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71|回复: 39

户外穿越线路设计和风险预估,从毛垭草原到格聂冷古寺穿越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户外时间长了,往往会对常规线路感到厌烦。不论你承认与否,你的户外审美阈值会随你户外经验的增加而增加。换句话来说,你越来越容易发生审美疲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驴友不满足于所谓的经典户外穿越线路而另辟蹊径。不过,越来越多的山难和诸多的失踪事件也不断提醒人们生命的重要性。新线路开拓和安全性本身并不矛盾,只要你有准确的风险预估能力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就会将实际出行中的风险降至最低。下面就结合水电和彩云指南二人刚刚完成的从毛垭草原到格聂冷古寺穿越线路来讨论一下户外穿越线路的设计和风险预估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Google Earth的诱惑

格聂山区的气候变化莫测,很少有人深入该地区深处进行考察或从事登山探险活动。2006年末,到格聂地区登山的美国登山好手克里斯汀•博斯科夫和查尔斯•弗洛在5300米处遭遇雪崩遇难,因救援困难整个救援行动耗时许久才完成,为这一地区的登山探险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近年来人们的活动往往被限制在了喇嘛垭、虎皮坝、冷古寺、虎扎坝子和探访肖扎湖的山谷等局部地区。

近年来,水电一直对格聂地区独特的地形十分关注并印象颇深,人类大脑沟回样的山形结构在GE卫星地图上是那样的明显,以至于就像医院里的颅脑CT片一样,对水电这样一个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无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面对GE的卫星地图的诱惑,水电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设想。今年,一个从毛垭草原禾尼乡到格聂山脚下冷古寺北南纵深穿越的设想浮出水面。也许有人会认为此设想过于大胆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设想一旦完成,就等于用我们自己的脚步把整个格聂地区从北到南一分两半,从而完成整个格聂地区的一次完全穿越(红线线路)。更没想到的是,我们这次仅花费七天时间就做到了。



从卫星地图上看,穿越的很多地区有积雪覆盖,实际秋季积雪没有那样多。全程前后要通过5200多米的两个垭口,而且中间又要降到4410米的山谷里,中间无任何补给的可能。实际上,全程除了虎扎坝以南和安久村以北地区,几乎很少有人能深入到这一地区活动,更别提南北穿越了。我们只在山谷里的局部地区见到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不过,这种状况反而让我们兴奋,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山间盛开的雪莲花似乎很长时间没被打搅了,如果有人通过它们就会很容易变成商品了,毕竟四五千米的雪莲花市场上的价格很好。



可以说,线路的规划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GE卫星地图,但还有一种地图更为重要,那就是等高线图。国内100米等高线图比较容易得到,在美国设计线路也容易轻易获得40英尺精度的等高线图,精度自然会好很多。等高线图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指引你走上正确的道路,结合GPS设备完全可以让你免除迷路之苦,特别在天气情况不理想时。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不请向导或协作?那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线路当地的藏民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过。

顺便说一下,这次的线路的第一个垭口本来是想通过线路东侧最低的那个垭口,结果临时改成了偏西侧的较高的垭口。这种线路的即时调整时常发生,通常根据实地情况而定,垭口实测5230米。

垭口周围就是乱石堆,其他什么也没有。通过时要极端小心,有一小段我们用到了绳索保护。



如果你在垭口看到了这样的堆积石块,那就说明以前已经有人来过,俗称玛尼石,当地的藏族人通过垭口时往往通过这种方式表示对神山的敬意,不过下面图片中这个垭口的玛尼石是水电和彩云在通过时才共同建造的。



[ 本帖最后由 爱水电 于 2011-10-21 14: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计划时间

一个穿越线路需要走多少时间?这个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说了算的。你要综合考虑一下线路的总长度,天气情况,中途要翻越的垭口情况,山体的坡度,有无断崖,河流的水量和分布,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特别是有没有讨厌的杜鹃林或其他密集灌木林,冰川的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完成穿越时间的因素,以上这些都很重要,往往会造成和你估计的时间有很大出入。不过这没关系,因为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涉及这些超难度的线路,水电也是从一点一滴的线路出行经验中,从设计、出行、总结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这次从毛垭草原到格聂的穿越总体上来说相当顺利,特别是赶上了一个好的天气周期,这使我们的行程缩短了最少两天。去年我们在大雪山地区穿越时遇到连续六七天大雪的情况下穿越就显得很困难,无端的时间消耗很折磨人的神经,也会带来更多的风险。

下面这张图能说明老天爷对我们是何等的关照,翻越有大面积冰川和积雪的垭口时居然一半晴天一半阴天,而左侧那片云彩一直为我们遮挡灼人的阳光。



除了天气,最影响行军速度的恐怕就是植被分布情况了。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遭遇了连绵不断的水草地和恼人的灌木丛。因为难于通过灌木丛,有时候会被迫行走河道或者反复涉水过河,而这些不仅会浪费时间,同时也会消耗体力。在通过这些地段时,不要寄希望于像走成熟旅游区那样会有当地人踏出的小道,这时能找到动物走过的似有似无的路径就算不错了。

我们这次真的很走运,在通过一段预计中可能会很艰难的灌木林带时,结果我们发现了被野火烧焦了的灌木林。这分布在四百米高差烧焦了的灌木林带通过起来难度自然就小了很多,使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

虽然我们此行9-10天的行程被缩减到7天完成,但这是具有偶然因素的,此线路绝不可以只设计为用7天来完成,这个道理我想大家一定都能想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准备食物和燃料

既然我们的线路设计为9-10天,所有的食品和燃料都要以此为标准,另外你还必须多带一些备份。过少的食物配给量没法给你安全感,能量的需求大增你也要有预见,而且这方面没法遵循精确配给的原则,否则就有可能挨饿。带的重并不一定能量就大,能量大不一定就能解饱,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胃排空时间,大活动量户外活动极易造成胃排空过快,但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搞明白,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下。可以说,合理的膳食配置在户外尤为重要,既要保证能量和营养均衡,也要有饱足感,不能只依赖于能量棒。



带什么燃料和带多少燃料取决于你的燃料应用策略。水电全程只携带了400克酒精棉球充当燃料,线路完成时还有135克剩余,你可以想象一下燃料使用的效率。每天要烧至少500ML热水,300ML汤面或菜汤,还要完成烙饼和其他烹饪活动,热水洗脸等。可能你会觉得走这样的线路两个大气罐都不一定够用,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剩余的食物和时间是相关的,因为提前三天完成线路,食物剩余超过一点五公斤。对于克克计较的水电来说可惜吗?我不觉得。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计划装备

装备的配备取决于线路通过的时间和难度,你需要十分了解你将要面对的环境和气候状况。除了相对容易获得的各类免费信息,更多的要依赖多年来你在类似线路环境所积累的经验。如果确实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线路环境,那就要更加谨慎地对待。

不论你是不是超轻装备爱好者,装备本身都要仔细计划好。如果你走像我们这样的线路,那最好还是轻量化吧。如果是传统的重装,我不知道会走多少天,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

每次出行前,必拉一个装备清单,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这里只列了前两小部分):

40L背包376克
背包防水袋 60克
中A塔  280克
SA400无头套大红虫睡袋 680克
睡袋内垫 100克
睡袋外垫(防潮垫)80克
地钉、线轴和风绳 100克
主锅58克
锅架(兼挡风板)25克
棉球酒精炉 0克
多用打火器 12克
木勺 4克
2L水袋 36克
滤水器17克
滤纸10克
备用铝箔 6克
……

像这样的单子每次出行都要重新列过,因为每次出行的环境都会不一样,装备自然会有差异。比如,此次出行水电的技术装备中并没有那只常带的攀登小镐,就是因为这次要通过的冰川性质总体上比较温和,坡度不大,用镐的机会不大。但我们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还是携带了用于相互保护用的冰锥、绳索、上升器、下降器和其他必要的器材。事实上,在下图这个必须要通过的冰坡上,只要线路选择在西侧的冰岩混合地区,单用冰爪就可以通过。



对于安全装备,我们一行二人每人大约2公斤,还算合理吧。

帐篷还是带了两个,虽然全程我们只用了一个。水电在这里重申一下,在户外虽然可以共享装备,但是却不能相互依赖,最好每个人能有单兵做战能力,谁也不能保证由于某种原因你不会单独面对户外环境。

卫星电话和对讲机各有各的价值,以前说过,不再赘述。



用10公斤以内的装备可不可以完成这样的一个级别的线路?现在水电告诉你,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线路风险评估

每次设计线路,都要明确列出几个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并提前给出解决办法。此次出行的难点都没有出乎我们的预料,特别是下第一个垭口的那个400米大陡坡,看等高线图时就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了。

坡度计算其实很简单,你只需知道直线距离和高度差,根据中学学到的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就可以求出。因为实际使用中不需要很精确,大概估计一下就可以了。SmartcomGPS导航软件导入等高线地图后可以通过网格线设置,很容易对比高度和距离从而得知攀爬角度。



上图是翻越第一个垭口即将下到沟底的一张图片,如果顺沟往下游行走可以经喀迈龙峰东侧出沟前往扎在垭口回理塘,救援队也可以通过此处上来救援,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线路设计对规避风险是有重大意义的。

往上游走则要通过第二垭口往冷古寺方向穿越,途中将翻越一条大型冰川,就像下图远远看到的那样。你要事先分析一下可能会用到的装备,当然不会有人预先给你提供这样清晰的环境照片,一切都要通过各种可能收到的信息进行预判断。



(全文完)
发表于 2011-10-2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支持学习

发表于 2011-10-2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电走的线路真是越来越高端了。。。
20斤的重量,至少9斤食物,7斤基础装备,4斤技术装备??
另,背包好像和上次又不一样了??

[ 本帖最后由 psnake 于 2011-10-21 12:41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2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位子,慢慢看。背包疑似又有变化。
发表于 2011-10-2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系统工程

你们脚步快了点,我准备开车追。
发表于 2011-10-2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温壶之类的带了没有?这玩意很难轻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riginalwjw 于 2011-10-21 14:26 发表
保温壶之类的带了没有?这玩意很难轻下来

水电每次出行保温壶是必带的,500ML的象印,250克(杯盖内含一克羽绒),容量对我来说足够。彩云因为容易失水,携带的800ML膳魔师也不很重,优化了后有三百多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snake 于 2011-10-21 12:23 发表
水电走的线路真是越来越高端了。。。
20斤的重量,至少9斤食物,7斤基础装备,4斤技术装备??
另,背包好像和上次又不一样了??

因工厂在赶制冬装,水电的新包这次没赶上行程,彩云的大白包难道你们没见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军 于 2011-10-21 13:32 发表
这是个系统工程

你们脚步快了点,我准备开车追。

你们上海的同胞就喜欢养尊处优。其实周边还有很多线路可以走,似乎从喀麦隆东面的沟进入,空降肖扎湖走小环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难度也相当大...
发表于 2011-10-2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冰川的照片又让我感动了一把,感觉实在太安详了。

这次携带装备重量感觉很合适,除了没用上的技术装备,基本都用到了。不过感觉我的包都比51还要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俺也抓紧抓紧,把我的帖子写完

[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11-10-21 16:37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华东山区探过一些路,现在对纯穿越活动提不起劲头,走来走去,区别不大,个人习惯参考俄国军图,SRTM等高线图,GE,天地图,很多我们认为是探路的,地图上其实有路,比如雅江大峡谷的路线

感觉技术装备带多了,太重,作为备用,下降器可以半扣,上升器可以抓结。。。

[ 本帖最后由 工兵pro 于 2011-10-21 17:49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2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工兵pro 于 2011-10-21 17:38 发表
在华东山区探过一些路,现在对纯穿越活动提不起劲头,走来走去,区别不大,个人习惯参考俄国军图,SRTM等高线图,GE,天地图,很多我们认为是探路的,地图上其实有路,比如雅江大峡谷的路线

感觉技术装备带多了, ...

如果你觉得纯穿越区别不大,建议多换点地方,增加点攀登或者漂流等等元素进去,保证不光区别大,而且还很刺激。不管探路、探险还是普通旅游,目的是自己去感受未知给自己带来的体验,跟有没有路没关系,再说嘛,地图上的路有些时候是不靠谱的,迅鲁先生说过:世间本是有路的,没人走了,路也就没了。
2kg的技术装备包括了20米的绳子、头盔、上升器、下降器、主琐、扁带、大冰锥和冰勾还有冰爪、冰镐以及手杖,毕竟有一条情况不明的冰川要通过。单纯的下降器跟上升器的重量也就60来克的样子,如果真要用上,省下来的重量相对效率实在不合算。

[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11-10-23 12:50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2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好搭档,无敌。
发表于 2011-10-2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惊叹于9天的食物加技术装备加基本装备衣物等居然只有20斤,20斤,20斤!!!!
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近年来人们的活动往往被限制在了喇嘛垭、虎皮坝、冷古寺、虎扎坝子和探访肖扎湖的山谷等局部地区。

正好我被限制的在这些地区走了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路散落的温泉了.

[ 本帖最后由 清秋锁深院 于 2011-10-21 22:11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2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图里的河不错 应该能漂
现在最想回川西 翻过一座哑口 漂出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12-23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