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4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上说,按照从优到劣的顺序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1.
OEM代工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即“原始设备生产商”]
几乎所有的锅碗炊具、睡袋、防潮垫和帐篷等类别的厂牌都在中国有生产。这些厂牌都不会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一点,有些甚至从未公开承认过,但事实上“中国制造”在这些领域中是大范围普遍存在的。OEM的产品质量很优秀 — 中国人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按照西方标准生产出世界水准的产品。另一些情况下,中国工厂则会受制于内需不足或者相关高科技产业的落后(比如,高级塑料)。
2.
OEM代工工厂独立推出的产品
有些代工工厂会独立推出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通常与代工原件基本一样,仅有的差异也只是更改一下外观。时常也会有完全仿制的情况出现,OEM代工原件同时也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市场(这同所有高科技产品在中国生产时的遭遇是完全一样的)。问题是,西方设计者是从无到有然后一步一步来改进一个产品的,而中国人却只会仿制产品最终的样子,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这些工厂根本就不进行产品的户外实地测试,所以他们自己的“设计”往往会砍掉某些关键的细节。总的来讲,这类产品的质量尚佳,价格也很有竞争力,唯一跟不上的是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3.
仿制OEM代工工厂的代工产品
我提笔就能列出仿制同一型号炉具的五十家工厂的名称,甚至连这些工厂集中在中国的哪几个城市我都一清二楚。这些工厂从来没有代工过任何产品,也从未和西方的产品设计师打过任何交道。也许有些东西的仿制品对消费者安全来说并无大碍,但是炉具却非如此。这些OEM产品山寨版的质量勉强说得过去,没有售后服务,厂家通常也不接受进口商单方面进行的质量监控 — 但是如果你没有条件实地考察工厂,你怎么能知道它是否是一家具有相应生产资质和能力的企业?
4.
面向中国本地市场推出的产品
这种情况通常和上述第2或第3种情况混杂在一起,我个人完全不信任这些产品。好在这些东西很少出口到国际市场。我说“很少”,也就意味着会有漏网之鱼,至少我就知道一桩事:一批劣质炉具和气罐流入澳大利亚市场,气罐漏气了,而消费者对此却并不知情。我了解到很多很多情况下中国工厂的老板和外国买家签下代工合同,转手把代工合同分包给自己亲戚的低成本小工厂。
总的来讲,虽然中国已经具备了生产高品质产品的能力,但是印刷在产品包装上的那些天花乱坠的名词却掩盖不了其自身基础知识的匮乏。更关键的是,中国厂家不但毫无改善产品的进取心,还总会自以为是地想方设法偷工减料。经过我多年的经验表明,这种情况至今毫无变化,这种令人悲哀的市场现状也不仅仅局限于野营产品的制造。显然派自己的人进驻工厂可以避免很多潜在的麻烦,这也是聪明的国外厂商一直采取的一招。
不过也不要以为派人驻厂就能万事大吉。不久前我和一位派至中国的外方经理谈论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据他说,在他驻厂将生产和质量问题解决到一定程度后,居然觉得有必要和中方经理一起坐下来把合同从头到尾再谈一遍。我问道“那你要谈什么?合同不是早就签订好了吗?”他的回答是,“合同?书面上的?哈哈,别犯傻了。”
中国人做生意确实很有“中国特色”。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