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66|回复: 33

让爬山成为简单的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一次远每门,
装备就要洗一次。
自己设想的使用环境和实际的应用,
永远存在着距离。

这次去爬三峰,
让自己冷静地思考了很多。
5000-6000M的山,
是我所感兴趣的。
在这个高度,
怎么才能做到尽量简单,
不被繁杂的装备束缚,
享受到最大的自由,
这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首先我想的是,
我们真的需要驮包吗?
实际上,
到最后我认为,
不需要。
之所以需要驮包,
是因为我们带了太多的东西,
带了太多的东西,
是因为我们对环境缺乏了解,
对未知怀有太多的恐惧。

从鞋子说起。
我带的是SALOMON SUPER MOUNTAIN EXPERT单层靴,
冰抓配的是PETZL SARKEN LL,
平时穿的是MONTRAIL TOREE,
这里面的重量,已经达到4-5KG了。
更不要说占用的体积。
51时候三峰的气温最低在-5左右,
加上保暖好的袜子,
配绑爪就足够对付了。
实际上,
用SARKEN和SM EXPERT只是徒然增加了负担。
如果现在给我选择,
我会携带轻便的G TEX 徒步鞋,
配合全绑抓。

再说帐篷。
同行的朋友带了MHW的安娜,
但实际上,
用于严酷环境的安娜在三峰并不适用。
搭建困难,
构造复杂。
在天气良好的三峰,
朋友们一致认为透气宽敞的BD MEGLIGHT金字塔是最佳选择。
而MEG只重1KG左右,
收纳体积也很小。
更进一步,
如果采用了露营袋的话,
重量还将更小。

然后是衣服。
在这一路上,
冲锋衣裤,快干衣裤的切换让人非常厌烦。
而包里有那么一堆没用上的衣服总是让人不爽。
这时候,
SOFTSHELL的重要性突显了出来。
如果是低海拔穿越,
你不会考虑SOFTSHELL,
你会觉得它的处境尴尬。
但用于登山,
那是非常方便有用的。
尤其是5000-6000M的山峰。
这是你可以从家里一直穿到山顶的衣服。
这将可以给你节约宝贵的重量和背包体积。
加上一件棉背心后者羽绒背心,
它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

而食物,
我们这次准备了炉,锅,大批肉食菜类,
但实际使用下来,
对于这样的攀登来讲,
实在是太繁杂了。
POWER BAR加热水,
是最简单有效的应用。
这类山从大本营冲顶整个作业时间应该在24小时内,
如何节约在山上的每一分钟我觉得很重要。

鞋子,帐篷,衣服,食物经过这么简化,
回到我们开始谈的问题,
你还需要驮包吗?
我觉得不需要。
一个50L左右的背包已经足够了。
我现在看上了BD的PREDATOR 50,
这个包应该是我想要的东西。

也许我的看法比较片面,
但是,
根据路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装备,
不断休正自己的认识,
也许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让爬山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是我的想法。
发表于 2006-5-12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驮包还是要的,你总不能穿着softshell在成都混吧?再说了那两双鞋子的任何一双在来回成都的车上穿都会热死你的。
发表于 2006-5-12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整个bomb是明智的 :)
发表于 2006-5-12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藏上的6000M和四川的又不一样了...
发表于 2006-5-12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是不可预测的,多带点为好,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要因为少带了装备问题,导致放弃一次精心准备的攀登。

不过乌鸦,我们去年11月去爬3峰也带了很多装备,好多也都没用上。

[ 本帖最后由 outward 于 2006-5-12 15:11 编辑 ]
发表于 2006-5-12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想象中如果去四川登山的是LA SPORTIVA Nepal EVO+BD Bionic Crampon,MARMOT ATV Jacket+BD Power Stretch,MARMOT Shadow Jacket+Light Streak Pant,BD  Lighthouse。徒步鞋不带,城里穿凉鞋,进山就换高山靴,羽绒服,睡袋用自己现在的。sigh...遥遥无期的想象啊...

[ 本帖最后由 NightRain 于 2006-5-12 15:16 编辑 ]
发表于 2006-5-1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快乐乌鸦 于 2006-5-12 14:13 发表
如果是低海拔穿越,
你不会考虑SOFTSHELL,
你会觉得它的处境尴尬。


这段不是很理解。
平时的穿越,鉴于天气的相对宜人,soft shell足以胜任了。
前几天周末去香八拉散步。
气温已经在20℃以上,
穿任何外套无疑会很热
山上的大风又会迅速带走单层衣服的热量
但是我那单层的PCU SoftShell的表现就令人十分的满意。
在周末哥们脱脱穿穿反复的情况下
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拉开或者拉上胸前口袋的拉链

不过,昨天北京的小雨······
穿着他在雨中骑车1小时左右
虽然里层是干的,但是整个衣服变得冰冷
所以身体热量还是散失很快,到家的时候已经有点发抖了


另外,说到背包
我对BD式的“超薄”腰带实在有点戚戚然了······
对于非大幅度运动的活动而言,我还是喜欢厚实一点的腰带
如果能有Dana式的A字腰带,让胯骨不受压迫,就绝赞了

新买的Mammut ICE 45,
正是因为腰带承袭的BD式的单薄
而我近期内不太可能参加攀冰式的活动
所以有点想出掉换别的了
发表于 2006-5-1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抽空我常识一下军胶,就怕脚臭

发表于 2006-5-12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你还少了很多东西阿,绳子,冰雪岩石器材那些都是最重的东西,驮包还是需要的,不过50L的包确实够了,那些弄个狂大的包的都是体能超好没有地方发泄的主,我会把东西依靠外力运输到bc然后把能穿的全部穿上,剩下的东西50L的包够了。
每座山情况不一样,季节不同也区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带的东西要留余量,毕竟登山是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可预知情况太多。比如墨镜手套都要带两套把,虽然大部分时候用不上备用的,但是一旦需要时你没有备用的那么产生的后果是不可逆转的。
食物是因人而异的,个人口味不同,到了高海拔地区人的口味食欲更是大变,需要自己慢慢总结适合自己的东西,显然你们的食物准备上是有问题的。
所以很多重量的增加是准备上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长途 于 2006-5-12 15:38 编辑 ]
发表于 2006-5-1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幸,到现在我都没听说四川有馒头山过,所以,在四川登山,重要的是能力,适合小团队攀登,SM EXP是非常好的选择,SHARKEN 也非常好,但是那是对付混合地形的东西,在大雪坡上T前齿反而是累赘,前进速度很重要,过多的装备实际上是不必要的,而且,我穿着SM EXP走路非常习惯,花了一个冬天专门就穿这鞋子,因此,我可以省掉一双鞋子的重量.安娜确实太夸张,三峰是BC冲顶,就算是要设C1,也不需要太好的帐篷,3杆以上的帐篷都太重型了,如果从家出发,一个70~80的背包实际上可以装下所有的东西的...包括头盔这种东西都装下,PS:衣服太多没有必要,如果睡觉的时候没有穿上所有的衣服,说明你带太多衣服,另:高山上想保持良好胃口,以及要花在作饭上的时间是很郁闷的,黑累的!还是抛弃它门吧~用方便食物更好,POWERBAR的话..需要你有一条坚强的舌头,我现在听到这个名词都想吐...
装备多用其实也很奇妙~比如绳子做塞子用,器材才是一定要带好的,其他的东西..能不带就不带,但是救生铝膜不可忘记...
 楼主| 发表于 2006-5-12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real 于 2006-5-12 15:19 发表


这段不是很理解。
平时的穿越,鉴于天气的相对宜人,soft shell足以胜任了。
前几天周末去香八拉散步。
气温已经在20℃以上,
穿任何外套无疑会很热
山上的大风又会迅速带走单层衣服的热量
但是我那单层 ...


你后来在雨中发抖的经历,
已经帮我回答了你的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5-1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途 于 2006-5-12 15:32 发表
乌鸦你还少了很多东西阿,绳子,冰雪岩石器材那些都是最重的东西,驮包还是需要的,不过50L的包确实够了,那些弄个狂大的包的都是体能超好没有地方发泄的主,我会把东西依靠外力运输到bc然后把能穿的全部穿上,剩 ...


如果不加绳子和器材,
40L左右已经够了。
偶还要不断学习。
发表于 2006-5-12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13m 于 2006-5-12 15:33 发表
非常不幸,到现在我都没听说四川有馒头山过,所以,在四川登山,重要的是能力,适合小团队攀登,SM EXP是非常好的选择,SHARKEN 也非常好,但是那是对付混合地形的东西,在大雪坡上T前齿反而是累赘,前进速度很重要,过多的装 ...

我还是觉得凉鞋是必备的,要不然我的脚会起火的
发表于 2006-5-1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山不吃肉走不动路,爬3峰带了3只烧鸡。还有在山上胃口好,到BC和冲顶的路上,一直在吃东西,但还是饿,估计是太瘦了,没有脂肪可以用。

[ 本帖最后由 outward 于 2006-5-12 16:27 编辑 ]
发表于 2006-5-1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简装备,最大化的让装备多用途化并灵活组合发挥效用是必要的,但是
我不认为一味的时间缩短,减少装备就可以叫“简单化”,很多情况下,宽裕时间安排的游玩可以让大家在过程中更加简单的享受快乐,只要时间允许,多带一些装备并不算浪费,每件装备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发表于 2006-5-1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们一般人,比较困难的户外活动当数上雪山了,而上高海拔上雪山各种变化比平时低海拔要多的多,要快的多。
不做充足的准备是不恰当的,虽然我也觉得你们有些东西是带多了。
精简的方式很适合阿尔卑斯式的攀登,但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方式需要除装备外其他方面也都非常强。
三峰相对很多雪山是不太难的,如果10月、11月去差别就大了。

食品只靠POWERBAR,对我来说简直不能想象,有点太极端了。
发表于 2006-5-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快乐乌鸦 于 2006-5-12 15:57 发表


你后来在雨中发抖的经历,
已经帮我回答了你的问题了。


那是因为我没穿中间保暖层的缘故啊。
和soft shell本身无关。
如果那是那种内层带fleece的,比如MHW Torch那样的soft shell,我想就ok了吧。

soft shell+一件薄雨披(2块钱那种)我觉得可以应付大多数场景了吧。

说到PowerBar,除了士力架,大家还有什么推荐么?
发表于 2006-5-1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三峰就开始下大雪了,难度一下增加了。
发表于 2006-5-12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爬三峰了啊?PP发在哪里?我430从半脊下来,51穿到长坪沟日隆,可惜没有碰到你。说一下我的体会吧。四川山的类型很多,个人的体质不同装备要求也不同。除了技术装备以外我这次攀登半脊(刃脊队)和穿越的主要个人装备是:
衣服:Lowe alpine technical  evolution, Patagonia R3, 雪狼冲锋裤,杂牌内衣裤,一次性内裤。
        感觉evolution加R3是非常好的搭配,衣服防水透气均好,R3的保暖能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出发时没带羽绒衣,在成都朋友那里借了一件,结果只在BC(3600)穿了几次,上山后只是用来垫在睡袋下面,只有晚上吁吁的时候为方便穿一下。在营地短暂的帐外活动一般穿冲锋衣加R3就够了,帐篷里则R3就够了。我个人建议:四川雨雪多,壳防风防水透气不如冲锋衣,保暖不如抓绒,还是三层着装比较合适。高山上下雪太阳一晒就化了,所以衣服的防水性能也要好。好的内衣非常重要,穿几天不换都没关系。裤子就用雪狼的吧,那叫消耗品,效果其实很好。
鞋子,手套,帽子,袜子:鞋子是scarpa cumbre;袜子是smart wool的;一顶black yak的遮阳太阳帽,抓绒帽,buff围巾;ozark的抓绒防水手套,普通手套。
      鞋子重了,攀冰要费很大劲;这次登顶的近两百米全是亮冰,且坚硬异常,使劲大了效果极差,反而轻踢轻打镐效果好;如果再买鞋,一定是AKU的spider,基本搞定四川的山。袜子好东西,推荐。遮阳帽极好,比较轻便,可以很舒服的戴在头盔下面,还有遮阳布;围巾用途多多,晚上睡觉带比抓绒帽舒服;最没用的是抓绒帽,基本没用。防水保暖手套必备,ozark的这双手套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保暖防水性能都不错,可惜已经差不多了;最好还能有一双薄的、结实的防水手套,雪线以下和营地用。
睡袋,帐篷:睡袋是极星1100克的,够用,但容易打湿;我同房是marmont顶级的,压胶的-40度,羡慕。帐篷用的是刃脊的MSR,还是要结霜,早上起来不小心脖子里就一阵儿冰凉。防风性能要好。
炊具:我只带了jetboil和一个缸子。刃脊的吊锅极力推荐,在帐内用方便极了,还可以烤衣物。老款jetboil不是很合适,因为不方便加雪,新款的开口大,应该没这个问题。在高山主要靠喝,最好的食品应该是饼子加汤。
补充:
therm的垫子保暖性不好,睡上去背是凉的,我同房用顶级marmont睡袋也如此,我们把能垫的全垫在下面了,不知该怎么解决?
冲顶我们出发的早,我只挂了一个腰包,穿冲锋衣和抓绒(之前我走路时只穿冲锋衣),结果在一个沟里等修路时冻惨了,不过太阳一晒就好了;我想这时用救生毯不知如何?(我这么做的前提是天气好,向导强,可以肯定能按时返回)
腰包:带腰包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路上要喝水,吃零食,照相;不带腰包这些零碎放哪里?
保温壶:这东西又笨又重,能不能放个水袋在怀里?不过看人家喝热水的确羡慕。

[ 本帖最后由 老牛 于 2006-5-12 19:19 编辑 ]
发表于 2006-5-1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R3的透气性能(在保暖前提下)超过了我原来的预计, 但是R3的保暖能力不可能取代羽绒,尤其当开始风雪的时候,此次上山,带了R3一件, R2防风版一件.

保温壶是本次上山最大功臣之一,尤其当晚上,有热血喝真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