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64|回复: 32

赤水初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加此次漂流,主要是一时冲动,也算漂流初体验。

主要行程:
10.1 成都-赤水市(自驾,偶搭车),然后包车到达茅台镇(虽然十一,但游客稀少);
10.2 茅台镇-沙滩乡(漂流)
10.2 沙滩乡-太平镇(漂流)
10.3 太平镇-葫市镇(漂流)
10.4 葫市镇-赤水市(搭小面包),赤水市-成都(自驾)

此次行程重庆野人俱乐部(瘾儿和洋非云)计划得比较周全,漂流过程有惊无险,给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活动的相关链接:
个人主要装备:
  • 筏子:Alpacka Raft出品的alpaca(中文名羊驼,网名草泥马,简称泥马)
这玩意先前我只在玄武湖划过几回,去之前在youtube看了不少视频,给自己壮胆,总体表现还是中规中矩,没有在过滩时翻过,唯一的一次失手发生在我走神时,待我回过神来,发现已被冲到了一块礁石上,再挪下来,不想一个浪头过来,我就被颠覆了,然后很容易地冒泡上来,在队友的帮助下,把筏子翻过来,然后自己又爬上去,初翻船,也算多了些体验,不翻船的话,这漂流就不完整了。泥马的重量极有优势,加了裙(spray deck),也不过2kg多一些,这和其他软艇动辄12+kg的重量,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在需要搬运绕过时,实在很轻松。在过滩时,由于周围大气囊,人相当于坐在水位下,重心低,提高了稳定性,尽管上下折腾,却不容易倾覆。但由于身材短,过于肥胖,在静水中的划行速度,就比其他软艇慢些,跟队伍有些吃力。这筏子过滩时,尽管有裙,浪打过来还是会进水,需要准备一个广口瓶,有空时舀水出去,其他软艇貌似是双层的,有排水口可自动完成。
  • 桨:AB出品的Splat碳纤桨
双叶四节,长度为210cm,重量约为1kg。出发前发现2节分成4节时极困难,不好带,于是直接邮寄到了成都,到了赤水市,在大力男的帮助下,很快就分开了,这实力差距还是相当明显。平时不用的时候,就得完全分开存放,保持干燥。当然主流的River Running桨都是单节的,也就没有了拆解之苦,只是增加了运输的难度。
  • 衣服:Level Six 出品的干式防水衣(drysuit) Poseidon(海神)
户外冲锋衣经常吹嘘防水性能如何如何,其实这种drysuit才是真正全防水的衣服,上下连体,包括两个脚丫子,人从主拉链中套入,颈部和两个胳膊有橡胶密封,下面还有小便口(当然我想女性的话,是否要配一个女转男的小便接口~~~)。出发前一直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带这个衣服,环境温度不冷,大概20度左右,后来看youtube,发现绝大部分人穿的都是这种干式,于是带了去。初下水前,确实感到热,特别是颈部,套进去比较费劲,再加上给船充气,一众人围观,浑身冒汗,船出发后,身上沾了点水,体温就慢慢降了下来,就不觉得热了,由于衣服密闭,也不觉得冷。有次我方便后,下面拉链没拉好,一个浪过来就被倒灌了,屁股坐在了水里,这水还出不去,以后我就很小心拉链问题了。这衣服的拉链相当硬朗,比常见的YKK防水拉链粗壮太多,拉动也比较费劲(这衣服还附赠一坨润滑用的白色蜡块)。YKK防水拉链实际上做不到密闭空气,顶头处还有不小的空隙(哪怕鸟的AC2系列防水包),而这种拉链则可以完全密闭。穿了这身衣服,人就不怕落水了,因为即使落水,身体还是干燥的,由于底下的水压,衣服内的空气被往上挤压,就更增加了浮力。其他队员穿的大都是wetsuit,类似潜水衣,需要用体温来捂湿漉漉的衣服,早上穿的时候特别痛苦,如果天气稍冷,再起点风,不穿drysuit就遭罪了。
  • 其他
救生衣:Astral Buoyancy Nova,队友用的大都是无拉链,像穿毛衣一样套上的PFD,我这个中间有拉链,还有两个插扣固定。另配置了一把NRS Co-Pilot水上小刀,正好按在PFD上。
行囊:TNF驮包,70L,里面东西带多了,不少都没有用到,以后要尽量精简,并且防水也需要特别注意,普通的涂硅袋子,泡水后防不了水,需要用卷口式的厚实些的防水袋,当然用全防水的包是最好的,这样掉水里后就不用担心进水了。
头盔用的是一个Petzl的攀岩头盔,这种头盔和水上用头盔还有区别,水上用的覆盖面更大,特别是后脑勺,还有耳朵,并且很多头盔上没有小孔。水上头盔还有帽檐,作用是防晒,这次虽然太阳不大,但我的颧骨部位还是晒塌皮了。
相机:Pentax Optio W90,一直放在救生衣的外网兜里,可能放久了,里面有点起雾。筏子慢了,拍的就少了。

photo by Althas

photo by Althas



增加levelSix drysuit拉链一张,左边对比的是ION小包的防水拉链
IMG_1664.JPG


领口的橡胶封口,开始很紧,搞了几次,现在舒服了
IMG_1667.JPG

[ 本帖最后由 alpaca 于 2010-11-2 19:03 编辑 ]
发表于 2010-10-3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忍不住再转贴广广说的这段

南京来的艇友-幻想,第一次看到他的艇,不禁心中发笑:这不就是个橡皮澡盆子吗?这种玩具一样的艇还能拿来漂流?搞笑!

然而,后来实漂过程中,这澡盆般的小艇却以其异常优异的表现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提醒我:人在江湖,切不可怀轻视之心,能出来混的,必有其过人之处!
发表于 2010-10-3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次去据说中毒很深啊......
发表于 2010-10-3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drysuit大把gore-tex的, 和登山衣用途本来就不同

这个艇真轻, 又是单气室,很担心它遇到乱石的表现, 同样用聚氨酯涂层的其他艇, 有他价格三倍的一点也不轻, 它只可能是很薄的材料了
发表于 2010-1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0-10-31 23:10 发表
好的drysuit大把gore-tex的, 和登山衣用途本来就不同

这个艇真轻, 又是单气室,很担心它遇到乱石的表现, 同样用聚氨酯涂层的其他艇, 有他价格三倍的一点也不轻, 它只可能是很薄的材料了


这筏子耐用性应该不怕,最近看了一本书,说夫妇2人用了一年时间从西雅图一直靠人力到达阿留申的故事,里边他们就用的这个筏子。筏子一直都没有问题,最后破了也是碰上熊来捣乱给咬破的
发表于 2010-11-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比较怀疑, 我11kg的PVC网布单艇就下了一次大约2级白水, 侧舷就出现了两个小洞
以自行车而论, 我用过的超轻胎, 无论米其林carbon还是维多利亚的凯夫拉都相当不可靠, 但比他们便宜的厚胎很少会出问题

西雅图到阿留申不是白水, 对艇体抗操要求应该没那么高, 就算那种环境,我也觉得换个海洋舟可靠, 比这种大胖船速度快太多了,爱斯基摩人最早就是在这个海域用kayak---现代海洋舟的直接祖先.

单气室的薄皮软艇, 万一寒冷海域漏了就成悲剧了, 全干服也保不了你飘1天, 上次看北海直升机事故,全干服的兄弟们几个小时就冻得半死,这还是在泡了水的橡皮筏子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刮破船的是尖锐的石头、木头,加上冲力。一般淘宝上的几百块的充气船,是完全无法和泥马比较的,那种船只能在水流平缓的地方用,很容易扎破。泥马这次漂流三天,没有遇到被扎破的状况,虽然靠岸、搬运时与砂石屡有擦碰。

Drysuit的主要作用是隔水,而不是隔热。

Kayak有很多种,sea kayak只是其中的一种,身材细长,速度快,但不适合风浪大的状况。泥马接近whitewater kayak
发表于 2010-1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泥马在阿拉斯加长途漂白水的例子太多了
他不是最最结实的 也不是最轻的
只是权衡之下刚好满足了一个群体的需要
发表于 2010-11-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0-11-1 11:55 发表
西雅图到阿留申不是白水, 对艇体抗操要求应该没那么高, 就算那种环境,我也觉得换个海洋舟可靠, 比这种大胖船速度快太多了,爱斯基摩人最早就是在这个海域用kayak---现代海洋舟的直接祖先.
...


又想当然了,他们徒步、划船、滑雪。不光在海里划,一样也在山涧里边划,冬天的时候,过一些薄冰线路还把东西放在里边当雪橇用。具体线路看这里吧
http://groundtruthtrekking.org/Journeys/

哦,对了,他们也是用drysuit直接代替了防水外套
发表于 2010-11-1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大浪的海洋舟横渡例子多了去了, 如果不是顺流而下,在长途划这种艇那是需求比较另类的, 速度连3kph都很难坚持

这种圆滚滚的全平底艇算是raft吧, kayak各国习惯定义略有区别,但通常都是指瘦长的,有些也归类为canoe
发表于 2010-11-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强度问题,其实如果用大力马面料来做一个,那真是太合适不过了,不过成本估计就高到天上去了
发表于 2010-11-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彩云指南</i> 于 2010-11-1 13:33 发表 <a href="http://www.gearer.info/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96087&ptid=12089"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earer.info/bbs/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br />

<br />
又想当然了,他们徒步、划船、滑雪。不光在海里划,一样也在山涧里边划,冬天的时候,过一些薄冰线路还把东西放在里边当雪橇用。具体线路看这里吧<br />
http://groundtruthtrekking.org/Journeys/<br />
<br />
哦,对了, ...
<br />
着世界总有一些神奇的事情会发生, 没有搞清前因后果最好还是少拿自己的小命赌在这上面, 人家也不是傻子, 不会把这薄皮艇往死里操, 厂商自己都说了在冰上拖50磅的例子是会出现小破口,下水之前要仔细检查
很多环境不可复制, 人和人的差异也大, K2上还有8100挖雪洞无氧露宿一宿全身而退的Walter Bonatti大牛呢, 这装备算经过验证了,以后大家学这穿同样的衣服K2露宿一把看看
发表于 2010-11-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t;i&gt;彩云指南&lt;/i&gt; 于 2010-11-1 13:49 发表说强度问题,其实如果用大力马面料来做一个,那真是太合适不过了,不过成本估计就高到天上去了
&lt;br /&gt;&lt;br /&gt;<br />一般艇厂用高级物料作充气皮都不是为了做超轻,而是为了承受高气压,得到好艇形,减少drag,这个需求不算大, 因为追求性能的往往会买折叠艇或硬艇, 我印象里做到7psi的只有一家, 价格比这个草泥马贵,重量也10几kg
硬艇就算碳纤维的也得10kg,成本应该也不比大力马的软艇便宜
充气货色结实不结实看慢速靠岸和拖动什么我觉得不是很有用, 我骑车有些坎子, 速度过30才会爆, 放慢到25啥事没有, 白水也是一样,地下有几个暗礁什么的你高速冲过去就麻烦

[ 本帖最后由 工兵pro 于 2010-11-1 14:1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彩云只是举个列子而已,目的也就在回答这东西也不是那么不耐用,而不在鼓励人去狠着劲儿的操,也不是大家都去学某些人。
有谁去鼓励别人穿在同样的衣服在同样的K2高度去猫一夜然后全身而退的?地球上又有几个人敢并且真会那样去试?

回帖发帖要读到“中心思想”,非要把别人的意思揪住一个角度扩大到另一个极端就没劲了。

真要那么说的话,就是大利马之类的神器也一样搞破,看你怎么搞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喜欢耐糙的,可以上硬艇,如Jackson Kayak

泥马的静水速度大约是3km/h,但在急流中速度就会快不少。如果在原始森林中,走水路要比在灌木中使劲开路要省力很多,总体而言比徒步要快很多,这种场合完全不是sea kayak的应用,这就像老虎和狮子在自然状况中没机会打架。

alpacka如果不加裙,确实是raft;但加了裙后,功能上就接近whitewater kayak。两种归类都有道理。

[ 本帖最后由 alpaca 于 2010-11-1 15:1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0-11-1 13:50 发表

着世界总有一些神奇的事情会发生, 没有搞清前因后果最好还是少拿自己的小命赌在这上面, 人家也不是傻子, 不会把这薄皮艇往死里操, 厂商自己都说了在冰上拖50磅的例子是会出现小破口,下水之前要仔细检查
很多 ...


1、某件东西被用在什么环境,这个对他人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
2、个人能力是另外一个问题,把东西跟个人能力上扯怕是红军老农又要登场了。
3、别拿极端说事
发表于 2010-11-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环境变化太多了, 借鉴作用不能说没有,但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这个艇去赛里木湖喀纳斯湖之类划划不错,只要2kg, 很有吸引力, 厂商说能扛四级以上白水, 还能跳瀑布, 能力强的TX可以看看去飘个大渡河科克斯河雅鲁藏布江什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alpacka没有说“能抗四级以上白水” ,我估计没有哪家船商敢这么说。

泥马的弱项是出回水,其长度(170-190cm)只相当于playboat的身长;而常见的river running,长度都在2m以上。
发表于 2010-1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0-11-1 15:49 发表
自然环境变化太多了, 借鉴作用不能说没有,但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这个艇去赛里木湖喀纳斯湖之类划划不错,只要2kg, 很有吸引力, 厂商说能扛四级以上白水, 还能跳瀑布, 能力强的TX可以看看去飘个大渡河科克斯河雅鲁 ...

你用这个艇去喀纳斯划估计死定了,会被大红鱼吞了
大红鱼不信伊斯兰教的,喜欢吃x肉,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0-11-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Some of our world-class boaters do Class IV-V water and waterfall drops----这个可不是我杜撰噢,自己看他家FAQ去

希望版主处理一下这个排长不pro, 屡次公开挑衅

[ 本帖最后由 工兵pro 于 2010-11-1 16:3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4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