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过客1979

请教:ARC‘TERYX冲锋衣的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彩云指南</i> 于 2008-4-26 05:51 PM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这个想法是不对滴,还是等到另一半的时候考虑套装吧,哈哈,俺是认真的哦<br />
<br />
不知道cm兄说的schoeller哪个系列的东西,schoeller我原来买过一条裤子,非常不错,可惜太小了,我家ld穿刚合适,汗 ...
<br />


Schoeller 的软壳材质相当多的。各有目标用途,我的衣服是有部份用WB-400作拼接的,厚度有点接近 Polartec 100 抓绒,内层看上去有植毛的感觉。

梦版的裤子则不知道是常见的 Dryskin,Dynamic,Stretch还是什么了。但他说内层薄绒,那有可能跟我一样是WB-400,因为我见过的其他Schoeller 材质不太感觉内层是这样子的。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08-4-26 21:52 编辑 ]
发表于 2008-4-2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onic22</i> 于 2008-4-26 09:24 PM 发表<br />
&lt;br /&gt;是说precip透气很差吗?
<br />

precip 的透湿印像中在 eVent,Goretex,Torray Entrant 之下,MHW的Conduit 及其他的之上。估计潮湿天气用可能有点问题,但秋冬天的乾燥天气下还可以的。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08-4-26 22:25 编辑 ]
发表于 2008-4-2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赵本山</i> 于 2008-4-26 05:10 PM 发表<br />
Entrant DT 的东西,慎重啊慎重。<br />
<br />
感觉和 Hyvent DT 很类似,半斤八两。
<br />


本山兄始终忘不了在春夏间闷热天气穿Entrant DT 的感觉。 :) 参照你的经验及 Bear 拿它走沙漠的演示,我估计在高温同时湿度低时 Entrant DT  比 Paclite 强。但高温而湿度大时 Paclite 远胜于 Entrant DT 了。这也符合某些专家评价时说 Pacilite 的灰黑色导湿膜能极快把水蒸气传到膜的另一边再经微孔薄膜慢慢排出的说法。
  
TNF  一直是用号称 Hyvent 的自家面料作中低档冲锋衣裤面料的,但不知那天大概发现东丽的防水面料作得比自家的好及平宜吧,就改了采购东丽的,并在掉牌上打上 Hyvent by Torray,结果 Entrant DT 就等于 Hyvent DT 了。
发表于 2008-4-2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onic22</i> 于 2008-4-26 21:24 发表<br />
&lt;br /&gt;是说precip透气很差吗?
<br />

倒,没认真看,真是昏了......

我玩过的是Dryskin和Dynamic,前者是内层带绒的。
发表于 2008-4-2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过客1979</i> 于 2008-4-26 16:19 发表<br />
谢谢大家的回复。<br />
强调一下:我目前只能从ARC‘TERYX冲锋衣的型号中做选择,因为这可能是限定此品牌的一件奖品,比较关注大家对推荐型号的使用感受,我是用于5-7千米雪山攀登或其他冰雪地形。<br />
<br />
当然,也继续 ...
<br />


THETA长,BETA短,SV适中
SV有胸口大袋子,连体帽子平时很难受

随便哪件都可以上雪山,看LZ对款式的自我要求了
发表于 2008-4-2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THETA长,BETA短,ALPHA适中

ALPHA是款式,SV算级别?针对严酷环境
发表于 2008-4-2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ookieMania</i> 于 2008-4-26 21:51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precip 的透湿印像中在 eVent,Goretex,Torray Entrant 之下,MHW的Conduit 及其他的之上。估计潮湿天气用可能有点问题,但秋冬天的乾燥天气下还可以的。
<br />了解了 谢谢 俺刚进了一件precip plus的超轻冲锋衣还没来得及体验呢 现在还在考虑要不要再进一条他家的轻型冲锋裤 见识过朋友被戳的大窟窿小眼的paclite 希望precip能像传说中一样结实啊 重量和耐操之间还真是矛盾。。。。
发表于 2008-4-29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precip 的透湿印像中在 eVent,Goretex,Torray Entrant 之下,MHW的Conduit 及其他的之上。"
所以极是。

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减少出汗是很省力省钱的办法。我见到很多大汗淋漓的户外人,您要是少穿些,或者注意增减衣服,减少排汗了,不要说穿precip, 我有时上雪山还专门穿vapor barrier 内衣以减少热量散发(从而实现轻量化)。出大汗效率极低,坏处:多喝水(意味着多带水,得多背烧水用的燃料,先喝再出,增加身体负担,损失热量。您想想,如果气温零度,您出的汗是37度的水蒸气,流失的能量有多少。

我有一条eVent裤子,还有一条precip的,同样的情况,穿eVent觉得要比precip 冷,就因为eVent透气好。

所以在低温情况下的户外运动,过于追求衣料的透气性弊大于利。

[ 本帖最后由 jane 于 2008-4-29 23:00 编辑 ]
发表于 2008-4-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陶瓷王老五</i> 于 2008-4-29 08:13 PM 发表<br />
THETA长,BETA短,ALPHA适中<br />
<br />
ALPHA是款式,SV算级别?针对严酷环境
<br />

鸟衣每个款式都有设计目标的分工的,以下是它从前用下来的Code:

SL - Super Light
LT - Light
MX - Mixed Use
TR - No-hood version
SK - Ski Specialized
AR - All-Round Use
SV - Severe Use
LS - Long Sleeve
SS - Short Sleeve

SV系列是最重装了,但估计你夏天用它如果不上雪线,难以有舒适感。
发表于 2008-4-30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jane</i> 于 2008-4-29 10:50 PM 发表<br />
"precip 的透湿印像中在 eVent,Goretex,Torray Entrant 之下,MHW的Conduit 及其他的之上。"<br />
所以极是。<br />
<br />
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减少出汗是很省力省钱的办法。我见到很多大汗淋漓的户外人,您要是 ...
<br />

jane 姐姐的见解我是非常同意的,我就是大汗淋漓的户外人,在夏天闷热的南方下雨天我是基本无法使用 Paclite的。但在-20至-35度我主要是靠一件 Gore-Tex classic 2-ply 加一件 Polartec 200 及用拉链的方法,提供我过去2个冬天在东北,合共接近一个月的户外主要保温功能。其中 Gore-Tex 附带的保温作用在这例子中绝对功不可没。
发表于 2008-4-30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ookieMania</i> 于 2008-4-30 00:03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jane 姐姐的见解我是非常同意的,我就是大汗淋漓的户外人,在夏天闷热的南方下雨天我是基本无法使用 Paclite的。但在-20至-35度我主要是靠一件 Gore-Tex classic 2-ply 加一件 Polartec 200 及 ...
<br />

-20度靠GTX和polartec200就够了?这算不算耐寒基本靠扛
俺没有polartec200,只有thermalpro,但是mammut的Innominata保温性就比较一般,加一件GTX硬客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扛个0度左右差不多了。MHW的毛猴+patagonia的white smoke重型软壳能扛到零下7,8度,也是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
发表于 2008-4-30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不是靠扛,这种温度靠扛不死人也会重感冒的!我的内衣是一件 Schoeller 生产的 PU 材质保温内衣,保温还不及一件中等厚度的羊毛内衣,但”排汗非常好。另外是一件长袖尼龙户外排汗衬衣,供拉开前拉链时挡风用;再有就一件夏天排汗版的户外多袋马甲,我的生存生具如电筒,点火棒及小数码相机,电话等全分装在各袋子里。

目前唯一的解释是湿度低,特别适合这套组合。

Polartec 200 在冬天非常好用,但外边一定要穿 Gore-tex 类的一流防风层。要再暖点的可上 Polartec 300,这个我也有,但没带上。基本再只用上了带上的一件非常薄的薄羽绒马甲,这马甲在元旦到达大连时海边大风加上湿气重时倒穿上了。其实在大连时实在要扛也可以的,但没这必要,反正马甲就放在背上的小背包里。

另外要指出一点是在潜水的兄弟不要看了后,说随便搬我的整套方式就照样跑到漠河的北极乡去,要知道我用的整套衣服是在雪乡实测过才用来走漠河的,再说我的行李及背包是还有其他替换衣服,可以再穿上来增加保暖的,例如一件由 Schoeller 纺线的 merino 内衣等作备份的,只不过不需要拿出来用而己。这亦是我通常不大详细提及我在漠河穿什么的原因,因为事实上这组合是有点像天方夜谈的样子的。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08-5-1 08:37 编辑 ]
发表于 2008-4-30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东北的室内都有暖气,所以就连当地人也穿得不多……
发表于 2008-4-30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室外。 :)  哈尔滨室内的暖气对我这种爱出汗的人来说可是简直热死人,25度摄氏度或以上的商场到处到是,进室内后外套一定要马上脱,还要经常到外面凉快,不景在商场内是不能把内衣及衬衣都脱掉的。

补充一点: 当地人穿得多不多就见仁见智了,上衣在室内基本上是羊毛内衣加一件羊毛线衣,外出加上羽绒服,甚至毛皮大衣,腿上是东北特厚羊毛秋裤,外加绒西裤。以上是哈尔滨-10来度时好像最常见的。整天都留在户外工作的小贩们看来最喜欢是穿军大衣,便宜又量足的好例子吧。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08-4-30 06:16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4-3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30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也是室外,正是因为室内随处有暖气暖着,而且大多数人在室外逗留时间也不长,所以室外才不需要穿得多,零下30度啊……
发表于 2008-4-3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北极那儿一样,室外-20多度,室内20多度,出门穿衣服还没穿完,身上就开始出汗。所以经常是穿了一半,抱着衣服到门外继续穿。
发表于 2008-5-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提到新款Theta SV?看上去不错啊:

发表于 2008-5-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液态水极少的高海拔地区(6~8k),软壳的实用性大于HardShell

去年爬中央峰和前年爬唐拉昂曲的时候,自己总结出种比较怪,但实用的土方法,就是在软壳外面套羽绒,行进时候,就穿软壳,里面是内衣和p100贴身抓绒。

6000米以上线路,太阳出来之后,日光直晒的南坡冰壁温度上升很快,无风情况下,人会热的只穿贴身抓绒都行。

但天气变化很快,一陀云过来,瞬间就可能变天,所以软壳一直套着,可以拉开腋下散热拉链部分,调整体温。

在合适的登山季节,羽绒服一般只有夜间和在营地休息时候才从背包里掏出来套上。
发表于 2008-5-9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SV系列的双侧袋拉链位设计位置相对较高,就是为了配合安全带,方便使用。

袖子长,是为了攀登作动作时候,伸壁打镐依然贴身。

前短后长设计是因为你在冰壁、雪坡上攀登时候,大部分都是一个30~70度的角度坡,这时候,你的后背、pp部分不会灌风,自然会体会到立体剪裁是多么贴心的设计。

SV与AR的最大不同就是更简洁,减少了拉链等小东西的数量,引起故障的机会也自然更低(同时减轻重量?呵呵其实这点可以忽略了)。

Hoody系列的帽檐设计相当重要,里面要有一个软中透硬的支撑条才有形,但重要不是用来耍酷,而是方便你在套着衣帽扭头的时候,衣帽会随动,不影响视线,这才是真正的人体工程学设计。

至于压胶条什么的,一方面有技术含量,但也不像吹的那么神,使得太猛一样会开胶,毕竟这个衣服不是凯芙拉防弹背心哈,该爱惜保养不要省钱,定期要清洁一下,用N的喷或者水洗剂恢复DWR防泼性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