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25|回复: 21

2010国庆活动的衣食住行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写下这行标题的时候,心里却还有点后悔丢了那双不合脚的makalu,跟了这么多年,完全可以打整干净后摆到书橱里拱起。闲话不说,开始正题。

由于工作的缘故,所以这次临行前的准备比较仓促,现在回头看看,有些地方是可以改善的。下面的叙述,分成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可能最后还补充一些其它方面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衣着部分。

检讨一下自己的物理防晒措施。此次带了领导赠送的真丝口罩,就没有带常用的面罩。口罩掩住口鼻的时候,呼出的热气容易凝结在眼镜上。因此途中的大部分时候,都是把口罩拉倒鼻子下方,结果在第五天的时候,就呈现出晒伤的症状。第六、七天时候,由于阳光比较强烈,因此把抓绒帽兜住面部,还是对减缓晒伤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带着面罩,我用过减少眼镜凝露的方法大概有四种:1)鼻吸口呼,尽量让呼气远离眼镜;2)把鼻孔附近的面罩开口,不阻碍呼气的通道,不过鼻孔位置容易遭晒伤;3)用一种防凝露膏涂抹在镜片上,不过有效时间比较短;4)加强镜片与脸部间的空气流动,这个取决于所处环境。没有用过双层镜片或者自带风扇的眼镜。至少短期内的未来,还是会采用物理防晒,因为不喜欢防晒霜油腻的感觉。但是一定要更为妥善的进行包裹身体和防止眼镜凝雾。

由于临走前手头没有合适的绑式冰爪,只能带卡式冰爪,故而不得已把鞋子调整为la sportiva的makalu。这双鞋子是2002年购进的,当时是看了网上的测评,说它灵活、保温性好……2010年还有人说这款鞋子保温性好——我只想说,对于我自己,这双鞋子的保温性不够,即便在城市的冬天,都会感到脚部的寒冷。这双鞋子的最大问题,还不在于保温性能——这个可以加以全雪套来增强保温性能,2009年国庆去半脊峰就是这么干的——在于不合脚。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基本已经穿合脚了,但是还稍微嫌紧一些。2009年国庆那次,就让自己的一个大脚趾甲因为压迫而导致脱落;而这次,则让左右两个大脚趾甲因为压迫而脱落。幸亏气温不低,否则可能会产生其它更坏一些的后果。而且,途中的行走,会因为鞋子的压迫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这双鞋子的防水性已经丧失,在途中是利用塑料袋保护脚的。行程的第三天就进入了积雪区,一天下来,袜子仅仅是有些湿润,感觉还不错。不过从第四天开始,塑料袋就没有保护住脚,也许可能是塑料袋被鞋子磨破了,我没有及时更换。由于气温不低,所以脚部的湿冷倒是没有造成更多的影响。回到成都后,我把鞋子扔在了吃宵夜附近的垃圾桶边……

说到雪套,我真的很怀念春节在黑水穿越上孟时损毁的全雪套,它能让鞋保持干燥、让脚保持温暖。我后面会再想法弄一副。

marmot的driclime上衣表现依旧不错,买了9年了,值了。

风雨衣用的shehe的一款相对轻量化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但是第四天在杜鹃林时,不知道怎么就让内层打湿了。风雨裤用的8年前买的karrimo背带G-tex裤,膝盖和臀部还补了两个不防雨的大补丁,不过这次使用起来感觉还行。

使用的普通的抓绒手套,配合的是mld的eVent面料的很轻薄的并指外层。使用效果相当赞,透气性好,可以根据环境组合使用。即便抓绒手套湿了,配合外层,还有一定的保温性,并且干得也相对快一些。但是外层手套不经折腾,这次又是搬石头又是抓树枝,行程下来发现掌心有两三个小口子,倒是可以修补。

羽绒服和羽绒裤,我在行进途中一直没有使用,只用作营地保温和睡眠时候的辅助保温。由于气温不算低,所以没有像冬季一样穿着羽绒服睡觉,不过倒是一直把羽绒裤反套在脚部保温。

袜子带了两双。途中始终只用了一双,睡眠时候替换另外一双干的。行程的前两天,行进袜子都是干的;第三天时有些湿润,睡觉时放在了腋窝出烘干;第四天开始湿得能拧出水,就没有再想着去烘干。
发表于 2010-10-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人回帖,这就是所谓的无图无真相吧。


原帖由 IVIVIX 于 2010-10-30 21:35 发表

对于带着面罩,我用过减少眼镜凝露的方法大概有四种:。。。。。。


1、在面罩眼孔下沿塞条铝丝或铜丝,以便面罩紧贴脸,减少呼气上升。要是我说的不清楚,请买一个上沿有条小铝片的普通口罩,盯着看,直到顿悟为止。

2、防凝露膏可用没对水的洗洁精,涂在镜片上,等干后拿棉布擦净,可用很久。
发表于 2010-10-3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还没写完呢。看来有必要在末尾加上“全文完”。
每次政委的防晒打扮都让我想起韩国爬山的阿祖妈们...唯一的不同,她们脸上应该还用了防晒霜。
你那个靴子不就是古代官府的行刑工具么?看文字描写腿脚都抽抽。早应该扔了,还拉什么感情。
兔老虎那个防凝露法,我要找机会实验下。
发表于 2010-10-3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去雅家梗那条线啊。缺冰爪给我说就是了~反正国庆也没用上~
发表于 2010-10-3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还没写完,这刚写到衣啊。
发表于 2010-1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配图更好。衣食住行,应该还没完。
发表于 2010-11-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电写的看了,确实不容易!
发表于 2010-11-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以防雾的脖套,多为骑行用,行走途中多少还是有些雾气上升。
发表于 2010-1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ga 于 2010-10-31 22:05 发表
兔老虎那个防凝露法,我要找机会实验下。

很好用的。
70年代出的家庭生活大全中就有介绍,肥皂水也行。
发表于 2010-1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la sportiva makalu扔了?不如二手出呢,也能卖几个包子。
发表于 2010-11-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进中怎么穿衣的?
发表于 2010-11-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ujie1225 于 2010-11-2 11:29 发表

很好用的。
70年代出的家庭生活大全中就有介绍,肥皂水也行。

用来擦在车牌上,还可以让摄像头拍不清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兔老虎,你说的第一个方法,我倒是见过,所以不要盯很久才能顿悟;不过我更想尝试一下第二个方法。
mega,肯定是没有写完。我出差两天,今天继续写吃的——如果还不瞌睡。
大炮,现而今有全绑爪的人不多,不知道你手头居然还有。
zhujie,行进着装,头上和脚上不说了,上装是coolmax背心+driclime上衣,下装是一条弹性七分裤,视情增加风雨衣裤。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下“食”相关的内容。包括锅碗瓢盆加炉子还有食材加烹调方式。

事情总是一环扣一环的。因为要携带柴火炉,所以就带了能装下柴火炉的evernew的胖肚钛锅(锅盖用铝箔替代了);继而带了火枫116t。

第一次用116t,这个没有偏火的现象,火力调节也比较精准,火盘大是个诱人的特点。因为没有穿到田坝乡那边的林线,所以柴火炉一直没有用上。携带的一个230g的气罐,在不需要化雪的前提下,相对节约的使用,行程结束也基本用完。

钛锅容易糊底,不过倒是可以用沙石来刮而不用担心锅底的磨损。另外,带了另外一个钛锅盖当煎盘,效果不错。以后准备携带类似组合的铝锅。

携带的彩云送的那个西班牙牌子的打火机(成都大一些的红旗超市有售)作为火种,另外带了一盒用药瓶密封的泸州蜡杆火柴作为备用。

带了一个半截子水袋当碗,用的木勺。

带了一个1.5L的广口水袋用来储水。盖子有些沉,个人认为还是值得。途中的饮用水装在一个0.5L的瓶子里,外面加一个保温套(实际意义并不太大,倒是用来暖身体时可以防止过分烫人)。

食材,主食以速食意粉、米为主;蔬菜基本带的都是新鲜的,有土豆、洋葱、大蒜、青椒,这些在当时的环境里相对容易保存,也带了脱水的木耳、虾干、香肠等;零食随便带了些,作为路餐;调味料是芝麻油、盐、花椒、干辣椒等。速食意粉相当容易熟,是好又多超市自己的品牌,口感还能接受。又一次见识到水电焖米饭的高超技艺,4600的海拔,完全熟的米饭……还见到了焖米饭的秘密武器,哈哈。新鲜蔬菜,口感好,就是比较重。

检讨一下,每日的摄水量不足,有多日每天只有1L不到的摄入量,弄得只有早晚两泡。另外,食物热量摄入也一定程度的缺少。这两者还是影响了行动中的能力发挥。以后还是要注意多喝水,还是带一个1L的保温瓶(膳魔师轻量1L款)。热量的摄入,目前不是一个大问题。
发表于 2010-11-3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是水和食物的摄入量,你已经远远低于水电的水平,最要命的是你还不感到饥渴!过度消耗体内脂肪我认为无益,这样会导致运动后疲劳综合症的产生,回家后很多天都缓不过来。
像这样的线路还是要携带一个热水瓶为好,这样会不自觉地多喝水,如果是总是冷水就不会有饮水的欲望。另外,你的塑料水瓶和保温套一共多少重量?你称过了吗?
发表于 2010-11-3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教焖米饭的高超技艺 3K来米我大火开后 都小火咕嘟了好久 才差不多熟了 提前先泡?
发表于 2010-11-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水电 于 2010-11-3 00:40 发表
不论是水和食物的摄入量,你已经远远低于水电的水平,最要命的是你还不感到饥渴!过度消耗体内脂肪我认为无益,这样会导致运动后疲劳综合症的产生,回家后很多天都缓不过来。
像这样的线路还是要携带一个热水瓶 ...

过度消耗体内脂肪  这个正是我需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水电: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就是回家后的一周内,胃口变大了,然后又恢复正常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住,包括遮蔽和睡眠保暖等内容。

无底中A是一款不错的单人单层无底帐,经过一定的练习,可以借助手杖、风绳、地钉搭建出挺拔的帐形。不过要在各种状态的地面上扎营,需要使用者反复的实践,而且操作时不能偷懒,要打牢每颗地钉,拉紧每根风绳。我在第三天的时候偷懒一下,被教育了。第四天开始的营地状况比较复杂,就全部交给水电打理,学习了。

一个人使用时,空间感相当不错。行程后期的三次宿营,二人共用一个中A。两个人并排躺后,两侧少许的空间还可以用来放置物品和进行烹调。不过次日早晨打包,要一个人一个人的进行。

最好准备一块吸水性好的毛巾,在起身前,先把内壁的凝水擦拭掉。此次行程中,由于几乎每天晚上都降雪,积满雪的帐壁透气性下降,容易造成凝露或者凝霜。

可以考虑把帐篷外挂——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晾晒机会,但是一定要注意别遗失在途中——我在穿杜鹃林中曾经掉了一次。

带了一件涂硅尼龙材质的多用雨披,用来兼做地布。幸运的是,白天降雪量不大,所以雨披全程都只是用做地布。

睡垫就是普通的韩国折叠垫,但是有两个晚上,由于睡袋底部也比较潮了,所以背部有些凉意,最后把羽绒服塞到背部来解决问题。
考虑到这个季节以及辅助的保温措施,带了一条400g充绒的睡袋。还是老话,抓住机会,晒太阳。

为了怕打湿睡袋,额外的带了睡袋套。但是有好几晚,由于脚部和帐壁贴合——虽然已经用背包隔在睡袋套和帐壁之间,但是积雪作用下,上面的帐壁压了下来,又和睡袋套贴合在一起——结果呢,就是早晨起来,睡袋脚部的表面是湿润的。我一般这个时候就会烧水灌在水瓶里,然后塞到脚部,稍稍的烘一下,聊胜于无。当然,遇到艳阳天,那就爽了,好好的晒吧,一般半个小时,就能消除大部分水汽。

由于我的脚特别怕冷,所以每天一进入帐篷,就换厚厚的干袜子,睡觉的时候把羽绒裤套在脚部。

最后,宿营时,一定要把物品按类别或使用先后打包放置好。物品放置在帐外的,一定要设法找东西遮盖一下。如果随手一放,经过一夜的降雪,第二天就只有猜猜在哪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12-24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