四、委曲求全。





  只爱骨感,迷了本性!

由杨玉环,自然会想到另一极端:骨感美人。在中国,最近二十年,骨感突然成了重要的甚至首要的审美标准。女性们即使没有在行动上陷人减肥、瘦身的狂潮之中,也是在意识上感受到这种压力。
要瘦,再瘦,再瘦!腰越细越好,脸越小越好,所谓的纤纤细腰和喀麦拉脸(指小而瘦削、上镜比真实好看的脸)成了审美重点。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度,不可能自发地把瘦骨嶙峋当成美。"芦柴棒"、"皮包骨头"、"豆芽菜",这种带着明显贬意和怜悯的词汇,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长期的意识。上海二三十年代的月份牌美女,也是圆圆脸蛋、身材胖瘦合度,没有一个是骨感的。

这种审美的源头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对身体的控制成了中产阶级的兴趣所在,脂肪成为众矢之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今天己经熟知的一切:节食、运动、减肥药品、塑身内衣和外科手术。

女性被一种不近情理的标准折磨着:腰要细,腹要平,惟独胸部要挺拔丰满,以便达到所谓的"魔鬼身材"。模特儿、影视明星、时装设计者共同制造出一个过瘦的细长的榜样,那种榜样和普通女性之间差距很大,导致了普遍的体型焦虑和自我厌恶。几乎所有的女性都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缺陷或者丑陋之处,常提到的是腹部、臀部、大腿、胸部、脸及上臂……

手术致死致残可能还是个别的例子,但厌食症、运动过量、精神问题却已经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至于体重计上永远难以达到的数字,使多少女性失去了欢笑。减肥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横行!

正是认可他人制定的标准,对许多女性的自信、自由、自在构成了巨大威肋、。而自信、自由、自在正是唐代女性时尚中最健康、最人性的内核。

今天的许多女明星,若是在唐代去选美,肯定因为面尖肌瘦而"永不录用",而且那种骨感,会被当成一种不健康、不高贵、让人怜悯的外表。

腰细为美,从人类学的角度据说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怀孕。或者未曾生育。那么,如此排斥成熟女性美,一味迷恋少女纤细美,究竟是一种痴迷,还是一种幼稚?如果不能接受生命每个阶段的美,如果女性为人妻为人母,却要在体型上拼命抹掉这个事实,真是太虚伪、太不人性了。所谓小脸上镜,不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显得美,而是为了在镜头中的幻像。那种强烈地为了被观赏而牺牲真实的倾向,其实是不必要和缺少尊严的。镜头之外的健康和舒展,"我就是我",永远比"看上去很美"更重要。

无休无止的减肥、瘦身、瘦脸真是一种 "迷了本性"。忘记了在我们的国度,上一次大面积饥馑仅仅过去了四十年,如果举国瘦身成功,会不会像一片穿时装的饥民的海洋,忘记了我们是中国人,丝毫没有必要对西万的审美眼光进行可悲的"附庸时尚"。忘记了就在辉煌的大唐,女性曾经可以那样堂堂正正地舒展自己的身体,为所欲为地纵容自己的体型,可以丰满、壮硕、大气、开朗,充满了有趣的圆弧的感觉,而不是像今天这样都是尖锐的锐角,细细的线条,薄薄的分量。为什么不能大声说一一丰腴就是美?美本来就是多样的,你有你的骨感,我爱我的丰腴!:

  时尚人士访谈:唐代女子的美!

著名造型师李东田对脸型的看法和唐人不谋而合。"其实我一直很喜欢大脸。像章子怡这样的小脸明星,根本不会让化妆师有成就感。小脸除了上镜外,其实挤得很。"对这个评点忍俊不禁之余,想起唐人所谓"丰颊厚体"之美,以及史书对武则天"方面广颐"的描写一一对那种饱满大气的美的崇尚已经久违了。

《世界时装之苑》和《时尚》等一线时尚杂志的化妆师张卓君,认为唐人的眉毛颇有表现力。那些宽阔的眉型初看突兀,但配上女性化的小眼睛,樱桃小嘴,就有一种感染力。她甚至认为这和近年来流行的 "混搭"有相通之处。

她最欣赏的是唐代女子的自信和大胆。因为化妆本来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生活态度。唐妆华丽而直接,给人的感觉是唐代女子重视自己、喜欢自己、展示自己,快乐地享受生活。

但是这是一个成熟的高境界,需要历炼,不属于青涩幼稚的年龄。在她接触过的人里面,有一些成熟、知性的女性,往往会喜欢大红的口红,然后修一个干净的眉型,其他部位一律不化妆,连底妆都不用。这种妆容,因为自信、而非常美。比如她化妆过的上海外滩三号沪甲画廊的主持人翁菱就是一例,几乎只凭一管阿玛尼的口红就完成了在《时尚》杂志上的亮相。

毕业于世界著名的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曾在CHRISTIAAN DIOR公司工作过的,现正在参与筹备《Vogue》中国版的时尚编辑吴岭,认为唐代女性时尚很突出女性特质。比如高腰线。另外,裙子的廓形完全衬托身材的丰满、圆润,和今天为了显示苗条而穿紧身弹力衫是一样的道理。

吴岭也非常欣赏唐代女性服饰给人留下想象空间的风格。宽松不贴身的衫裙,会随走动而自然勾勒体型,轻薄面料的使用,带来隐隐约约的半透明效果,那种不强调的强调,自然达成的效果,是更高一层的性感。

最后,在整体上,她认为唐代女性从宽松的衣服到轻便的鞋,没有一处不是舒服的,丝毫没有受虐倾向,不像今天有的女性为了悦人不惜辛苦,她们是自己穿了舒服之后才让别人看了舒服的那种美。

我突然想起,唐代女子无论站还是坐都是重心向后,放松而怡然,好不象四周都是鸟语花香,不像现代女子重心向前,满身匆忙的硝烟味道。这不是因为她们穿平底丝履而今天可能穿高跟鞋,是因为那种从容舒缓的心态。邪种心态,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女性早已陌生。

  美与活力

有学者指出:"唐代的美学特点,风气性质很显著,风动于都市,而声闻于四野,弥散力、扩散力很强,同时,变化迅速,往往才领风骚,旋即更替,否定性十分强烈。"(吴功正《唐代美学史》)。这非常符合现代时尚的恃点。

水穷云起,时不我待。风云变幻,稍纵即逝。长安不断发市时尚新信息,四面八方爱美的女性不断领会、不断追随。唐代的精神,就是要不负此生,尽情尽性。唐代女性的时尚,正是符合这个大的时代精神。

今天的女性也有穿男装的。但是那些一身男式西服配领带的 "律政俏佳人",如果知道唐代女子勇于参政议政,该作何感想?而那些全套动感装束、打网球、高尔夫的"霹雳娇娃",如果知道唐代女子流行打马球,骑马飞奔、风驰电掣,甚至还有马上反身击球自的惊险动作,会不会自惭不如?

只看到"万国衣冠拜冕毓",看到争爱浓艳高格调,更描风流时世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女性本身,她们身上喷薄而出的生命活力。那是与"激荡江河、繁殖走兽、催树生花、驱星闪烁之自然伟力"可以相比的力量。
发表于 2006-12-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图片了
1116178603_0.jpg
发表于 2006-12-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眉毛
1116178871_0.jpg
发表于 2006-12-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嘴巴
1116179145_0.jpg
发表于 2006-12-1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幸亏没有生在唐朝。简直是恐怖啊,拍鬼片到大街上随便拉个妇女就成…………:)
发表于 2006-12-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其实这些列表都是根据古代画作为依据的。
可是古画流传下来的数量很少,以1、2人作为当时的代表,就非常不可靠。
读唐代诗歌,其实那个时代的审美就是很多元的,流行的风尚也一直在变。象这个,不是就很漂亮么?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就从智者的故事就说到唐朝的时尚界了?
墨子知道了估计也会气的无法兼爱了吧!
发表于 2006-12-2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黄金甲里面挤胸装, 很爽, 很直接, 脱起来也利索
发表于 2006-12-2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攻守、信仰、道德,可以看看“天国王朝”
发表于 2006-12-4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我看了一部教育片,名字叫《墨攻》
发表于 2006-1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jameszhou</i> 于 2006-12-2 12:04 发表<br />
我喜欢黄金甲里面挤胸装, 很爽, 很直接, 脱起来也利索
<br />


好啥啊,脱下来一看飞机场一个,反差也忒大一点了,什么兴致也没鸟。
发表于 2006-12-5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VIVI当年对泳装的要求好像就是这样的 :)
发表于 2006-12-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见识了
发表于 2006-12-6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dreamerz</i> 于 2006-12-2 02:24 发表<br />
怎么就从智者的故事就说到唐朝的时尚界了?<br />
墨子知道了估计也会气的无法兼爱了吧!
<br />

哈哈,兼爱确实挺难的:):)
发表于 2006-12-23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片子,革离的近身格斗动作还是蛮干脆利落的。
发表于 2006-12-2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电影一开场,说公元前370年,...
我就马上窃喜,
以前见多了电影,电视剧里,拍年代久远的片子,里面马鞍子都配有马蹬
那烂导演的顾问肯定不会告诉他,马蹬在中国是在东晋时期才出现的,最早也不会早过三国时期.
果不其然,又看了没多久,片子里的骑兵通通装备了巨先进无与伦比的马蹬,唉~~~
也难怪,现在如果不用马蹬,没几个人能在马背上呆久了的,更别提挥刀射箭了.

[ 本帖最后由 巴士底囚 于 2006-12-23 19:54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2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巴士底囚</i> 于 2006-12-23 19:51 发表<br />
以前见多了电影,电视剧里,拍年代久远的片子,里面马鞍子都配有马蹬<br />
<br />
...
<br />
呵呵,这个别说中国了,西方的很多片子也是这样,现在的人有几个会骑没马蹬的马,更别说是那些演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