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reamerz

巴拉格宗——活着真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貌似大叔用了师太的相机不认帐了。

感觉老梦带的东西还算不上“无用”,起码我出去相机要带的(暂时只有胶片旁轴),备用电池要带的(第一次转山电池就没有电了,那个恨啊~~),手机要带的,手机充电器要带的。而且我也认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用的上的东西。

我倒是觉得你们这种探路性质的活动,不带老乡起码也应该带个GPS。

至于ipod,老梦,下次带个iphone吧,大叔就不会怪你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GPS是大叔的电器,这个都没有我肯定是在天堂里发帖了!
胆敢说大叔坏话,TJJTDS......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8-12-30 22:05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3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哥们儿之间要是连玩笑都不能开,就不好玩了。

不管怎么说,巴拉格宗转山是08年间诸多活动中最棒的一次! 我有冒进的一面,要反省;梦同学有仗义的一面,肉麻地赞一个!

[ 本帖最后由 无量河 于 2008-12-31 12:37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的滑坠和我撞鹿的经历感受应该很类似……在撞上之前,我同样只有机会说一句话,不过比大叔多一个字——“我操!”
发表于 2009-1-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眼馋阿!梦版啥时候能组织坛子里的兄弟一起出去玩玩啊?
发表于 2009-1-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 job~!!!!!!!!!
发表于 2009-1-5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撞鹿??后来怎样了?有鹿肉吃了?
发表于 2009-1-5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车毁人未亡……立刻逃离现场……
原帖由 <i>alicewong444</i> 于 2009-1-5 02:30 发表<br />
撞鹿??后来怎样了?有鹿肉吃了?
<br />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着装


云南这疙瘩,什么气候环境都有——热带雨林、干热河谷、高原等等,从短袖到羽绒全都用的上。一日四季这个词在这里听的太多了。

来巴拉格宗,要尽量少带不必要的东西。我属于相对保守的类型,即使熟识水电这样真正意义的UL拥护者,但也根本无法与其看齐,只能自己有意识的减少负重。
无论是进山时的尼西乡,还是出山时的德容县,海拔较低,都是典型的干热河谷,人在里面如同在烤炉中一般!不过好在巴拉格宗转山路上海拔较高,还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干爽清凉、早晚温差较大。

出来以后,综观多日的着装替换,觉得自己还是带多了。如果再一次在夏季类似环境行走,可能我就可以更准确的准备着装,减少利用率低的服装。

这里列举一下我和大叔主要的衣服,很显然大叔一身上下都系出名门,而少爷我的行头就相对山寨很多鸟~~~

大叔的:

水电羽绒背心
PATAGONIA冲锋衣(300克那款经典)
PATAGONIA套头棉衣
PATAGONIA秋裤2条(可能是)
PATAGONIA R1
PATAGONIA C2(也许是C1)
BLACK YAK排汗短袖
BLACK YAK短裤
BLACK YAK护膝

我的:

水电羽绒衣
kawadgarbo冲锋衣(300克同PATAGONIA款)
kawadgarbo冲锋裤(180克弹力款)
LUXE TEMPEST JACKET(神衣同类产品)
迪卡龙¥49抓绒
Wild country保暖内衣裤
哥伦比亚快干裤
无名双层快干裤(WINDSHIRT同类型产品)
迪卡龙排汗T恤
混纺长袖衬衣
LP护膝
GTX袜套


大叔标新立异的穿着造型,一直是装备者娱记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认为这是一种基于个人对功能服装搭配的习惯和个人偏好的结果,虽然以我自己来说是不会这样穿的,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搭配有相当的合理性。

弹力裤的好处有经验的玩家都知道,良好的弹性不会影响腿部的动作,在长时间的行走和山地技术动作上很有优势,所以现在很多快干、软壳甚至硬壳都有针对性的应用四向弹性材料到裤子上。而在一些高强度和技术要求的越野挑战赛中,很多专业选手就会穿贴身弹力裤,类似骑行裤一般。
玩车的老周曾经长途骑行中,为了减少携带的衣物,也为了在温度和活动变化中更方便的调整着装,就是穿了一条两截的快干裤,外加一对贴身弹力的裤腿。平时就短裤骑车很轻松,冷一点的时候就按照温度可以直接将裤腿套上保暖(不用脱裤子)或加快干裤的下截。
从巴拉格宗的活动难度和强度上来说,贴身弹力裤是很适合的。当然大叔穿的不是技术性的产品,而是类似功能特征产品的应用。如果觉得这个裤子穿起来效果太过性感,也可以在外面套快干裤,当然两截款的拆成短裤,走起来腿部的阻碍就更少了。

这样的着装,功能上感觉不错,外观上确实有点特别。实际上由于非常重视功能,这样的着装方式已经脱离了日常的穿着习惯,应该属于专业活动的搭配,咋一看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不过这样在山里折腾,怎么才能让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再说了,走几天总共也没见过几个人,谁看去啊!




冲锋衣和羽绒背心,也可以这样套着穿






大叔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瞧这身子骨,活动中的保暖一件R1就搞定了!
当然,这种轻薄的衣服,搭配起来也很灵活,很适合一天内较大的温度变化。




PATAGONIA的棉衣,并不是很厚,但简洁的设计让穿着搭配同样灵活。
睡觉是它、营地是它、和噩梦垭口死嗑还是它......







云南夏季的高原,干爽的天气是我的最爱。
在山里9天没洗澡,竟然没让我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感觉好过以往任何一次活动。所以也没有必要同样的衣服带两件。
而且非雨季,对降水的意外可以大大放心,在雨中行走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参考对环境和难度的考虑,真下雨了我们就躲在牧场里吃喝好了。

抓握了这里的规律后,发现以后再去,还有些服装可以进一步精简,可以让自己带的更少但保障不少。

1、冲锋衣和冲锋裤,在云南的使用相当有限,当然这和个人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冲锋裤只在走红军路时用过一次。
2、LUXE出的这款神衣,一直是我的最爱,不过这次在转山是发现更多情况下它充当了营地服。有时在翻越海拔较高的垭口时会用的上,但从使用几率和功能补救上讲,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搭配完成。因为以防万一还是会带冲锋衣,所以防风方面有点重叠,可以留冲锋衣不带神衣。
3、类似大叔那件不知道是C1还是C2的排汗长袖T恤是最好穿的衣服,中午单穿不热、长袖还防太阳晒胳膊,贴身的码数冷一点时直接当内衣,套件短袖也行保暖层也行。目前我就要入手两件这样的衣服,以后再去类似的地方保暖内衣都省了,极端减负的话短袖排汗T恤和衬衣也可以省了。
4、裤子以快干为主即可,本来怕天太冷所以还是带了条WINDSHIRT的,但实际上保暖内裤套快干效果就可以了,如果还觉得冷,再套上冲锋裤或者LUXE的裤腿足以对于夏季的夜晚。
5、抓绒衣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积,对于小鹰28来说它占的地方可谓不少。实际上为轻量多件叠加应该效果也可以,但自己还是觉得难以放弃抓绒衣,光用羽绒还是不习惯。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9-1-6 01:36 编辑 ]
发表于 2009-1-6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也开始放弃抓绒衣,用羽绒来做保暖层,外加风衣。
发表于 2009-1-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没有手套?
发表于 2009-1-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mc鲁迅</i> 于 2009-1-6 07:36 发表<br />
都没有手套?
<br />
可以用袜子代替的嘛

现在我也开始放弃抓绒衣,用羽绒来做保暖层,外加风衣。

现在我也开始放弃抓绒衣、羽绒,用棉服来做保暖层

如老梦说的,防风衣长途(4天以上)来说确实鸡肋,因为考虑到天气的不可预测,hardshell肯定是带的,即使最轻薄的那种,hardshell肯定是防风的,功能上绝对重叠了。
不过如果防风衣本身带保暖功能的话,还是可以考虑的,因为可以把某一个薄抓绒的位置留给防风衣,重量上不会差太多。
还有就是短途(2-3天),用地布做雨披(还能省背包罩)的情况下,防风衣还是很好用的:下小雨一般好的风衣问题不大,真要大雨直接地布雨披。同样,带保暖功能的还是优选,可以少带抓绒。
发表于 2009-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dacong</i> 于 2009-1-6 08:54 发表<br />
&lt;br /&gt;<br />
如老梦说的,防风衣长途(4天以上)来说确实鸡肋,因为考虑到天气的不可预测,hardshell肯定是带的,即使最轻薄的那种,hardshell肯定是防风的,功能上绝对重叠了。 ...
<br />

就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看法,原来就这种着装我也仔细考虑过,虽然防风衣跟hardshell功能上有一定的冲突,但是2种东西在透气性表现差别是相当大的,特别对于春秋或者初夏的时候来说,就我自己在这种环境更喜欢的搭配是内衣、薄抓绒、皮肤风衣、防水外套,特别是前三样,能根据非降雨环境下组合出很多不同的,但是很有效的搭配。
发表于 2009-1-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都需要一件心爱的小棉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神衣在巴拉格宗的活动中觉得多余了,应该是个特殊情况吧,我还是第一次觉得它多余。

1、气候原因,干爽的高原对衣服本身的透气、排汗要求降低。
2、巴拉格宗的环境,在大部分行程中风不是太大,或者说我们可以自己规避。
3、小鹰28要背全部东西走8、9天,轻量为刚性要求。
4、毕竟是夏季,温度不算太低。

这些想法都是出来后的小结,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备份的量,当然风险总是有的。
平时这件神衣绝对是到哪都会带,我最喜欢的外套,保暖的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发表于 2009-1-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衣类的衣服我还是觉得没有薄抓绒+皮肤风衣的组合在这种环境里边来的实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彩云指南</i> 于 2009-1-6 12:15 发表<br />
神衣类的衣服我还是觉得没有薄抓绒+皮肤风衣的组合在这种环境里边来的实用
<br />

其实神衣你可以当成就是薄抓绒+皮肤风衣,不过区别是不能分开穿,而且神衣的那层绒也是很薄的,和普通薄抓绒不是一个级别的。
所以,没有薄抓绒+皮肤风衣热,很多时候不需要穿脱太厉害。
我那件面料是透气料,腋下还有拉链,比较灵活。

你说的那种组合也是很灵活的一种搭配,SHEHE那件料耐用些,我有件LUXE的小了点、PATAGONIA的感觉太薄不禁用,所以我一直没实用过。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9-1-6 12:2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抓绒对我已经很鸡肋了,棉服做营地服。走路外套+2件内衣,冷了就走快点,热了就走慢点。反正我不怕热量储备不够,我储备了人家好几天都吃不完的量呢
发表于 2009-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和大叔吃饭来着,一身名牌啊,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机包


云南之行是酝酿已久的计划,相机也是提前就在准备。看了网上N多的讨论,决定自己也不搞标新立异,直接锁定LX2。
出发时,海哥和我同行,他的CANON 400D在06年已经用过,出发前自己还买了台奥林巴斯的防水DC。三机在手,我都觉得夸张小小,尤其是两个家伙都不太懂摄影。

临出门前我也列了一份详细的清单,数码伴侣、SD卡、备用电池、读卡器等等进行密集性采购。当海哥说要买个合适的电脑包时,我就来了精神。尤其已经讲好,他玩10天闪人,接下来400D给我用,那相机包也是我用的多,要求自然不能太低。
挑这个包比海哥挑相机还认真仔细,将摄影器材城翻了个底朝天后,选中了这款。

从结构上说,它是个软包,一定程度内可以形变。
考虑这样的软包,一方面装不同的器材时可以满足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方面软包在与身体接触时较为舒服。




我的使用要求:相机包内可以同时放置CANON 400D、LX2、数码伴侣、iPOD和相关的备用电池、数据卡,充电器则放在大包里。

主仓器材清单:

CANON 400D+备电 1块
LX2+备电 2块
数码伴侣带数据线 1个
iPOD 1个
SD 4GB 1个
CF 1GB 1个
手机备电 1个

主仓先是被分成左右两块,由于有足够的深度,放单反的隔断底下平置了数码伴侣并用隔垫保护。
另外的小隔断主要是放LX2和iPOD,或其他一些小零碎。
重点是在取放相机的便利上。

这个主仓在使用了几个月后,内部海绵也已经出现了变形,最多的时候我还在里面放过筷子、钱包、手机等小东西。最暴力的是在里面塞一把雨伞,竟仍能拉上拉链。




前面的副仓看着很流线形,但实际上里面也相当能装。

CANON 400D快门线
6合1读卡器
小瓶防晒液
小瓶风油精
镜头纸和镜头布
笔记本+笔
湿纸巾1-2包




出门前海哥将它的肩带换为一个更款的,日常就只是单肩包使用。从大小和款式上来说,都是上佳的随身小包,即使不装相机,在城市里也相当适用。

休闲使用其实任何一款包都能胜任,关键就是野外活动中如何与大包配合,并能否方便的在行走、攀登中转变状态,随时进行拍摄。
在野外如果只是将它斜挎在胸前,肩膀受力不均匀,不用多长时间就会受不了,而且那种痛苦直接影响体力。
我的方法,用辅绳+小锁扣将相机包挂在大包的肩带上,实现均衡受力。然后将肩带取下,穿过相机包背部的腰带槽,再绕身体一周彼此扣接,防止在行动中的晃动及与身体的碰撞,增加稳定性。

巴拉格宗转山、怒江之行、梅里外转、维西之行中,对这样的携带方式进行长时间的体验。
总的来说,这样的携带方式比较实用,受力被均匀的分散而且稳定效果好,在大多数的野外行动中对我没有限制。同样也有赖于云南高原的气候优势,这样挂在胸前也不会觉得闷热、难受。
相机包主仓盖是向外翻,但三面的拉链因为有一面贴在胸前,也不方便。所以一般频繁使用时,我将相机颈带挂脖子上,相机塞包里,拉链只拉两边保证东西不掉出来即可。要拍照时可以快速掏出。

但这始终不是个完美的方案,问题如下:
1、受力在背包的肩带上,最终被传递到肩膀,一开始觉得肩膀还是很累的,但逐渐适应后就好多了。所以说玫瑰兄的胸包设计是很有实战体验的,将受力点直接弄在肩带受力束带上,这样相当多的力被转嫁到腰部而非肩膀。不过在此也要指出此设计的局限,如果是高过肩膀的大包就没问题,如果是中小型包此点没有高于肩膀,那受力还是会转嫁到肩膀上。
2、用小锁扣连接大包肩带还算快捷,但用肩带固定在身上,休息时上上下下觉得非常麻烦。所以短暂的休息根本不想卸包。
3、徒步问题不大,真碰到去巴拉格宗这样的地方,真是来攀登的就很容易阻碍腿部的动作。




经过数月的实战,对摄影包有无数的想法,所以当玫瑰兄的胸包出现时,也是颇为看好。
当然,其中还有很多是从应用范围的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有些妥协,但依然是款非常好的产品。身体力行的思考和设计非常充分,就等新货补上我也要进一个玩玩。

当然,我个人对野外徒步、攀登活动中,配合大包的大型相机携具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有基于自身习惯的考虑,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1、我觉得首先结构上它还是独立装在人的胸前,双肩结构,类似以前讨论过的胸包先上它再上大包。
2、放单反的仓应该打破常规包的框架,或者利用部件组合的方式在不同的使用要求下,有所变化。比如在野外行进中,为了快速的、频繁的使用相机,同时有要兼顾行动甚至是用双杖的要求,相机仓必须能以最便捷和快速的方式进行取放,而且保障安全。
相机的放置不是垂直的平或竖,应该是斜角度的插入,符合人体工学;采用类似水壶套一样的设置,快速固定到位,而最终的稳定设置应该放弃拉链,用类似魔术贴束带这样的东西,当然安全性方面细节上还要仔细考虑。
3、防雨罩或者叫防尘罩的设置要有,配合对相机的保护。或者在野外活动时可以将外层的一个海绵体取掉,实现2中提到的开放式的设置,常规或休闲使用时又可恢复。
有可模块附加的仓,或者固定的仓,放置其他配件,如备用DC、镜头,还有小的隔断可以放电池、卡之类的东西。能够满足一单反一DC的配置。
4、最好休闲使用时,可以从身上拿下改成普通的单肩包之类,这个貌似有点困难......

以上的想法,或许简单点用普通的三角包加以改进可以实现,不过很多细节上的设计要非常具有针对性,否则和其他产品也没多大区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12-26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