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这次徒步摇篮山的野外装备,先要从美国 AT 大烟山的“超轻老头儿”说起 。
“超轻老头儿” ,是去年徒步 AT 时,我给那些玩 Ultra Light 的美国老年山友起的绰号。
那帮子老年超轻党,可真的是太会玩了,令我们印象极为深刻。因为,并不是拥有了一堆昂贵的 UL 装备就能算是超轻党了,还要具备相当的 UL 经验,才会熟练运用那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装备。更何况,好多个性化的 UL 装备无从买来,要 DIY 的呢。
对于老年人而言,能在野外装备的应用上“与时俱进” 走在前列,客服传统而保守的思维,更是难能可贵。
老头儿都超轻!咱可不能落伍啊。
今年的《Outside》英文版三月刊,正好登载了我写给这家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户外杂志的文章。
(图片中当作“镇纸”的小玩意儿,是望远倍率为10倍的宾得超轻望远镜,原本打算带去澳洲看野生动物,但为了UL考虑,终于没带。)
与我合影的这位山径诨名叫“巫师”的美国老人,就是我所称呼的“超轻老头儿”之一。他的炊具、炉具单人版套装,是瑞典的 Mini Trangia Cooking Set 。这一套里,有一个超轻酒精炉(含两个炉盖)、一个炉架兼风挡、一口小锅兼饭碗、一只锅盖兼盘子。
酒精炉相对于气炉和油炉,燃料也更轻便、更经济。Mini Trangia 特别适合单人的野外炊事。
我们遇到不少像他这把年纪的美国老大爷,用起超轻装备来,得心应手,特别娴熟老道。大烟山徒步结束后,我和爱德就决定 —— 下一次海外徒步,一定要把从“超轻老头儿”那儿观摩而来的“ UL 本事” ,像模像样地演练一下。
提前了解过徒步计划及塔斯马尼亚当地气候、环境、路况之后,我便开始统筹预备各项野外装备。
这次装备统筹的思路有些特别 —— 起始于背包。我先要选定一款背包,然后根据背包的功能特性,再展开其它装备的筹备事宜。
在庞杂的 OSPREY 背包家族里,我选定了新款的“飘逸”背包。我自己用46升M号,给爱德推荐了同一款的58升L号。
爱德说,采纳了我的建议感觉很好,尽管他当初觉得飘逸58升背包的容量可能会不够,但选定此款背包后,好处在于说服了自己“只带必要的物品” 。
“飘逸”背包,是一款“近似于超轻”的轻量化背包。为什么说“近似于”呢?是因为它有一个硬质但轻便的背负撑架,而不是毫无支架的超轻软背囊。
这样的设计使得背包的通用性更好,既可以装载不那么轻的常规装备进行短途徒步活动,也能在负载了全套UL装备及UL食品之后,适用于多日较长途的徒步活动(如我们这次的塔岛徒步) 。
OSPREY 的几款附件小包。分别适合手持GPS 、超轻望远镜和数码相机。
(在首都机场,帮队友调整新背包)
本来,我给其他三位队友都是推荐的“飘逸”背包,但后来考虑到三位队友的行装偏重,就换成了女款的“精灵”和男款的“苍穹” ,更适合他们的具体情况。
在首都机场行李过秤时,我留意了一下,将徒步鞋、风暴伞和手杖放进背包之后,总重量也才6.09公斤。这样的话,到了塔岛采购食品以后,我的背包总重肯定会控制在11公斤以内(包括当日的饮水重量) ,就会达到去年大烟山徒步时,原本期望却没有达到的要求了。
即将徒步之前,队友紫陌的 OSPREY 女款55升“精灵”背包,和我的“飘逸”46升背包。个人装备、物品及全程食品、燃料,都已经装入背包,打理出来,效果迥异。
当然,如果我个人的装备也偏重的话,就会选择男款60升“苍穹”背包。“苍穹”与“精灵” ,在OSPREY 背包系类中,算是同一款型的兄妹版本。
Mont OSSA 登顶路线,是我们此行中最长的一条徒步支线。塔岛气候变化无常,任何短程的“计划外探险” ,都要做好周全准备。
我整理了一下我的“飘逸”46升背包,把睡袋、气垫等物品用背包防雨罩裹好留在路口,而将5个人的午餐、路餐,小刀和取火棒、超轻小钛锅、3.5 盎司的小号气罐、头灯、急救毯,还有水袋及保暖衣物,统统装进了背包。用背包侧面的收束带,把背包压得紧凑小巧一些。
经过打理之后,“飘逸”46 俨然变成一只很胜任的小团队攻顶背包,的确名当“飘逸” !
服装鞋帽的颜色,也考虑了与背包的搭配。
“飘逸”背包本来有两款颜色,一是橙、灰色,一是绿、黑色。我们选用的是后者,而与之协调相配的服装鞋帽的颜色,就是卡其色、绿色、棕色及灰色。
碰巧了 —— 连 Light My Fire 叉勺也是绿色的!
我这回穿来的一双新的OBOZ 牌子徒步鞋表现相当不俗。
这是一双中邦徒步鞋,鞋帮高度对于脚踝的保护恰好合适而没有束缚感。鞋面的材质类似于轻质徒步鞋或越野跑鞋,而鞋子的大底却是相当强悍。踩在尖锐的岩块上,丝毫没有咯脚的感觉。
鞋底的防护能力与重装徒步靴相当,然而份量却比之轻了很多。抓地能力也非常出色,我背着“飘逸”背包,在摇篮山的乱石山坡上腾挪跳跃,踏出的每一步都很有自信!
去澳洲之前,我们参观了北京 ISPO 展会,在美国运动眼镜 SMITH 的展位上,我和爱德挑选了各自喜欢的款式。
作为世界顶级运动眼镜品牌,SMITH 不仅有适合长头窄脸的西方人的款式,也有适合亚洲人脸型的。从2005 年起直到现在,我们一直使用这个品牌的太阳眼镜。
我见过不多少人身着顶级户外服装,而太阳眼镜却随便对付。殊不知,眼睛这么重要的器官,在户外活动中更应精心保护。
塔岛上的清洁水源很丰沛,虽然我们携带了 MSR 净水器,还有净水药片,但都没有使用过。
在营地,我们打来存储罐里的雨水,直接饮用(尽管营地告示建议烧开,但大多数澳洲山友熟悉水源状况,都直接喝生水)。
在路途,我们就寻找干净的泉水,特别是从青苔里流出来的。青苔含碘,有杀菌功效。云南的山民就这样唱歌 —— “打开青苔喝山泉” 。
Golite 的“香格里拉2 ” ,是双人单层无底帐。它需要用两支手杖支撑,内部空间与MSR 的 Twin Sisters 相当,但份量比前者轻150克。“香2” 的地裙四周,套地钉的锚点也更多。
“香2” 原配的地钉不是特别轻,我就另外给它配了超轻地钉和风绳。方形铝合金地钉用于固定帐篷,四枚UL钛合金地钉用来固定超轻地布的四角。
这套地钉包,总重也就70克。
这条 MEC 超轻睡袋的重量是785克,内充528克优质白鹅绒,它的最低极限温标为零下九摄氏度。
“最低极限温标” ,意指当露营者在封闭的帐篷中就寝时,帐篷外面的最低温度。 具体而言,在外部气温不低于零下九摄氏度的前提下,用最低极限温标为零下九摄氏度的睡袋“在封闭的帐篷里睡觉” ,它能够提供令人安心的保暖服务。
实际上,这条 MEC 睡袋的极限温标客观而诚实。我们这次的徒步行程中,气温最低的夜晚,大概有零下二、三度的样子,在底边透风的单层天幕帐里睡觉,这条睡袋刚好合适;而在其它较温和的夜晚,睡眠更加舒适。
如果再掌握一些野外就寝的保暖小窍门,就可以将三季睡袋应用为“三季半”睡袋。
再好的睡袋,也要注意平日的养护,才能使其保暖功效不打折扣。
如果你打算尝试在野外直接露宿,就要理性地考虑“睡袋的极限温标”这桩事情,不要因曲解而发生意外。
为了更好地养护羽绒睡袋,每次露营时都应该配合使用睡袋内衬,这样就能减少睡袋的洗涤次数。Sea to Summit 的丝绸内衬,是我喜爱的睡袋良伴。
Therm A Rest 新款的 Pro Lite 短款充气垫,重量是310克。气垫的长度是119厘米,就寝时,我把飘逸背包掏空拍扁,垫在腿脚那头。
因为提前就考虑到,可以在圣克莱尔湖里游泳,我就选用了 Pro Lite 充气垫,而不是 TAR 的 Z - Lite 泡沫垫。
很多年没有冬泳了,冰冷的湖水有可能导致肌肉痉挛而发生危险,所以下水时,充气垫不离左右以充当救生圈。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我也曾在海岛露营数日,用这个垫子在海里游泳几天之后,也没有被海水腐蚀。
洞洞鞋、TAR 充气垫、MSR 超轻浴巾,堪称“野泳三宝” 。
TAR 的另外一种充气垫,是俗称“气管床” 的 Neo Air ,短款的 Neo Air 份量更轻,在水中漂浮力更大,压缩起来体积更小巧。由于我的 Neo Air 放在了云南,否则,就会带去澳洲使用了。
我收藏的 TAR 各型充气垫,
和充气坐垫。我从95 年就开始使用 TAR 露营地垫,在国内山友中,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
爱德偏好 TAR 的泡沫垫。比之充气垫,泡沫垫子更加抗造、不怕扎,露营时无需仔细清理地面。短款的 Z-Lite 垫子,挂在飘逸背包的侧面,也不累赘。
我觉得两位女队友的睡袋可能会有问题,于是徒步之前在朗市的户外店,采购了两张铝膜救生毯。
这种急救小装备,既可以防晒解暑,也可以反射身体的热能以“增暖” 。队友 Lola 最后两夜冷得难耐,借去当作睡袋附件,确有良效。
UL 的好处难以尽述。其中之一,就是把省下的重量,用来多背负食品、或者自己偏好的其它装备。
这柄德国出产的风暴伞,极其结实强悍,比起一般的雨伞,几乎可以抵抗风暴级的强风。伞面是银色的,抗紫外线性能更加优异。
我就是把实行 UL 而省下来的重量,拿来背负这柄 375 克的风暴伞。而有了风暴伞,我就舍弃了防雨但并不怎么透气的 Storm Jacket (就是所谓的“冲锋衣”了) 。
可惜的是这次徒步摇篮山的活动中,风暴伞没有遇到施展本领的机会。
听说一个哥们儿买了风暴伞之后,也是没有遇到强风暴雨天气,就郁闷得拿高压水枪来测试。
另一件值得隆重推介的 UL 装备,是 Fire Maple 的钛合金分体式气炉 —— 117 T 。
Fire Maple 117 T 重量是98 克,在分体式气炉里,UL 得傲视群雄了。配有一个轻便、柔软的收纳袋,装在背包里可以避免磨伤其它物品。
117 T 的燃烧器(也叫分焰器,就是炉盘)面积较大、炉架的支撑面积也大,适合底面积较大的野餐锅,配合图片中单人版的深锅更是不在话下。
火焰调控也出奇地平顺。大火时猛烈给力、气焰汹汹,微火时火焰稳定而不抖动。六天半的野外实战体验,使得队友们都喜欢这款精工小巧又讨喜的炉子。
曾经答应给设计师提些改进建议,但117 T 实在是一件挑不出啥毛病的好作品。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的话,就是连接气罐的螺纹接口那端能再瘦瘦身就更理想了。当然,那个接口是双金属构件,再做切削来减重难度很大;除此之外,炉子的其它部位都已精准得没有“瘦身”的余地了。
Fire Maple 的另一款 UL 炉头116 T ,才46克!
我们也携带了一只 116 T 作备份 ,在支线徒步中充当应急小装备。它的炉盘直径是与117 T 一样的尺寸,在UL 级炉头里,炉盘是比较大的了。
很多其它的UL 炉头,炉盘太小,所以火焰面积就不大、燃烧效能也受到局限;微火时简直就是个小蜡烛,容易把锅底烧出一个“焦点” 。
大直径的炉盘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缺陷。炉盘大而且超轻,就更是难得了。
用超轻取火镁棒,点燃气炉。
我的超轻 EDC (每日随身)小套件:
45 克的蝴蝶小折刀,18 克的Mi X5 迷你小手电(内装一节9号电池),12 克的UL 取火棒。
由于镁棒太细,在徒步的第七天已经刮到了铁包皮,就不容易刮出火星了。
受到国内 UL 方家之一的“彩云指南”的启发,我在摇篮山徒步结束后 DIY 改进取火棒 —— 去掉铁包皮,然后用锯条在取火棒的末端锯两个浅槽,用摩擦力较强的细绳,打一个盘绞结系在凹槽里。这样做成的腕带,可以牢固地锁紧取火棒,在刮火的时候更好借力,也不至于伤到手指。
改装过后,又轻了几克!“超轻党” 们就是如此地“锱铢必较” ,津津乐道于每一克的减负。
德国 ORTLIEB GEAR 的小号防水护照袋,使用多年之后,还是那样柔软透明。
对于UL ,非勤修善学,无以成事。我在家里就已经把所有衣服上的领标、水洗标等都拆掉;将各种杂物袋、防水袋的收紧绳和收尾夹都换成更加细小的;拆掉了背包上面的一些挂环和附件(在其它类型的活动中,如果需要再加装上去) ;把剃须刀和牙刷的手柄截到最短……
集腋成裘,UL更注重的是一种严谨的态度。
还将数码相机充电器的电线截到最短。
为了UL 、为了“步履飘逸” ,这次徒步选用了不带有饮水管的 EVERNEW 超轻水袋。徒步路上并无缺水之虞,1点5升的容量足矣。
保险起见,我也备份了两、三个高质量的食品密封袋,它们既可以临时当作水袋,装饮用水,也可以作为防水杂物袋保护电器或内衣袜子及羽绒制品。以前在雪山露营时,也曾拿密封食品袋当作“夜壶” 。因为高海拔露营,需要大量喝水、频繁排尿以减轻高反,有个好用的夜壶在帐篷里,就避免了夜间暴露在煞人的寒气之中。
在朗市采购了野餐食材之后,我们把凡是能够装进密封袋的食品,都拆去原有包装,集中放入密封袋。通过这些“缩减包装”的措施,又减轻了不少的重量。
质量好的食品密封袋,可以多次再利用,这也符合“低碳出行 3R 建议” 之一。
“低碳出行 3R 建议”是:
1.Recycle 回收
2.Reuse 再利用
3.Reduce 减少使用
这些美味汤料的包装图片里,都是类似“芝华士人生”玩法的中年男人。价格比普通汤料贵得多,远超我们的预算,就没有购买。
对于这次徒步的西式野餐和“新的吃法” ,队友们怎么评价我心里没底。两位女队友说,她们在国内徒步时,大多吃的是方便面、压缩饼干和火腿肠。
记得几年之前,爱德问我是否吃中国制造的火腿肠,我说从来不吃,只是拿来喂猫。他就说,如果他用火腿肠喂他的“小毛儿”和“李鬼” ,猫咪们肯定会骂他的。
绿色装备之一,GSI 便便铲,用回收 PC 制成。
便便铲上,也有使用说明:
上厕所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至少要离开水源70步(约200英尺);
挖掘一个深约6至8英寸,直径4至6英寸的茅坑儿;
如厕之后,将用过的手纸装好带走或者仔细地掩埋;
用挖出的土壤回填茅坑儿掩埋粪便,再用本地资料(落叶、石子儿等)掩饰好坑的表面。
在野外上厕所,如果乱摆“地雷” ,实非文明之举。挖坑埋便,正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很多小孩子,还是当街把屎把尿的,从小就没有进行过“肛育” 。可能人们还不知道肛育是什么东东,它与“口育(即口德,不讲脏话、粗话)” 其实是一样重要的。
说到户外的文明,就提一下 Gaitors ,它在国内被不确切地译为“雪套” 。
实际上,就叫“绑腿”更为准确,因为它不仅是用于雪山攀登和雪地露营,也可以防泥沙、爬虫;更重要的是,Gaitors 也是一件 Leave No Trace (不留痕迹)装备。 当然了,户外活动中用的“绑腿” ,是套筒式的,而非老式步兵的裹腿绑带。
在摇篮山国家公园的步道上,有些地段是失修的泥沼路。遇到泥沼路不要绕开步道、去侧面踩着植物走过去;而是要径直踩着泥水走在步道上。装备就是要为人所用,不要为了在惜鞋子和绑腿的“干净”而绕开步道去采植物 —— 这也是当地的管理要求。
爱德指着他穿戴的 Black Crystal 防水绑腿,示范队友们:“如果管理员看到你的绑腿和鞋子那么干净,他会指责你的;其它外国山友也会笑话你!”
国家公园有非常明确的管理规定和告示牌 —— 保持在步道上行走。国外山友人人遵循,没有说怕脏而乱走的。
同去年徒步大烟山一样,国际长城之友协会(www.5ishanye.com )再次友情赠送了我们外挂的垃圾袋,上面印制了中国版本的 Leave No Trace 。
附徒步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2Mjg4ODA4.html
[ 本帖最后由 无量河 于 2011-4-27 11:2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