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83|回复: 40

登上西藏唐拉昂曲——装备篇(装备观点纯属个人使用情况实话实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峰介绍:
唐拉昂曲峰,海拔6330米,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属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90.6度,北纬30.4度。唐拉昂曲峰距拉萨只有128公里,车程不到3小时即可到达过渡营地,而从过渡营地到大本营多为高山草甸和河谷,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由于唐拉昂曲峰地处大陆腹地,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屏障作用阻挡了西北的寒流和印度洋的暖流,基本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每年五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是该地区的雨季,这段时间集中了年降水量的80—90%,春季也经常出现雪灾。
由于唐拉昂曲峰紧邻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纳木措,天气受湖泊影响很大,每天天气变化无常,很复杂,一天中往往出现阵雨、冰雹、雷暴、闪电等种种天气现象。唐拉昂曲峰是一个登山者由入门级水平步入提高级水平的一个重要过渡入门型雪山。海拔6330米,作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高海拔攀登经历的山友,唐峰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完成登山理想的同时,也可尽情体验藏地风情。

登山时间:2006年9月27日-10月8日

线路介绍:

1、大本营(BC)4800米





2、前进营地(ABC)5450米,从大本营至前进营地行进时间约5—6小时;






3、一号营地(C1)6000米,从ABC行进至C1为4至5小时到达C1。





4、冲顶:6000米—6330—C1—ABC。行进时间6个小时。


线路难点及特点:





1、全程基本无冰雪崩危险。

2、坡度适中,全程没有岩石地形,无明显可产生滑坠地形,相对较安全。

3、线路可能有厚积雪地形,造成行进困难。

4、全程存在大量冰裂缝,有一定安全隐患,对队员冰川行走技术有一定要求,可能需要大量修路工作。

5、路线上存在两条宽1.5米的裂缝,需要架设金属梯并拉路绳方可通过。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0:37 编辑 ]
调整大小 _MG_0316.jpg
2006828795590864.jpeg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队员: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8 20:09 编辑 ]

全体队员

全体队员

登顶队员

登顶队员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装备准备和使用具体情况介绍:(俺是近视眼和摄影爱好者所以重点介绍雪镜和摄影器材情况,我想也是论坛里有很多XD比较关心的问题)可惜论坛的限制,PP压缩得太厉害!所以上来的PP实在是不堪入目,XD们只有将就了。
常用类装备请参考:登上青海岗什卡中介绍的装备http://www.gearer.net/viewthread.php?tid=1977&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0%26amp%3Borderby%3Dviews)(,这次登山在服装类中增加了MHW的羽绒衣和夹棉冲锋裤,其余的有时间再具体介绍。
技术类装备陆续介绍。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09:51 编辑 ]
调整大小 R0011488.jpg
调整大小 R0011492.jpg
调整大小 R0011494.jpg
调整大小 R0011495.jpg
发表于 2006-10-1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近视眼,
所以也关注雪镜的选择,
期待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占坎坎发PP的帖咋就不见了呢?
先说说摄影器材吧。
作为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如果同时喜欢上了摄影的话无疑是痛苦的!
除了一个登山包之外,摄影包是不可缺少的,摄影包是贵重摄影器材的安身之地,所以先说说我自己的摄影包。
摄影包的选择和登山包的选择其实是一样的,用途不同选择的包也不同。一般的短线,我选择的摄影器材以轻便,数码器材为主,主打机器是RICOH的GRD(还有台全防水的OLYMPUS72),具体介绍见链接(http://www.21tx.com/dc/2006/01/28/10216.html)呵呵偷懒了机器图片转贴了几幅过来。这种情况下,一般就是使用乐摄宝的小摄影腰包(内装:一卡,一备用电池,MP3)。具体型号为:乐摄宝的D-RES系列。
个人使用喜好情况:因为放弃光学旁轴机器很久了(主要是嫌扫描PP麻烦)所以出行使用数码机器。在选择了一段时间后,最终选择了RICOH的GRD。

RICOH GRD简单介绍如下:

作为理光GR系列的最新成员,GR Digital秉承了GR系列的优良血统——快速、轻巧、轻便、高画质,以及优良的操作性,可以说是GR系列的优秀光学结构与最尖端数码科技的完美结合体。


理光GR DIGITAL

  在外观设计方面,GR Digital沿袭了传统GR风格,可说是经典的GR系列机身再现,传统相机GR用户一定会对这部相机倍感亲切。和GR系列传统胶片机所不同的是,GR Digital因为采用大面积液晶显示屏的关系而取消了光学取景器。在机身材质上,GR Digital采用了镁合金,在手柄位置包裹一层厚厚的防滑橡胶,质地柔软,手感极佳。

  配置上,GR Digital搭配813万有效像素1/1.8” CCD、28mm等效焦距(最大光圈F2.4)高素质GR镜头、全新开发的GR图像处理引擎。

产品特点:

28mm f2.4-f9GR镜头 (6片5组镜片设计, 7片12级光圈设定)
理光全新开发的GR图像处理引擎。
全自动/手动功能P/A/M(程序式/光圈优先/全手动)
1.1秒快速起动,极速快门时滞。
800万像素CCD。
25mm镁合金金属机身,专业与时尚完美结合。
双功能补助转盘设计, 提供专业手感,轻巧灵活的操控。
大量专业配件,扩充力强(21mm广角转换镜/鱼眼镜/增距镜/USB快门线/21/28mm光学取景器/遮光罩/滤光镜/闪光灯等)
高清晰21万像素2.5吋超大LCD屏幕
1.5cm超微距拍摄
理光GR Digital在外观设计方面继承了理光GR系列的血统,机身手感良好,做工精良,机身体积轻薄便携。配备高素质GR广角定焦28mm镜头,合适拍摄风景人文、微距。相机的局部结构比较合理,操作也很人性化,在按钮方面的手感做工非常精良,手感极佳。而且周边配件丰富,扩展性能很强大。

  在功能方面比较强大,除了可以进行一些正常照片的拍摄以及手动曝光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拍摄,微距功能可以达到惊人的1.5cm,白平衡调整方便快捷又准确;大范围的感光度选择。菜单的结构比较合理,初级用户也可以很快上手进行拍摄。不过很遗憾缺乏快门优先曝光模式。速度的表现令人满意,尤其是开机以及对焦速度,不过在数据存储处理速度以及微距对焦速度方面确实很慢。

  在白平衡方面的控制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可以快捷方便地调出自己所需要的色温。在噪点控制方面虽然还不能与最低端的数码单反相比,但是由于使用了最新开发的处理系统,在噪点控制能力的表现还是比同级别的数码相机要好一点。通过测试,这款相机所用的镜头在畸变控制、分辨率、逆光表现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不错,不愧为享誉已久的理光GR镜头。

  速度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在实际拍摄的测试中也令人十分满意,色彩、噪点控制以及分辨率的表现都非常优异。在紫边控制以及成像细节表现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不愧为一款非常优秀的旁轴便携式数码相机,不过在视频拍摄方面的表现比较薄弱。总的来说,这是一款合适进行摄影的相机,而不合适作为家用。

总结:专业品质,经典再现。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0:50 编辑 ]

一堆乐摄宝摄影包

一堆乐摄宝摄影包
11618.jpeg
11620.jpeg

最后总结:理光GR Digital在外观设计方面继承了理光GR系列的血统,机身手感良好,做工精良,机身体积轻 ...

最后总结:理光GR Digital在外观设计方面继承了理光GR系列的血统,机身手感良好,做工精良,机身体积轻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一般的小DC,特别是数码小DC和数码单反机器比(光学性能)还是差距比较大。特别是长线活动中,既要拍风景又要拍人文,想想好不容易出去一趟,没有留下好的PP岂不是很遗憾的事情!况且有些风景还不是一般的摄影爱好者可以拍摄到的,所以在长线活动或者说需要带单反机器出去的时候,俺是毫不犹豫再背个摄影包出去。
这次去西藏唐拉昂曲带的摄影器材如下:
机身:CANON 5D。(拍摄风景和人文)
镜头:LEICA  F3。5   35—70     CANON  XBIS70-200。  同伴带了只:CANON17-40。(全焦段具备)
再加一台:RICOH  GRD(冲顶和一路作为记录场景用)
不包括PP后面的那只CANON 200 F1.8。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1:13 编辑 ]
R0011848.jpg1.jpg
R0011850.jpg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摄影器材,还有一堆东西是必须携带的,清单如下:
对讲机,望远镜,太阳能充电器,MP4,各种充电器。。。。。。
这时候的问题来了,怎样在背负一个大背包的情况下再携带这些器材?
达得到这要求得只有:腰包或者斜挎包。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7:52 编辑 ]
R0011855.jpg2.jpg
R0011858.jpg1.jpg
发表于 2006-10-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赶快祭出你的法宝:超级鞍袋^_^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高度</i> 于 2006-10-19 15:07 发表<br />
赶快祭出你的法宝:超级鞍袋^_^
<br />

呵呵,高度兄弟也在这玩? 后面的关于眼镜的内容还需要你补充补充 :)    高度同志~~我们登山的领队,土匪兄弟的好搭档,牛人一个。

找遍了乐摄包的整个系列,只有一个斜挎包勉强合格,但是实际一试,还是太小了。

呵呵!超级好用的鞍袋来了。
一些文字介绍:幽灵出品的超大型鞍座包。 这个包,主要是斜肩背的。 最大的特点就是超大的容量。 它一共有9个大小不一位置不一的袋子。

主袋,内部尺寸是320x100x220mm,长宽高,主袋内部有两个夹层,可以放置贵重物品。主袋袋口有松紧带可以收紧,放置内置物品脱落,以及提供超强的防水性能。 主袋盖掩上有两个袋子,顶部一个,正面有个隐藏袋。 顶部的袋子,尺寸是长宽高180x30x80mm,拉链开合,方便大家摆放手机,PDA,MP3等物品。这个袋子的外侧,还有molle织带,可以再外挂小袋子。 前隐藏袋,同样是拉链开合,倒梯形尺寸是:底边/顶边/高度 155x175x140mm 主袋外侧,有两层副袋,内层副袋,拉链开合,长宽高是:170x50x180mm。这个副袋里面还有个网料夹层,以及一个挂钥匙的吊带。 外层副袋,在内层副袋外侧,薄薄一层,长高尺寸是:170x135mm。 鞍袋正面,右侧,是一个网格布料做的水壶袋,大家可以放各种饮料,这个袋子的尺寸长高是:100x200mm,袋口是松紧袋固定,放到最松,是250mm。 鞍袋正面,左侧,同样有两层副袋,内层,薄薄一层,长高尺寸是105x185mm。 外层副袋,拉链开合,长宽高尺寸是:105x60x140mm。这个副袋外侧,还有MOLLE织带,可以再挂载其他小包具。 主袋背部,贴近腿部的位置,还有一个全尺寸的拉链开合的隐藏袋子,梯形,底边/顶边/高度尺寸为:200x345x260mm,可以放好多东西啊。 背带底部,正面,靠近袋子的位置,有两道MOLLE织带,可以挂载各种包具。织带背部还有一个梯形小袋子。 背带底部,背面,靠近袋子的位置,还有一个副袋,用插扣固定,尺寸为60x40x110mm。 背包背部,贴近腰部的位置,有一个魔术贴固定环,可以把鞍袋固定在腰带上。而且背部贴身位置,采用了散热性能好的透气网料,提升大家携行的舒适性。 这个超级鞍袋的主料,采用的是INVISTA 公司的CORDURA 1000D尼龙材料制造,表面做泼水处理,水滴不会驻留。面料底部是3次PU过胶,提供800度的防水性能。 CORDURA材料,比普通的尼龙材料耐磨三倍,提供超强的耐磨性能。 辅料中的内衬,织带,缝合线,采用的都是尼龙材料,强度高,而且湿水后不会腐烂。 插扣,采用的UTX的优质产品。 拉链,采用的是YKK的拉链。 背带,采用的是汽车安全带材料,强度高,耐用性强,舒适程度高。


使用感受:当时看了这鞍袋的介绍后,马上定了一个。该袋的做工和台湾的马盖先比还是稍差了点,材料是如它介绍所说,真才实料。优点:特别能装载。但是作为摄影包来说,还得需要改进几点,其实很简单的.1:定制个可以保护相机的防震内袋。2:增加一个防雨罩。3:背带的舒适度不够,增加一个活动的,舒适的长度20cm左右的背带。4:原配的拉链绳质量不行,重新选择拉绳。(使用一次后原来的拉链绳已经被我全部更换。)5:侧面装水壶的网袋设计不好。6:鞍袋品牌名字不好。
鞍袋品牌名字:幽灵。俺老觉得不吉利,所以鞍袋回来后就把鞍袋的标志拆掉了。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9:35 编辑 ]
调整大小 R0011497.jpg
R0011876.jpg1.jpg
R0011873.jpg1.jpg
R0011874.jpg1.jpg
R0011875.jpg1.jpg
R0011882.jpg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军品来说,它的可组合性和通用性也是很好!这次出行我在鞍袋上还组合了一个马盖先的腰包。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8:50 编辑 ]
R0011868.jpg1.jpg
R0011865.jpg1.jpg
R0011867.jpg1.jpg
调整大小 R0011499.jpg
发表于 2006-10-1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 1.8是好头啊,就是太重了.....
发表于 2006-10-19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LZ背上去之后,整个包位于身体的右侧后方,不影响大包的背负么?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天山马贼</i> 于 2006-10-19 18:50 发表<br />
200 1.8是好头啊,就是太重了.....
<br />

200 F1.8重量:3000G。俺形容它是个大萝卜,该头出来的PP效果在目前来说胜过它的没有2个啊,特别是在弱光下拍舞台表演,真的太爽了!LEICA的180 F2也有2500G,所以机身宁愿选择轻一点的,俺也把它留下。
爱好摄影就是痛苦啊!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9:3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choZ</i> 于 2006-10-19 19:05 发表<br />
看LZ背上去之后,整个包位于身体的右侧后方,不影响大包的背负么?
<br />
该包可以斜挎在前面的,不影响大包的背负,很好用。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9:3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好象看到坛子里有XD在谈八重洲对讲机天线的问题,正好我进了条DIAMOND的软性天线,顺带发2张PP上来。还有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登山中必备的5号电池盒。

使用感受:符合户外使用。

[ 本帖最后由 老羊 于 2006-10-19 19:53 编辑 ]
R0011864.jpg1.jpg
R0011861.jpg1.jpg
R0011863.jpg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时打住。。。。。。
先忙活。
发表于 2006-10-1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羊这次有点什么花絮呢?
发表于 2006-10-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背包是BD啥型号滴说!
发表于 2006-10-2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HyperGun</i> 于 2006-10-19 20:28 发表<br />
老羊这次有点什么花絮呢?

再创做爱新高 ;)
发表于 2006-10-2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也有个马改线的超级鞍袋,平时也用来携带相机,但是感觉和大包还是有冲突,比较难以忍受,所以出去的时候还是选择了腰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6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