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使用
地点:广东汕头海边
季节:夏天,9月
湿度:没测量,室外晚上会有结露
温度:18-20左右
一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如果内外温差比较小,材料透气性够的情况下,那么是否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冷凝?
用爱水电的bivy搭配铝膜防潮垫和宜家的薄抓绒毯。半夜风大,冷的话盖上抓绒毯,把bivy拉链拉上,把抓绒帽戴上。热了,抓绒毯拿掉,或者bivy拉链打开。
最后情况,抓绒毯盖着肚子。bivy拉链拉到2/3处,没打开,盖着。头部没在bivy里面,直接枕在外面。早上起来,没有发现冷凝。不湿。
第三次使用
地点:广东惠东大南山斧头石
季节:大暑,7月23
湿度:没测量,晚上山顶大雾兼有较大风
温度:10-15左右
这次会选择带上bivy,其中出于几点考虑:
1.这次出行队伍人员有不确定因素,可能无法按预定计划到达预定营地。 2.预定营地或临时营地可能不适合多顶帐篷同时搭建。 3.在有其他露营安全保证的情况下,我想试试BC200在高湿环境下,能否通过调节内部温度来达到减少冷凝的情况并积累些使用方面的经验。
第一次使用BC200是10年5月鳌太穿越,在药王庙营地。 第二次使用BC200是10年9月在海边小山顶(见上)
在海拔1200多米的斧头石上,不时有风将山下的雾气吹上来,整夜雾气很大。上半夜,DQ200当枕头用,短衣短裤,半夜醒来,感觉腿部和身体其他裸露部分有湿气,但不严重,没有明显的水形成。后半夜,感觉到冷,把DQ200拉下当被子盖,身子顿感暖和,没盖到的脚部依然有前面相同的感觉。早上起来,DQ200并没有明显感觉潮湿,翻开BC200内部也并没有明显的水凝现象,只感觉有些许潮气。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旅者 于 2012-9-4 02:5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