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74|回复: 46

08年春节探路活动(大红虫和X-ROCKE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5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她到底等了多久?!




07年是很忙碌的一年,在外出差的时间差不多4个月,对我来说是历史最高了。
连自行车都骑的少了很多,至于山地活动除了2月去了趟船底顶就一直没真正走过,加上夏天就来到我家的大红虫SA400和前段日子收的X-ROCKET改良版,觉得自己势必要动一下了。
于是初三出发初五回,参加了一个2天2晚的探路活动,没有什么资料,就靠3D地形图和GPS的轨迹走,对于缺乏锻炼的我来说,有点累。

线路是走2个山头,上到广宁地区的浪康顶,然后沿山脊走去清新县的乌树头,这一地区在广州西北方向,属于广东中部地区吧,还不算太靠北。
出发前参考了一下市县温度是6-10度,阴有小雨,南方的恶劣天气刚有所缓解,估计天气不会太差,这就埋下了痛苦的伏笔。









第一晚来到出发的村子,在一小学的围墙内安营扎寨,大家都在享受5星级的水泥地,我坚持把X-ROCKET扎在泥地上。
约12点多安顿下来,风一直都有但有围墙挡着不算大,温度估计在5度上下。
劳动了这么一会身体很暖和,而大红虫的肤感很好,头脑过热的我只穿着保暖内衣和底裤就钻进去了,心里还不住的暗爽。
约定早上起床时间是6点,结果前半夜是爽的,后半夜就郁闷惨了。SA400的帽子对我的身高来说不够大,结果不能包住头,于是脖子口的也束不紧,热量就慢慢的流失。
这一晚几乎没睡着过,身体不能说很冷,但冻的人紧张、不舒服。
而带X-ROCKET出门实在是想试新玩具,我自己也知道不适合这个季节使用。钻进厚实的羽绒睡袋后就会把内帐的空间基本填满,而上半身部分都是纱网,加上FLY遮盖的面积也很大,所以空气的流动完全不受影响,我仰睡就鼻子脸很冷,侧睡就耳朵很冷,脖子也受罪。
一夜没睡让人心情不好,担心休息不够影响状态,还好当天表现还可以。松一口气。

第一天上午想方设法冲上山脊,下午就一直沿山脊行走。
主山脊是附近地区最高的屏障,所以山的南北区别很大,顶上风很大,背包走的话保暖内衣+WIND SHIRT就足够了,如果停下来就是上厚抓绒还觉得冷。天黑前开始起大雾,能见度20米左右,风很大,潮湿,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凹地中扎营,没有水源。开始看到没化的冰。
营地附近缺乏有效的地形遮掩,个个都被风吹的很惨,这个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带个BIG HORN来就非常懊恼,哪怕是MINI PEAK也好啊!!
晚饭吃的很饱,还混着白酒红酒喝了些,这天晚上就没有用自己的帐了,直接和邵一起挤他的牧高笛DOME TENT(标准三季帐,双门均为纱网,门厅不大)。由于我们的帐就在风口上,所以我用地布+手杖撑了个挡风墙缓和一下。





就如同山上的植物都配上了冰挂,放在露天的所以东西因为粘上了雾水而迅速在低温和大风中结冰,帐篷和挡风墙最明显。手杖也是。







睡前专门喝了热奶茶,保暖内衣裤+干袜子+厚抓绒+抓绒帽+头巾围脖子,进睡袋时还有小半瓶热奶茶也放进去了。结果从10点半睡到3点半,后半夜又睡不着了,不能算冷但冻的不舒服,一直到7点起床。
垫子一直是用6管气床,以前在广东和四川用背部都没冷过,这次仔细感受会有一些凉意透过来。邵也是管床,这次用了我以前的睡袋(估计是80绒、600FILL左右、大约充800G、1.5KG重),睡的非常好。当然那个睡袋可以把头整个包起来。



总结

管床:本身定义就是三季垫,内部无填充物,在湿冷的天气中使用范围还是有限,只是以前没碰上冷的时候。确实有凉的感觉透过来。

X-ROCKET:普通玩家使用还是推荐在暖和的天气里,如果冷天用睡袋还是要够强。之前总觉得随便一个三季帐都可以在广东过全年,这个话现在看来有点绝对了,或者说是有前提的。







大红虫SA400:标准版本就我的身高是刚刚好,结果帽子无法包住头,这是个大问题。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在我自己,我对使用红虫有很高的期望,从夏季开始就担心广东的气候用它会太热,而这种过分的期望上升到了不切实际的层面,觉得这个充绒400克的睡袋对付0度甚至零下4、5度的环境没问题,结果落差比较大。
而且潮湿的地区更容易出现这种冻的人紧张不舒服的状态,地面和空气的状况、潮湿与否更是复杂多变,对睡眠和体感的影响太大。而就这次的情况看,第二晚山脊上的温度在0度左右,但由于大雾潮湿和大风,体感温度应该更低,即使配合了适量的服装一起睡,400克充绒的睡袋刚好是在一个临界线上徘徊,某些天气因素下可能它是够用的,有的情况下可能这个睡眠质量就不行了。建议这个温度的充绒量保险一点的应该考虑600克或以上,其他细节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不过这样的温度和环境应该不是广东省内活动的主要气候条件,至少应该不是我要面对的主要条件,那么如果是针对5-10度,这个400克的冲绒量应该是比较合适了。



Kawadgarbo冲锋衣:这件衣服在柜子里挂了至少一年半,去年元旦活动时穿过一下,那是个闷湿的元旦,根本不冷,对它的使用完全没有感觉。这件外套属于300克级别,叠起来体积不大,对于我这个不喜欢穿冲锋衣裤的人来说它主要的作用是BACKUP,这次是循例带上但确实起到了作用。
虽然空气还是潮湿,但温度低对穿冲锋衣有帮助。关键是我现在对300-400克级别的外套越来越有好感,因为轻便和体积小,而且此级别的材料大多又很耐用,这成了它们让我关注的最大亮点。这次探路活动因为能见度的关系,我们经常是沿山脊做强行穿越,很不环保的说我们是直接在密林里用身体压出路来、直接蹭过去的。而且林子里有大量带刺的荆棘和爬藤植物,最后出来时一个袖子上钩了一个小口子,那一下是扯的很重,其他时候都没有留下痕迹,我很满意了。
就是我的外套颜色很浅,出来后衣服超脏,在家里用洗衣粉泡一夜后机洗,还不干净就放地上用长柄硬毛刷狂擦,基本上干净了,就是不知道对它的损耗有多大。







Montrail Torre:这个天气上防水的鞋是必然了,也不会太热,但TORRE越来越让我觉得不适合广东的活动。它是典型的徒步鞋,适合比较平缓的路面,而貌似我们的活动更多的是山地的爬升下降,高而硬的鞋帮是对保护脚腕有好处但很影响动作,往往压力最后都压在脚后跟上。至于底滑就不用说了,尤其是在充满冰挂的山脊。
尤其我的Torre漏水了,痛苦就不多说了。

X-Light:我的这对手杖也不知道怎么用,已经很残旧了,不过功能上没啥问题。手杖的使用要根据地形和环境变化,我见很多队友很少调整,一直这样拿在手上,大多 数情况下他们是不依靠它的,只是偶尔助力。
坡度较陡的情况下,无论上下坡我都尽量把它插到包上不用,这时候双手才能帮助自己保持平衡;灌木或林子很密时也用不上,植物都在绊它,还不够你费劲的;另外觉得下坡的机耕路是最毁膝盖的,坚决双杖!



其他:裤子没有防水的,还是双层——薄绒+快干,保暖防风很棒又灵活的无名氏,但这样在林子里蹭终究是要湿透的。而且没有带雪套,就算带了那对不够长的裤腿应该也会好很多。反正第二天没多久膝盖以下就都湿透了。



能见度约20米,只能依靠指北针和GPS,只能沿着山脊硬闯。
冰挂的世界。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8-2-15 17:08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5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冻灾区的人民辛苦了..............
BTW:第一张图里的神秘女魔头是WHO?

[ 本帖最后由 GRAYKNIGHT 于 2008-2-15 02:21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5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了很恶烈的环境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株株 于 2008-2-15 15:58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GRAYKNIGHT</i> 于 2008-2-15 02:02 发表<br />
冰冻灾区的人民辛苦了..............<br />
BTW:第一张图里的神秘女魔头是WHO?
<br />
她到底等了多久?!
发表于 2008-2-1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梦版的脸怎么白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GRAYKNIGHT</i> 于 2008-2-15 02:02 发表<br />
冰冻灾区的人民辛苦了..............<br />
BTW:第一张图里的神秘女魔头是WHO?
<br />

隔壁神秘男魔头的LD
发表于 2008-2-15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都是秃山头?看来还是江浙一带环境保护的好啊。
晚上冷的话,头上戴个滑雪帽睡,脚上包衣服,再弄一件衣服垫在胸口(胸口的绒容易往两边跑),肯定就可以了。按说三季帐用在0度应该不冷啊,我在3月的清凉峰顶用过,luxe波音,也是全纱网三季帐,感觉透气性很好,山顶风很大,但是也没感觉到钻风,用shehe的400g睡袋,胸口垫了迪卡侬的49抓绒衣,睡得很好,可能是x-rocket设计有问题?
发表于 2008-2-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中国登山队什么装备的帖子,更让我们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锻炼身体,很重要:P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X-ROCKET和波音的结构差别太大了,后者是很传统的双层覆盖,前者前部两层之间的空军显得很大,而且为了通风外帐也会离地距离更大。所以说X-ROCKET还是比较适合比较暖和的时候,而第二晚睡的牧高笛DOME TENT也是标准三季帐,但就没这么冻人。
睡眠的问题也和人谈过了,影响的因素太多,其实是很复杂的,简单的几个方面不能决定是否就可以了。被告知有北京的MM在温度更低的时候用SA400还觉得有点热呢。

山上没树不一定都是因为保护的不好,也要看地貌的,那边是广东的贫困地区,很多石灰岩地貌。
其实这种没啥树的山头后来我们太想碰上了,因为走的山脊都是密林,走的很辛苦。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8-2-15 11:08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几件只要装备在使用上都存在问题, 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发表于 2008-2-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SA600估计差不多,小火箭空间太小了。
发表于 2008-2-1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也不应该穿快干裤子,至少要穿防水的软壳,最好冲锋裤,不然淋湿了会冷。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jameszhou</i> 于 2008-2-15 11:03 发表<br />
貌似几件只要装备在使用上都存在问题, 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br />

james兄说对了,其实冬季很多人上山去看冰挂,客观的讲除了大雾外其他都没什么特别的。
睡袋、帐篷、下半身包括鞋的防水,这几个方面没选择合适的,对天气预计也过于简单乐观,所以搞的就狼狈了。
我连指北针都忘记带了,轻敌。
发表于 2008-2-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初四、初五两晚在鹅凰嶂睡的是小蚂蚁,穿了抓绒睡,第一晚在山脚农屋里,热得要脱掉抓绒、拉链开一半;第二晚在山顶的废弃军营房里,开了内帐,入睡时热,5点多时有凉意,侧身卷曲蒙头大睡就舒服了……元旦上船底顶比这次冷,因为第二晚扎营后连羽绒衣都穿上了,由于嫌麻烦,穿着羽绒就睡了,结果不到1小时就热醒了,脱掉羽绒,内衣都湿透了,只好脱掉内衣,只穿一件抓绒睡觉,正好合适,睡袋还是小蚂蚁……

不过明天要去连山,我就不敢大意了,把两年没用过的0度棉睡袋请出来了,还只是06年春节在南岭用过……

[ 本帖最后由 鸡肚皮 于 2008-2-15 11: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xgwu</i> 于 2008-2-15 11:10 发表<br />
冬天也不应该穿快干裤子,至少要穿防水的软壳,最好冲锋裤,不然淋湿了会冷。
<br />

冬季穿快干裤子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它是双层的内层薄绒,透气和保暖都很不错,对于山地攀爬也很方便。
我几乎是没有冲锋裤的,这么多年来都极少穿,防水还是可以有很多种方法的。
发表于 2008-2-1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冲锋衣裤能不穿则不穿,这也是我的原则,很多时候相对湿度太大,里外一块儿湿,更惨~~~多雨水的丘陵地带的徒步穿越和攀爬雪山是不一样的!

如果行走的时候身子湿了,到营地第一件事就是脱光猪,这样比湿衣服在身上反而要好,然后做几十个俯卧撑,换上干爽的衣服就不容易感冒生病了!另外我睡觉的时候,不仅头要保护好,脚是第二个要保护好的,如果估计睡袋抗不住,我的衣物一般先加给双脚,只要脚不冷,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发表于 2008-2-1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SC-400型号的睡袋适合在不低于零下1摄氏度环境下使用,
如果需要在更低温度下使用时,推荐和随身衣物或其他保温物体配合使用;
不推荐低于零下9摄氏度使用SC-400型号的睡袋。
发表于 2008-2-1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dreamerz</i> 于 2008-2-15 11:13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冬季穿快干裤子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它是双层的内层薄绒,透气和保暖都很不错,对于山地攀爬也很方便。<br />
我几乎是没有冲锋裤的,这么多年来都极少穿,防水还是可以有很多种方法的。
<br />
我冬天也基本不穿冲锋裤,偶尔短途穿越的时候会穿个1,2次,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厚抓绒+快干裤+雪套,这样在-10以上积雪比较厚的地方依然很方便。
发表于 2008-2-1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板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一连串小忽视引至的不快乐经历,看来我基本上不会在一次出行中更换一件以上的重大装备的原则是明智的。
发表于 2008-2-1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鞋漏水也是个问题,我认识的人(包括我自己)所穿的gtx鞋好像没有不漏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1-10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