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277|回复: 26

登山杖使用方法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1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山杖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样装备,重要性尤胜鞋和背包
登山杖被归类为技术器材,使用也需要点技巧,这里就我的经验和认识谈谈登山杖的一些使用方法,不同观点欢迎讨论
首先,务必双杖,好处作用远远大于单杖,原因不解释了

1,登山杖的长度调节
站直身体,大臂自然下垂,小臂与大臂垂直平伸,握杖,杖尖触地,长度为适宜,上坡和下坡适当相应缩短和加长杖的长度,比如我身高171,平地基本杖的长度调节在115CM,上坡下坡视坡度相应的缩短或延长5-10CM
(带有延长手柄的杖可以在频繁上升下降时临时起到方便的调节杖长度的作用,这一点在选杖时可以作为一个考虑因素,相应的BD的Spire最末一节只有一个调节长度,则是为了考虑下降时方便的调节杖的长度,最后一节打开,松开最上一节,直接杖尖触地,然后锁定,就是最适合的长度)

2,腕带的作用
腕带的作用绝不仅仅防止杖脱手,腕带是登山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借力使力,传承手腕(注意:不是手掌)和杖身力的传递的作用

3,腕带的穿法
正确的穿法应该是手掌向上穿过腕带,然后手掌下压,用虎口压住腕带,这样的好处是向后向下用杖时可以用虎口来传递力,还有个好处是跌倒时杖更容易脱手

4,手柄和腕带的握法
在大多数徒步时,杖只是作为一个助力或者辅助支撑点,不是绝对支撑。我认为应该是手掌半握杖柄,手掌和杖柄是一种虚浮的连接,主要靠手掌控制杖的方向,力的传递则通过虎口压住腕带通过手腕这个着力点传递小臂和大臂的力,这个握法适用于缓坡,平地,下降
全握实握杖柄的情况一般是在上升时,需要把杖作为主要的支撑点
这两种握法请看下图

5,手柄的顶端
杖的手柄顶端一般都是圆面,这个圆面是为了配合杖柄的握形设计的,但我觉得其作用不仅如此,在下降时,可以用掌心顶住这个部位,不仅可以等效的延长杖的长度,而且在下降时,这种支撑方式相较手掌全部握住手柄,手臂和杖的角度无疑前者更舒适自然,BD的Trail旧款这个部位曾经是硬塑料,新款改为软塑胶,我想有这个用法的考虑

6,杖的落点和对身体的推动
平地上我双杖的落点都在身体两侧后方不远处,通过施加在双杖上的后压力的反作用力推动你的身体,感觉应该是类似划船,不应该是仅靠杖来点地支撑,杖是实实在在的推动力。这时你会感觉到通过双杖,你是一个四足动物,手臂在行走时不是一个多余或者没什么用的部位,而是你的另外两条腿。这两条腿不仅仅是保持平衡,而是实实在在的是你前进的推动力的一部分——就和你的双腿在行走里的作用一样

7,杖的拖拉
在没有障碍物时,当一个杖使力后只需要自然的向前拖回即可,但当路比较狭窄,周围有灌木,石头等障碍物时,自然的向前拖杖会遇到阻碍,这种情况下我使用“摇杖”的方式来使杖恢复下一次使力时的初始位置:手掌横握杖,以手掌心为轴,使杖向上划一个半弧形越过障碍物,回到初始位置

8,杖和步伐的配合
平地或缓坡时,右脚向前时,左手杖向前,但杖尖不超过身体前面,左脚向前时则相反。上坡时杖的落点在身前

参考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Xvy6Vd26YY/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ecWhM5g5uY/
http://www.jifenzhong.com/video/3329-How-To-Use-the-Hiking-Stick

[ 本帖最后由 hk08 于 2011-9-21 03:00 编辑 ]

半握,虚握

半握,虚握

全握,实握

全握,实握
发表于 2011-9-21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当晚QQ群讨论记录,因有参考、讨论价值所以整理后发至论坛(篇幅原因部分删改)
PS: alpacka=MC鲁迅


Kent
请他反应一下BD杖腕带太不结实 容易开线
alpacka
广大群众都拆了腕带用
andrew拆掉了 tom用的是绳子

Kent
没有腕带不行的
alpacka
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还更方便
Kent

。。。。这个绝对不同意
腕带是杖的重要组成部分

alpacka
我只描述个人感受
如果你要穿过很多灌木之类
效果更明显

choy
腕带舒服 俺喜欢手腕靠在腕带上休息
看见野玫瑰
腕带是主要受力用得,不能没有
Kent
腕带是借力使力的重要的部分
看见野玫瑰
看来很多人不会正确使用手杖
Mega
玫瑰,有些高端不是不会,是有自己的玩法儿
看见野玫瑰
手杖是用来支撑身体,分担腿部压力用得,用手杖的正确感觉像是用四肢爬行的感觉,沈阳手杖要承担很大的压力,长实际徒步单靠手部力量是抓不了多久的,需要用腕带来支撑手臂,手部实际只是掌握控制仗尖方向
犁圃
我不习惯不用腕带,有腕带感觉抓得更牢靠
不握的时候可以把手搭上面休息
Mega
我也喜欢腕带 有些人喜欢不用,尤其是人家用过很多了,后来自己玩路数,知道自己的斤两——别替那些人操心了。
牛仔叔叔
我以前不喜欢,现在喜欢
Mega
我一直喜欢,没有了我会不习惯,觉得不舒服
alpacka
嘿嘿 我不会用腕带 所以干脆不用
犁圃
我也是一直喜欢,而且腕带不舒适都不习惯
alpacka
在频繁换手型和松开杖的时候 不拿杖
Kent
行进时虎口压住腕带借力
不需要整个手握住手柄

alpacka
错了
全掌握杖才是正确姿势,杖尖落地出应该在身体两侧稍微靠前
而非超出自己一个身位

犁圃
虎口压住腕带和全掌握不冲突
Mega
嗯,不冲突
犁圃
我一直用虎口压腕带后全掌握
不握的时候手很自然搭在腕带
很放松
Mega
行走用杖,走正确了,自己会觉得很自然,距离累积后明显觉得省力
盔甲
受力情况下不可能全掌紧贴
alpacka

11111.jpg
这样一样全掌握啊
牛仔叔叔
问题是不是手用力啊
Mega
我走路是全掌握住的
牛仔叔叔
这样全掌握很辛苦
alpacka
你是全时全掌吗?
Mega
当然不是死板一块,起落有点滴调整
犁圃
前面的手是全握的
后面的手向前移动杖时是比较放松的
Mega
基本不太动掌
alpacka
我全时全掌,开始时往前送杖的时候会松半个手掌,后来给纠正过来了
牛仔叔叔
应该是手腕用力,所以要有腕带
看见野玫瑰
mc你主要白白消耗体力
alpacka
这样反而省体力的....
犁圃
我往前送杖也送半个掌
需要纠正么?
我觉得这样便于适当放松休息
牛仔叔叔
还有这样的说法?
alpacka
这样浪费你体力的
第一你不用把杖送那么远
第二你要感觉杖是在侧面和后面往前推你
牛仔叔叔
我以前和鲁迅一样,被好草教育多次以后,改正了
Kent
只需要杖柄握在手指部位即可
吃力用腕带吃力
alpacka
我以前和牛叔现在一样
被andrew教育多次后, 改正了

Kent
腕带的作用不是让杖不脱手
Kent
腕带是个借力的部位
牛仔叔叔
犁圃
因为我觉得手往前时会自然把杖带出去
不必握紧用力
Kent
我是相当重视杖的

alpacka
我也重视杖, 不然膝盖什么的更受不了
看见野玫瑰
用腕带支撑身体重量,是用手腕压到腕带上,用手掌抓仗柄需要抓紧才可以,时间长了手很累得,不可能长时间抓紧,除非你手杖不受力或者受力很小,但是那样就失去手杖主要作用了
alpacka
现在想想
杖落地点在身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弯手腕把杖摆到前面也没用

Kent
平地我杖的落点都是身后,杖落点在身后
类似划船

Mega
正经走起来,我手不用力往前甩或推(当然不是一点儿不用),整个胳膊,上下臂,甚至全身一起来来均匀用力。怎么个感觉呢,真能觉得杖是你的第三四条腿,虽然没有老大老二那么中流砥柱。
Kent
杖要有支撑划船的感觉
用向后的力的反作用力推你身子
这个感觉

Mega
走了十几公里,你手不酸,胳膊不疼,觉得省到力了,那就对了嘛
alpacka
杖要有支撑划船的感觉
用向后的力的反作用力推你身子
这个感觉 +1

你在用杖推自己的时候, 手掌是紧握的还是半握的?
犁圃
推自己的时候必然是全握的
看见野玫瑰
半握的
alpacka
那什么时候是半握?
犁圃
送杖的时候
Mega
是说向前送杖吧?哈哈, 根本不用特意用啊
看见野玫瑰
受力主要靠手腕,手只是控制仗尖方向
alpacka
你前后两次杖的落点差多远? 差太远的话
你就要么得紧握
但是手腕甩的很厉害
要么手腕少动
手半握

犁圃
理论跟步长一致吧 前面的杖在前脚稍后 杖角度稍前倾
Kent
半握
手掌和杖柄间绝大部分时间是松的

Mega
应该比步子小。半握送杖不合理。握和送没有冲突
alpacka
最简单就是拉出来走一圈
谁先趴下谁输
嘎嘎

Kent
这是我绝大部分时间的握杖姿势
22222.jpg
alpacka
可讨论的问题如下
1 杖落点与身位的关系
2 旧落点和新落点的关系
3 握法与杖的运动的关系
4 握法与腕带的关系

agli
手肘成直角伸出去的落点应该是最省力的,主要是大肌肉群受力
Kent
绝少全握的情况
33333.jpg
犁圃
往前送杖的时候是半握不用力的
我想不出这样有什么不好
不过我还是决定那天全握试试
Kent
全握只有在陡峭地形上升才会全握
alpacka
这图去掉腕带就是我的握法
33333.jpg
Mega
手肘成直角伸出去的落点应该是最省力的,主要是大肌肉群受力——+1
alpacka
手肘成直角伸出去的落点应该是最省力的,主要是大肌肉群受力——+2
Kent
如果有两种正确的方法可能你的是对的
如果只有一种是对的
那我的是对的

Mega
保持这种直角状态下,自然决定我们不需要变为半握去刻意送杖
agli
其实看看雪地行走的视频就能知道了,雪地的阻力会迫使你用最省力的方式来用杖
犁圃
大小臂成直角+3
alpacka

我觉得如果半握往前送杖
说明两个落点间跨度过大了

Sureal(
那么,就是每一步都要换一次杖了?
犁圃
如果每走一步都送一次杖
那么杖的跨度必然跟步长一致
alpacka
我是杖和脚不同步。杖只管推,脚只管走
Sureal
我是和mc一样的,大概2,3步换一次
Mega
类似耐力运动中(跟弹吉他类似),动作越小越省力,尽量用动带动嘛
Sureal
但是我杖是送到身前的,但是步频高了,胳膊也累
Mega
胳膊累说明不太对
犁圃
步频高了,就成慢跑了
alpacka
说明上肢力量不够
Mega
力量不够也是原因
Sureal
我意思是,胳膊倒的太快了
alpacka
就像你走路腿累了
不能怪走路姿势的有问题

Sureal
因为手里有杖,
犁圃
带杖只是分担躯干和下肢负担
总的来说是要增加消耗的
这多出来的消耗手臂付出了

agli
你这是想着上肢分摊多谢下肢的受力吧
犁圃
如果超过一步才送一次杖
那就和平时走路节奏不同
平时走一步不甩一次手

看见野玫瑰
这个确实是消耗能量,但是,膝盖可以大大减少损伤,你觉得值不值
犁圃
当然值
我一直用双杖
Mega
大小臂尽量保持直角状态,运动中,整个胳膊是轻微钟摆型运动的,只要你保持直角,杖自然会稍前一点落地,然后给以支撑。
看见野玫瑰
膝盖伤不起啊
Kent
杖腿同频我是这样的,我一直认为我是用杖的典范
THELEGENDOF
我以前和KENT的想法一致
THELEGENDOF
MC
的说法
我结合自己这几天跑步的跑姿调整
我觉得有点道理

THELEGENDOF
跑步的脚的落点和仗的落点
Kent
以前我腕带方向不对
后来纠正了,代价是手指扭伤

穿腕带方向不对
跌倒后杖脱不了手
扭伤了手指


[ 本帖最后由 wlb505 于 2011-9-21 03:45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1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袋桑辛苦排版
发表于 2011-9-2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1-9-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雪托(阻雪篮) 岩托”的一个小提醒,

走烂泥路或者杂草的路面时,需事先扣紧,并经常检查一下,经常发觉走了一半,“托”没了。

同时,我个人喜欢BD的外部锁扣方式,调节更加迅速,便捷。但是以前老款也是经常这个部位出问题。
发表于 2011-9-2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年轻时对登山杖不重视
曾经使膝盖痛苦不堪
休养多年了
不知道好点没有
发表于 2011-9-2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习惯更重要
每个人的使用技巧和行走技巧能力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1-9-2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看法:平地上行走,划船的感觉,描述的很贴切,特别是手腕下压,腕带能很舒服的将手上的摆动力传到地面,多了一分向前的力;

上坡的时候,比如坡度在20度左右,我感觉还是要缩短一些,就缩那么几厘米,但能垂直在地面发力,比较稳固;

下坡时,要拉长两厘米双杖下,比较舒服,有点撑双杠的意思;
坡度45以上,就只能爬了
发表于 2011-9-2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喜欢用外锁扣版
发表于 2011-9-2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快速脱手,还是不要用虎口压腕带为好,我都是将腕带缩短,用手掌下缘压腕带获得推力的
发表于 2011-9-2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群里面的讨论这么热烈啊!!!!不用qq的人泪流满面啊啊啊!!!!

俺也离不开腕带,套了腕带,会觉得仗人合一,更能娴熟操作,不套,感觉仗是外物,在危险地带更紧张。。。

但是事物总有2面,带腕带意味着不容易和仗脱离。。。需要偶尔攀爬的时候很碍事情。。。而且意外摔跤的时候会不会也碍事?(偶还没在拿仗的时候摔过跤)
发表于 2011-9-2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riginalwjw 于 2011-9-21 10:38 发表
为了快速脱手,还是不要用虎口压腕带为好,我都是将腕带缩短,用手掌下缘压腕带获得推力的

我都是采用楼主图片中第二种实握方式,用大拇指后面的那部分手掌压住腕带,这样用双杖走很舒服也习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riginalwjw 于 2011-9-21 10:38 发表
为了快速脱手,还是不要用虎口压腕带为好,我都是将腕带缩短,用手掌下缘压腕带获得推力的



虎口压腕带是说明穿腕带的方式
实际使用是手掌下缘压腕带
发表于 2011-9-2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使用中:

平路 正常步态情况下杖尖落点是在同侧脚脚掌这个平行位置。
上升 杖一般是和身体平行于半个身位的位置,这样踏前一步后杖刚好在身侧偏后一点,可以继续做支撑向上。
下降 杖一般是和身体呈30度角左右探于身前。

关于杖的长短调节,从一开始就总听说上下坡要调长短,但实际使用中我从来没有调整过。一般是靠腕带的松紧调节让手握的位置高或低来弥补上升下降中的杖的长度差。

握杖 平路我基本上是轻握,然后让手腕自然悬挂于腕带上,靠手腕和腕带的力量来推杖,送杖就自然手部摆动把杖拉向前。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旅者 于 2011-9-21 14:44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1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没啥讨论的吧,很明确的操作方法啊。至于撸桑提到的鬼佬,那属于寻常武功玩熟后开始修炼武林秘籍的主,不具有普遍性吧。
另外,平路双杖的用法更像越野滑雪的感觉而不是划船。
发表于 2011-9-2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奥太巴 于 2011-9-21 17:41 发表
另外,平路双杖的用法更像越野滑雪的感觉而不是划船。

同意,或者说撑船,配个图
use pole.jpg
发表于 2011-9-2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出来了,老师非常有艺术天份。。。
发表于 2011-9-2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啊,这里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这种说法。
个人习惯其实不重要,习惯有自然地意味,坏习惯也可以很自然,往往比好习惯还自然。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不能靠个人习惯,简单的一个跑步,你想正经跑科学跑,现有的动作都会被教练指出很多毛病,不管你胖瘦强弱。说些假大空的没用。
原帖由 iszeds 于 2011-9-21 10:06 发表
个人习惯更重要
每个人的使用技巧和行走技巧能力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1-9-22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连画画也体现出了 UL 的极简主义,而且脑瓜是便的。
原帖由 我是牛仔叔叔 于 2011-9-22 00:03 发表
我看出来了,老师非常有艺术天份。。。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必要探讨吗?呵呵
我所见的会正确用杖的不到十分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4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