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本周话题 --- 关于防风和保暖衣物,以及穿衣技巧
关于保暖和失温,有个观念上的误区,认为似乎失温只发生在寒冷的地方,实际上,即使在夏季,发生失温并冻伤冻死的情况更值得警惕.
最近整理中日战争史料,在日军战史中发现如下一段记录,摘抄下来,看看失温的可怕
第27师团在长台关附近的冻伤事故
“5月12日傍晚27师团开始行动(1944年河南1号作战期间),在确山南方15公里处有渡河点,除了汽车路以外,难以通行。因此,3个纵队在此造成混乱,延误很长时间。各部队几乎乱了一夜,整理队伍又费了许多时间。在吴柴河附近集结的师团各队,13日傍晚又开始行军,3个纵队在汽车路上混合前进,以至无法控制。在进入明港市街的桥上行军时又陷于混乱,延误了时间,14日晨才勉强到达明港南面的宿营地,此时突然降雨,行军部队大多遭受雨淋,全身湿透,加以天气闷热,夜行军的疲劳难以恢复。当晚17时出发,3个纵队仍在汽车路上混杂行军,前进甚为迟缓。日落(20时)前后,阴云密布,劲风吹来,白天的闷热突然变成冷雨,气温约为10度,风速约达10米。霎时间天昏地暗,大雨倾盆,田野间的汽车路立即被水淹没,道路两旁的沟渠变成急流,中途有两处桥梁被冲断,马车不能通行。
行军部队只得在黑暗中伫立,雨越下越大,部队不得点灯,只靠前后的人取得联系。为了抵住寒气,用大声呼喊,等待前进,至23时,各队终于决定放弃迟迟不前的行军,设法避雨。各队长开始分头寻找避雨的村庄和房屋,但因夜间黑暗,雨水又大,看不清道路,未能找到避雨的村庄。纵然发现村庄,道路也极难走,人掉在沟里,马陷于泥中,无法救起,尤其是车辆部队,虽然有的返回原宿营地,但大部留于途中,其困难极为严重。至后半夜,发现有的士兵倚在炮车上昏迷过去,有的在辎重车下避雨,竟爬不起来。这一切完全发生在漆黑的夜里。直到15日3时各队避雨终止,方弄清确实情况。据调查结果,死亡166人,此外尚有若干急需抢救和收容的。15日晨雨才停止,不久放晴。
当时的气温,信阳为摄氏10度,旷野里估计更低一些,加以风速10米,身体所感受的温度,要在零度以下,况且身体被雨水淋湿,其寒冷可以想见。据山炮队的兽医讲:“即使在满州的冬天,也未曾有过象这样连马匹都冻的发抖的情况”,由于长时间伫立在暴风雨中,体质弱的经受不住寒冷,终于倒卧在黑暗中,加以不能及时发现和采取对策,以至造成严重事故。其中最严重的为山炮兵部队和步兵炮部队,因为他们看守武器并和马匹一起避雨,需要很长时间留在风雨之中。只有辎重兵联队因在宿营地尚未出发,得免于难。”
总体看来,文章中的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1、即使是炎热的平原5月中旬,仍然会发生冻伤事故。
2、一场大雨淋死166人不是科幻。
3、从下雨到出现问题不过3小时。
4、失温的产生是难以控制的,无意识中发生的,难以及时发现。
5、难以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